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一下公众号的记录,2018年1月16日,我第一次卖四川香肠腊肉,那一年的春节是2月16日,等于我只卖了一个月。当时我的想法有点宏大,我想把我认识的大厨的好东西都卖给识货的外地朋友,诸如四川豆瓣、泡菜(这两项都因为包装太难搞且不容易保存而作罢)、复制酱油、红油……为了卖香肠腊肉,我还建了一个群,加进去一两百人,初衷本来是做售后,出问题好马上找到我。
过完年香肠腊肉下架以后,这个群也没有解散,群里的人包括我的大学同学、我发小,更多的是散布在全国各地,我连对方是男是女都不知道的人。
四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群里的人们开始瞎聊——可能因为彼此都不认识,反而有奇妙的安全感。相亲遇到了极品、如何与前夫了断、上班如何摸鱼、如何给孩子幼小衔接、影片资源分享……我有时候因为有人艾特我,点进去发现群里的朋友一天聊了几千条信息。
大家建立了奇怪的友谊:湖南的喵哥儿子四岁了,有很多没穿几次的小娃衣服,清理打包寄给了北京、广东、河南三个群友,她们刚好有不同年龄段的小男孩,实现了两岁以下衣物的共同富余。
如果说不会做菜来群里问一嘴、买炒锅来群里问一下推荐还算跟我有点关系,求医问药真的是“没想到这也可以”——
最近上海的好心人趁自己去迪士尼乐园的机会帮大家代购了玲娜贝儿,回去就被抓走隔离了,好心不见得就有好报(不是)……
群名叫“盐之味粉丝福利群”,实际上我为大家谋的福利屈指可数(不是完全没有),天南地北的人聊天也有聊叉的时候,所以一直有人退出,然后不知道啥时候又有新的朋友加入。我没有像其他群主一样规定“不准发外部销售链接”,所以群里经常会有各种好吃好用的推荐,捡漏的时候互相招呼一声,自己家如果是做生鲜的上市了也会在群里吼一嗓子。
背景:群里一个姑娘的男朋友家在江苏兴化养大闸蟹,每年我们都会买“残蟹”,就是缺胳膊少腿的大闸蟹,价格骨折,自己吃特别划算。
作为四川人,能把好吃的、靠谱的香肠腊肉分享给大家,我觉得很荣幸。因为卖特产又认识了这么多朋友,这是善缘。
---------
聊完了客户,再来聊聊我的供货商。
最初刘三姐只是在成都街边晾晒一些自己做的香肠腊肉,因为卖相好,就有路过的人出钱买。买的人多了,她开始想办法把这件事做成生意。
此后的三十年里,刘三姐离了婚,开了食品加工厂,把儿子拉扯成人,拉着弟弟和儿子把食品厂越做越红火。他们跟全国各地的多家餐厅酒楼建立了合作关系,我第一次在一家餐馆吃到他们的酱肉,就觉得风味非常地道,而四川香肠又不像民间做的那么麻辣,口味很适合外地朋友。
很意外的是,他们虽然做To B的生意,一年卖几百吨肉出川,也没有嫌我的订单少,物流问题也积极帮我解决。其实除了我上架的香肠、腊肉、风干鸡、酱肉、花椒排骨、腊排骨……他们公司还生产火锅底料、酸菜鱼料包、番茄酱……完全不是“小作坊”了。这种标准化让我更放心。今年他们迁址扩建了厂房,在疫情期间逆势而上,让我在失去目标感的静默里获得了向上的力量。
图片来自刘三姐的朋友圈,快六十岁的她还在积极打拼,我实在是找不到理由躺平。第二张图是前两年没什么人欣赏,去年开始订单量大增的风干鸡。我去年的菜谱里有教怎么用风干鸡吊一锅浓汤。
今年因为物流情况不确定,我有点担心没有风干的花椒排骨路上会出问题。群里第一年买过腊排骨的朋友提醒,我才想起第二年开始我嫌品类太多,自作主张删掉了腊排骨——没想到吃过的人还记着。问了一下刘三姐,他们还有酱排骨,我很开心地上架了腊排骨、酱排骨。
左边:腊排骨,经过烟熏;右边:酱排骨,和酱肉风味接近,用酱调味,颜色更深
