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泡腾VCer,作者|Janet,编辑|小橘
这几天,新茶饮赛道热闹得像过年。
最新出炉的,是喜茶和乐乐茶打起了嘴炮。
乐乐茶正在寻找下一轮融资,传言称将被喜茶收购。结果喜茶创始人聂云宸立刻发朋友圈,“消息不实,在深入了解数据情况后已经彻底、坚决、完全放弃。”
嗯,这么直白,你让打算投的VC/PE怎么想?
结果,喜茶转天就披露消息,于近期投资了精品咖啡连锁品牌Seesaw。好吧,你就是看不上乐乐茶……
不过刚刚完成D轮融资、估值超过600亿的喜茶的确有这个资本。这边风景独好,而老竞品,奈雪的茶在港股上市后,开盘首日就经历了破发……
再往前推,是网友痛批茶颜悦色总买不到,一杯奶茶竟然要600块代购费,堪比名牌包!于是茶颜悦色立刻发微博说不支持任何代购行为,可不支持有啥用?黄牛依然排排队。
如果上面的消息你都不知道,你至少在微信、抖音、快手都被蜜雪冰城刷了屏。“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神级洗脑神曲,让这个下沉茶饮品牌秒速破圈。
茶饮赛道跑马圈地和红海竞争的速度,远比你想得更快。越来越多样、新潮的用户需求,还有巨额资本的介入,正将整个市场越推越高。整个2020年,超40亿元人民币争相涌入了新式茶饮赛道。
喜茶、茶颜悦色,并列为两大茶饮巨头,一个全域发展做渗透,一个坚持地域不出门,它们如何在数字化和互联网的浪潮中屹立不倒,估值屡创新高?这两大品牌背后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中国新茶饮赛道的未来将走向何方?茶饮市场的下一个破局点又在哪里?
在研究了数十份茶饮赛道的报告后,泡腾的研究员们就目前的茶饮赛道做出了分析,希望能从这篇文章管中窥豹,探寻到茶饮赛道的下一个机会点。
在本文中,你将看到:
新式茶饮赛道鸟瞰图拆解高端茶饮品牌喜茶拆解地域特色茶饮品牌茶颜悦色茶饮赛道的未来趋势和破局点01 四千亿规模的新茶饮赛道
我国奶茶行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世纪九十年代初,奶茶开始在国内兴起。常常是三两店员挤在三五平米的无牌个体小店内,从小窗口端出一杯杯粉冲奶茶,即“粉末时代”,这一时代也构筑了一代人的童年。时间来到了1995年的“街头时代”,随着台湾奶茶热进入大陆市场,商家开始以茶末/茶渣为基底,辅以鲜奶等原料调制奶茶;CoCo、一点点、皇茶等大众品牌店独占鳌头、占据了大陆的奶茶市场。经过长达20年的高速发展,奶茶行业于2016年进入“新茶饮时代”,一举颠覆过往的奶茶形象。
什么是新式茶饮?奈雪的茶联合CBNData发布的《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对此下了定义:新式茶饮是指采用优质茶叶、鲜奶、新鲜水果等天然、优质的食材,通过更加多样化的茶底和配料组合而成的中式饮品。新式茶饮包含了三个阶段:1.0原料迭代阶段、2.0品类融合多场景阶段、3.0数字化阶段。相较于传统茶饮,新式茶饮更强调原材料选择、研发制作、门店运营及空间体验上的升级和创新,从而提升品牌价值,打造品牌文化,也打造出了一个千亿规模的大热市场。
据《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经测算,2020年底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达到4,420亿元,中国咖啡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155亿元,茶饮市场规模仍将是咖啡市场规模的2倍以上。据川财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1,136亿元(2015-2020年CAGR为21.9%),预计2025年将达到3,400亿元(2020-2025年CAGR预计为24.5%),新式茶饮将成茶饮行业规模最大的细分行业。
其中,90后与00后消费者占据近70%,愿意为新式茶饮“一掷千金”,月均消费在200-400元的消费者高达30%。从性别来看,女性消费者仍占据主导地位,但男性消费者占比出现显著提升,不排除在陪女朋友排队买奶茶的过程中被种草带货的可能性。
