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酷爱陶诗|李阁老的故事(七)
李贤爱读陶渊明诗,在私塾之中便潜心研学陶诗。陶渊明有一首《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是写归省的。李贤一遍一遍地拜读,他读出陶公一片游子思归真情,急于到家偏为风阻,触目生怨,觉路为之曲,目为之限,夏木为之蔽,使千载而下,犹觉至情流露。曰“计日望旧居”,曰“延目识南岭”,近见乡关,近乡情更怯呀。李贤越读越动情,如痴如醉似与陶公心灵贯通,写下了《和陶诗·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宣德三年(1428年),李贤在州学读到了陶渊明的诗作《戊申六月中遇火》。这首陶诗写的是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年)的事。这一年他,陶渊明四十四岁,居上京,六月中旬,一场火灾将他的居室焚烧殆尽,便只好住在门前的船中。至新秋之时,料理始完,感慨际遇写下了一首诗,诗句抒发了“遇火”前后诗人的生活情景和心情,很是真切,也很自然。陶翁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真实与自然,他能以平素的生活信念来化解灾变的影响,以面对现实的态度坚定躬耕的决心。
李贤读之会心处扼腕赞叹,拍案叫绝,挥毫写下和陶诗一首:《和陶诗·戊申六月中遇火》,诗中名句“金石不可变,此志惟贞坚”,洋溢着仰慕陶翁,立志效法之情。
宣德四年(1429年)重阳佳节,22岁的李贤青春正盛,与众学友相约游于紫金山月牙池寻幽访古。拾阶登紫金山而上,秋高气爽,天高云淡,金菊飘香,见外城河池碧波荡漾,月牙池边树木成荫遮天蔽日,身旁繁花碧草,一片葱翠,使人流连忘返。李贤和学友们不由自主地吟咏起陶渊明的《己酉岁九月九日》。
李贤远望深思,想到陶翁,吟成《和陶诗·己酉九月九日》:
每岁值重九,会此林泉交。但坚松柏操,宁论蒲柳凋。
何必惑仙术,携家去登高。长吟时染翰,短翮难冲霄。
爱此晚节花,不知身世劳。有琴久无弦,何论琴尾焦。
众客互酬劝,既醉乐陶陶。且尽今日欢,谁复知明朝。
众学友再三品味,一齐为李贤的和诗鼓掌叫好。
李贤一生,和陶之作多达数百余首,仅李贤《古穰集》就收录和陶诗160首。李贤钟情于陶渊明,其乐于和陶诗而成诗,有着丰富的个人背景和文学史背景。他忠以事君,委身报国,欲有为于世,却屡遇险难。曾多次乞求退闲,却都未得准许,于是便将陶渊明当作异世知音,通过次韵其诗来寄寓无法实现的隐逸之梦。
编辑整理:张宗成,邓州市李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