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大家的厨房里都有各式各样的调味品,为了做出更美味的饭菜,让家人吃的更开心,做饭的时候都喜欢加很多调料。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原来加在菜里的调料,热量高的吓人。这就列出调料界的热量红黑榜,让大家可以避开高热量,拥有更佳合理健康的饮食。
热量高还让人胃口大开的调料
调料让人发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调料本身热量含量高,二是由开胃功效,让人一吃就胃口大开,不经意间就多吃了两碗饭。
1、盐:0卡/100克
盐是所有调料中很神奇的一个存在,盐是没有热量的,即使是一吨盐,它的热量也是0卡,因为盐是无机物,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自然不会放出热量。
但摄入过多的盐,会刺激身体的胰岛素的分泌,导致身体不断储存糖分,进而堆积成脂肪藏在身体各个部位。
如果因为缓解盐吃的过多引起的口渴而大量喝水,就会造成浮肿、虚胖,立竿见影。
2、生抽:50卡/100克
每人每天吃盐不要超过6克,如果汤里有同样咸味的酱油,是盐的非常好的替代品,炒菜的时候放一点,调味还可以着色,汤味道淡了也可以放一点。
每100克生抽酱油,热量约50卡,老抽的热量是生抽的一倍,而且酱油所含的盐量也算在每天摄入的6克之中,所以倒酱油的时候千万不要手抖。
3、辣椒酱:870卡/100克
辣椒酱简直就是下饭神器啊!辛辣开胃,一口就可以让人吃一大碗饭,根本停不下来。
以最受欢迎的老干妈为例,每100克的热量就有870卡,而脂肪每100克900大卡,所以说,尤其是辣味的脂肪,且吃且谨慎。
4、沙拉酱:725卡/100克
蔬菜沙拉一般是减肥人士的首选,清淡无味的蔬菜拌上沙拉酱,真的可以控制热量摄入又能吃的很愉快吗?
沙拉酱是由色拉油和乳化剂制成的,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吃的脂肪,每100克沙拉酱基本由80克脂肪与725卡热量组成,吃沙拉减肥?那是不可能的。
5、芝麻酱:625卡/100克
入口绵,嚼后香,吃后想,说的就是芝麻酱,拌面吃、蘸火锅、调凉菜……富含亚油酸、维生素E、钙的芝麻酱几乎会出现在所有的烹饪方式里。
一勺芝麻酱大概20克,约125卡热量,慢跑500米可以抵消,但是有几样菜是一勺芝麻酱就够用的呢?
6、芥末酱:490卡/100克
芥末酱,味道辛辣无比,所以开胃能力更加强大,拌上芥末酱,吃着吃着你就会发现好像吃出了平时的两倍多。
芥末酱本身热量就不低,每10克大概有490卡热量,吃一顿起码要慢跑60分钟才足够将热量消耗殆尽。
7、咖喱酱:300卡/100克
很多人爱吃咖喱鸡,加在里面的咖喱酱黄澄澄的看起来就很有胃口。但热量可不低,脂肪含量就占到了30%以上,每100克热量就有300卡。
但有研究认为,在同等能量膳食的基础上,吃咖喱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使更多热量被消耗,可以预防肥胖。
低热量调料放心吃
1、醋:31卡/100克
每100克醋只有31卡热量,在饮食中加点醋,可以帮助食物消化,以及肠胃吸收营养物质。注意,醋是酸性食物,所以最好不要空腹食用,容易引起胃酸、胃溃疡,脾胃不好的人也要注意减少摄入量,以免给肠胃造成更大的负担。
2、蚝油:114卡/100克
蚝油虽然是油,但每100克蚝油的热量只有114卡,与其他在油脂类调料相比,热量算是非常低的了,在青菜里放几勺,色香味俱佳。
3、黑胡椒:67卡/100克
黑胡椒变味能力非常强大,即使是白水煮肉,撒上一些黑胡椒,味道顿时变得不一样,而且每100克才67卡热量,所以吃上一些完全没问题。
4、柠檬汁:30卡/100克
柠檬汁祛除腥味食物的能力特别强,每100克才30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可以放心吃没问题。
5、辣椒粉:300卡/100克