在这一巨大的消费需求的驱动下,头部茶饮品牌的优势开始逐渐凸显:各品牌门店逆势加速拓展、持续性推出新品、备受消费者与资本的青睐。被疫情反锁在家中的消费者们将奶茶当成了最好的抚慰剂,业主群里此起彼伏的“接龙不跑单”口号中,从来都少不了奶茶。据微信发布的大数据显示,2020年3月以来,消费者在茶饮小程序的下单笔数环比增幅高达744%,饿了么线上订单从2020年2月到8月,订单量增长近5倍。
品牌在线上进行持续布局的同时,线下市场也同样逆势发展。喜茶、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品牌2020年新增门店数量均超往年;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门店数的增长则更加迅速,均在1,000家以上。其中,蜜雪冰城在2020年突破万店,成为首个门店数量破万的奶茶品牌。
据申万宏源2021年茶饮行深度报告显示,茶饮行业的竞争格局呈明显的纺锤型。高端头部市场逐渐成型,中端及大众品牌竞争激烈,平价品牌以下沉市场为阵地,遍地开花。以喜茶、奈雪的茶为首的高客单价品牌主打一二线市场;中端市场分庭抗礼,像是性价比品牌如COCO、一点点;区域密集型品牌如茶颜悦色;细分品牌如书亦烧仙草、一只酸奶牛等;下沉市场则以蜜雪冰城称王。
图片来源:国信证券
随着新式茶饮市场的不断教育,喝奶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火锅看球聊八卦,瓜子奶茶不能落,“三分糖去冰”成为“微醺”之外的新选择。
本文将分别以主打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品牌喜茶,及主打文化牌的区域性品牌茶颜悦色为例,对茶饮赛道进行深入分析。
02 高端品牌定位领航员——喜茶
7月13日,喜茶完成新一轮5亿美元融资,参与本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腾讯投资、淡马锡、黑蚁资本、红杉资本、L Cattert on、日出东方等。经过此轮长达数月的融资,喜茶估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600亿元,再次刷新中国新式茶饮的融资纪录。而奈雪的茶(02150.HK)上市即破发,目前市值低于300亿港元。
喜茶的高估值与自身品牌价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较于同期诞生的其他新式茶饮品牌,喜茶明显牢牢占据了上风,利用产品、品牌、渠道,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护城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标准化门店模型、产品研发、供应链、数字化运营、营销等多方面的努力。
信息来源:企查查
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门店据喜茶发布的2020年度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内,喜茶在18个城市打开了发展新局面。截止2020年12月31日,喜茶已在海内外61个城市开出695家门店,较2019年新增304家(主力店202家,Go店102家)。从新增门店数量TOP城市来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门店密度进一步提升。同时,喜茶在成都、杭州、东莞、重庆等新一线、新二线城市也铺得更开。从门店覆盖广度来看,喜茶在过去的一年里确立了以深圳、广州等华南地区为中心,北京、上海为华北、华东地区制高点的局面,完成了对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的全面覆盖。
模式层面,喜茶做到了千店千面。门店种类以标准店和Go店为主,标准店面积约80-120平方米,主要布局在一二线城市。Go店面积约50平方米,以社区智慧门店为主,顾客仅可通过“喜茶Go”微信小程序或应用在线下单。有效降低了排队效应,大幅提升单店坪效。形成了高效的“旗舰大店打出品牌,灵活Go店增强覆盖”的城市开拓模式。此外,喜茶还积极探索,推出LAB店、主题设计店、热麦店、DP店、茶空间店等,将空间设计美学融入品牌文化建设,也将空间体验感玩到了极致。
信息来源:公司官网、沙利文、搜狐网、海通证券研究所、维基百科
