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经济日报
“等回到地球,最想吃的还是襄阳牛杂面!”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在太空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让襄阳牛肉面和牛杂面火出了圈。小小的一碗牛杂面里,不仅盛着英雄浓浓的思乡情,还培育出一个大产业,收获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
“老板,二两牛肉面!”每天晨曦微露时,襄阳人的一天,从一碗牛肉面开始。半篓碱面半篓豆芽,在沸水中翻烫几次,盛入碗中浇上牛骨高汤,舀一勺牛肉、牛杂……在湖北襄阳市汉江一桥樊城桥头西侧的友谊街,空气中弥漫着牛油的香味。
3月30日清晨6点,赛家喜娃面馆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直到上午10点,人才稍微少些。旁边的邓家牛腩、龚老三牛肉面庄同样人头攒动。
通过“打造品牌,提升质量,丰富产品”,襄阳市专注牛肉面品牌建设,多措并举为襄阳牛肉面打开更为广阔的市场。
家乡味道
古城襄阳是3000里汉江的码头要地,素有“七省通衢”“南船北马”之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南北美食在这里交汇,仅是早餐,便可罗列出像胡辣汤、清汤、红糖饼、猪油饼、酸浆面等几十个特色种类。在众多早餐品类中,襄阳牛肉面一直是襄阳人的最爱。
襄阳牛肉面产业协会会长李伟介绍,襄阳牛肉面走红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襄阳汉江大桥北桥头居民擅长以牛肉、牛杂为臊子做面食,逐渐将牛肉面做成了地方特色美食。进入21世纪以来,襄阳牛肉面馆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支起两口大锅,一口熬汤、一口烧水,家门口立起四根竹竿,撑起一张塑料棚,就可开门营业。资金投入少、技术门槛低,很多老百姓通过开面馆脱贫致富。
赛家喜娃面馆已历经三代人,现在的老板是33岁的双胞胎兄弟。哥哥赛晶健说:“赛家从奶奶辈就在开面馆,当时尝试着将牛杂下进碱面中,没想到大受欢迎。之后,又出现了豆腐面、海带面、牛筋面等襄阳牛肉面系列产品。”
襄阳牛肉面的精髓在牛油,用牛骨头熬汤,十几味中药和调料融合植物油熬制佐料,再配上麻辣油,味道独特、营养丰富。直到现在,赛家仍保持着凌晨4点起床熬牛油的传统。
“我们一年营业360天,根据收银系统后台统计,有顾客在店里吃了357天。”赛晶健说,一碗面传承了三代,拥有大批忠实的消费者。
据不完全统计,襄阳市以“襄阳牛肉面”或“××面馆”等为招牌的早餐面店现有6500家,襄阳市外带有“襄阳”或“襄樊”元素的面馆合计1100余家,总计数量达7600余家。除襄阳本地外,这些面馆主要分布在武汉、上海、南京、广州、重庆、郑州、深圳等地。
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多大?襄阳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余涛算了一笔账:全国7600余家襄阳牛肉面馆中,务工人员3万多人,劳务纯收入总额达26亿元。襄阳牛肉面带动全市上游面条加工、牛肉(牛杂)、汤料包和佐料等食材配送,下游黄酒豆浆统一配送、即食牛肉面加工销售等企业56家,年经营性收入约1.8亿元。2020年襄阳牛肉面全产业产值达46亿元,市内襄阳牛肉面营业额达23.7亿元,占全市餐饮营业总额的11.8%。
突破瓶颈
“常年招收学员”,赛家喜娃面馆的墙壁上,贴着一张海报。事实上,与赛家喜娃面馆仅两个门面之隔的龚老三牛肉面庄的老板正是赛家学员之一。赛晶健说,在他家学了技术再开店的,在襄阳本地就有六七家。
樊城区定中街一家名为襄小滋牛肉牛杂面馆里,十多名来自河南、安徽、江西、山东的学员正在学习襄阳牛肉面制作技术。店长张虎介绍,该店面不仅经营牛肉(牛杂)面,还负责培训厨师。近5年来,每年都有上千名外地学员前来学习,特别是航天英雄聂海胜在太空喊话想吃家乡牛杂面后,前来学习的外地人更多了。
近年来,襄阳一些厨师学校等培训机构也将牛肉面技能培训作为特色项目,而政府主导的培训更是火爆。譬如襄阳技师学院精艺楼,已经举办了18期牛肉面技能培训班,培训学员近3000名。
遍地开花的实体面馆传播着襄阳的老味道,方便快捷的速食盒装面,则让这款地方美食走得更远。在做盒装面上,湖北襄贸餐饮有限公司推出的“襄故里”走在了前面。
机器控温熬油、精准投料,一分钟可出40多包调料粉,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5点半,一天可生产4000多份成品,先进的自动化器械替代了不少人工。公司创始人赵威介绍,品质稳定的核心,在于生产标准化,这也是襄阳盒装牛肉面发展的关键要素。