辣椒酱热量高不能吃个尽兴,可以换成辣椒粉,热量只有辣椒酱的三分之一,储存和携带也更方便。
来源 / 实用小百科
编辑 / 黄骞文
1月底到12月初的短短两周时间,诸多大调料厂商集体宣布涨价,加上今年陆续宣布涨价的其他供应链厂商,在疫情及其他因素带来的诸多连锁反应下,涨价已是大势所趋,而且这一趋势正在形成全球化影响。
对餐企而言,前是钱袋子越来越紧的消费者,后是不断涨价的原料,如何承压,或将成为2022年的最大课题。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陈漠。
涨价,可能是今年餐饮相关企业谈起供应链时,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在和红餐网(ID:hongcan18)的交流中,不少后端厂商都表示,从去年开始原料价格就一路走高,今年涨价幅度总体更大,甚至有原料的涨幅达到20-30倍。餐企则表示,自己的很多供应商都已经涨价,但面对有收紧消费趋势的C端市场,自己又不敢涨价,只能硬撑。
而让餐饮界更为担忧的是,出现这一现象的不仅是国内市场。今年以来,全球的食材供应链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问题,这极可能导致2022年甚至在更长时间内,终端压力增大。
< class="pgc-img">>调料、食材涨价没停过
全球陷供应链危机
从11月底到现在,厨邦、凤球唛、李锦记、恒顺醋业、加加食品等多个调料厂商,集体发出了涨价通知,涨幅在3%-10%不等。加上10月中就已率先提价的海天味业,调味品头部企业基本上都进行了涨价。
此外,广州盐业、雪天盐业、苏盐井神等盐业公司,梅花生物、莲花健康等味精龙头,火锅食材龙头安井、海欣,三全、天味、安琪酵母、金禾实业、金龙鱼、卡夫亨氏、雀巢、熊猫乳品等企业也纷纷宣布涨价,就连被认为是“穷人福音”的涪陵榨菜也宣布涨价,主营挂面的克明食品从12月1日执行新价格,炒货龙头恰恰瓜子10月也通知称涨价8%-18%不等……
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9-11月,宣布涨价的企业超过40家,覆盖调味品、速冻食品、休闲零食与乳制品等领域。
< class="pgc-img">>△9-11月部分企业涨价情况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涨价后的行业成本端压力,短期内仍难以得到缓解。而调味品供应商的涨价,也只是今年餐饮后端涨价的缩影。
早在今年年初,餐企就已感受到了一波食材涨价潮。
不少餐企老板对红餐网表示,开年以来,牛羊肉、淡水鱼及部分依赖进口的高端干货食材涨价格外凶猛,原本只需23元左右的牛肉上涨至35元,几乎“只涨不跌”,淡水鱼涨价也曾冲上过热搜。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食材涨价已是普遍现象,餐饮相关原材料成本达近七年来的最高。可以说今年除了猪肉价格下跌,其它食材普遍都在上涨,“菜比肉贵”也一度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0月以来,全国286家产销地批发市场的19种蔬菜平均价格已上涨 27%,一些基础蔬菜相比以往同期都有了不同幅度的涨价,一些甚至突破10元/斤。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而对餐企来说用量最大的食用油,涨价带来的压力也最为明显。
今年以来,国内食用油的“涨声”似乎就没断过,2月左右,菜油、豆油价格创下当时的新高;4月上游食用油原料的价格,同比去年已近翻倍;10月有小型食用油加工企业表示,每卖一桶成品菜籽油会亏损超10元,售价至少翻一倍才能回本……
