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日报 | 作者 林丽鹂
原标题:行业呈现向好态势,经营主体信心恢复
餐饮消费热情高 上半年增超两成(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商圈消费火热,扶持政策助力,新店持续拓展……今年上半年,餐饮收入24329亿元,增长21.4%,餐饮业经营主体信心持续恢复。面向未来,随着助企惠企服务不断优化,经营主体着眼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餐饮消费潜力还将被进一步激发,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多活力。
7月10日,人们在天津西北角的一家早点铺吃早点。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江苏南京秦淮河畔。夜晚的夫子庙灯火璀璨,街边食肆人头攒动。“虽然还要等位几十号,但看看风景,时间也就差不多了。”上海市民王诚暑期带孩子到南京游玩,特地到夫子庙美食街“打卡”。
山西太原万达广场。工作日午休时段,商场里的餐厅基本都是满座状态。“夏天来吃水煮鱼的顾客很多,门店翻台率高,遇到节假日排队等位是常态。”一家水煮鱼餐厅的工作人员周雅丽说。
上半年,餐饮消费呈现加快恢复向好态势,餐饮业经营主体信心持续恢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餐饮收入24329亿元,增长21.4%。
市场火热,消费者与商家双向奔赴
放眼各地,城市烟火气正旺。南京新街口、成都春熙路、重庆观音桥和解放碑、深圳会展中心、上海五角场、武汉江汉路等商圈餐饮消费火热。美团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会展中心、武汉江汉路步行街、重庆解放碑等商圈堂食订单量增速均超50%,上海五角场地区订单量增速更是超过180%。
“上半年餐饮市场火热是一场消费者和商家的双向奔赴。”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说,“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餐饮消费热情较高,尤其在节假日等时间节点,纷纷走进餐厅,与家人朋友享受美食时光。从供给端来看,多数商家更加务实,深度拓展产品、服务,改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更愿意消费。”
——出行旅游增多带动餐饮消费。
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3.84亿,同比增长63.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同比增长95.9%。居民旅游需求得到集中释放,旅游出行大幅增加,带动餐饮消费持续扩大。
“今年商务出行、文旅出行等消费场景逐步恢复,尤其二季度以来,国内旅游需求旺盛,酒店入住率大幅提高,带动了相关的餐饮消费。”华住集团公关副总裁周艳介绍,一季度该集团入住率达75.6%,二季度入住率达81.8%,同比均有较大增长。
——高性价比大众餐饮更受欢迎。
“实惠”“好吃”是某点评APP上消费者对“老绥元烧麦”的评价关键词。“今年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客流量的增加。比如呼和浩特市火车站一个80平方米的小店,之前日均接待顾客200人左右,现在最高日接待量能达到450人。”内蒙古老绥元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韩军说。
中国饭店协会副会长金勇介绍,调研显示,餐饮消费市场复苏火热,同时,广大消费者也更讲求实惠,这给高性价比的大众餐饮带来了市场机遇。
——品质和服务提升吸引更多消费者。
5月,粤菜品牌广州酒家上海首店开门迎客。岭南清香爽皮鸡、各式广府点心等菜品制作精心,岭南窗花、广彩广绣、园林观景营造沉浸式就餐环境,让宾客在上海感受到广州的氛围。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伟兵介绍,抓住品质和服务,上半年集团餐饮业务营收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专家表示,餐饮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应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打造扎实的供应链体系,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才能保证持续发展。
政策扶持,多地举办促销活动
手抓羊肉、炕锅羊排、牛羊肉串……在青海格尔木举行的首届“瑶池杯”昆仑美食节上,不仅有独具风味的高原特色美食,还有来自各地的60多家小吃。
珠宝街、阳门里、滨湖大道……不久前,江西南昌推出“品味夜洪城”美食打卡地图,吸引居民和游客走进街头的“深夜食堂”。
正餐、小吃、烩面、茶饮……河南郑州开启第四届“醉美·夜郑州”消费季品牌餐饮消费券发放活动,累计发放各类美食消费券300万元。
举办美食节、发展夜经济、发放消费券……今年以来,全国多地积极出台举措促进餐饮消费,收效明显。
在政府出台促消费举措的同时,购物商圈联合网络平台、商业银行等共同发力,形成拉动餐饮消费的强大合力。
北京朝阳区合生汇购物中心积极响应当地政府“繁荣夜间经济”的号召,打造“深夜食堂”系列活动。5月至10月初,购物中心每周五六延长营业时间至24点,同时联动网约车平台,为起始站或目的地为合生汇的乘客提供满减服务,提升消费者到店就餐体验。此外,购物中心还联动多家银行为消费者提供就餐团购优惠,促进消费活力进一步释放。