2016年7月产品正式面市,2017年初“襄故里”品牌诞生。本地碱面配上调料包,煮几分钟就能吃到地道襄阳牛肉面,在外地打工的襄阳老乡成了购买主力。此后,“襄故里”产品还覆盖了牛杂面、海带面、豆腐面等常见口味。
如今,公司不仅有稳定的生产队伍,还有七八十人的网络营销团队,两三天就能卖出四五千份盒装面。市场价15.8元一盒的襄阳盒装牛肉面,卖出了1200万元的年产值。
提质升级
2020年7月,“襄阳牛肉面”商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注册,核定使用于“餐厅、餐馆、快餐馆”等场所和“面条、方便面、挂面”等商品。
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襄阳牛肉面品牌标识纷杂、质量标准不一,没有完善的管理标准和统一的经营模式,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还比较弱,无法形成品牌规模效应,名气远不如柳州螺蛳粉、兰州拉面。
为加快推进襄阳牛肉面产业走出去,襄阳市制定了《牛肉面产业集群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牛肉面要走出去,标准化是关键。必须统一标识、统一流程、统一品牌,形成区域公共品牌效应。”樊城区区长王鹏飞告诉记者,“我们正借鉴柳州螺蛳粉模式,引进主体建立中央厨房。”
“对饮食行业来说,原材料供应是关键,我们将提升原材料供应水平,加快原材料示范基地和中央厨房建设。”余涛表示,相关部门将加强对原材料种养和加工的技术支持,统筹推进襄阳牛肉面原材料安全。力争到2025年,以襄州、枣阳、老河口为主的鄂北岗地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比例稳定在90%以上,肉牛养殖基地年出栏30万头;大力推进小麦、肉牛、油料、辣椒、花椒、大蒜、豆腐等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支持各类主体建设襄阳牛肉面产业中央厨房项目,原材料实行统一采购、加工、配送,提高襄阳牛肉面规范化经营水平。
同时,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支持襄阳牛肉面产业链企业通过直营、加盟、分销等形式建设产业网络,扩大企业规模。“对首批在外地开展襄阳牛肉面旗舰店标准化连锁经营且有效运行一年后经市牛肉面办实地验收合格的,市财政将通过市工商联及外埠商会分别给予适当奖励。”余涛说。
“聂海胜在空间站说,回到地球最想吃襄阳牛杂面,这是对襄阳农产品品牌最好的宣传。我们要力争到2025年,襄阳牛肉面外出开店总数达到2万家,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100家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襄阳市委书记马旭明表示,要以襄阳牛肉面等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加快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从“卖资源”向“卖产品、卖品牌、卖技术、卖文化”转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经济日报记者 柳 洁 董庆森)
饮市场一直发展都比较稳定且持续壮大,这几年市场出现了各种美味食物,脱骨鸡就是其中一种。脱骨鸡是爱吃鸡肉的人士不能错过的美味, 鲍小滋脱骨鸡加盟费不多,给无数消费者带来舌尖上的享受,是大家身边看得见的美味佳肴,加盟前景广阔。
品牌具有市场影响力,才能更快速的在市场中被大众所熟知。鲍小滋脱骨鸡是一个能快速从市场脱颖而出的美食项目,这些年形成的影响力,可成为创业者走向成功的基石。除此之外,鲍小滋脱骨鸡加盟优势方面也很显著,包括加盟流程加盟条件,也都是清晰且合理的。鲍小滋脱骨鸡在市场的发展势头,被很多投资人看好,品牌有着专业的技术研发团队,让食物口感更让消费者满意,其在加盟方式、流程上也相对人性化,给予合作商更大的帮助。
鲍小滋脱骨鸡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口碑,更新的速度快,服务态度好,这是一个能让你赚取丰富利润的品牌。上海誉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诚信务实、融合创新、和谐共赢的精神理念,致力于“各式特色餐饮”的研发,是一家集美食研发、培训、技术推广、品牌管理和营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品牌餐饮公司。公司设有品牌部、研发部、培训部、售后部、招商部、设计部和配送部等众多专业化部门,众力打造长效优质品众赞餐饮公司凭借专业的工作团队。鲍小滋脱骨鸡,致富好选择!