相比国内,国外的涨价潮似乎来得更为迅猛。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报告显示,今年3月全球食品价格连续10个月上涨,达到近7年最高水平,11月世全球食品价格指数来到10年来最高点,在过去一年内,全球市场食品价格上涨了近三分之一。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为全球通胀“领头羊”的美国,10月CPI同比上涨6.2%,为1990年12月以来最高水平,因为无骨鸡肉缺货,美国肯德基甚至宣告“无鸡可炸”;英国麦当劳宣布停卖奶昔,星巴克、Wingstop炸鸡也遭遇食材短缺;
日本农林水产省数据显示,洋葱零售价较往年高出近五成,土豆上涨近三成,砂糖、小麦粉、酱油、鱼肉制品等近千种商品持续涨价,这个秋天也被日本媒体称为“涨价之秋”;
新加坡贸工部长11月表示,新加坡食品价格在持续上涨6个月后,预计在未来几个月还将进一步上涨;韩国CPI高于预期,本土牛肉(韩牛)里脊肉价格上涨18%,本土五花肉较去年上涨近30%;印度西红柿批发价已经翻了一番;多国奶制品价格水涨船高……
< class="pgc-img">>涨价或将一直持续
餐企将继续承压
尽管,食品价格变贵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今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导致各国农副产品整体供不应求,据了解,本次蔬菜价格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也与最近的寒冷天气和汛情导致供应短缺有关。
但在此之外,在新冠这个巨大黑天鹅之下,除了食材、原料本身,更让人忧心的是生产、运输这些产品的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飞涨,是人口流动下降带来的人手不足,及其带来的一连串供应链问题,我国食用油价格的步步走高也与此密不可分。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也许,在此之前,大多数人都不太关心食物从哪里来,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也仅停留在国门的开放之上。但现在,全世界都应该已经得到了一个痛苦的教训——相隔万里的经济体如此紧密地关联在一起,以至于任何一个地方的延误和短缺,都会波及到几乎所有地方,即使这个波及链条再长,总有一天会传导到我们的餐桌。
由于新冠疫情大流行,全球供应链一直处于压力之下,大量货轮或“漂流”大海之上,或堆积在港口,码头、冷库爆仓的新闻在今年屡见不鲜,让整个餐饮供应链都出现了“肠梗阻”。
人力减少、船舶延误,码头没有工人卸货,卸了货没有卡车司机运送,让本就脆弱的家庄乡、航运、物流再受重创,并造成全球主要港口出现供应中断,运输成本集体走高。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不要以为这是西方世界的失败,当海上通道被拥堵,国内焉能不受影响?原料的短缺,让养殖户、生产商承压,国内冻品、海鲜水产的减少,也在加大其他肉产品的供给压力。
期货市场信息显示,目前马拉西亚的棕榈油产量及出口均低于预期,再加之美国大豆油供应紧张、南美天气因素,以及疫情影响下海外国家劳动力紧缺,都造成了油脂类产品的紧缺,而它们正是餐食、茶饮等产业的重要原料。
全球的经济、用工状况一天得不到改善,涨价就可能继续下去。
同时,双控继续发挥作用,对生产企业的限制也实实在在地存在着,我们可以不去探究背后的原因,但却很难不关心原料、包装等成本的上涨。
仅看近期发出调价厂商的通知,涨价的原因中都提到了运输、包装成本的上涨,而诸多业内人士都表示,这些涨价因素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善,并有继续走高的趋势。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12月6日,在中国社科院主办的“2022年《经济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上,专家预计2022年CPI涨幅相比2021年将有所扩大。
