伴随着潺潺流水,鼓楼、花桥、侗寨绘就出口江乡朝坪村曹坪江岸一幅生态画卷,行走在曹坪江两岸,浓浓的侗家米酒香味扑鼻而来,顺着酒香,走进欧有平家,他正娴熟地拌酒曲、浸泡大米、上甑蒸制……
小酒坊酿出“致富酒”
“我以前酿出来的酒就是自给自足,现在我靠着这门手艺增加了家庭收入,自家的存粮不够酿酒了,又在村里收购存粮,别看我这个作坊小,一年能酿造酒一千多斤,一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哩,身边的父老乡亲家中余粮也跟着变现啦。”朝坪村村民欧有平一边忙着拌酒曲一边开心的说着。一直以来“有客必有酒,有酒必有歌”是朝坪村侗家人的待客之道,朝坪村曹坪江岸有230余户,家家酿酒,户户飘香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据了解,近年来口江乡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上解放思想,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因村制宜、因户发展,充分挖掘群众离家近、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的小产业优势,把发展小种植、小养殖、小作坊“三小”产业增收项目作为提升家庭经营性收入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小”产业“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展现乡村振兴“大”作为。正如朝坪村的米酒产业便是借了和美城乡“四大行动”东风,顺势走上了产业振兴之路。
“小作坊”带动乡村振兴“大步伐”
酒香不怕巷子深,朝坪村作为县级“乡村庭院美化行动”示范村,依托“乡村庭院美化行动”的宣传力度,传统酿造的侗家米酒深受人们喜爱,“朝坪村侗家米酒”也渐渐开始销往各地,朝坪村群众有了更远大的梦想——要让侗家米酒从小山村走出去!“我们正在积极动员像欧有平这样的‘技术’人员给其他群众进行培训,让更多群众学好这门手艺,同时,帮助农户做好散装酒零售业务推广,办理《酒类零售许可证书》让我们的侗家米酒做成销售商品。”朝坪村支书张应坤说道。据统计,目前,朝坪村米酒小作坊18家,每年产17吨米酒。除了在本地销售外,积极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销往到外地,年销售额达到27万余元。
据悉,口江乡依托本地传统加工产业,采取集中教学、上门辅导的形式,对有意愿的群众进行岗前技术培训,针对行动不便和不能离家的群众,安排技术人员到家里手把手教学,让他们可以快速上手赚钱养家,让乡间“老手艺”焕发新生。同时,用好小额信贷政策,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生产经营大户创办“村工厂”,不断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里学艺,在庭院工作,在村子致富。目前,口江乡创建小作坊36家,主要包括手工粉、刺绣、小酒坊等,预计带动户均增收1万余元,群众就地就业,不仅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致富收入,还实现了“顾家乐业”两不误,农家院内的叮叮当当,奏响了农户“小加工”的致富奏鸣曲。(杨啟泽 周昌英)
责编:刘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