该购物中心餐饮商户大树餐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得益于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线下消费场景快速恢复,到店客流大幅增加,我们也配合推出了打卡送甜点等活动。”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明确提出“扩大餐饮服务消费。倡导健康餐饮消费、反对餐饮浪费,支持各地举办美食节,打造特色美食街区,开展餐饮促消费活动。因地制宜优化餐饮场所延长营业时间相关规定”。
金勇认为,政府出台的各类举措对消费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随着各项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线上线下经济活动不断发力,餐饮行业恢复和扩大消费有望进一步提高。
着眼未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河南洛阳、广西北海、云南大理……上半年,喜茶开出新城首店的城市在160个以上。喜茶江西赣州万象城店区域经理周薇介绍:“餐饮市场复苏让我们更有信心开拓新市场。目前全国门店总数突破2000家,覆盖240余座城市。”
“广东省推出一系列政府扶持资金,帮助餐饮企业渡过难关。近年来,集团餐饮业务的拓展中心主要集中在大湾区及华东地区,上海、长沙、广州、深圳、佛山都有新店开业。此外我们也加速在其他重点城市布局拓店。”徐伟兵介绍。
上半年,受益于消费复苏、政策扶持,餐饮行业信心增强,很多餐饮企业加速布局开店。天眼查数据显示,1—6月餐饮业新增注册企业167.6万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23.4%。其中,北京市1—6月餐饮业新增注册企业7610余家,与2022年同期相比上涨63%。
金勇认为,上半年,餐饮行业开新店的势头比较猛,出现部分商家靠打价格战为新店揽客的现象。下半年,餐饮企业投资将更多回归理性,市场可能会出现优胜劣汰,餐饮企业还要在节能降耗、提升品质等方面修炼内功,才能稳步发展。
此外,在餐饮消费潜力逐步释放的过程中,餐饮企业也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升、一线员工流动性大、客户消费动能有待提升等问题。
专家建议,未来,政府部门还应进一步强化助企惠企服务,优化行业营商环境。通过优化准入服务,开通“绿色通道”,助力餐饮企业发展;通过发放消费券、举办美食节等促消费活动持续提振消费信心,促进行业发展,吸引更多从业者加入餐饮行业。
饮业是一个涉及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的行业,它向消费者提供各种酒水、食品以及消费场所和设施。根据经营者的业态和规模,餐饮服务主要分为餐馆、快餐店、小吃店、饮品店、食堂等五大类。
在政策环境方面,中国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发展。为了提高餐饮质量安全水平,政府不断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并发展大众餐饮服务。同时,政府加大了对线上线下餐饮经营行为的监督力度,确保线上线下餐饮服务同标同质,强化了行业监督。这些政策的实施旨在提高餐饮业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释放餐饮行业的消费潜力,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
< class="pgc-img">>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因此,餐饮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供更加健康、营养、美味的食品,以及更加舒适、便捷的消费环境,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政府也需要继续加强监管和扶持力度,推动餐饮业的健康发展,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一、餐饮行业产业链
餐饮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链涵盖了从原料供应到消费市场的各个环节。从上游来看,餐饮原料供应是影响整个行业成本的重要因素,包括粮油、蔬菜、肉类、水产品等。这些原材料的价格变动对餐饮行业的成本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餐饮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采购和管理原材料,以降低成本并保持竞争力。
在产业链的中游,食品加工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企业为餐饮行业提供初加工和深加工的食品,满足了餐饮企业的不同需求。通过现代化的食品加工技术和设备,这些企业能够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为下游的餐饮企业提供可靠的原材料来源。
