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我们对餐厅打折诟病颇深,可还是有很多人把打折当成一种常态,过节打折,生意不好打折,竞争对手一有活动,到自己这边还是打折。
诚然,打折能在短时间内给餐厅带来效益,但时间一久,就会形成严重的后遗症。究竟打折会给餐厅带来什么样的害处呢?
1.陷入低价恶性竞争圈
一家餐饮店打折,引来的是其竞争对手的纷纷效仿,当所有的餐饮店都把打折低价作为吸客手段后,大家只能通过不断地降价来提高竞争力。
最终,不能持续参与价格战的餐饮店被淘汰掉,沦为牺牲品,而以极低价格取胜的餐饮店也没捞到好处,投入了高额的成本和大量的人力,却换来极低的利润。
< class="pgc-img">>2.降低顾客信任度
餐饮店经常以超低的价格进行促销,会让消费者对餐饮店形成一个廉价的印象;同时,以前经常光顾的老顾客也会产生心理落差,认为自己一直以原价消费是受到了欺骗,从而再也不愿意来消费了。
3.养成顾客打折依赖心理
餐厅打折,吸引的大都是一些只追求低价的顾客,他们在你店里长期享受到低价的实惠,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产品就只值这个价格,从而养成打折的依赖心理,从而不愿再以正常的价格消费了。
< class="pgc-img">>打折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可你吸引来的顾客眼中只有蝇头小利,一旦你想恢复原价或者别人家也打折了,他跑得比谁都快。结果就是,你宣传的目的没达到,打折也白做了。
4.贬低品牌调性
我们发现,消费水平越是高的餐饮店越不打折,顾客也从不间断。这种高端餐饮就如奢侈品一样,因为品牌调性高。
经济学上有个词叫"买涨不买跌",就像买房子,房价一直在上涨,你却总想赶紧买,因为怕等下去就更贵了;可假如房价下跌,那你肯定不会着急下手,因为你觉得价格肯定还能再降。
< class="pgc-img">>消费者的心理也一样,既然能打九折,为什么不能再降到八折、七折,甚至更低?这种心理一旦普及到所有消费者,就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因为折扣越低,客单价就会越低,餐饮店的整体定位也会因此而下跌。
所以,打折会使品牌调性大打折扣,特别是餐饮店主动打折的话,在消费者眼中就是“掉价”行为。品牌的调性一旦下跌,目标消费群体就会降一个层次,长此以往,就削弱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5.顾客体验价值降低
很多老板抱怨,说现在的消费者对餐饮店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可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是因为有餐饮店比你做得更好?
< class="pgc-img">>很多餐饮店在打折以后,为了控制成本,在其他方面一省再省,这就降低了顾客的体验价值。消费者进你的店消费,所有的体验加起来才是这次消费的总价值,可如果他花费同样的价格,在你店里却得不到更好的顾客体验,就不会选择你这里。
所以说,打折并非解决病痛的良药,而是致幻的毒药,欢愉也只是暂时的,长久下去只会有害。
>饮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很多餐饮老板都试图通过低价来吸引顾客,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制胜之道。实际上,可怕的不是低价,而是低价后还没有生意。许多餐饮老板因为缺乏正确的策略和执行能力,陷入了一种无法自拔的困境。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餐饮老板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一个事实:低价并不是万能药。尽管低价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的顾客,但是这种策略并不适合长期运营。原因很简单,低价会导致利润空间的压缩,如果不能保证菜品的质量和口感,就很难建立顾客的信任和忠诚度。同时,低价还会影响品牌形象,使得消费者认为你的餐厅只是一种廉价的消费场所,从而降低你的品牌价值。
那么,餐饮老板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困境呢?首先,你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了解目标顾客的需求和偏好,并根据他们的需求提供相应的菜品和服务。如果你的菜品口味独特、品质优良,价格适中,就能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你也可以通过增加一些特色服务来吸引顾客的眼球,例如提供外卖服务、举办各种优惠活动等。
其次,餐饮老板需要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维护。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可以增强顾客的信任感和忠诚度,提高品牌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因此,你需要注重餐厅的装修、服务人员的形象和态度、菜品的质量和口感等方面,确保顾客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用餐体验。同时,你也需要定期更新品牌形象,保持与市场趋势的一致性。
此外,餐饮老板还需要注重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营销是餐厅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你吸引更多的顾客、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销售额等。你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营销,例如社交媒体、广告投放、口碑传播等。同时,你还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顾客需求不断调整营销策略,确保其有效性。
最后,餐饮老板需要注重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员工是餐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素质和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顾客的用餐体验和满意度。因此,你需要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和支持,确保他们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你也需要建立良好的员工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餐饮老板在运营过程中需要避免低价策略的陷阱,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维护、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员工的培训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出真正有竞争力的餐饮品牌。
<>时我在想,如果用火烧50万,可以烧多少年?
一天烧100块,可以烧14年,一天烧300,可以烧4年多,一天烧500,还可以烧2年多...
