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十年,苗可成木,木可成林。
这一时间刻度,于白茶而言,是继续生长,渐渐成熟。
时间,是最好的酿茶大师。
如同河蚌孕珠,一点一滴,它沉淀着岁月的醇香厚味,也积累着时光的慷慨馈赠。
藏茶生“金”,一寸光阴一寸金。
白茶金库,做时间的朋友。(△茶,对林清修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责任)
样茶盘、审评杯、审评碗,一字排开,等待检验。
“主角”是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中国白茶的四大品种,亦是“传成金典”。
尽管采摘标准不同,但它们却经历了同样的时间:十年。
按当前流行的说法,白茶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之说。
十年,超出了常规的时间“边界”,色、香、味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干茶,褪去了曾经的青涩鲜妍,叶色黄、褐如枯叶,芽色银白似雪,散发着陈年光阴的气息,还有一股醇厚的甜香。
5分钟后,出汤,沥干,闻香,尝味。
十载春秋的芳华,在杯碗间与我们相遇。
审评过一轮,他驻足于不太确定的茶样前,时而反复品试,时而皱眉凝思。
他握着笔,就是迟迟不肯动笔,仿佛笔有千钧重,在心里反复斟酌合适的术语来形容品质。于是,每次落笔,都是经过了深思熟虑。
这,是一种敬畏。但,更多的是一份承诺,一份责任。
“不是所有的白茶都有资格入选白茶金库,包括‘传成’的白茶。白茶金库,是藏品级好茶的标准。”林清修说。
要成为白茶金库中的藏品,必须符合5大标准:国标、科学、年份、收藏、清铧标准。
从茶园开始,一叶茶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被严格地规定。
以年份标准为例,要获得金库的“入场券”,原料茶至少需窖藏5年以上。
“时间是标杆,年份是标准。就像陈酿一样,时间就是最好的酿茶大师。”
时光,无法倒流。但,它却被茶悄然珍藏。
白茶金库,藏的是茶,也是不可再来的光阴,弥足珍贵。(△黑白两色,组合出酷炫还有点奇幻的仓储空间
颇具美国科幻大片的既视感)
| 空间 |人需要空间,茶也需要推开成品仓的大门,一股浓郁的茶香,确切地说,是一种气势,扑面而来。
灯,次第亮起。黑色的仓架,白色的轮廓,一排排,一列列,在我们面前展开。
黑白两色,组合出酷炫还有点奇幻的仓储空间,颇有美国科幻大片的即视感。
白茶金库的出场,很惊艳!
颜值之外,金库靠的是科技“出道”。
“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50%以下。或纸箱,或木箱,或陶罐,茶可以自由地呼吸,度过美好的后发酵时光,悄悄地酝酿出时光的韵味。”老白茶,在科学的仓储环境中,尽显越陈越香的品质内涵。
5年、10年、15年、20年。就这样,不同的时间被茶纳入了同一个空间,有过去,有当下,还有以后。
科技,正让茶变得更诗意更浪漫。
“人需要空间,茶也需要。”林清修说。
白茶金库,不仅仅是茶仓,还是一处文化空间、收藏空间、商务空间和财富空间。
白茶金库的门店,“四库茶书”和“心怀”系列茶器是标配。
四库茶书,是清铧对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的致敬。
白茶金库的每一款茶都为收藏而生。装帧设计对标《四库全书》,工艺与品质亦是追求极致。
“书与茶,皆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何为经典?只有久经时间考验,方为经典。《四库全书》收入的是历代图书典籍的经典,‘四库茶书’的终极目标是成为中国茶叶的经典。”
“心怀”系列茶器,由宋瓷、丝绸桌旗、大漆茶盘、观想壶、提梁壶、电陶炉等茶器组成。
每一器,皆有来历。
盖碗、茶海、公道杯、品杯,设计灵感源于古代书籍的竹简,以含蓄内敛、简约朴素的宋瓷呈现。一盏茶,品味的是极简之美。
丝绸桌旗,是北宋旷世奇才王希孟不朽名作《千里江山图》的再现。800多年前的青绿山水,在桌案上徐徐铺展开来。品茗,读画,神游山水,与宋人神交。