疫情、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的农产品整体供不应求,还有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价格的飞涨,人口流动下降带来的人手不足,加上疫情让各国关系出现裂缝,全球似乎都陷入到一种“向下”的循环中。
大部分业内人士都认为,在全球各种形势的影响下,大宗农副产品价格将持续上扬,未来后端供应链企业,可能继续通过提价来应对成本的上升。
< class="pgc-img">>平衡好市场和成本
餐企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而这一系列涨价链条的终端,就是与消费者实实在在打交道的零售企业、餐饮企业。
餐企的承压从去年便开始了,“两头烤”或许是餐企这两年较为恰当的形容,一头是后端供应链涨价,另一头则是慢慢捂紧钱袋子的消费者。
疫情带来的全球经济“急刹车”,让前文提到的所有问题影响着诸多行业。与此同时,裁员、倒闭、涨消费不涨工资等压力,也让消费者开始有意识地收紧消费,使本就因为供应链、房租、水电等承压的餐企不敢轻易涨价。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年初,海底捞、西贝涨价就引来市场的巨大反弹,让消费者对涨价更为敏感,也让餐企对涨价愈加谨慎。
但对餐企而言,也不可能一直承压不做疏通。疏通,更加考验餐企的管理、经营能力。
比如一些餐饮门店,本来外卖占的比重就比较高,疫情后干脆放弃店租,选择熊猫星厨这样的共享厨房,专营外卖,在保障经营的同时,也实现了成本的降低。
一些餐企则更多地和供应链企业合作,通过预制菜降低成本。一来预制菜的市场预期较高,供应链企业特别是复合调料、中央工厂本就有心进军餐饮行业,这样他们也能通过更高的产品形态抬高利润,降低原料涨价带来的利润影响,就像卖一颗土豆的利润,和卖一袋土豆做成的薯片的利润,是不同的。二来,餐企也能通过预制菜形成更大规模采购,降低成本,原来只能一个月采购一次,预制菜则可能可以一次性订购半年的量,以此形成规模效应。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摄图网
有些餐企通过调整产品、菜单,主推利润更高也受消费者喜爱的产品;有些餐企则通过更加明确的受众群体,做更极致的餐品、体验,确保每月的客流并做高利润;也有餐企开拓其他品牌,或是通过数字化分析、管理方式,提高坪效……
但总体而言,餐企老板都更应该明白,餐饮早已经变成一个需要科学经营,多部门、多板块协作,互联网、数字化等多工具运用的综合性社会产业,对餐饮老板、餐企团队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现在特殊的大环境背景下,在全球经济风云变幻,全球供应链涨价潮下,餐企更要做好长期应对的准备,选择长期战略而非短期战术。
如何平衡成本和市场,可能会是餐饮业明年甚至接下来几年内的主要课题。
老彭别吓我啊!救命啊!快来人啊!”曾奶奶见彭爷爷躺在地上,迟迟没有回应。
彭爷爷一直有高血压,最近体检医生告知血脂也有点偏高,应控制饮食,且定期复查。但彭爷爷一直觉得自己身体没有不适,并没有在意,还认为一把年纪了,该吃吃该喝喝,什么都“顾忌”才会人生遗憾。
早上,彭爷爷起床时就觉得有点头痛,一开始以为是睡眠影响。怎知在结束晨练回家后,彭爷爷突感耳晕目眩,栽倒在地。
< class="pgc-img">>曾奶奶看到后也是手足无措,只能大声呼救。在路人的帮助下,彭爷爷被送往急诊,到医院时,彭爷爷呼吸一度骤停,经过一番抢救,仍是无力回天。
医生考虑应是突发脑梗,与之前高血压及血脂偏高有很大关系,由于其不重视病情,一直高油高盐饮食,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因急性脑梗撒手人寰的事件屡屡频发,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许多人开始反思:为何脑梗会如此猖獗?
< class="pgc-img">>一、为何中国脑梗越来越多,美国却在减少?