在下游市场,餐饮行业与消费市场紧密相连。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渠道,可以分为B端(餐厅、酒店渠道为主)和C端(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在这两个市场,餐饮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服务,提供多样化、高品质的食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的蔬菜产量呈现出缓速上涨的趋势。2022年中国蔬菜产量为79997.2万吨,同比增长3.2%。这一趋势反映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和蔬菜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作为餐饮行业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蔬菜产量的增加有助于降低原材料成本,为餐饮企业提供更加丰富和优质的食材来源。
< class="pgc-img">>二、餐饮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餐饮行业全年收入为43941亿元,同比下降6.3%。这一趋势主要是由于宏观因素和疫情反复等多重因素对餐饮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然而,随着疫情逐渐缓解和助企纾困政策的实施,餐饮行业开始逐步回归正轨。2023年上半年,全国餐饮行业营业收入达到24329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1.4%;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为6230亿元,同比增长23.5%。
从餐厅类型分布情况来看,正式餐厅依然是消费者的首选。2022年,正式餐厅的市场份额占到了整个餐饮行业总规模的57%。此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快餐店行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从2017年到2022年,快餐店市场规模由8917亿元增长到10359亿元,市场份额比重为24%。
在餐饮类型方面,中式餐饮占据了主导地位。2022年,中式餐饮的市场份额占据了整个餐饮市场的78%。中式餐饮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包括川菜、粤菜、江浙菜等不同菜系。其中,川菜在中式餐饮市场的比例最高,达到了23%。
数据显示,中国连锁餐饮企业门店总数呈现稳定增长态势,餐饮行业的连锁化进程不断加快。2021年,中国连锁餐饮企业门店总数达到4.3万个,比2012年增长了1.4倍;营业额也比2012年增长了96.8%。
三、餐饮产业发展趋势
品质化、健康化、特色化发展:随着消费者对品质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餐饮企业需要更加注重品质化、健康化、特色化发展。在食材采购、加工制作等方面加强品质管理,提供更加健康、营养的食品,同时不断挖掘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品牌和产品。
< class="pgc-img">>智能化、数字化转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必然趋势。企业需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通过智能化点餐系统、智能支付等手段简化流程,提高顾客体验;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供应链优化、库存管理等功能。
社区化、家庭化拓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社区和家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餐饮企业需要加强社区化、家庭化拓展,提供更加便捷、温馨的餐饮服务。例如,开设社区餐厅、提供外卖服务等模式,满足消费者在社区和家庭场景下的餐饮需求。
跨界合作与创新发展:跨界合作与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餐饮行业也不例外。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产业的合作,拓展业务范围和市场空间。例如,与文化娱乐产业合作推出主题餐厅、与旅游产业合作打造美食文化体验等模式,通过跨界合作和创新发展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
四、餐饮产业未来展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未来,餐饮企业需要紧跟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不断创新和改进,加强品质管理、数字化转型和跨界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同时,行业也需要加强自律和规范发展,提高整体水平和形象。只有在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同时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
研精毕智市场调研网专注市场调研、研究报告、行业分析、定性研究、市场调查、行业可行性研究、专项报告、动态监测、细分市场研究等各类定制报告。如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市场分析报告等信息请点击:市场调研-行业研究-研究报告-研精毕智市场调研网
家好,我是蓝白。
你们爱吃鸡排吗?
刚毕业的时候我还挺爱吃的,焦酥金黄,一口下去汁水爆出来,属于饭前打个底,饭后顺个嘴的小零食。
以至于那时候女朋友跟我说,她想以后自己开个大脸鸡排。
我说瞧你那志向,真没出息,上这么多年学,就为了开个鸡排店?对得起父母老师的栽培吗?
