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就算天气再冷,也别忘了喝点热饮,暖暖身!
最适合冬季的饮品,一定是热巧克力了。
一杯热乎乎的巧克力握在手里,温度会顺着手掌传遍全身。
轻轻地喝一口,浓郁的巧克力味会慢慢包裹住整个身体,幸福感一下子就涌上心头。
奶茶店遍地的大街小巷,让人拥有幸福感的热巧克力专卖店却很少。
直到前两天,我发现人来人往的武康大楼,恰巧开出了一家能温暖人心的巧克力热饮店。
它家基本款热巧克力,一杯只有200卡热量,差不多相当于2个小笼包,远远不及奶茶,喝起来完全没有负担。
招牌火烤棉花巧克瘾更因为颜值太高,频频登上小红书和抖音,引得一群人纷纷来排队,要是来太晚,连排队都喝不上。
而这家店背后的老板,正是2位和巧克力一样甜蜜的妹子。
藏在武康大楼楼底的
CHOCOholic 巧克瘾
巧克瘾位于上海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的底楼。
还没走进店内,我就被这栋钢筋混凝土的大楼所吸引了。
这栋上世纪的建筑,上面是居民住宅区,底下则是一长排烟火气十足的商铺。
许多人来武康路荡马路,都会逛完一圈后,来这里顺道买杯热巧克力带回家。
这家专做手工巧克力的饮品店,背后的老板有两位: Amy Xu 和 Hazel Hung 。
Hazel Hung 留着一头长长的卷发,笑起来的时候很甜。
要是光看外表,完全看不出长相乖巧的她,内心却拥有着强大和源源不断的能量。
从小热爱文学的 Hazel Hung ,喜欢写诗和散文,曾经还是学校校刊社的主编。
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一个礼拜不读书,就会觉得浑身不对劲。”
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爱好非常文科生的她,在英国毕业后却做起了 marking 。
她做过广告、担任过产业顾问、企划和洽谈,在讲究高频输出的互联网行业,一待就是好多年。
当我问她,怎么会放弃高薪跑来开店,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原因很简单,太喜欢喝巧克力了。”
在欧洲,巧克力热饮非常受当地人欢迎。
和大部分人一样,Hazel Hung 贪恋冬日走在路上,手捧着一杯热巧的感觉。
渐渐地,喝巧克力这件事,从一开始的浅尝转变成了一项爱好。
为了搞懂不同巧克力产地、口味和背后的故事,她每周都会去寻找英国好喝的巧克力。
回到上海后,Hazel Hung 发现,市面上喝到的热巧,要么喝着口感不佳,要么大部分都是用巧克力粉冲泡的,很不健康。
在和朋友聊天时,她甚至发现,很多人对巧克力热饮的理解,都是认为它喝起来不仅很甜,还会发胖。
但其实纯度高的巧克力,实际的卡路里比一杯奶茶要低很多。
偶然在一次美食分享会上,她认识了同样热爱着巧克力的 Amy Xu 。
一见如故的两人,顺其自然地聊到了开店。
一个为了满足口腹,另一个是为了实现开一家店的梦想,在这样的机遇下,巧克瘾诞生了。
一杯200卡的热量,远远不及奶茶
与许多欧洲的小店一样,巧克瘾选在了老楼的转角。
木质桌椅、棕绿相间的旧式瓷砖加上昏黄的黄色灯泡……远远望过来,小小的店铺散发着一股工业做旧的复古风。
巧克瘾主打 70% 含量的进口比利时黑巧克力,所有巧克力豆的产地都来自非洲。
为了找到最适合大众口味的巧克力,Amy Xu 和 Hazel Hung 跑遍了上海大小巧克力饮品店。
从最便宜的奶茶店到百年巧克力店,把每一种不同风味的巧克力饮品,几乎都尝遍了。
最后通过研发配方,才制作出了拥有黑巧克力风味,既不会太甜,也不会太腻的热巧。
最最最值得一说的是,这样一杯浓郁的巧克力,卡路里才200左右。
有了秘密的配方,还要搭配制作工艺,才算完美。这些制作流程都需要通过店员来完成。
店员每天到店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棉花霜。而巧克力原浆则出自2台不停搅拌、恒温的巧克力机。
有的时候因为卖的太好,准备一天的材料,到了下午3、4点就不够了。
店员重新准备时,大家就要等。
但是,就算不巧赶上了这个空档,大家也情愿乖乖等上30分钟,只因贪恋那一口甜蜜的温暖。
而巧克瘾这个名字,也是两人希望大家喝了巧克力之后,能从缓缓上升的暖意里感受到一丝幸福感,并且上瘾。
纯手工制作的巧克力饮品
目前店里一共有6款巧克力热饮和4款冷饮。
比起正统的热巧,我对“喷火辣妹热巧瘾”更好奇。
它是由70%巧克力和牛奶再加上天然香料做基底。
点完以后,透过玻璃就能看到店内的小哥哥现场制作。
先是把巧克力原浆放入杯中,再挖一大勺厚厚的棉花霜覆盖在上面。
棉花霜的内部还增加了柠檬皮,用来提香和去腻。
接着再用火枪炙烤棉花霜,最后把辣椒粉撒到饮料上,大功告成!
