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餐饮行业经营者价格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优化旅游市场消费环境,省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贵州省旅游市场餐饮行业经营者价格行为合规指引》,旨在对我省旅游景区及景区周边与旅游密切相关的餐饮行业经营者的价格行为进行规范,指导经营者落实明码标价制度。
该《指引》不对现行法律法规做扩充解释,不额外增加经营者义务和负担,重在帮助旅游市场餐饮行业经营者深入理解、准确适用现行法律法规,加强价格自律,从源头减少、避免价格违法行为发生,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和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贵州省旅游市场餐饮行业经营者价格行为合规指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餐饮行业经营者价格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优化旅游市场消费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和《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我省旅游景区及景区周边与旅游密切相关的餐饮行业经营者价格行为参照本指引。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经营者,包括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及个人。
所称明码标价,是指经营者在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过程中,依法公开标示价格及与价格相关的信息的行为。
第四条 本指引只对旅游景区及景区周边与旅游密切相关的餐饮行业经营者价格行为进行规范并给予合理引导,不对现行法律法规做扩充解释,不干涉经营者自主经营权、自主定价权,不额外增加经营者义务和负担。
本指引重在帮助旅游市场餐饮行业经营者深入理解、准确适用现行法律法规,加强价格自律,减少、避免价格违法行为发生。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其他经营者,可参照本指引加强对价格行为的风险管控。
第五条 旅游市场餐饮行业经营者实行明码标价,应当遵循公开、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价格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文件规定,充分保障公众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
明码标价应当做到标价内容真实准确,价格变动或者收费标准、服务内容等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调整公示。
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强制搭售商品或者服务的,可能存在违反《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风险。
第六条 通过在线平台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应当在商品或服务详情页面、结算页面等开展经营活动相关界面的醒目位置明码标价。
网页空间有限的,也可以通过网页链接、弹出窗口、电子合同等方式进行价格说明,确保相关产品价格信息和价格说明标示清晰醒目规范、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第七条 餐饮行业经营者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采用标价牌、价目表等有效形式进行明码标价;公示内容包括品名、规格、计价单位、价格等。
提供来料加工、特殊加工等加工服务并收费的,还应当标示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
第八条 柜台销售的饮料、烟酒等商品应当使用商品标价签,标价内容包括:品名、计价单位、价格等主要内容,有规格、等级、质地等要求的,应当同时标明。
第九条 提供自助式用餐服务的,应在醒目位置标明提供餐饮的品种或者范围、计价单位和价格。
第十条 经营者提供给消费者自愿选择的除食物、酒水以外的商品(包括单独计费的纸巾、一次性餐具、茶水等商品)以及相关的各类服务(包括打包、配送)费用,应当在其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进行标示。
第十一条 同一道菜品在同一经营场所以标价签、点菜单或其他点菜工具标示的价格应保持一致。套餐应标明该套餐的价格和所含的菜肴、小吃、酒水等内容。
鲜活商品如时令鲜菜、水产品、家禽等应当使用价目牌,采用“面议”或违背交易习惯的计价单位等手段模糊标示价格,欺诈消费者的,可能存在违反《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风险。
第十二条 可以通过实物或样品展示、图片或文字描述等方式,对容易引发争议的计价单位进行说明。如对餐品、菜品以“份”“锅”“条”“只”作为计价单位时,应对具体的量作细化说明。
第十三条 有附加条件的价格(如扫码折扣、会员折扣、活动条件等),应在其经营场所的醒目位置进行标示。不标示或者显著弱化标示对消费者不利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的,可能存在违反《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风险。
第十四条 鼓励餐饮业经营者实行“餐前消费确认”,在顾客点餐后,提供餐饮前,向消费者当面确认消费清单,待消费者同意后再下单。消费清单信息至少包括名称、单价、消费数量(或重量)和总金额。消费者加菜或减菜的,及时调整清单。结算时,按照消费清单上消费者确认的数额进行结算。
第十五条 结算价格时,进行“五入”处理,“反向抹零”的,可能存在违反《价格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风险。
第十六条 经营者可以通过有效方式公示售后服务渠道,引导消费者有问题先找经营者。可以公布“12315”投诉举报电话,双方无法自行解决纠纷时,引导消费者拨打“12315”投诉举报电话。
第十七条 本指引并不涵盖与旅游市场餐饮行业相关的全部价格行为的全部法律风险,未提及的事项应当符合价格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十八条 本指引由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来源:价监反垄断处
编审:官超
审签:蒲锐
国内高端餐饮场所消费水平探析:天价餐桌背后的秘密
在当今社会,高端餐饮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场所以其高昂的价格、精致的菜品、优雅的环境和卓越的服务吸引着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一桌的消费水平,让许多人对高端餐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本文将深入探讨国内高端餐饮场所的消费水平分布,剖析其背后的原因与社会现象。
一、高端餐饮的定义与特点
高端餐饮,顾名思义,是指提供高质量、高品味、高档次餐饮服务的场所。这些餐厅通常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高品质的食材:高端餐饮场所注重食材的新鲜度、产地和品质,往往选用顶级食材,如进口海鲜、珍稀肉类、有机蔬菜等,确保每一道菜都能达到最佳口感和营养价值。
精致的菜品:菜品的设计、摆盘和烹饪技巧都极为讲究,力求将美食与艺术完美结合。厨师团队通常由经验丰富的名厨领衔,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令人惊艳的菜品。
优雅的用餐环境:高端餐饮场所的装修设计往往充满艺术气息,氛围优雅,提供私人包间、舒适的座椅和精致的餐具等,营造出高品质的用餐体验。
高质量的服务:服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提供细致入微、贴心周到的服务,让顾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尊贵体验。
二、高端餐饮消费水平分布
国内高端餐饮场所的消费水平分布广泛,从几千元到几万甚至十几万一桌不等。这种差异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地理位置:一线城市的高端餐饮场所消费水平普遍高于二三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端餐厅,由于地价、租金和人工成本高昂,菜品价格自然水涨船高。
品牌与知名度:知名品牌和历史悠久的高端餐厅往往具有较高的品牌溢价能力,其菜品价格相对较高。这些餐厅凭借其独特的菜品、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口碑吸引了大量忠实顾客。
特殊场合需求:在商务宴请、私人宴请、重要节日等特殊场合,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高端餐饮场所。这些场合对菜品品质、用餐环境和服务质量都有较高要求,因此价格也相对较高。
三、天价餐桌背后的秘密
动辄几万甚至十几万一桌的消费水平,让许多人对高端餐饮产生了诸多疑问。那么,这些天价餐桌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秘密呢?
