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个地产非常丰富的国家,去新加坡旅游或者留学如果没有把当地特产都吃个遍,那你绝对会万分遗憾。先不说特产有多少,哪怕是个地区都有个特产,你也足够绕新加坡一圈吃完它。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新加坡的特产吧。
新加坡特产之鱼尾狮纪念品
新加坡被称为狮城。1964年,新加坡范克里夫水族馆馆长布仑纳设计了狮身鱼尾图案。在被新加坡旅游局看中后,1966年鱼尾狮图案被注册为旅游局的商标。现在,鱼尾狮已经成为新加坡的标志与象征,以鱼尾狮形象制作的诸如水果叉、温度计、闹钟、铅锡盘子、杯子、烟灰缸、名片夹、打火机、钥匙扣、茶叶筒等各种旅游纪念品颇受世界各地游客的青睐。
新加坡特产之美珍香肉干
美珍香起源于1933年的新加坡,以销售猪肉干、鸡肉干等肉制品为主。好吃的肉干必定选用三层肉,切成薄片后,以鱼露、糖及其他香料腌制,然后用炭火烘焙至香嫩可口,略带焦脆,让人爱不释“口”。肉干是新加坡人农历新年时不可或缺的食品。现在,老字号美珍香推出的“肉干派”,就以肉干为馅,再用松软的酥皮包裹,入口即化。两者的绝妙搭配,再次掳获人心。有多种口味的猪肉干可选择,猪肉干色泽鲜亮,除了肉本身的香味和嚼劲外,刷在肉干外面的鱼露味为肉干增添了很多鲜美口感,另外现场烤制出的烧烤焦糊味也很特别。
新加坡特产之肉骨茶
去过新加坡的人都知道,到了新加坡一定要吃一次肉骨茶,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在这里无不饱享一次口福。肉骨茶,就是边吃排骨边饮茶。肉骨是选用上等的包着厚厚瘦肉的新鲜猪排骨,然后加上各种佐料,有的还加进各种滋补身体的药材,炖得烂烂的。当你落座不久,店主便端上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鲜汤,里边有四五块排骨和猪蹄,外加香喷喷的白米饭一碗和一盘切成一寸长的油条,顾客可根据不同的口味加入胡椒粉、酱油、盐、醋等;在吃肉骨茶的同时,必须饮茶。而茶上学问也很多,其一,必须是福建产的乌龙茶,有水仙、铁观音等名贵品种,任凭顾客选择;其二,茶具须是一套精巧的陶瓷茶壶和小盅;其三;要有“功夫”。每桌旁边有一壶烧开的水,头遍冲水要倒掉,称为“洗茶”。第二遍才敬客;斟茶时要不起泡沫。大家围在桌旁品尝,有说有笑,有的饮这么一次竟要花半天“功夫”,所以也称“功夫茶”。
新坡特产之胡姬花
到新加坡如果没有欣赏过胡姬花,就像到了北京没有爬万里长城。的确,作为花园岛国的国花,到过新加坡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胡姬花”这个好听的名字。人们处处都能看到它娇艳的姿态。胡姬花其实就是兰花,但在东南亚地区,人们一直约定俗成地使用“胡姬花”这一叫法。新加坡的胡姬花色彩缤纷。花色有白、黄、粉红、紫红、茶褐和天蓝等。新加坡人还将新鲜的胡姬花放入电解铜溶液里,制成镀金或镀银的饰品。
Chiku
一种如奇异果一般大小的棕色水果,果肉是褐色的。中间有一粒黑色的种子。剥开薄薄的皮后,果肉甜而软,散发出一股生梨似的清香。这是新加坡特有的一种水果。
Duku
如高尔夫球般大小的季节性水果,每年只有8-9月才有。淡褐色的果皮、白色果肉,甜中带有如葡萄柚般的酸苦,只要用手轻压顶端,剥开皮即可食。
榴莲干
榴莲干是用榴莲做成的点心,一口大小,几乎没有榴莲那种强烈的味道。但会比较容易有饱的感觉,一般人吃2到3块就感觉饱了。
咖哩
新加坡出售的咖哩粉是正宗的印度式咖哩,适合家庭使用。100克装可适于4到6人食用。特别是Hot牌,味道辛辣纯正。此外,还有袋装Curry Spices,与咖哩粉一起食用,味道倍增。各大超市中有售。
玫瑰苹果
玫瑰苹果是一种像梨一样的小型水果,果皮有时呈粉红或淡绿色,果肉如海绵般多汁而无味。因而新加坡人喜爱蘸着酱油或辣椒吃,这样一来,口味非常独特。
只是看这些名称是不是就有一种迫不及待去了解的感觉呢?那就快快行动吧!
