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去巨野火车站看望一位朋友,近中午时朋友说,我带你去吃本地的特色小吃吧,于是我们走进一个规模中等的饭店,门头上方有“谢集罐子汤”大字。
端上来的说是汤,实际上很稠。汤是用羊骨熬的奶汤,里面有羊肉、羊杂肉,还有粉条和青菜,汤喝完还能随意再盛,主食是油饼。汤的香味浓郁,口感顺滑,至今回味无穷。
罐子汤,源于菏泽市巨野县大谢集镇,以大谢集镇老地方罐子汤最为正宗。
罐子汤原由谢集村谢云德之高祖谢登普创制于清光绪年间,传至现在的经营者谢云德已有五代,长达百余年历史。
据介绍,谢集罐子汤是鲁西南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小吃,以其味美价廉,平民化、大众化深受当地社会各阶层所喜爱。
谢集罐子汤发源地大谢集镇是鲁西南重要的通衢之一,过往商旅、贩夫走卒多在此地中途歇脚用餐,罐子汤创始人谢登普素有“义商”之美誉,其本人出身贫寒,对于过往就餐之穷苦商贩免费加汤,既让他们吃得起,又顾全了穷苦的体面。
为了保温,他把汤做好后盛到特质的瓦罐里,挑到集市或街头道口就地打摊售卖,所以习惯叫它罐子汤。汤配以鲁西南吊炉烧饼,这对当时普通民众来说是最高享受。(壹点号 人文齐鲁 文/图 李建增)
谢集罐子汤是鲁西南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小吃,先后被载入鲁西南名吃、山东名吃,2004年又被命名为中华名吃。春节前,又被认定为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
罐子汤源于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大谢集镇,以大谢集镇老地方罐子汤最为正宗。罐子汤原由谢集村谢云德之高祖谢登普创制于清光绪年间,传至现在经营者谢云德已有五代,长达百余年历史。
旧时,罐子汤经济实惠,一般人能吃的起、吃的饱、吃的好,非常受穷苦人的欢迎,并为之传颁扬名。所以过往商贾宁愿多走五里、十里路也要到谢集喝罐子汤。起初为了保温,把汤做好后盛到特质的大肚土罐里,挑到集市或街头就地打摊销售,因而得名“罐子汤”。
关于谢集罐子汤的起源,菏泽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几百年前,有个地主,家大业大,雇了很多长工,每次吃羊的时候,他把羊肉都吃了,内脏却不舍得扔,于是就叫厨师把它们煮了后掺上他喝剩的汤搅在一起,留给长工们吃!长工们干完活回来吃上这饭都是凉的了,这个厨师人善良也很聪明,为了能让长工们吃上热乎饭,他想了个办法,把饭做好装进个坛子里,包好它能保持热量,长工回来后也能吃上热饭了,这就是罐子汤的由来!
谢集正宗罐子汤原料全部采用鲁西南特有的散养青白山羊,该汤主要用羊骨、羊头肉、羊肝、羊心、羊肚等原料长时间熬汤制作,多用花椒、生姜为佐料,放入优质粉条,香气袭人,入口爽滑,久喝不腻。麻、辣、香。羊肉暖中补虚,开胃健身,益肾气;这生姜,夏季多吃更好。所以常喝此汤补虚益气,健康养生。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