喝的时候,用饮料吸管均匀地把棉花霜搅拌开后,再用力地吸上一口。
口腔里除了细腻醇厚的巧克力外,还有着一股辣辣的味道。
但是这种辣味,又不会很刺激,反而喝完以后,整个人的身体彻底就热了起来。
我还试了店内招牌的单身肉桂巧克瘾。
比起其它款,这款巧克力的 topping 是黑白巧克力碎。
喝前一定要仔细地搅拌,不然纯可可脂很容易结块。
喝起来,肉桂味道好闻又浓重,巧克力本身喝上去也滑滑的,不会很甜。
Hazel Hung 还告诉我,这款单身肉桂的名字是来自丹麦一个很可爱的习俗。
如果当你年满25岁时还单身,全身就会被朋友们洒满肉桂粉,用意就是希望你快点找到男朋友……(听上去莫名有点萌感,要是和朋友来这里喝饮料又单身,不如就试试看,笑。)
除了上面2款,冰饮中的慕斯棉花巧克力杯和粉色少女冰沙瘾都很值得一试。
CHOCOholic 巧克瘾
地址:淮海中路1854号(武康大楼)
营业时间:周二至周日 10:00-19:00 周五至周日 11:00-20:00
人均:29元
看完我们的推荐,你想来这家热巧克力饮品店打卡吗?最想体验哪一款热巧?快来留言与我互动!
文|冷面
图|冷面,部分来自官方提供和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旗下公众号「大城小店」(bund-shop)
- THE END-
长按下图二维码关注"外滩TheBund(the-bund)"
近,一家邮局咖啡馆登上热搜。据悉,该咖啡馆坐落于厦门,由当地原有的国贸邮政支局改造升级而成,在保留邮政服务的基础上叠加了咖啡饮品和邮政文化创意服务。消息在互联网上传开后,很多网友心生向往,希望早日打卡。
“邮局+”让服务更丰富
早在厦门国贸邮政支局的邮局咖啡出现之前,已有多个城市的邮局都已增加了“邮局+咖啡”“邮局+文创”等新业态——
比邻上海知名地标武康大楼、位于淮海中路1883号的“武康大楼邮政所”从去年9月起就在邮政服务的基础上,与老字号乔家栅联合,推出了咖啡、饮品、冷饮、小食、邮政文创产品等新产品,变身“武康大楼主题邮局”;
在武汉,“樱花邮局”是武汉大学教师公寓附近的网红打卡点,樱花特色的奶茶饮品以及各种武大文创是这一特色邮局的明星产品……
这些“邮局+”业态来自邮政部门与不同企业的合作,各有特色。面对“邮局+”的新业态,中国邮政通过官方微信表示,近年来,中国邮政在持续做好普遍服务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转型,丰富网点服务场景和内容,方便人民生产、生活,满足人民新时代新需求。
“感觉市场很欢迎邮局卖咖啡。可能是受新闻影响,最近我们咖啡馆的生意更好了,每天能卖出400多杯,比前段时间翻了一倍。”武康大楼主题邮局的咖啡小哥介绍。
记者观察到,武康大楼主题邮局不过五六十平方米。虽然面积小,可客流量一点也不小。即便是工作日,不论是文创区、服务区还是咖啡窗口,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消费者买了咖啡后,又在文创区挑选主题明信片,然后在邮局内外拍照,最后再寄出明信片,完成整个“打卡”过程。
根据需求体现“+”的特色
在专业人士眼里,要让市民和游客满意,“邮局+”并不是简单地在邮政服务上做加法。据了解,在武康大楼主题邮局开业前,上海邮政和徐汇区相关部门根据区域特色,精心设计了文旅体验模式,把“保证周边居民邮政服务”与“喝杯咖啡歇歇脚”“寄张特色明信片”“购买地标文创伴手礼”等需求结合在一起,浓缩在小小的主题邮局中。