我就不一样了,抽着一根皱巴巴的红塔山,看着远方缓缓的说:我的梦想,是开个烟酒店,可以夏天吹着空调天天对着电脑打游戏那种。
后来,这俩梦想,一个都没实现。
现在看,幸亏没实现。
最近大家刷到热搜了没:#年轻人正在抛弃鸡排。
十几年前,我也是年轻人,现在和鸡排一样,也被年龄给抛弃了。
挨着蜜雪冰城开店的好兄弟正新鸡排,如今,门店数量降到了11000多家。
在两年前,正新鸡排门店数冲上了25000家,是肯德基的3倍,麦当劳的7倍。
3年,消失1万多家,曾经谁还不是单纯的像小白兔一样,哪知道社会险恶,差点成为鸡排倒闭大军的一员。
正新鸡排的回应里,说了一堆有的没的,拆迁导致闭店啥的,最后无奈加了一句总结:
“这两年,餐饮不好干”。
< class="pgc-img">>俗话说,跟谁有仇,就劝他做餐饮。
如果恨的牙痒痒,就劝他开网红店,加盟全包的那种。
2023,这个放开之后的第一年,当电影院、酒店、文旅都在没皮没脸涨价的时候(当然,过了10月份也都顶不住了),被寄予厚望乘风复苏的餐饮业,却困在“价格战”的泥沼里,无法脱身。
企查查数据,1-10月份,全国餐饮累计新增注册量是350.1万家,比去年同期多了37.4万家。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没等来报复性消费,等来的是报复性创业。
开厂咱也不懂,互联网咱也不会,生意做遍,不如卖饭,这个上手最简单,攥着一家人凑出来的积蓄,打个加盟电话,选址、装修、材料、设备、培训一条龙。
你创业,我也创业。都创业,相当于都没有创业。
当失业的半失业的、老手新手都去开饭店,所有人都低估了2023年的惨烈程度。
1-10月份,全国餐饮店累计吊销量,已经达到了105.6万家。
< class="pgc-img">>看过一篇文章,专业餐饮二手设备回收商说,10月份找他咨询回收业务的倒闭餐厅,比8月、9月的总和还要多,大约是8月9月两个月加起来、再乘以1.5的数目。
10月份一天的咨询量,有40~50家,是9月份的4倍之多。
进入11月,奶茶店的清算又来了,封口机、冰沙机、果糖机、冷藏柜,九成新的设备,二三折的甩卖。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夏天,我们这的小吃街、美食城、啤酒广场,是越开越多。
要么是清一色的小档口,卖着满大街都是的炸鱿鱼、铁板烧、章鱼小丸子、炸蘑菇、烤串、臭豆腐。
或者是露天围坐的大排档,凉菜,大盘鸡,碳锅鱼,羊肉串加生啤,干锅加涮菜。
商场旁边开,小区旁边开,广场旁边开。
可逛街的大学生就那么多,爱猜枚玩牌打圈的老酒鬼们,就那么多。
上游的产能不缺,下游的消费缺,“价格战”就来的迅速又猛烈。
如果给今年餐饮惨烈的淘汰加上一个标注的关键词,那应该是:
团购。
现在出去吃饭,都养成习惯了,不管去哪,都先问一句:这店有团购没?几人餐?评价怎么样?
