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螳螂观察
作者|青月
三年疫情,实体哀嚎遍野。
不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3.9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约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 8.2%。以此推算,线下社零总额约为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这是线下社零总额自2月份以来首次出现的同比正增长。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虽然三季度实体零售开始有了好转的迹象,但实体零售各业态企业的压力依旧沉重,餐饮尤甚。今年7月,克里斯汀在上海的多家门店处于关闭状态;8月初,网红炸鸡品牌Popeyes关闭了位于江浙沪的7家门店;8月10日,舌尖英雄全国首店关门歇业,随后到8月底,其位于北京、郑州、长沙等多个城市的加盟店被曝关店、经营异常等。
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要选择餐饮这个方向创业,似乎是死路一条。来自某一线城市的饭先生偏不信邪,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将餐饮、实体、加盟三个“雷”踩了个遍,创业debuff叠满,饭先生能否全身而退?
明知山有虎,偏向“餐饮加盟”行
广西的蒋女士,在实地考察后,发现某加盟餐饮公司的样板间人潮汹涌,冲动之下交了加盟费、签了合同,结果到进货环节,发现公司发来的价格是市场价的一倍以上,蒋女士的店一个月都没有撑过。
河南的李先生,因朋友称自己“有渠道”成为某品牌奶茶的区域总代理,喊上好友狂投400万元,最后石沉大海、血本无归。
湖南的吴先生,受“明星效应”的影响,加盟了某明星代言,“毛利高达70%”的奶茶店,结果不仅无人问津,加盟商的承诺售后服务完全没有跟上,加入维权群才发现,光这一个群里就有100多名加盟商亏损......
被“餐饮加盟刺客”背刺的玩家数不胜数,饭先生却还是执意要跳入这个坑,其实也有他自己的考虑。
一是因为,后疫情时代,由于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仍在不断加速,越来越多从前专注直营的餐饮品牌开始放开加盟,其中不乏老乡鸡等知名品牌。有了这些品牌的加入,餐饮加盟正在变得更加正规,舆论风向也有所改变。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2018年,饭先生就开始选择适合加盟的餐饮品牌,很现实的是,动辄六位数的加盟费,让他望而却步,始终没有迈出第一步。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一等就是两年,没等来合适的品牌,疫情倒是“不问自来”,一时间实体餐饮倒了一片,就在饭先生思考是不是该打消念头之际,有家之前看好的煲仔饭总部主动降低了加盟门槛。
不仅加盟费少了一大半,还承诺两年后返还,而且两年前这个省内数一数二的煲仔饭品牌,对员工数量、门店面积都有十分苛刻的要求,但现在也全部放宽了,这意味着,加盟费、员工工资、门店租金都有所缩减,饭先生几乎没怎么犹豫就选择了加盟。
一年半回本,是实力还是运气?
2020年底,饭先生的煲仔饭正式开业,总投资在25万元左右。
其中,物业7万元,含第一年租金、转让费、电力增容;装修8万元;加盟费2万元;设备及其他一些费用8万元。18个月后,饭先生就收回了全部的成本,在实体萧条的大背景下,饭先生对于这个成绩是满意的。
当然,这个创业回本的速度即使放在疫情之前,也相当不错。至于为何能击败“餐饮加盟刺客”,饭先生对「螳螂观察」说了三点原因。
第一是盈利能力,这家煲仔饭定价略高,在其他类似的产品买十二、三块的时候,该品牌的售价平均下来已经超过了20元,并且饭先生的店周围有三个产业园,几千家公司,上万个员工,饭先生每天能卖2000元,就可以保本微利,而现在饭先生店里的日销稳定在2500左右,所以短短18个月就收回了全部成本。
第二是标准化程度,饭先生选店面的时候,总部会派招商人员实地查看审核把关;饭先生招聘的员工,总部免费帮忙培训;煲仔饭用菜量大,总部还贴心的提供送菜服务,前一天下单,第二天就能配送到店,量大、准时还能保证食材的新鲜。
不仅如此,这家煲仔饭走的是预制菜的路线,在疫情零星爆发的大环境下,外卖才是餐饮的出路,如果要坚持现炒,肯定会影响出餐速度,这家煲仔饭,80%的单品都能在接单2分钟内出餐,并且预制菜也更有成本优势,这也成为了饭先生熬倒周围两家只做线下的快餐店的关键。
第三是渠道话语权,饭先生的店,堂食和外卖是同时上的,平时堂食占大头,但在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外卖收入会占到总收入的60%,外卖简直就是餐饮业的第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