上周我买的花椒排骨经过整整7天的物流运输到了北京(往年都是隔日达),没有任何问题,在香料和盐的庇护下,肉没有坏。于是我还是把花椒排骨保留下来。
今年准备上架的时候,我发现找不到厂里原本跟我对接的小宋的微信了,那是一个长相憨厚老实的大男孩。前年快大年三十了,因为企鹅吃喝指南推荐了我店里的花椒排骨,导致订单激增,工人们都放假了,他一个人在厂里帮我发货,直到清空库存。我找厂里的人问,他们告诉我可能是交友不慎,小宋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赌球,年中的时候不辞而别,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虽然我只跟他见过两次面,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很难过。
---------
最后来聊聊产品吧。卖了这些年后,每年回购的顾客我能记得一些了,大家都有自己固定的喜好。
花椒排骨还是最受欢迎,我为了方便切割,定下“三斤起售”的不合理规矩,不少人就直接下单三斤花椒排骨。去年有一个西餐chef下单以后完全不按指南操作,没有冲洗掉花椒就直接跟一堆杂蔬一起烤(脆骨肠做点缀),最后的出品非常绝!很期待大家给我投稿你们的烹饪创意!
四川酱肉也被很多朋友推荐,我虽然自律很少吃肥肉,但是每年还是会买五花酱肉,因为自己做从来都做不出那么复合的风味……四川人每家每户做的香肠腊肉味道都不一样,比如我阿姨会在香肠里加十三香。自己做、自己吃没毛病,我还是想客观评价一句,厂里的酱肉调味是非常高的水平。
四川的广味香肠跟广东的香肠是完全不同的调味,我去年做煲仔饭买了一些肥八瘦二的广东香肠,脂肪浓郁,口感以甜为主,而四川肠还是以咸为主。没有高下之分,看个人喜好。
川味香肠没有像本地做法加太多花椒辣椒粉,所以很适合外地人。我在后台看到一位买过8次的顾客说“川味香肠调味到江南这边也适口”,真是有一种被人懂得的感动。
不管香肠、腊肉、酱肉,煮也好、蒸也罢,提升口感的关键是:切得薄一点,若干年前看到外地朋友把四川酱肉切成红烧肉那样的方块,我真的差点晕厥。越是油脂肥厚,越要切薄,如果凉掉了,再回锅开水蒸2分钟,才能体会到入口油脂即化的美妙。
脆骨肠和排骨肠来自我的故乡新津,跟其他产品分开发货。由一个平时卖猪肉、年节时做香肠腊肉的阿姨手工制作,岁数比我妈妈还大,每天还是兢兢业业地开店。我第一次看到脆骨肠和排骨肠的时候都很新奇,它们不在我小时候吃的年货系列里。脆骨肠里有小小的仔骨,牙齿不好的朋友就不要挑战了;排骨肠是把精排切成十厘米长的段,再装入羊肠里风干,口感更干香。这两款产品微辣,我其实觉得脆骨肠挺难嚼,但是每年下单的人都不少,可能嚼习惯了就会上头,小圆肉球往嘴里一塞,麻麻辣辣,很难停下口。
……
一定要参考:
最后要跟新顾客说几句:一是真空包装在快递途中会颠簸漏气,不影响食用,毕竟这些东西在四川都是晾晒在街边or阳台上的。二是收到东西以后短时内吃不完的话,请冷冻保存。排骨类不妨先切割再分装,以免冻硬以后更难操作。三是有任何问题可以在微店后台私信我,我可能没有及时看到,但是看到了肯定会回。
这篇写完之前,接到了儿子班主任的电话,通知接下来一周居家上课。
人到中年,时不时觉得憋得慌。尽量做好能做好的事情,或许是一种解决办法。
下单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付款前请认真阅读微店主页的产品和烹饪说明。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