创新的产品研发策略作为奶盖茶饮品的开创者,喜茶创始人聂云宸似乎从一开始就对产品设计十分敏锐。他放弃行业原有的粉末调制法,转而研发冲泡茶+真水果+芝士奶盖的新式茶饮,打开消费者对这一品类的最初认知。此后,他带出了一支拥有快速创新研发能力的团队,运用各类原料、工艺和配方研发新品。据喜茶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喜茶平均每1.2周推出一款新品。
新品研发的创意层面,喜茶采取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模式。推新层面则以研发主、品牌、CEO 等为主导。在研发过程中,喜茶会在产品上市前对产品进行灰度测试。灰度测试原本是一个互联网概念,即在某项产品或应用正式发布前,选择特定人群使用,逐步扩大其使用者数量,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其中的问题。
喜茶在新品研发完成后,会在门店外张贴海报进行宣传;在新品上市后三五天内,内部研发团队会通过收集消费者反馈,通过研究反馈结果来决定产品正式上架与否,因此新品储备数量往往是在售产品的5倍左右。同时,喜茶为店内的制茶流程制定了SOP,力求标准化与统一化,提高作业效率。
信息来源:艾瑞咨询、东北证券
喜茶也对经典产品进行多次的优化和打磨,让消费者在高呼“爷青回”的同时,尝到不一样的惊喜。以经典饮品金凤茶王为例,这是喜茶在2013年研发的产品。此后每年,喜茶都会调整茶叶的制作工艺,降低苦涩度,让口感更为清香宜人,回味悠长,正如聂云宸曾直言“今年的金凤茶王肯定比上一年的好喝”。据窄门餐眼和国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式茶饮头部品牌评价对比中,喜茶的口味评分最高。
数据来源:窄门餐眼、国金证券研究所
标准化的生产供应链新式茶饮品牌提升利润空间的方法不外乎两个:一是将供应链标准化,降低工艺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二是提高品牌力,让产品能够产生品牌溢价。
根据喜茶的数据,2020年所有在售产品中,最受消费者喜爱的TOP5产品有四款为芝士水果茶系列,同时也是成本最高的系列,其背后涉及了鲜果、乳品、茶叶等多条供应链的整合。为此,喜茶于2017年在贵州梵净山自主建设了500亩的有机茶园,以保证茶叶的出品品质。
同期地,喜茶公司还特邀农业大学与专业研究机构参与选种和培育。通过信息化系统、冷链温控和实时GPS监控,进行数字化种植,并于去年5月取得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此外,与贵州、云南、广西、台湾等多地优质产茶胜地、鲜果供应商独家合作。利用自建供应链,喜茶达成了规模效应,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喜茶亦通过自主研发新品,反向定制供应链。以草莓为例,为了保证草莓品质,喜茶除了定制、采购优质草莓外,于2020年开始自研草莓品种。还不断筛选合适的栽培区域,自建草莓基地,通过开发育苗、栽培、养护实验基地,确保草莓种植质量和口感。
2017年开始,喜茶对供应链后台实行数字化管理,上线了ERP系统,从原料品到采购、库存、配送管理,全流程标准化作业。自研供应链系统,从供应商到仓/运/配/生产等环节都实现了电子化。
数字化的线上运营渠道“喜茶Go小程序在表面上看是一个皮肤,因为它只承担了给用户点单这个功能,但为了让整个小程序的体验能够串起来,我们不能只是一个小程序。”喜茶CTO陈霈霖曾在一场分享会上如是说到。这一致力于消灭排队,缩短等待时长的线上渠道,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体验,也成为喜茶数字化运营的重要战场。
喜茶通过小程序应用的大量用户,为品牌带来了颇具参考性的消费场景和行为数据,如用户画像、产品销量、地区分布和消费高峰时段等。这些数据有助于团队厘清门店运营、用户运营的机遇和挑战,摸清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偏好和需求,更好地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截止2020年12月31日,喜茶Go微信小程序会员突破3,500万,全年新增超过1,300万会员,进一步巩固了消费者进行线上茶饮消费的习惯。
