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查攻略是一件极其累人、费眼的事情,那么多的店铺看的头晕眼花,问题是到地方一问,人家根本不去这些店吃饭,晕!
即便是在当地人推荐的大海里捞针,一样的难于抉择。来这家一是因为黑珍珠品尝过了,二是离得最近,方便。
心理上原本是抗拒连锁餐饮店的,尤记得,多年以前,许多路边小店,排着长龙等待,那时候你能够眼看着橱窗里包包子的员工,看到台子上的一大盆子馅儿慢慢减少,甚至听到他们擀皮儿的动静,看她们加馅儿、捏褶儿、到成型的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般的手法。那些包子进蒸笼时还带着她们的温度和嘻笑。
而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使得机器最大程度地替代了人,能不在现场操作的都进入到工厂的流水线了。
来之前以为面馆很小,会有包包子的,结果蒋家桥饺面馆这么大场面,说不上惊喜还是失望,总之没有见到面点师傅。只能够看到蒸包子、煎锅贴的。
整个大厅设计的有点小清新,干净整洁,空间宽敞,来的早门口停车也还算便利。
进门左手就是点单台,难度在于每到一家新店吃饭,菜单上一大堆名字总会令人找不到方向,个人经验,每个品类点店家排在第一位的那种来试水。
笋肉锅贴,一两五只,第一个就选对了,此行扬州早茶品鉴排名第一。
鲜掉眉毛的感觉,皮子稍厚、有韧性,底子煎的焦香,黄灿灿的又不似浓重的菜油味儿,馅儿料鲜美,未见明显的笋丝或者笋丁儿,可是咬一口会顺着嘴流汤,但丝毫不油腻,五两锅贴几个人吃的满嘴流油。
虾籽汤面我理解应该就是扬州版的阳春面,这碗光面不知是放了多少胡椒粉,基本品不出虾籽汤的味道,面依然是小宽面,看看出面窗口这里摆好的碗,遗憾没机会拍她们准备小料时情景。
虾籽饺面点一碗了解一二,叫饺面却归在馄饨项下,据说启东还有一种叫做馄饨特勒面的,搞清楚我大中国各个地方的面食,那是一项工程。例如此次大河南的烙馍和油馍就成了乡亲们慰劳救灾人员的主打项。而这碗与虾籽汤面同样汤底,少了些面加了几个馄饨,一样的重味儿胡椒,馄饨皮比较厚,馅儿也大,形状类似上海的小馄饨,但没有传说中那么出彩。
她家的烫干丝是阿姨现场操作的,预先泡在水中切好的干丝,这么一看,有点影响食欲,单子来了服务员捞起一筷子放锅里烫一烫(也不知这锅水多久换一次),然后加干虾仁、加姜末和香菜,最后淋上调好的料汁儿即成。细节上大差不差,摆盘显得不够讲究,味道相差无几。
五丁包似乎并没有被黑珍珠拉下多远,蔬菜包那些的确吃一次足矣。
有老人家在,喝点稀的,加上锅贴这么实惠又完美的存在,也算给扬州之行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个园里歇过脚,五亭桥上吹过风,这样的扬州,我们用脚步陪着老娘走成了电视里看到的样子。庆幸我们去的是时候,搁现在,南京疫情不乐观,大家还是窝在家里看奥运更加安心。
图文均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