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淀区民族小学正式加盟交大附中教育集团
秉承海淀教育“优质、均衡、特色”的发展追求,为了进一步推动海淀教育各区域突出特色、均衡发展,持续优化海淀区东部教育布局,按海淀区委教工委、区教委决策部署,海淀区民族小学正式加盟交大附中教育集团。2023年11月24日,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史怀远主持宣布仪式,两校正式开启集团化办学的新篇章。
首先,由海淀区教委发展规划科科长梁晓玲宣读海淀教育两委关于海淀区民族小学加盟交大附中教育集团的决定。经教育两委决定,为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海淀教育,支持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加入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
民族小学加盟交大附中教育集团后,保持独立法人,采取联盟式集团化办学模式。两校将从优化、优享、优质三个层面凝聚发展共识,共谋发展愿景。
优化——实现合作共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通过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好“1+1>2”的效应,融通融合,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优享——探索资源共建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课程建设、人才贯通培养、场地设施设备等优势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高效联动、全面合作。 优质——充分发挥双方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发掘培育集团办学特色,彰显集团化办学优势,激发双方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整体水平;同时进一步探索中、小学人才贯通培养的新途径。海淀区民族小学书记、校长丁凤良校长首先代表学校干部教师对海淀区教育两委、交大附中教育集团及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民族小学加盟交大附中教育集团是海淀教育形成“中部示范引领,东西两翼齐飞,北部跨越发展,南部内涵提质再上新台阶”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实践。学校也会将自身发展更好的融入到区域发展之中,并以此次加盟为重要机遇和契机,进一步借助交大附中教育集团资源和优势,深化民族小学“和•融”教育创新实践,整体全面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尤其要在优秀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上进行探索,以此助力基础教育阶段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个方面的融合与创新实践,为海淀东部地区的学生和家长提供更优质的基础教育。
交大附中教育集团戴文胜校长深情地回顾了民族小学与交大附中血脉相连的历史传统。如今,交大附中校园里是民族小学输送的优秀学生,他们给附中带来了无限生机和蓬勃朝气,懂礼貌、有情怀、爱学校。未来,两所学校一定更加团结在一起,在区委两委的指导下,努力提升海淀区东部教育质量,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贡献各自的力量。
交大附中教育集团马志太书记表示,两所学校的联盟,将带来文化理念的相互融合和优势互补,尤其在大中小贯通培养方面,一定会产生”1+1>2”的效果。期待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构建和睦幸福、团结一致的共同体,从而实现共同的愿景和幸福目标。
花园路学区焦彤主任真诚地表达了对发展海淀东部教育的责任担当与渴望。他说,两所学校的联盟,不但为各自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更为区域内的孩子们创造了优质的学习资源,学校良好的发展态势,真正实现了办好百姓家门每一所学校的目标。作为这个重要时刻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花园路学区期待未来能够成为集团化办学的助力者。
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史怀远表示,一所蒸蒸日上、焕发勃勃生机的百年老校和一所理工科背景附中的强强联盟,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现代科技的碰撞,更是集团化办学的升级迭代。双方各自办学优势的发挥与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链条,也一定会结出来创新人才培育的丰硕成果。期待两所学校在融合办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大中小教育衔接、资源供给四个方面探索出更多的宝贵经验,多渠道汇聚资源,新载体培育人才。
集团化办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是海淀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扩优提质的重要举措。为此,史书记给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充分整合融通内外部资源,促进师生成长;二是深入推进中小学贯通培养,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带动教育的整体跃升,真正实现“小切口大改革”;三是优化集团管理机制,发挥党建工作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集团各校高质量发展。
和融共进开新局,集团赋能创未来。此次两校联盟,是民族小学和交大附中发展的崭新关键节点,希望彼此精诚合作,不断创新,持续推动两校高质量发展,为海淀东部地区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贡献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