对于品牌来说,喜茶Go事实上意味着一套完整的系统。打一个比方,现制茶饮行业的会员系统在2018年之前都是独立存在的,一般采取扫码入会的方式。喜茶在打通线上点单后,会员系统被整合到了现有的点单系统中,会员积分和线上点单得以同步。而会员系统的背后恰好是两大模版——门店运营和用户运营。
完成数字化后,喜茶又向前迈了一步,即信息化。公司内部将各类割裂的系统进行串联,包括人力资源系统、供应链系统、BI系统等等。最后,团队发现公司内部仍旧漂浮着各种各样相互孤立的系统,为此又搭建了大数据的中台部门,将其进行搜集和归档。
图片来源:锐问Record
多元并行的营销策略早在创业之初,喜茶就明确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茶饮年轻化,而非升级版奶茶。
据历史资料考证,茶树起源于中国,两晋北朝时期,茶以文化面貌开始出现。但“喝茶”往往与传统挂钩,被打上无聊二字,年轻人对此并不热衷。彼时,市面上没有一款属于年轻人的茶饮,喜茶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缺,向消费者传递了“喝茶也可以是酷的”这一品牌理念。团队将“酷”字具象化,提炼出两个关键词:一是“灵感”,二是“禅意”。“灵感”源于茶自古以来的功能性,诗词人们不论是登高远眺,还是宴请宾客,灵光乍现,文思泉涌之时,往往少不了一壶茶或酒,禅意也是类似的道理。
而喜茶之所以能够切入年轻消费群体,树立高端的茶饮品牌形象,除了以「灵感之茶」为旨,专注打造品牌体系之外,还积极跨界,寻找不同品类品牌间的契合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社交营销和跨界营销方式。据新博奕不完全统计,2017年初至2021年5月19日,喜茶已经与74个不同品牌进行联动,囊括了食品、服饰潮牌、生活用品、美妆护肤等诸多热门赛道。
图片来源:新博弈
03 区域深耕产业龙头——茶颜悦色
成立于2013年的茶颜悦色,早已通过各种各样的热搜内容为大众所熟知。创业8年,这个扎根于长沙的奶茶品牌,从街边自给自足的生意,变成了具备朝圣感和神秘感的城市标签。自2018年获得天使轮融资后,茶颜悦色开始迅速扩张。截止2021年2月16日,门店数量已达339家。作为新式茶饮第二梯队的黑马品牌,茶颜悦色靠的是区域密集型的布店方式、新国潮的品牌定位、体贴入微的人性化服务和网感极佳的人像化营销。
信息来源:企查查
区域密集型的布局模式截止2021年2月16日,茶颜悦色长沙门店已达326家,常德、武汉分别为9家和4家。品牌在一定区域内采取密集型打法,将门店集中在天心、岳麓和芙蓉等三大行政区。并在人流量密集处、核心商圈如五一广场等地大量设点,门店面积普遍在10-15平方米左右。
通过密集开店这一策略,茶颜悦色提高了自身品牌效应,与消费者间建立了更深的信任感,同时有效提升了物流和配送效率。这种“十米一家,一街十店”的效果也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形成了广告牌效应,强有力的占领了消费者心智。深耕长沙市场的开店方式,同样打造出品牌的地域稀缺性。
“只有在长沙才能喝到茶颜悦色”成为消费者间的共识,对本地消费者而言是品牌认同感和区域文化自豪感,对游客而言则是对产品的好奇心和打卡的决心。据茶颜悦色官方微博数据统计,武汉首店营业当日,排队时长超过8小时,一度登上热搜。网友戏称“在武汉的你现在坐一趟高铁去长沙喝杯茶颜悦色吃顿一盏灯再回来的时间应该比去武汉天地排队的时间要短。”
图片来源:官方微博
而茶颜悦色的价格定位和产品质量,正是撑起这300余家店的关键所在。品牌的产品价格带在9-22元之间,大部分茶饮价位在20元以下,是消费者普遍愿意接受的价格。同时,茶颜悦色用料严格,力求产品质量符合消费者的口感需求。根据茶颜悦色官方公开的配方,以“蔓越阑珊”为例,一杯茶饮可被分为四层,第一层为蔓越莓干(水果干)及动物淡奶油,第二层为雀巢鲜奶,第三层为果酱,第四层为世界高山红茶茶底。
图片来源:官方微博
而如果原材料不符合标准或货源品质不稳定,团队还会对相关产品进行下架。如「淡奶芝士」系列就因货源始终不稳定,口感得不到保证被无限期下架。另一款产品「琉璃」也在疫情时期,由于原材料进口柠檬无法正常供货而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