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年,在胡大饭馆第二代管理人——郭冬和IN.X屋里门外的一同推动下,簋街胡大总店完成了20年来第一次翻天覆地的空间改造。重新开门营业时,人山人海的排队场面让设计师吴为松了一口气,但他也说这其实是预料之中的,胡大这把牌交出来,他是熟悉打法的。
▼窗外视野? 郑焰
< class="pgc-img">>初始方案被两次质疑,最终未修改一处
The initial plan was questioned twice.
But finally, nowhere has not been changed.
“大家做好准备,有可能会全部重来。”——虽然心里有底,但吴为还是在最后一次讨论会之前给团队设计师发出这样一条信息。初次会议结束时,设计方案虽然全票通过,但在之后却迎来了两次全面质疑——对于胡大新面貌的方向、艺术化程度、传统和当代的处理方式等等,运营者和专家提出了很多疑虑。
▼胡大饭店的历史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在多次沟通中,压力下的屋里门外夯实回应:“这一次,我们是站在未来看胡大,要抓住明天的客群和市场。”当整个方案逻辑完整地阐述清晰之后,最终得到了这样的回应——“既然你们的考量已经这么全面,那就按照最初的方案来吧。” 于是,胡大在去年年末重新开张,宾客盈门的火爆场面再次成为簋街上一道风景。
▼改造后的用餐空间? 郑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胡大和簋街,是长在一起的
Huda and Guijie are grown as a whole
2016年,郭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次将胡大分店交给了屋里门外,自此开始,他便从未失望过。吴为虽不善言辞,很少抛头露面于场面中,但他仍然成为圈子里、朋友口中,最懂商业的餐饮设计师。
▼通过天窗采光? 郑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从室外到室内,大面积条形青砖的使用,将街面风格延续到了室内,餐厅仿佛从街道上生长出来,而不是突兀的存在。在二环内,北京老城区独具特色的胡同灰中,胡大店中日日红火的烟火气扑面而来。餐厅内,艺术性也是从具体的陈设物件转入更为宏观的空间本身。
▼大面积条形青砖的墙面 ? 郑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能够代表北京城的红与灰、被解构的传统建筑结构、天井与屋檐的再度演绎、通透而气息流畅的动线梳理、不动声色的光影游移、窗外天色行人变幻、内部功能扩充、灯光分时变化,甚至是卫生间的性别区隔消失都是设计中更加隐晦的艺术表达。地理位置与景观历史为胡大烙上了厚重的文化基因,这是它可以借的力,于是空间本身的设计更趋于轻盈,一张一弛,反而获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窗边座位 ? 郑焰
< class="pgc-img">>▼栏杆旁的座位 ? 郑焰
< class="pgc-img">>“您的设计思路?” “给城市烟火造房子”
“What’s your design idea?””Building a house for the passion for life.”
改造后的胡大首先是让人振奋和愉快的,二次建筑设计把原本像迷宫一样的餐厅区隔得格外清晰,各个区域彼此连通,而无论坐在哪里,阳光和室外景观都是构成区域的一部分。节奏感更强的拴马桩造型栏杆取代古建风格的旧栏杆,视线透过落地窗与室外景观贯通,这些栏杆成了最好的视觉焦点。
▼包房? 郑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大面积的青砖在光影和切割细节的叠加下呈现出低调而丰富的层次感。能够代表胡大味道和京城的故宫红通过醒目的楼梯在第一时间抓住食客,它依托空间中明确的动线而设计,视觉性只是它的附加值。
▼醒目的楼梯? 郑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吧台作为新的功能区增加,补充等位区功能的同时给胡大增添了一份年轻的活力。同样突围的,还有本不起眼的洗手间区域——白天、就餐时间、夜宵三个时段的灯光色彩交错“转场”,剧情应和着情绪和时间变换。
▼吧台 ? 郑焰
< class="pgc-img">>▼洗手间 ? 郑焰
< class="pgc-img">>传统材料尽管大面积使用,却因为现代手法的加工和设计演绎而使它们充满简洁高级的当代感,这种当代感是从最朴素之处生长起来的,带着浓郁的烟火气,也带着一份属于胡大和簋街的风范。
▼细部? 郑焰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项目名称:胡大总店
室内设计:IN.X 屋里门外设计
设计主创:吴为
公司网站:www.inxid.com
设计团队:刘晨阳、贾琦峰、李岩
室内陈设:金升旭、宋江丽、应哲光
灯光设计:朱海燕
项目面积:1050㎡
项目摄影:郑焰
项目视频:飞翔
项目策划:楽品牌策略机构
京报讯(记者 郭铁)随着夜间经济的发展,“深夜食堂”逐渐走红。得益于支持政策出台,北京的“深夜食堂”开始朝着区域统筹方向发展。对于“深夜食堂”的建设和品牌打造,业内人士提出,要加大前期投入,培养消费习惯。在此次北京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就“深夜食堂”建言献策,提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措施,营造文化、娱乐范围。
“深夜食堂”要求22:00至次日2:00保持营业
