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西宁绿化)
原标题:打好林草项目组合拳 助推群众增收致富
西宁市林草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林草行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大局,结合林草行业优势,全力统筹区域生态保护与巩固脱贫攻坚工作同频共振、同步推动、同向发力,打造了一批特色明显、产业融合、绿色共享、生态高效的林草项目,在不断提升森林草原功效的同时,有力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实现绿色发展富农增收。
优化公益岗位设置,巩固生态管护成果。一是稳定管护岗位,增加群众收入。持续巩固好林草生态公益管护岗位,完成1224个林草生态公益管护员审核续聘上岗工作。目前已发放管护员工资1482.87万元。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有效提升了我市森林资源管护水平,切实增加了从事生态公益岗位脱贫户的经济收入,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落实惠民补助,保障群众权益。持续做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保障农民享受退耕还林惠民补助资金,2023年共计下达退耕还林补助资金6075.2万元,涉及农户150811人,已发放完成5913.1万元,其余未发放农户正在录入系统审核,预计年底全部发放到位。
创新合作参与模式,壮大生态建设力量。一是实施林草项目,挖掘用工潜力。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2023年省级下达国土绿化任务20.66万亩,争取国土绿化任务28.1万亩,计划完成投资1.2亿元。现已完成国土绿化任务28.65万亩,其中营造林26.55万亩,草原生态恢复任务2.1万亩,完成率为100%,为目标任务的139%,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帮助当地特别是县域内群众就近务工,共计采购各类苗木682.75万株、种子9107公斤,支付苗木款7756.57万元,聘用当地群众9.58万人次,支付人工费3808万元,实现增收1.16亿元;二是发挥行业优势,实施惠民项目。创建完成1个省级森林城镇、4个省级森林乡村,大通县桥头镇、长宁镇戴家村,湟中区多巴镇杨家台村、李家山镇柳树庄,湟源县大华镇三条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乡村)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抚育管护。项目通过人工劳务的方式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聘用当地群众241名,共计发放工资86万元,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生态红利;三是推动产业发展,提升帮扶成效。积极争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欠发达国有林场巩固提升)项目3个,争取资金421万元,现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并通过验收,资金支付413.45万元,资金支出进度为98.2%,项目共计聘用当地群众82人,共计发放工资68.71万元。
联点帮扶心系群众,浓浓关怀温暖人心。一是开展帮扶活动,入户探望群众。积极响应省市扶贫政策,落实“双帮”措施,定期开展帮扶慰问走访活动,围绕脱贫户生产情况、生活状况,为农户送去生产生活物资、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服务指导,全局已开展帮扶慰问活动79次,送去慰问物资合计20.2万元。切实解决农户生产生活问题,确保定点帮扶村全部脱贫摘帽后,稳得住、可持续、能致富;二是同心共谋发展,打造帮扶样板。选派4名优秀干部赴大通县东峡镇田家沟村、桥头镇水泉湾村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发挥林草行业优势,加大林草资金投入,为田家沟村申请了创建省级森林乡村项目,投资资金100万元,全力指导项目建设并提供技术支持,有效解决田家沟村乡村绿化建设缺少资金的困难,充分发挥林草行业的积极作用,支持田家沟村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联点帮扶样板村。
近年来,西宁市林草局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部署安排,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鼓励引导周边群众参与生态绿化建设,挖掘林草建设项目用工潜力,吸纳和引导群众施工主体,扩大就业“蓄水池”,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做大金山银山“价值”,既有力地推动了国土绿化进程,又通过雇用劳务工、聘用管护员让群众走上“致富路”。
来源:西宁绿化
监制:赵明辉
责编:徐 晶
编辑:马忠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