茶、丝、瓷,这三个曾闻名世界的“中国制造”,在一席间“相见欢”。观想壶是传统壶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外观上看,它与常见的侧把壶别无二致。但,若细看,你会发现,它是一项富有创意的新发明。
壶的设计借鉴吸收了烟囱,壶身有一排气孔,壶底则内陷形成导热管,使壶在加热时火力更集中,导热速度快。热水注壶,不消片刻就能沸腾。
美学与科学,艺术与技术,在白茶金库的空间里维持着巧妙的平衡。清铧打造的白茶金库还是爱茶人的温馨家园。
不论是员工,还是顾客,林清修都把他们称作“家人”。
从步入白茶金库的那一刻起,感觉就像回家。
空间,自己会说话。
暖黄的灯光,舒适的圈椅,如同家里清雅的书房。
茶柜是“书架”,整齐地摆放着“四库茶书”,书香茶韵。宋瓷精洁,胪列案头。观想壶初沸,汩汩有声。
茶烟袅袅,一段被茶香浸染的惬意时光,在无声流淌。
或三五好友茶叙,或商务洽谈,或闲坐漫谈。席间的一盏茶,总是饱含人情味。
茶香启心香。一杯茶,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啜茶畅叙间,“让友谊升华,让生意成交”。此正是:“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到了下午3点,店员还会端来一碗红豆汤和一盘茶点,亲切的笑容,贴心的问候,使人倍感暖心,也瞬间破防,被成功圈了粉。
林清修对白茶金库的定位是:藉由一盏茶,链接心灵的道场。“白茶金库,是家文化与茶文化的融合。每一个细节,都体现我们对顾客的诚心与敬意,是心与心的链接。”
白茶金库,不仅是优质藏品,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泡茶,品茶,是人与人之间温暖与关怀。一壶健康茶,温暖千万家。”他说。
同时,在细品老白茶的醇香隽味时,还会遇见丝绸、陶瓷、漆器、典籍、绘画等多元的传统艺术形式。
以茶为媒,与美邂逅。“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在一盏茶中,品味艺术文化,重拾文化自信,找到“家”的方向。
成为茶行业的标杆、茶空间的典范,是白茶金库的“小目标”。| 远方 |
藏茶生“金”
时间艺术与财富的共舞
英国社会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曾把茶比作“绿色黄金”。这凸显了茶的价值,蕴藏着财富。
越陈越香,藏茶生“金”,是时间赋予茶的品质表现与价值提升。
发源于福建的白茶,曾一度“墙内开花墙外香”。保健价值、品饮价值及收藏价值的再发现与再定义,让中国白茶迎来了春天。
“藏茶,就是藏宝。”
当人们把茶托付给光阴时,一段美妙的旅程也随之展开。
一片漂流在时光之河里的茶,寄予了人们与茶相伴、跟茶一起慢慢变老的浪漫情怀。
光阴不负,最温柔的回报。在时光的流转中,茶的香气、滋味、口感,渐渐被重塑,也画出了一条价格与财富的上涨曲线。
清铧茶业的白茶金库,就是为藏茶而生。
(△“白茶金库”福州总部体验中心)
创始人林清修,老家在安溪。茶,在当地人生活中,就像阳光空气一样稀松平常,但又不可或缺。
他茶业生涯的起点虽是铁观音,却并非独爱铁观音。他对各种茶及背后所承载的茶文化,都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渴望:“希望亲近它、了解它、发扬它。”
凭借闽南人“爱拼会赢”的冲劲以及天生对茶的悟性,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茶叶审评、拼配功夫,同行都喜欢称他为“一修哥”。
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岁月悠悠,酿造出茶的陈香陈韵,磨砺出人的苦尽甘来。
25载清铧,7载传成。白茶金库是林清修是对200多年前诞生的白茶之致敬与传承,也是新时期中国白茶的新空间、新商业、新生态。
白茶金库,自2019年“首航”以来,目前已在全国开设了50多家门店。
它的雄心是:遍地开花,超5000家,拼贴出一张光彩熠熠的商业版图。
白茶金库,是时间艺术与财富的共舞,看得见的诗和远方。图片:清铧股份 | 作者:左如
编辑:黄琳 | 审核:叶兰兰
CCTV老故事《匠心之路·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