打开抖音,各路探店主播,都表情夸张激动的喊着:“家人们,某某老店也开始上团购了,79块钱一大桌你敢信吗?”。
老板呢,就会在旁边皮笑肉不笑,尴尬又不失热情的出镜说:是真的,是真的。
不幸的是,确实是真的。
前几天想吃烤肉,本来想去小区门口那家烤肉店,但转念一想,俩人没吃多少,一算账就两三百,再带瓶酒买两包烟,一顿奔着四百多去了。
要是五六个爷们过去风卷残云,没个小一千,都不敢出门喊吃饭了。
抖音上一搜,还是我太天真,比他家装修更好,规模更大的店,三人餐69,羊肉五花肉牛肉都有,配上青菜香肠培根豆腐,最后还没吃完。
老板核销二维码的时候,我看着他真想给他竖个大拇指说:真是条汉子。
对我这样抠门的消费者来说,你们越卷,我越鼓掌,恨不能吃白食再给我送个果盘加小礼品。
但低价团购的“引流再提价赚钱”的逻辑,对局内人来说,无异于慢性自杀。
武林外传上有一集,同福客栈和怡红楼打价格战,从送菜送酒,到送钱送人。
同福客栈马上快绷不住的时候,怡红楼先一步扛不住,撒扬娜拉了。
对羊毛党来说,去哪薅不是薅,套餐涨10块钱,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什么忠诚度,值多少钱一斤?
但是,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当失控的低价团购蔓延,食客们美滋滋薅羊毛的时候,商家岂会坐以待毙?
巴奴的品牌都能用鸭肉冒充羊肉,我凭啥不能?
用鸭肉都算良心了,看在你是老客户的面子上,多给你刷点羊油总可以吧?
说几句题外话,我听说过“收肉”这个行当,专门收肉摊上的淋巴肉,槽头肉边角,放置太久坏掉的肉,收了就批给黑心店。比如外卖平台上,你一看商家地址,是在城中村租的还没堂食的那种,摇身一变,成了喷香的酱肉包、锅贴和蒸饺。
这么一比,料理包简直是良心了。
最近在听一本书,《我叫刘跃进》。
刘跃进是工地上的厨子,去菜市场买瘦肉五花,专门买猪脖子肉,给发廊老板娘送礼物,也拿猪脖子肉,大家都说,整个工地的人脖子都粗,就跟刘跃进有关系。
论老板和厨子怎么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咱们从来没怕过谁。
当然,以上都是开玩笑的题外话,现在食品监管非常严,曝光一次就会被舆论骂死,真吃出事哪个老板能顶得住?顶多也就是团购的套餐上小份,图片与实物不符罢了。
低价团购,还涉及到一个概念,叫“价格歧视。”
< class="pgc-img">>如果你是一家店的熟客,会员前前后后冲了大几千,有事没事就光顾,和老板谈笑风生,一顿饭三五百是常事。
突然涌进一批又一批拿着手机核销的客人,吃着99元一大桌比你还丰盛的菜,是不是瞬间就有了背刺再也不想来的感觉。
想起一个地狱笑话:“由于外卖爆单,本店暂停堂食。”
对那些愿意即时付费的,不惜奔波到店的优质顾客来说,这就是彻头彻尾的伤害。
看似是百万千万的个体商家在价格歧视,不是的,背后是商家被互联网裹挟,打不过就加入的平台“价格歧视。”
这就能解释,今年我做了好几个关于物价的视频,猪牛羊肉一直在降价,为什么餐馆宁可倒闭也不愿意降价。
逻辑很简单:线上引流价格战的打法,被复制。线下杀熟要利润的客户,在萎缩。
< class="pgc-img">>在这种“通过团购价格战,实现不同身份标签的'价格歧视',从而赚回'消费者剩余',赢得超额利润”的策略面前,食材成本,已经显得微不足道。
都说今年汽车价格战也是血崩样式的,但咱们都明白,汽车卷和餐饮卷,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汽车至少是有希望的卷,是通过电动化智能化革命,把以前某些合资品牌的加价排队提车、4S店讨价还价斗智斗勇的不合理部分给卷掉。
所以我们能看到车市的新旧迭代,能看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能看到油车插混增程纯电,合资自主新势力杀的刺刀见红,都想成为“赢者通吃”的黄雀。
但餐饮,更像是看不到希望的卷,老店新店大店小店,这场战争,没有赢家。
兄弟们,没有缜密可行的计划,和破釜沉舟的勇气,还是老老实实找个班上吧。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