食材成本高昂:高端餐饮场所选用的食材往往价格不菲。例如,进口海鲜、珍稀肉类等食材的价格本身就很高,再加上运输、储存和保鲜等成本,使得菜品成本大大增加。
人力成本上升: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高端餐饮场所的人力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厨师团队、服务人员等都需要支付较高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以确保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菜品。
装修与租金压力:高端餐饮场所的装修和租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营造优雅的用餐环境,餐厅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装修设计。同时,高昂的租金也增加了餐厅的运营成本
品牌溢价与市场需求:知名品牌和历史悠久的高端餐厅往往具有较高的品牌溢价能力。消费者愿意为这些品牌支付更高的价格以获得更好的用餐体验。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高端餐饮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进一步推高了菜品价格。
四、高端餐饮的社会现象分析
高端餐饮现象背后反映出了社会经济发展、消费升级和文化变迁等多重因素。
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餐饮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品质、高品味的餐饮体验,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这种消费升级趋势推动了高端餐饮市场的快速发展。
文化变迁与审美提升:随着文化的变迁和审美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于餐饮消费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饮食需求,而更加注重用餐环境、菜品设计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体验。这种变化促使高端餐饮场所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品质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社交需求与身份认同:高端餐饮场所往往成为社交和身份认同的重要场所。在商务宴请、私人宴请等场合中,选择高端餐饮场所可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同时与重要客户或朋友在高端餐厅用餐也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信任度。这种社交需求和身份认同心理也推动了高端餐饮市场的发展。
五、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高端餐饮场所消费水平分布广泛且复杂多样。天价餐桌背后隐藏着食材成本高昂、人力成本上升、装修与租金压力以及品牌溢价与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高端餐饮市场的快速发展并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消费升级和文化变迁等多重现象。
未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高端餐饮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并呈现出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端餐饮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餐厅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自身品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价低于平常的外卖,最低一顿饭只要5.8元,受到年轻人欢迎
拼团外卖如此便宜,餐饮商家到底咋赚钱?
大份黄焖鸡+随机5配菜+米饭,补贴后5.8元;全家福饺子(超大份23个)+蘸碟,补贴后6.7元;乐山钵钵鸡荤素套餐+蛋炒饭,补贴后6.9元……今天,四川成都大学生小赵在某外卖拼团平台点单时发现,一顿饭竟低至5.8元。“卖这么便宜,我很好奇餐饮商家是咋赚钱的?”小赵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该外卖拼团平台工作人员表示,该平台0元配送费,没有起送费,价格便宜。由于小赵是新用户,第一单有补贴,所以价格看起来更低。以“大份黄焖鸡+随机5配菜+米饭”为例,实际价格为14.7元,新用户第一单补贴8.9元。记者发现,即便没有补贴,拼团外卖价格也远低于平常的外卖。在某外卖平台上,一商家所卖8寸比萨,普通渠道27元,月销400单以上。而同一商品拼团仅需12.1元,月销量达到6000单以上。
北京消费者李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工作很忙,平时基本吃外卖,自从有了外卖拼团平台后,她都会选择拼团。“比普通外卖便宜不少。”她说。
拼团外卖为何如此便宜?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拼团模式下,消费者组团下单,商家能更清晰掌握消费者需求,将精力聚焦在更少的餐品品类上,获得了比较集中的单量,薄利多销,这是拼团外卖生存的主要原因。此外,一些商家使用了预制菜,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还有部分商家既做着线下堂食,又开着正常外卖,做拼团外卖是为了推广门店和引流。
成都一卤肉饭商家表示,他上架的“招牌卤肉饭+2种时蔬”的套餐每份成本7.5元,在普通外卖平台售价17.8元。除去配送费和平台抽成,每单盈利3元左右,月售约600单;向拼团业务供货,平台以11.6元价格售出,每单仅赚1元~2元,但月销量可以实现2000单以上。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一些商家存在偷工减料的情况。重庆消费者陈先生表示,自己在订餐时偶然发现了拼团外卖,同一商家在拼团平台售卖的同一套餐价格便宜不少,低价吸引他复购之前吃过的菜品。不过拿到外卖后他发现,不仅盒子变小了,里面大部分鸡肉都换成了鸡皮。“虽然拼团外卖很便宜,但餐品质量也下降了。”陈先生说。
对此,四川省成都市烹饪协会副秘书长罗晏子表示,虽然拼团外卖把价格压得很低,但品质保障才是商家长久发展的生存之道。因此,平台以及商家应在保证食品安全、餐饮品质的前提下,通过优化餐饮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以“好吃不贵”的性价比优势吸引用户。
来源:工人日报(记者 李娜 通讯员 潘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