世界饮食文化——马来西亚的饮食文化与禁忌
马来西亚是个多元社会,在饮食方面同样表露无遗。这里汇集了中国、印度、西方、马来西亚本土民族的食物,使得各种风味的美食琳琅满目,任君选择。
马来西亚是餐客的天堂。形形色色辛辣的马来食品,色香味俱全种类繁多的中餐,南北印度风味美食以及娘惹与葡萄牙美食一一呈现在你眼前。而人人喜爱的沙嗲(Satay)、咖喱饭()、干咖喱牛肉(Rendang)、印度煎面包()、力沙(Laksa)、鸡饭()、各式炒面粉()及西方美食应有尽有。甚至,国际连锁店快餐业在各大城镇设馆营与数以千记的路边熟食档与美食市集各显风味。
马来西亚人民的主要食物是米饭,但面类也相当普遍。华人食物从街边小雄子到酒店中菜馆,从小食到昂贵的酒席,不一而足、琳琅满目。小食方面有酿豆腐、虾面、咖喱面、清汤粉、薄饼、海南鸡饭、瓦煲鸡饭、馄饨面、香港点心、肉骨茶、槟城辣沙等,种类繁多马来人的食物以辣为主,其中较出名的食物有椰浆饭、香喷喷的沙(鸡肉、牛肉及羊肉串)、马来糕点、竹筒饭,黄姜饭等。
01
美食乐园——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是美食家的乐园,世界各地的风味菜肴如中国菜、印度菜和葡萄牙特色菜随处可以品尝到。但既然来到这里,最主要的还是品尝马来菜。
马来西亚人的主食除米饭外还有桑粑,桑粑是将虾发酵后做成虾酱,拌上辣椒,放在石臼里捣碎,浇上酸橙汁使之略带药味的食物。米饭、桑粑加蔬菜是马来人最基本的饭菜,若再加上洋葱、大蒜、生姜、香料种、小干鱼等,就是比较丰盛的一餐了。
马来西亚最具代表性的一道名菜叫“沙嗲”,此外,酸对虾、椰浆饭(用大米、肉及各种蔬菜作成)、罗惹(用生果摻以甜辣调味料拌成)和酸辣鱼等,都是颇受游客喜爱的马来食品。而将鸡蛋、豆类、大豌豆、虾、鱼、牛羊鸡肉放在火上炒,则是马来西亚家庭必不可少的家常菜。
餐后点心有木薯糕和炸香蕉等。餐后水果有又香又甜的各种南国水果,如柑橘类、香蕉、风梨、西瓜等季节性水果,还有水果之王榴莲、奇异果等。饮料主要有椰汁。穆斯林禁酒,但马来西亚的国产啤酒一向颇受好评,如果要点这种啤酒,一定要向店家说清楚,因为进口啤酒品牌很多。
02
只有米饭的婚宴
马来半岛上有个萨曼族,他们的婚宴十分简单,除了米饭,既没有酒,也没有菜。萨曼族中的男子若想结婚,就得有强健的体魄。他们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砍伐林木建造房屋,并且还要制作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以及勇敢地上山打猎。总之,他应该有抚养一家人生活的能力,这是最主要的条件。
女方可以不具备这种条件,但年龄却是个大问题。在土著社会,没有正确计算年龄的方法,有时,就凭乳房的大小及其他生理上的变化来判断姑娘是否发育、成年。
萨曼族人结婚时,没有下聘礼或送金饰的习俗。结婚典礼是朋友们相聚进行社交的好地方,新郎、新娘也混杂在来客中,与大家一起分享米饭,尽情聊天。婚礼上,新郎头戴树叶编成的帽子,新娘上身则装饰着用布搓成的布条。他们的衣服既简单又朴素,只要一匹布就能制成一对新人的礼服。
婚宴只是以盛在香蕉叶上的白米饭来款待客人。客人用手抓饭往嘴里送,吃得津津有味。因为对于萨曼族来说,白米饭已是稀有的佳肴了。参加婚宴的宾客,一面享受着香喷喷的米饭,一面通宵达且地谈天、跳舞。
03
“娘惹”风味——马来风情