从业者则觉得,如今的邮局咖啡馆能受欢迎,少不了用心经营。“或许很多游客买咖啡是为了打卡,但产品本身要经得起考验,才有机会从‘网红’变‘常红’。”乔家栅相关负责人沈妍举例说,邮局咖啡馆面积很小,但能提供近20个品种的咖啡及饮品选择,不断根据季节和消费者反馈推陈出新。
与此同时,要体现“邮局+”的区域特色。在武康大楼主题邮局,武康大楼、衡复风貌保护区、“建筑可阅读”等区域特色体现在各种细节中。在经营者看来,“细节决定成败,虽然邮局不大,但要能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
在武康大楼主题邮局,与咖啡搭配的不是面包甜品,而是老字号乔家栅的中式点心。沈妍解释:“在武康大楼周边,大部分都是西式餐饮,我们却提供中式点心。这不仅是错位竞争,而且可以通过‘咖啡+中点’的混搭,体现海派老字号的创新成果,也吸引年轻人更多地走进老字号。”
沈妍觉得,“邮局+”的可能性有很多,对首批参与其中的老字号而言,最大的体会是要根据市场需求体现“+”的特色,让加号后面的内容形成品牌、形成口碑,推动“网红”打卡处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任翀
来源: 解放日报
近,由刘亦菲、陈晓主演的古装偶像剧《梦华录》热播,豆瓣评分曾一度高达8.8分,也是近年来古装剧的最高分。
人物颜值高、感情戏刻画细腻、镜头含蓄有韵味等,都是《梦华录》的优点。不过,单靠“美”“甜”是否就可以称精品?事实上,《梦华录》是否过誉的争议一直都在。在笔者看来,《梦华录》作为一部古偶剧,也许很难获得现实题材剧那样的社会效益,但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做足文章,也不失为一部可观可赏的好作品。古偶如绝句,无须承载太多东西,要追求妍词丽句还是风格气骨,就看你怎么去评判了。
古代语境,现代价值观
《梦华录》改编自元代关汉卿的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原作讲风尘女宋引章与安秀才相恋并定下婚约,不想花花公子周舍用计骗得宋引章,婚后又对其施以家暴。同样出身风尘的赵盼儿巧用风月手段,帮宋引章从周舍手中骗得休书,成功解救好姐妹。
宋引章
《梦华录》一共40集,仅用前6集就讲完了原著剧情,且删去了安秀才这一人物,涉及“救风尘”的部分满打满算也就两集的容量,更像是故事新编的一个引子。正文中,更多是在讲述茶坊老板赵盼儿、厨娘孙三娘、琵琶名手宋引章三姐妹,如何在各自经历婚恋挫败后,在东京城重整旗鼓,一步步将小茶坊壮大成大酒楼的故事。剧方打出的招牌是“女性古装励志剧”,和时下流行的女性群像剧《三十而已》《南辕北辙》等,有跨越时空的异曲同工之效,同样,也有着类似的问题和争议——人物言行能否称得上励志的斤两,输出的价值观能否经得起观众的集体检验等。而这些问题,对于一部古装剧来说则更具难度。
《梦华录》开播至今,争议最大的莫过于花魁张好好的一句台词:“以色事人才叫贱。”有观众觉得,这样说,是看不到古代女性所承受的苦难。其实,结合上下文,张好好后半句说的是“我们靠自个儿本事吃饭,活得堂堂正正,正大光明”,目的是规劝以出身乐籍自卑的宋引章抬头做人,找到人生价值,逻辑并无不妥。张好好这句话与其说是给宋引章听的,不如说是给屏幕前观众听的。只不过是否要“以色事人”,现代人是有选择的,而古代人大都是没选择的,这种现代价值观和古代语境的违和,造成了观众在解读上的争议。
古人酒杯,今人块垒