社区的爱心助餐服务太好了,解决了老年人的吃饭难问题。每天大伙都在一起吃饭、聊天,特别有食欲,我们心里都很高兴。”今年67岁的振安街街道七道湾东街北社区居民李德福说。
为关心、关爱老年人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七道湾东街北社区联合辖区餐饮商户,针对辖区60岁以上老人开展了爱心助餐活动。为让老人吃上可口、营养、符合老年人口味的爱心饭菜,近日,社区组织辖区12名老人在和田食堂,开展了免费试吃环节,抓饭、拌面、糖醋里脊、馄饨、豆腐汤等八道美食,老人们围坐成一圈一边品尝,一边拉家常,不时发出欢笑声,气氛十分愉悦。
试吃后,老人根据口味、菜品、软硬程度等提出建议,和田食堂根据老人需求一一做出调整,并专门为老人制定菜谱,推出了11元的家常拌面、12元的碎肉抓饭、9元的土豆凉粉等八道半价优惠爱心菜品。和田食堂被七道湾东街北社区授牌为“七道湾东街北社区夕阳红爱心联盟餐厅”,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 class="pgc-img">>8月9 日13:30,在位于八道湾路南三巷6号的和田食堂里一派热闹景象,十几名老人围坐在一起,桌上菜品丰富,色香味俱全,老人们一边用餐,一边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家住南四巷51号楼的王长寿今年63岁,他和老伴走路五分钟到达和田食堂,通过社区开具的爱心用餐证明,他和老伴分别点了碎肉抓饭和家常拌面,随后和街坊邻居坐在一起愉快用餐。
“这里的饭菜很不错,品种多、口味好、分量足,价格比外面还便宜了一半,我和老伴每天都来吃,再也不用为买啥菜、做啥饭及如何处理剩饭剩菜这些麻烦事儿操心。每天和许多老朋友一起吃饭聊天,心情也更舒畅,感觉生活越来越幸福。”王长寿说。
< class="pgc-img">>短短几天,七道湾东街北社区为辖区老年人打造的爱心助餐食堂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和好评,前来就餐的老人数量每天都在增加,目前爱心助餐受益老人60余人次。
和田食堂负责人李学金今年49岁,经营此店已有两年。“人老了体力不支,子女又不在身边,很多孤寡老人吃饭就是凑合,长期下去影响身体健康,我就希望尽自己所能帮助有需要的老人。我们计划不断增加一些素菜、凉菜等半价或打折菜品,丰富爱心助餐的种类,给老人提供更多的选择。我也希望有更多的餐饮商户加入我们联盟,为老年人安享晚年尽微薄之力。”
“小助餐,大民生。”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七道湾东街北社区通过走访辖区33家餐饮店,目前已有5家餐饮店有意向加入爱心餐厅联盟,社区后期将联合爱心餐厅陆续推出种类多样的爱心餐的试吃菜品,壮大爱心联盟力量,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用餐需求。
七道湾东街北社区党总支书记郭丽娜说:“‘爱心助餐行动’解决了小区老年人日常买菜难、吃饭难等困难群体的实际问题,让辖区众多孤寡老人们在家门口享受到爱心菜品,从‘舌尖’暖到‘心间’,既共享了美食,也共享了幸福,让他们感受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关爱和温暖,营造了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下一步,七道湾东街北社区将继续发动辖区其他的餐饮商户加盟,丰富爱心餐的内容,为老人们提供多元化的服务。将持续推深做实老年助餐服务行动,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与服务,进一步提升辖区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水磨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