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珍珠奶茶原料短缺,先疯的却是美国人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颖宝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美国人不只爱咖啡,还视珍珠奶茶为“保命水”了?苏伊士运河堵住的那段时间,全世界都在玩挖掘

< class="pgc-img">

颖宝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美国人不只爱咖啡,还视珍珠奶茶为“保命水”了?


苏伊士运河堵住的那段时间,全世界都在玩挖掘机的梗,只有美国人心情复杂。


4月18日,据《旧金山纪事报》报道,一艘满载木薯粉的船只被堵在河道上,无法按期到达美国。


木薯粉是珍珠奶茶中“珍珠”的制作原料,而美国99%的木薯粉依靠进口。原料运不过来,意味着珍珠奶茶将在美国成“稀缺品”。


< class="pgc-img">

伙计们!我们快喝不上珍珠奶茶了!/《今日美国》


北加州最大的珍珠供应商之一“海沃德利昇(Hayward’s Leadway)”称,4月下旬珍珠奶茶供应就会开始紧张;有业内人士预测,夏天结束前,美国都将处于“珍珠奶茶没有珍珠”的困境中。


消息一出,美国人都疯了:“奶茶里没有珍珠,就等于生活里没有快乐”“我现在下楼囤珍珠奶茶,还来得及吗?”


< class="pgc-img">

“珍珠奶茶是这场疫情中唯一支撑我坚持下去的东西,现在你告诉我它快要没了?”


谷歌上,美国地区关于“珍珠奶茶短缺”的搜索量,同比增长39倍。


更有媒体用“危机”一词形容此事:“美国即将爆发一场涉及所有奶茶爱好者的‘珍珠危机’。”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美国人不只爱咖啡,还视珍珠奶茶为“保命水”了?


< class="pgc-img">

不过,谁又能拒绝珍珠奶茶呢?/unsplash


老美对珍珠奶茶的爱,

认真且疯狂


珍珠奶茶在美国名叫“Bubble Tea(泡泡茶)”,年轻人喜欢叫它“Boba”,音译自“波霸”。


美国人痴迷珍珠奶茶,并不是新鲜事。只不过近两年,他们的“瘾症”发作得越来越频繁。


美国COCO奶茶店门口排的队,永远比购买限量版球鞋的队伍还长。一杯珍珠奶茶,就能让美国人心甘情愿地在太阳底下站两三个小时。


< class="pgc-img">

不用怀疑,这条就是买珍珠奶茶的队伍。


即使到了冬天,他们的心中的那一把火,也不会熄灭。


旅美华人博主Xiaofang Ma曾撰文,描述数百名年轻人在寒风瑟瑟、零下四五度的周末清晨买珍珠奶茶的情景。


起初,她以为这些人是奶茶店花钱请来的“托儿”。但几天后,在某个工作日的下午,她再经过此店,却发现店门前依然站着几十个人,“有一个小姑娘,直接提走了7杯”。她感叹道,原来排长队买珍珠奶茶的新闻,都是真的啊!


除了行动上支持珍珠奶茶,老美也不忘在舆论上为其造势。


他们喝珍珠奶茶前,都得先拍照、发到社交平台,然后感慨“Boba=天堂”。


< class="pgc-img">

喝珍珠奶茶,快乐无边!/ INS


他们的“炫富”方式,就是上传一张塞满珍珠奶茶的冰箱照片。


< class="pgc-img">

毕竟,有钱人家才买得起这么多杯。/ INS


为了纪念珍珠奶茶这种奇妙的饮品,他们甚至一拍脑袋,就决定将每年的4月30日定为“国家珍珠奶茶日”(National Bubble Tea Day)。


< class="pgc-img">

“在这个好日子里,请大家尽情地喝珍珠奶茶吧!”