《梦华录》在很多地方都不由得让人想起多年前的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两部剧都站在古代情境里去探讨现代话题,借人物之口去阐释现代观点。只不过,后者直接把古人的院墙打破,更加明确地借古人酒杯浇今人块垒,很多台词、人物设置都带有明显的现代戏谑和讽刺色彩,甚至可以让秀才脱口而出《哈姆雷特》里的经典英文台词,剧里引用现代广告或是流行语的梗也比比皆是。
《梦华录》则略微矜持些,仍将剧中人物束之于古人的亭台楼阁中,尽量减少现代的语汇出现。但看赵盼儿的经营理念,又活脱脱现代营销方式。比如,用打造IP的方式包装宋引章,给孙三娘的果子加上文化附加值提价,请张好好这样的“大V”带货,以及限量、提高购买门槛营销等,简直是武康路上“网红”奶茶店的翻版。戏剧创作需要来源于生活,既然古代生活难以捉摸,势必要从当代生活里取经,讲述得当,同样能带给观众真实感。
因此,尽管披着古装的外衣,《梦华录》的核心部分同样可以当作现代剧来看,包括它所传达的价值观。张好好与其说是古代官妓,不如说是女性理想生存状态和职业的化身。她天赋异禀,无拘无束,工作轻松,更像一个头牌歌星或网络红人,相比古代妓女要感叹身世凄凉、命薄如纸,她所担心的是能不能一直红下去。在剧中,没有欺人的鸨母,也没有来自封建家庭的压迫,这些女性角色可以自由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爱情,这样的处境其实和当代职业女性相像。
有人翻出同样改编自《救风尘》、20年前拍摄的电视剧《爱情宝典》,拿剧中对歌伎悲惨遭遇的认真刻绘,去对比《梦华录》的悬浮和空谈。事实上,唐诗里的张好好就是个不幸女子。远的不说,看过黄蜀芹《画魂》的人都知道,到近现代,青楼出身还会成为压在女性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上的一道坎。也因此,很多观众不禁发问:塑造赵盼儿、张好好这样的角色到底有没有意义?
赵盼儿
如果就艺术去欣赏艺术,她们自然是有意义的。至少,这样的女性和现代女性更贴,更容易让观众对人物经历、情感体验有代入感。赵盼儿自卑自己曾是贱籍,更多是为了体现出人物白手起家、突破自身阶层的奋斗和成长。有这样的出身,赵盼儿才要操心柴米油盐,会计较钱的多少,可以设计出拿交易去买断感情债让人拍手称快的剧情来。相比近年来古偶剧里,一个个上来就四海八荒第一,在朝是公主、在野是奇侠的“非人类”女主角,赵盼儿要活色生香、有血有肉多了。而和住样板间里哭穷、上班只会搞砸事情引起总裁注意的若干现代偶像剧“傻白甜”相比,赵盼儿的情感塑造和能力拿捏也堪称优秀。
《梦华录》借古人酒杯,浇的还是现代观众对一个真正有头脑、有能力,身上带有自己影子和理想投射的女性角色期望的块垒。《梦华录》原创的男主角顾千帆刚正不阿,能文能武,18岁中进士,27岁已官居五品,还有个隐藏的宰相父亲,这样的人设,可以说和以往的古偶剧一脉相承。也因此,如果想获得最佳观剧体验,就把它当作一部普通的偶像剧,就看头脑清醒的职业女性如何追求自己的价值和幸福,没必要太较真。
且留白,莫贪杯
《梦华录》目前能获得较高的评价,还在于其在制作上有一些较为用心和精致的地方,比如剧情和镜头上的留白,一些文化典故、历史背景都是暗含在里面,能够给人考证的乐趣。《梦华录》的故事背景设在宋真宗朝,剧里没有明确点出,但可以通过种种线索推敲出来。比如宋史学者吴钩指出,剧中与清流相对的后党权臣萧钦言、朱佩若,名字就来源于历史上的后党领袖王钦若;皇城使雷敬的名字则来自真宗朝宦官雷允恭;包括剧中出现的“帽妖案”,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事的。