2019年1月14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北京今年将出台繁荣夜间经济促消费政策,鼓励重点街区及商场、超市、便利店适当延长营业时间,激发时尚消费、品牌消费。作为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夜食堂”成为关注热点。
事实上,2018年5月,北京市商务局就发布了修订版《支持“深夜食堂”特色餐饮发展项目申报指南》,支持建设“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和特色商圈,为市民夜间餐饮消费提供便利。每个“深夜食堂”特色商圈最高支持不超过300万元,每个“深夜食堂”特色餐厅最高支持不超过10万元。
按照指南的规定,“深夜食堂”特色餐厅申报主体应为品牌和连锁餐饮企业,符合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特色商圈和特色餐厅一般应在每天22:00至第二天凌晨2:00期间保持营业,符合相关经营规范。
2018年夏季,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通过招标形式,承接了北京市商务局主办的“深夜食堂”活动,意在拉动餐饮消费市场。朝阳三里屯、朝阳合生汇、海淀食宝街、东城簋街4个北京夜间经济繁荣地块作为分会场开展了系列活动。
还需培养消费习惯
北京市餐饮行业协会监事、北京胡大餐饮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冬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簋街作为北京“深夜食堂”代表,发起于上世纪80年代末,已在消费者心中形成品牌认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餐饮企业如果想要打响“深夜食堂”品牌其实并不难,但需要前期加大投入,注重餐饮文化和消费特点的把握,在菜品上有所研究和创新,逐渐培养消费习惯。
顶层设计应完善配套措施
“深夜食堂”也是北京市两会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1月15日,北京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视发展夜间经济就是培养新的消费热点,能把更多的消费留在北京,也给老百姓创造更多的消费热点和消费便利。
李志起表示,北京作为经济发达城市,夜间消费的规模、热度和便利程度还有待提升,如北京亚运村地区长期只有2家餐厅提供餐饮服务,很多市民反映不方便。公交、地铁一般只运营到22点、23点,许多郊区市民不敢夜晚出门消费。而一些餐厅由于夜晚客流量不大,收入无法覆盖水、电、员工成本等支出,发展“深夜食堂”的意愿不强烈。
对此,李志起建议,首先要由相关部门牵头,提升京城夜间经济的顶层规划设计,在中关村、亦庄、怀柔科学城等地区补充相关商业布局;协调相关部门完善配套措施,包括公共交通运营时间延长,水电气供给及费用的减免,以及夜间消费商业区域的亮化、绿化、消防、食品安全、治安、夜间咨询等,打响一批“深夜食堂”重点品牌。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宏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马龙认为,从顾客体验来讲,“深夜食堂”不单要解决“吃饱”的问题,还要注重就餐氛围、文化氛围、娱乐氛围的营造,才能吸引消费者。就配套政策支持,他认为,在打造“深夜食堂”的前期,可以对营业时间超过晚上24时的餐厅提供一定补贴。而从长期来看,依然要让市场起调解作用。
新京报记者 郭铁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编辑 李严 校对 李立军
对北京市近期疫情防控形势和最新防控要求,北京市城管执法局统筹部署全市城管执法部门,持续开展“三类场所”疫情防控检查执法,督促“三类场所”经营管理者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做好测温验码登记等查验基础信息、进入人员规范佩戴口罩等措施,严把“进门关”。
现就各区城管执法局、各街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主动作为、依法履职,已执法公示单位中,部分问题较为突出的单位通报如下:
1.东城区胡大餐饮有限公司,在6月8日、12日的检查中发现存在未落实员工健康监测登记制度问题。
2.朝阳区京瑞华欣超市惠新里店,在6月9日的检查中发现存在未落实测温验码要求问题;在6月10日的检查中发现存在未落实员工健康监测登记制度问题。
3.海淀区和合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五路居店,在6月8日、10日、12日的检查中发现存在未落实测温验码要求问题。
4.通州区重森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在6月9日、11日的检查中发现存在从业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口罩问题。
5.顺义区峰瑞宝餐饮有限公司,在6月8日、11日的检查中发现存在未落实测温验码要求问题。
针对上述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属地城管执法部门现场要求责任单位立行立改,并移交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总台记者 王胜东 李啸虎)
来源: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