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耳熟能详的轻机枪无非就是捷克式和歪把子。这两款枪虽然外型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弹夹是倒插在前身上方,从上供弹。
这种设计方式是从何而起呢?我们不得不提开创现代轻机枪设计先河的丹麦麦德森机枪。
一、本是骑兵枪
美国人克里斯托夫将武器带入自动化射击后,很多国家都在进行相关类似的探索。相比于马克沁开始研制步兵可以大量装备的机枪,丹麦陆军中尉斯考博更倾向于为骑兵开发专用武器。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当时步枪非常笨重,步兵还能适应,可骑兵就不一样了。在颠簸的马背上,让身体保持平稳是个非常难的技术活。
斯考博想:如果有一款骑兵专用的全自动步枪,这样免去了上弹和瞄准之苦。可以依靠连续射击弥补精度上的缺憾,还能让密集的火力压制住一线抵抗力量。
他以英国的马蒂尼亨利步枪为原形,设计(不如说改造)了一款全自动射击步枪。后来这款步枪被丹麦军方选中,特成立兵工厂进行生产。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为了保证生产质量,已经成为上校的斯考博亲任厂长。在步枪生产期间,通过军方不断的提意见,这款“平凡”的全自动步枪不断修改。
最终,在某个不知名的“智者”的建议下,顶部的供弹口加装了弹夹,成为了世家上第一款实用型的轻机枪。机枪与兵工厂的名字相同,都叫“麦德森”。
麦德森机枪相比于斯考博,其实自动化武器的大师还是当之无愧的马克沁。但当时不知道怎么回事,所有研究自动射击武器的设计师都偏执于将供弹设置在枪身的一侧。
只有斯考博在供弹口加了个弹夹。这看似是个非常简单的设计,因为以前步枪大多数都是从上边上子弹。可只有斯考博想出了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的设计,让麦德森成为现代轻机枪的鼻祖。
后来无论多么优秀的轻机枪都被认为是参考了麦德森的设计理念。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麦德森机枪的特色还有一点就是多口径选择。只要更换枪管和供弹系统,当时所有的步枪弹都可以装进麦德森进行发射。因此,根据不同口径的子弹大小,机枪弹夹也分别有25、30发和40发不等的容量。
其实带有支架的轻机枪从顶部供弹是必然趋势。因为像现代步枪这样从底部上弹,会受到支架的高度限制。
很多人认为德国在二战期间使用的MG34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通用机枪,其实是错的。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原因很简单,“第一”这个位置又被麦德森抢了先。丹麦人发明了一种遥控式的三脚架,也被称之为“软式”三脚架。架子上配有一根遥控装置,可以让射手不扣动扳机便完成机枪射击。
这项设计被刊登到了丹麦报纸上,后来报纸被德国陆军注意。在这款三脚架的基础上,研发了MG34和MG42机枪通用的Lafette三脚架。当然,看似如此优秀的机枪也是有缺点的。最主要的缺点就是贵。
当然贵也有贵的道理,因为斯考博发明麦德森是重点参考了马蒂尼亨利步枪,机枪的后座设计故而也如步枪一样行程长,导致射速慢。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但这套设计让麦德森成为当时重量最轻的轻机枪,无论是法国的哈奇开斯1897型,还是美国的刘易斯,谁都没它轻便。大家也想学它,可以谁也做到它低故障率。
这就是当时丹麦人的品控,在结构复杂的情况下,依旧保持了高品控和低故障率。在一战的堑壕战中,只有麦德森机枪最值得士兵信任,这就是贵的原因。
武器界的常青树1904年丹麦军队率先装备了麦德森机枪后,各国争相购买。
比如1903年之后的十多年间,沙俄累计进口了1500挺,这些机枪很大一部分配发给了当时驻扎在旅顺的俄军。随后的日俄战争中,正是因为麦德森机枪才让日本军队付出了巨大的人员伤亡。
最倒霉的买家就要数保加利亚了。他们订购了超过600挺麦德森机枪,但这批货在途径德国的时候被查获,随后装备给了德军。可要知道,一战和二战期间保加利亚都是站在德国这边的。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由于在恶劣条件下的出色表现,各国都喜欢装备麦德森机枪。但奈何这款枪实在是太贵了,于是沙俄和英国都有仿制的想法。不过两个国家最终都没有搞成,前者是因为爆发十月革命,后者是因为没钱。
一战结束后,随着一些国家经济的恢复,麦德森机枪的订单又增加了,在这里不得不说说南美洲的客户。巴拉圭重点装备了一批,在随后与南美邻国的冲突中显了神威。
不过最值得提的还是巴西,他们不仅从丹麦进口麦德森机枪,还从意大利进口意国仿制的麦德森机枪。巴西人对这款武器实在是太热爱了。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直到1996年,这款设计于一战之前的武器才正式在巴西军队退役,但机枪很快又装备给了巴西的警察部队。2009年,巴西警方与当地毒贩爆发大规模冲突,还可以依稀看到麦德森机枪的影子。
由于雷克沙机枪公司承接了麦德森机枪在海外的销售业务,因此很多地方所说的“雷克沙机枪”也就是“麦德森机枪”。
在超过50多年的时间中,麦德森机枪生产的数量巨大,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数字统计。不过它最大的成就还有生产了十几种口径的版本,从6.5毫米到8毫米。当时所有军用的步枪子弹型号都可以找到匹配的麦德森机枪口径,这才是真正的“通用”机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