一些文人、歌伎的姓名也有出处。比如为张好好牵马的柳九官人被称为“天下最会写曲子词的人”,赵盼儿茶坊的常客里有一个叫袁屯田的,两人似乎合起来在映射宋代词人柳永。柳永爱与歌伎交往,曾做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因排行第七,又称为柳七。剧中人列举有名的歌伎,有樊楼的素素,应该是映射“樱桃樊素口”的樊素。文人墨客讨论赵盼儿的茶坊装修时,谈到元九的诗,元九正是唐代诗人元稹。《梦华录》的一个成功之处,在于保持和历史若即若离的关系,可以化用历史典故,但又不直书历史本事,比正剧多了一份自由洒脱,比架空剧又多了一些沉淀和厚度。
一些角色的名字用典,就像《红楼梦》判词一样,似乎在暗示人物命运,更引人玩味。比如宋引章的“人生导师”张好好,和有意追求宋引章的“沈著作”沈如琢。唐代诗人杜牧的《张好好诗》中写道,张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沈著作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旧伤怀,故题诗赠之”。结合诗的内容可知,张好好得到吏部侍郎沈传师的赏识,后被沈传师之弟、著作郎沈述师纳为妾,之后不久便被丈夫抛弃,成为酒家女。张好好、沈著作两个唐人的名字同时出现在剧里,不得不引人在观剧时猜想,两位剧中人的最终命运会否真的与历史不谋而合。
张好好
南朝诗人谢朓曾说,“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也许格局有限,却正好可以用来形容给人感觉“轻量级”的古偶剧。只要逻辑通顺、剧情流畅、节奏明快、观众看得顺畅过瘾、没有滞涩之感,即是好作品。然而,要让观众获得这样的观剧体验,笔墨还应着重于古偶剧所擅长的感情书写上。比如《梦华录》第16集里对赵盼儿与茶汤巷老板“斗茶”过程展现过于详细,不仅冲淡了剧情节奏,分茶、茶百戏细节到底对不对,也引起了学者及各路民间考证者的争议。赵盼儿点茶功夫如何高超了得,完全可以想办法留白,任由大家想象,实实在在地展现出来,反而让人觉得不过尔尔。一来赵盼儿实在“花架子”多于真功夫;二来最后获胜也更多是借助言辞的力量,靠“清雅脱俗”迎合了文人墨客的口味。
当然,一首诗不可能字字都佳,一部古偶剧也担不起历史科普和文化传承的诸多功能。能处理好感情戏同样也是本事,毕竟,那么多爱情电影还拍不好爱情故事。至于茶百戏等古代文化、技艺究竟如何呈现,贪多嚼不烂,反而误人子弟。文学艺术向来难有完全客观的评价,如钟嵘《诗品》给曹丕的诗定为中品,曹植的诗定为上品,尚且被人说“文帝以位尊减才,思王以势窘益价”。
现在的问题是,电视剧创作不够多元,好剧太少,一部10年前的《甄嬛传》被反复观看,网友恨不得“盘”出包浆来。近年来那么多流水线古偶剧或是一时聒噪,或是无人问津,这才显得不套路化的《梦华录》突出了。只希望这样用心的剧能多一些,大家各自安心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观众选择够多,才不会斤斤计较于一部剧是否足够完美。
栏目主编:黄玮 文字编辑:黄玮 图片编辑:片方供图
来源:作者:兔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