但是我被朋友拉去投资餐饮,却仅仅半年就烧光了,辛辛苦苦干超市五年存下的50万…
餐饮投资热,烧焦辛苦钱
我觉得,在中国十个被朋友拉去投资做生意的,起码有九个人投资过餐饮,为什么呢?我相信逃不出这三个理由:
一、中国有14亿人口,民以食为天,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有餐厅,还有什么比餐饮更朝阳的行业吗?
二、餐饮利润高,在制造业只有个10%的利润就了不起的年代,一个外卖小哥月薪可以破万的行业,论利润丰厚,还有什么行业比得上做餐饮?
三、餐饮行业门槛低,存在太多傻子赚钱的故事,当你听到你们村“王二狗”这种水平的人靠餐饮发财了,还有什么比这更刺激你的吗?
于是乎,那些做装修的,做物流的,教书的,做公务员的......就等着朋友一句话,都纷纷把钱扔进了餐饮,最终大部分都烧焦了,真正能赚到钱的屈指可数。
而我自己,是做超市起家的,同样都是面对大众消费者,超市跟餐饮算是表亲关系了,所以我曾以为自己会是个例外,会成为餐饮投资的成功者之一,这样我得瑟起来可以更高调,可惜我最终没有逃过失败的厄运,短短半年,就把自己五年起早贪黑做超市赚到的50万亏光了。
今天,就跟大伙分享一下,我是如何亏掉这50万的?
项目介绍
项目一:以色列咖啡馆
地点:惠州惠城区麦地某酒店二楼
项目发起人:小舅子,原在惠州某酒店做,有一些餐饮资源,在看到朋友投资咖啡馆赚钱后,拉我投资,我出钱他出力。
项目投资:50万
项目介绍:咖啡店开在一家国内知名四星连锁酒店的二楼,与一家养生馆采取联营的模式,即共享两千方的铺面,咖啡店作为养生馆的休息室,等同于店内店形式。
因主打一款以色列咖啡豆,所以取名“以色列咖啡馆”,装修风格带异国风情,装修花费了20多万,请了一名咖啡师,三四名服务员。
结果因养生馆生意差,没能带来客源,而租金人工费用高昂,最终半年后跟养生馆一起转让,我投资的50万,仅仅拿回10万。
项目二:牛排杯
地点:深圳东门某商场四楼
项目发起人:一个兄弟,原在某装修公司做IT采购,15年炒股赚钱后下海创业,第一次创业做电子烟不成功,牛排杯是第二次创业,拉我与另外两个兄弟入股。
项目投资:启动资金20万,四人合股各出5万,平摊股权,后各追加三至五万不等。
项目介绍:牛排杯项目非加盟,采取自主运营,店铺面积约30方,无转让费,装修设备花费约10万,采取堂食+外卖,设店长一名,请了四名员工,两班制。
后因商场四楼客流量少,亏损半年后关门。
餐厅投资失败经验分析
这就是我的两次餐饮投资经验,两次都是短短半年全部亏光。
钱亏光后,我也乖乖地跑去房地产公司上班,过了两年朝九晚五的生活,加上自己慢慢学习了一些餐饮知识后,复盘自己的两次餐饮经历,我得出了这四个教训。
1、投资零经验的人,成功概率等于买彩票。
一个餐饮项目,三个月不能扭亏,半年还不赚钱,基本上就可以判断这是一个失败的项目。
我投资的两个人,都只有“餐饮小白”的经验值,而运作这两个项目需要他们三个月内从入门到精通,即学即会,迅速盈利,现在想想,我当时是不是以为自己上辈子拯救过银河系啊?
2、把餐饮创业等同于厨艺创业。
以前的“餐饮创业”更准确的应该叫“厨艺创业”,不过是把烹饪这门手艺进行变现,比的更多是谁的东西好吃。
但这几年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潮,餐饮创业这条路上来了更多的人才,BAT出来的做餐饮,搞营销策划的做餐饮,搞供应链的做餐饮。
随着跨行业的高端人才涌入,给餐饮业带来了质的变化,现在做餐饮,不但需要懂厨艺,还得具有互联网思维,知道怎么从线上引流,怎么运营外卖平台,搞点新媒体营销等等。
现在“餐饮创业”这个内涵已经变了,光想出品做好,剩下的靠口碑发酵,这种成功似乎已经不太可能发生在这个时代。
3、选址失败满盘皆输。
餐饮是直面消费者胃口的生意,所以距离的便利性,几乎可以说是决定餐饮项目的成败。
而我投资的两个项目都是在当地的繁华的商业街的“隐秘”地方,一个在酒店的二楼,入口是酒店大堂的安全出口,旁边就放着一个指示牌当招牌,另一个则在步行街的四楼,商场入口在街道中间不显眼,在商场里面又只有一个电梯上四楼,人流量少之又少。
如果说餐饮选址,又“金角银边草肚皮”之说的话,那么我这两个项目的选址可以称之为沙漠,简直寸草不生。
4、没有复议权、没有退出机制。
我们第二个项目的股权结构是,四个合伙人各出资五万,平摊股权,其中一个朋友A全权负责运营,我们仨只有分红权。
在当初选址时,我已提出异议,认为四楼人流少,牛排杯更适合做街铺。但是我只有分红权,决策权不在手,也没有复议权,所以明知是错,我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方错。
而在亏损三个月后,我本已对项目感到无望,但是其他几个朋友都追加投资,我碍于情面,又只能硬着头皮追加投资,因为我们没有商讨过退出机制,什么都是跟着情面走,结果是又多亏了几万块。