所谓“娘惹”,实际上是中国人和马来西亚人通婚的后代,男的称为“蓑蓑”,女的称为“娘惹”。“娘惹”秉承了中国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出嫁前就是一个烹饪能手,她们平常做的菜就叫“娘惹”。
马来西亚美食富有多种多样的味道和烹调风格,可分为三大派别:马来餐、华人餐及印度餐,它们既自成一体,又有多元烹任文化融汇。“娘惹菜”就是传统中国菜烹饪法与马来香料的完美结合,融汇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种风味,口味浓重,是南洋最特别、最精致的佳肴之一。
“娘惹沙拉”自然充满了马来风味。师傳把黄瓜、青椒、胡萝ト、四季豆、洋葱等切成条,再加入干葱、蒜、姜末、辣椒酱等调料一起煮,不到3分钟,一盘香喷喷的“娘惹沙拉”就出炉了。辣中带着丝丝甜味,别以为这味和四川的甜椒肉丝相同,仔细品尝你会发现,它甜得温和、辣得实在,不像甜椒肉丝那样油腻,味道却自然、浓厚、香醇,最适合想保持身材的青年朋友了。
说起马来西亚,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咖喱。虽然马来西亚的咖喱都出自相近的地域,但“娘惹咖喱鸡”却有着不同的风味:味道很温和,甜味比较浓,咖喱汁中加了黄姜粉,所以颜色以黄为主。而马来西亚其他咖喱颜色大都偏红,吃起来辣味较重,甜味则偏薄。
“娘惹椰浆红豆”,就是在熬好的红豆汤里加人西米,然后放入马来餐特有的椰浆,喝一碗,爽口爽心。而由此发展出来的马来西亚人最爱吃的美食之——椰酱饭,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些米饭,再拌以鱿鱼、鸡蛋、黄瓜和辣椒酱,这就是当地正宗的大餐了。
04
马来菜的特点
马来菜是在赴马的印度、中国和中东人不断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主要原料尤其是香辛料,如辣椒、柠檬草、姜、咖喱叶和孜然等最初都是由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引入马来西亚的,烹饪方法以蒸、煮和炒为主。但是,这并不等于马来菜就全是浓味菜,马来西亚北部菜系和泰国菜味道比较接近,酸辣为主,多用泰国名为assam的香料。南部菜系类似新加坡口味,偏甜偏重。而沙巴这里主打的,则是清淡浓味兼有的马来华人餐,同时糅合进椰香味重娘惹菜的特色。
常用的马来西亚菜酱汁大致有5种:
亚参酱:以酸子皮、南姜、香茅、马来辣椒等15种香料配成,马来人喜欢吃辣的食物。但他们的辣和四川辣可不一样。川辣更多是花椒味道的麻辣,而马来辣是辣椒中的香辣。不过这种辣度和泰国相比还是温和的。多用来做肉类菜式。
娘惹酱:姜花、柠檬等20种香料配成,多用来做海鲜菜。
参巴酱:虾米、姜花等调配成,香口带鲜,多用来做贝壳类和鱼类菜式。
马拉盏:虾米用铁镬收小火炒足两小时,去到干身出香味再加入其他香料配成,多用来做主食的调味。
薄荷酱:薄荷叶、酸子皮水、姜花等配成,搭配海鲜、豆腐类菜式较多。
马来西亚咖喱和泰国咖喱的最大不同是用椰浆来减低辛辣味而提升香味,味道较平和,当中还加入了多种香料,如罗望子、月桂叶和香芋等,令咖喱在辣中带点清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