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洋 王琳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然而,我们烟台也有着发展茶产业的巨大潜力与优势,要努力打造中国北方茶叶新品牌。”来自青联界别的烟台市政协委员于超亮说。
1月14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会议中心礼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上,于超亮围绕努力打造中国北方茶业新品牌,提出制定烟台茶产业高质量、品牌化发展规划,鼓励扶持选育烟台茶树新品种,着力打造“烟台茶”茶叶新品类,推动茶馆业发展等建议。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
烟台市政协委员于超亮。
品质好、亮点多、效益好
硕士返乡致力打造“烟台茶”
于超亮,现任烟台市和心意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去年年末获得“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由于热爱茶产业和茶文化,他在云南读硕士期间选择了茶学专业,毕业后便投身茶产业发展中。13年来,他始终秉承着“扎根乡村、凝聚青年、匠心种茶、服务产业”的工作理念,致力于打造“烟台茶”品牌,努力打造中国北方茶叶新品牌。
“在我国的北方,茶的发展也如火如荼,其中,烟台就有着发展茶产业的巨大潜力与优势。”凭借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于超亮说,“一是,烟台茶品质好。二是,烟台茶亮点多。三是,烟台茶效益高。”
烟台市和心意茶叶专业合作社位于芝罘区只楚街道外夹河畔。于超亮介绍,他在芝罘、福山、海阳等地都建有茶园,“烟台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开发区、莱州、招远、海阳等地都有茶叶种植区,其中海阳面积最大。”
“烟台是中国纬度最高茶区之一,有‘高纬度,多云雾,黄金海岸出好茶’美誉,烟台茶树生长较慢,叶片肥厚、营养丰富,烟台绿茶水浸出物比南方茶高14%,有着“墨玉绿、焙豆香、小米汤”的品质特点,是江北茶中的新秀。”于超亮分析道。
为何说烟台茶亮点多?于超亮介绍,2016年“烟台绿茶”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1年“烟台茶”正式获批农业农村部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烟台市范围内注册的茶叶商标90余个,烟台茶获得山东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2个、茶叶省级示范合作社6个、烟台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个,国际和国家级名优茶评比大赛奖项35个。
“烟台茶每亩毛收益16000元左右。茶产业成为打造烟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抓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于超亮说。
加大力度扶持一批骨干企业
尽快培育出一批茶树新品种
为了拓宽烟台茶产业的发展空间,于超亮常在基层调研。“现在全市茶园约3.5万亩,年产干茶1850余吨。烟台丘陵山地高达76.3%,在不破坏原有生态植被前提下可以在林下种茶、发展林下经济,加之部分老旧果园换种,未来10年间可以发展茶园15万亩—20万亩,形成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总产值过百亿的特色农业产业项目。”于超亮信心十足地说,烟台苹果、大樱桃都打出响当当的品牌了,我希望像发展‘烟台苹果’‘大樱桃’那样发展茶产业,制定烟台茶产业高质量、品牌化发展规划。
当然,高质量、品牌化发展的根本还是要有高品质的茶树新品种、茶叶新品类,用科技为茶叶赋能。
“烟台茶本土茶树品种苗木培育比较落后,能自行育苗的茶企仅有2家,新建茶园大部分都是购买南方繁育的苗木,受南北气候、地理因素的影响,南方苗木在北方的成活率普遍较低。近几年来,烟台已在农业农村部成功登记了3个国家级茶树新品种。”于超亮建议,集中力量、加大力度扶持一批骨干企业,建立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实施良种壮苗建园工程,尽快培育出一批茶树新品种。
据了解,于超亮带领科研团队,用9年多的时间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终选育出2个适合烟台种植的耐寒耐旱新品种“烟茶7号”和“烟茶9号”,新品种成功申报农业农村部“国家级茶树新品种登记”,研发成功后团队无偿为茶农提供茶树新品种种苗,同老品种相比每年增产近30%,可为合作社茶农每年每户增收2万余元。
此外,于超亮还说,“在山东境内,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色茶叶有日照绿茶、崂山茶,但是烟台茶还没有蹚出一条有烟台特色的路子。”他认为,要根据烟台茶产区风土特点,继续加大科研力度,研发一批如烟台白茶、烟台黄茶、烟台黑茶,速饮茶、冷泡茶等新品类,助推茶产业整体发展。
打造烟台茶文化新舞台
吸引年轻力量传播烟台茶文化
“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
于超亮介绍,汉字“茶”从象形文字中加以解读,便是“人在草木间”,生动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近年来,于超亮一直致力于推动茶馆业发展,打造一批烟台茶文化新舞台。
据商务部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茶馆行业办公室的数据显示,烟台注册登记的茶馆、茶庄、茶叶店有4200多家,全国各大品牌茶叶旗舰体验店在烟台均有落户,茶馆逐渐成为令人向往和心灵需求的“第二客厅”。
“烟台道教文化、八仙文化等与茶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要深入梳理烟台茶的文化属性,全面挖掘讲好烟台茶历史、茶故事,以茶文化带动烟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于超亮建议,应不断加大对烟台茶馆业发展的鼓励支持力度,建立一批有浓郁地方特色、深厚文化底蕴、较好职业技能的茶馆,使之成为茶文化的大平台和绿色城市的金名片,既向本地人输出全国的茶文化、又向游客展现烟台的茶文化。
同时,于超亮强调,发展茶文化,要紧跟年轻人喜好,发挥年轻力量传播烟台茶文化。
“当烟台茶和烟台鲜果相遇,你会好奇是什么口感和味道吗?”于超亮表示,其研发团队正瞄准当下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将传统茶饮与时尚新潮相结合,研发出更适合青年人口味的花果茶,口味丰富且便于携带冲泡,迎合了年轻消费群体追求新颖和快节奏的消费需求。一经面世,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欢迎,不仅增加了茶叶销量,解决了茶农新茶销售问题,更为烟台茶在行业中赢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及美誉度,提升了烟台茶的品牌效应,进一步传播了茶文化。
“文化赋魂烟台茶,实现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更有‘琴棋书画诗酒茶’。”于超亮告诉记者,他建立茶产业综合示范园区,满足了市民亲近生态茶园、了解茶知识、制茶体验的需求,现已免费接待全国各地茶爱好者5万余人次参观游览,打造了一张绿色的城市名片。
于超亮爱茶,更爱烟台,他在打造“烟台茶”品牌的道路上洒满了青春的汗水,他期望在烟台茶产业的发展道路上吸引更多年轻的力量,为茶文化的传播、打造烟台“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