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的女神领导在群里发了一张图,明面儿上追忆了一把自己的学生时代,曾经和小姐妹们一起手拉手去吃“姐弟俩土豆粉”。感慨当年卖土豆粉的小店如今都出了预包装食品,实际上主要是呼吁餐饮行业30类的商标补类要走起!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图片来源于小红书,侵权删除
>当我看到包装上“开店到纽约”的字样时确实很好奇。一查之后大为震惊,姐弟俩曾经何止是个小店?她们最早开业的时候,店面可只有四平米。而现在全国有一千多家门店,直营和加盟双管齐下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而且在纽约也已经开了两家门店,好多留学生奔走相告,不用回国也可以吃到家乡的美味。
可这姐弟俩这些年都干了些啥?怎么发展的如此壮大?
打开百度才发现,现在的姐弟俩可能还是原来的配方,可早就不是当年的模样。她的店面经过了好几次的升级,已经褪去曾经的土气,变得越来越时尚。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图片来源于百度,侵权删除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图片来源于百度,侵权删除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图片来源于百度,侵权删除
>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图片来源于小红书,侵权删除
>作为一个知识产权人,看到这不同的logo也会很好奇她的商标保护的到底怎么样?结果发现就图形商标的注册而言,姐弟俩已经迭代了7次: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商标图像来源于企查查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图形商标,也要不断地变化和更新?我觉得可能是以下三种原因。
第一:从市场定位的角度分析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地理位置几乎就决定着市场定位,也几乎决定着产品价格。路边摊小吃城的市场定位就是价格低廉,快捷和饱腹;而写字楼底商或者大型商场内部的市场定位可能更需要兼具体验感和社交属性,相应的价格也会更贵。姐弟俩土豆粉的门店从最早的路边小店开到大型商场,门店的装潢不断升级的同时,logo的形象也需要匹配这种不断升级的市场定位。
第二: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分析
以星巴克为例,他最新一次的logo变化中将边缘的coffee字样去掉,只保留中间的美人鱼图形,代表着星巴克从原先的“专注咖啡”改变为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姐弟俩也是同样,原本的logo更符合“一碗土豆粉”的形象,而在不断的发展中,“中式快餐”的概念越来越凸显,加入了很多新类型食品以及小熊冰饮等多元化的产品。
第三:从大众审美的角度分析
目前餐饮行业的消费主力军肯定是中青年人群。中年人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所以在重视口味的同时也会更偏重就餐环境和用餐体验,而青年人会说”颜值即正义“,所以更有调性的网红餐饮店才会异军突起。如果老品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自然会流失掉更多的消费群体。我觉得姐弟俩在这些年的市场的变化中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晰,所以她们的logo也变得越来越”年轻“。
最后,真心希望那些好吃的餐饮店能够打好品牌建设的地基,越来越多的老品牌能够越来越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