餐饮投资的三点经验
作为在餐饮投资中亏了50万的人,除了总结自己所犯的四条错误,如果你让我现在再去投资餐饮项目,我会怎么选择呢?我有三点经验总结:
1、看透机会的“点线面体”。
这里先抛个书包,阿里巴巴的曾鸣提出过一个“点线面体”的战略定位框架,他把一个经济体比作是一个商业生态网络,这个网络里面是由“点、线、面”三者构成的。
举例来讲,如果把外卖市场当作一个商业生态网络,那么美团外卖、饿了么就是一个“面”,而各种早午晚餐,下午茶,水果等食品形态构成的是一条产品“线”,而每个餐饮商家,外卖小哥就是这个生态中的“点”,正是这三个“点、线、面”,构成了外卖市场这个“体”。
在同一条步行街的两家餐厅,以前的竞争形式是,大家都是这个商圈的两个“点”,“点对点”的竞争比的是东西好吃,价格便宜,我就赢了。
但是今天这个商业形态,“点”可以自由选择依附在什么样的“面”。
同样这两家店,一家靠步行街的人流获客,另一家可以选择靠抖音引流,一个依靠的是线下商圈这个“面”,另一个选择短视频这个在崛起的“面”,同样的生意,你选择在不同的“面”,带来的影响就会千差万别。
其实在牛排杯失败之后,这个朋友A还在继续倒腾餐饮,去年他见到一家卜卜贝火锅做得好,也开了一家,这次他拉入投资,我却婉拒了。
除了没钱以外,是他拉我入股的理由:一是卜卜贝火锅是个新兴品类,二是那家店做得不好吃,生意都那么好,我有信心做得比他好吃,生意肯定会好过他——这还是一个“点对点”竞争的思路。
后来,我特别研究了那家卜卜贝火锅店,却发现不同的结果。
那家店不仅在美团上推广,找了美食大咖在抖音上面引流,我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这家店还跟一个租房平台合作,在租房app上找流量——这就是通过寻找崛起的“面”给点赋能的案例。
现在我们去判断一个餐饮机会,不能只看东西好不好吃,店铺位置好不好,最重要的是靠看它依附的什么样的“面”,是沉沦还是上升的“面”,因为一个“点”做得再好也改变不了趋势这个“面”。
果然,朋友这个卜卜贝火锅这个项目,东西真的比那家店好吃,然后三个月内又倒闭了。
2、投资源,慎投机会。
现在被人拉去投资餐饮,大都是说有一个机会多好多好,现在就是缺钱,等你投资。
当你也认同他这个“机会说”,头脑一热,钱就投了,唯独忘记一点,那就是资源,你没有审视一下你们的资源结构是否够得上这个机会。
用一句时髦的话说是,你的实力配得上你的野心吗?
一个餐饮项目的资源结构包括:客户资源、商铺、厨艺、供应链、营销、管理、运营、资金,每一个维度都是一个重要的资源结构,可以说是缺一不可的。
在合伙人的资源结构中必须全部覆盖到这些点,如果不能做到,想着靠自己摸索慢慢学习,那么我告诉你,你的钱就是这样烧焦的。
现在看回我自己所投的两个项目,表面机会都挺好,但是从开店开始几乎都是处于亡羊补牢的状态。
生意不好了才想到去增加一个招牌,开店一个月还在调试出品,开张第一天员工的手就被门店的割断手筋,做手术花了一万多块......这些都是只投机会,不投资源导致的结果,简称“投机”。
3、公司化运作,别谈太多人情。
合理的股权结构是5:3:2,或者6:3:1,第一股东不少于50%,第二股东不少于10%。
为什么要这样设置呢?当第一股东有51%以上的股权对公司才有控制权,你才是这个组织的leader,决策才会有效率。
而对于第二股东股权要大于10%,是因为一个合格的合伙人,他对公司的价值贡献要大于10%以上。不然,你找个合伙人,你95%股份他才5%,你的贡献是他的19倍,那就没有合伙的意义。
最后是要签好散伙协议,中国古话说“散买卖不散交情”,合伙做生意难免会遇到合伙人想要退出的情况,所以提前签好散伙人协议,必须规定退出后股权的处置情况,回购价格,违约条款等,这是避免反目成仇最好的办法。
参某说餐饮创业热,投资餐饮的更热,但大多数的餐饮项目失败都源于头脑一热,所以才有了这几年餐饮行业开100家店,关门100家店的数据。
随着国内人口红利已经耗尽,以前随便做就能成功的生意,现在或许用尽九牛二虎还未必成功,餐饮业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虽然投资界的第一名言是“贪婪是美德”,但这份贪婪最好是建立在能力和经验的基础上,与每一位餐饮投资者共勉。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
原创声明:本文作者kenko,由餐饮界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餐饮界(canyinj.com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