脑卒中,用俗话称,中风,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出血性脑卒中,即脑溢血;一类叫缺血性脑卒中,就是平时说的脑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急性”表示病情发作说来就来,“缺血性”指的是由于缺血导致的,“脑卒中”则表示病发生在脑壳里头,由于血管被堵住,引起缺血。
< class="pgc-img">>脑缺血还有一种表现,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它与急性相似,同样是脑壳发生了缺血,但是持续时间很短,一般患者自行恢复,恢复后与常人无异。
但也有研究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会成脑梗。一项长达66年的研究提示,有1/3的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可发生脑梗,且有40%患者是在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3个月内就发生了。因此出现短暂性脑缺血还是需要重视,很可能是脑梗预警。
脑梗有“4高”的特点: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好发于45—75岁中老年群体,但由于受到多因素影响,脑梗发病率也越来越年轻化。
< class="pgc-img">>据相关数据统计发现,我国的脑梗发病率持续上升。相对比美国,肥胖者较多,吃得也不算健康,然而脑梗发病率却逐年下降,这是什么原因呢?
? 饮食结构:虽说美国偏好高热量食物,但我国高盐饮食人群远超欧美国家。据统计,我国每人每天摄入盐高达10g左右,而高盐饮食可加速高血压的发生。
? 三高人群多:我国三高人群高达3.5亿,占总人口的1/4。三高人群属于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的高危人群。
? 烟酒上瘾:中国人烟酒需求量惊人,而长期烟酒也会影响人体健康,增加脑梗死的概率风险。
< class="pgc-img">>二、厨房里的3种调料,或是“罪魁祸首”
我国脑梗死发生率逐年递增,主要与不健康饮食密切相关。这三种在家庭的厨房常见的调料,可能在无意中成为脑梗的“帮凶”:
1、盐
身体摄入过多的食盐,可影响体内钠排出,加重心脏和血管负担,长期如此,便会形成恶性循环,加速脑卒中的发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成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2、油
油脂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可提升血脂水平,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为脑梗的发生创造条件。建议家庭用油可选择橄榄油、菜籽油等,含有反式脂肪酸较低的油脂。
3、糖
糖分也是血糖的“大敌”,过量的糖分摄入可增加糖尿病风险,而糖尿病也是引发脑梗的一大疾病。同时高糖饮食也容易导致肥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 class="pgc-img">>三、预防脑梗,靠补充叶酸行不行?
叶酸,也叫维生素B9,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坊间更是有不少人认为叶酸有降血压的作用。但是,预防脑梗死,为何要吃叶酸?
在临床上,叶酸可用于治疗“H型高血压”,这也让不少人认为叶酸可降低血压。实际上补充叶酸并不可以直接降低血压,只是为了降低同型半胱氨酸,这是一种含硫的非必需氨基酸,其作用是分解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当叶酸缺乏,同型半胱氨酸失效,积蓄在体内的同型半胱氨酸过多,也会引起脑梗死、脑出血等多种疾病发生风险。所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于预防脑梗死非常重要。
< class="pgc-img">>想要预防脑梗,除了补充叶酸,做好这3点更重要。
1、定期自测血压
对于血压偏高者,应定期自测血压,尽早识别高血压,一旦明确诊断,需及时干预。
2、改掉不良习惯
吸烟、酗酒、熬夜、不健康的饮食等都是导致脑梗的危险因素,对于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因及时纠正。
3、保持心态良好
压力大、情绪焦虑、尽早也是诱发脑梗的中啊哟因素。因此日常要学会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学会调节心情,乐观生活。
< class="pgc-img">>最后要提醒的是,老年人或已患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者,除了要控制饮食,也要注意运动量,不要让身体处于过度疲惫,同时注意定期检查,定期复诊,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脑梗前兆,积极预防。
参考资料:
[1] 《华西专家说:我敢打赌,这个重要的脑梗先兆信号你肯定不晓得!》.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023-06-05
[2] 《为何中国脑梗越来越多?提醒:厨房里的3种调料滥用或是帮凶》. 贴近你我. 2024-02-17
[3] 《为什么中国脑梗越来越多?医生提醒:除了补充叶酸,做好这3点也很重要》. 健康圈. 2023-08-18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