在年轻人群体内如此受宠,珍珠奶茶在经济领域的成绩,自然不会差。


美国联合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调查显示,2017年全球珍珠奶茶销售额高达人民币134.5亿元,并正在以每年7.4%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3年,全球销售额将高达人民币205.7亿。其中,北美市场占了57%的销售份额,意味着购买珍珠奶茶的不止华人,还有更多其他族裔人群。


美国最大的点评网站Yelp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疫情期间,珍珠奶茶是加州、夏威夷、密歇根州等地区最多人点的外卖单品。


< class="pgc-img">

自2012年以来,在Yelp上,珍珠奶茶相关食品和餐厅的浏览量逐年上升。/ Yelp数据


老美这么热爱珍珠奶茶,故事要从上世纪80年代讲起。


珍珠奶茶的风,

30多年前就在吹了


1987年前后,英式奶茶传入中国台湾。一天,茶饮店“春水堂”的职员脑洞大开,将粉圆、水果、糖浆与糖溜地瓜扔进奶茶中,并取名“珍珠(波霸)奶茶”。味道新奇,加之有电视台宣传,珍珠奶茶一跃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饮品。


也有说法称,珍珠奶茶起源于台湾的另一家茶饮店“翰林茶馆”。至于谁对谁错,已无从考证。


珍珠奶茶的诞生,恰巧赶上台湾移民潮——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移民与国籍法》,解除对亚洲、非洲、中东等地区人士的移民限制。由此掀起的移民热潮,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慢慢平息。华人移民者们,大多选择在加州落脚。直到2018年,加州依然是美国华人最集中的州。


珍珠奶茶也跟随台湾移民进入美国,以洛杉矶为中心向外扩散。


< class="pgc-img">

“春水堂”在招牌上标注了“世界珍珠奶茶发源地”字样——他家1983年发明了泡沫红茶、1987年发明了珍珠奶茶。/图虫创意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珍珠奶茶店,大多是开在唐人街的夫妻店,门面狭小破旧,只有为解乡愁的华人会光顾。偶有稍具规模的餐厅或面包房会烹煮珍珠奶茶,但也仅仅将它视作菜单以外的单品,当店员想起来时,才会介绍给客人。


刊登于《纽约客》的文章《我的珍珠奶茶上瘾史》提到,“那时候的珍珠奶茶,杯盖薄得让人讨厌,握杯子的手稍微用力,奶茶就会漏出来”,以至于一边走一边饮用,成为一项艰难的任务。


店面卫生环境一般,加之不方便外带,导致珍珠奶茶在早期传播受阻。


但这些问题,都随着“自动封口机”的出现得到解决。装满珍珠奶茶的塑料杯,在自动封口机内“走”一趟后,杯口就变得密不透风。于店家而言,制作效率得到提高;于客人而言,饮品不易漏出且更干净卫生(起码不用担心灰尘飘进奶茶了)。


< class="pgc-img">

最早期的封口机,相信90后、80后都见过——将奶茶杯推入机器,拉动手柄,杯口就被封上了一层塑料膜。/网络


珍珠奶茶就此踏入“规模化生产时代”。


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第一家正儿八经的珍珠奶茶店在洛杉矶开业。往后20年,COCO、3年2班、沸点、茶太、Boba Time、Tea Station等奶茶连锁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同时,借助网络传播的力量,店家相继将珍珠奶茶与小众文化结合,吸引网友前来打卡,把珍珠奶茶打造成网红饮品,以此迅速抢占纽约、费城、旧金山等地区的市场。


2017年前后,来自台湾的奶茶品牌“贡茶”,已经将门店开到距离帝国大厦——纽约地标之一几步之遥的韩国街上。2019年,纽约的黄金街道“圣马克街”(St. Marks Place)上,竟出现一条街上开了6家珍珠奶茶店的景象。


在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看来,珍珠奶茶是彰显个性的潮流物,与球鞋、玩偶、首饰一样,是拍照的背景板;在美籍华人看来,则是家乡的象征物之一。至于味道,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 class="pgc-img">

逛街、玩耍、喝珍珠奶茶,也是另一种时尚。/unsplash


随着珍珠奶茶在美国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并向餐饮以外的领域渗透,它的身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类衍生标签。


火爆的珍珠奶茶,

甚至在美国衍生出现象级话题


2017年夏天,《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研究珍珠奶茶在美国走红现象的文章——《你的茶里有小珠子吗?它们本来就在那》。


作者在标题及内文,都用了“Blobs”代指“珍珠”,这个单词在英文口语中,还可解释为“污点”。他对珍珠奶茶的描述,字里行间全是傲慢与歧视的情绪——


“一种来自远东的古怪混合物。”“才刚刚进入美国主流市场的亚洲舶来品。”


在美国,“远东”一词带有殖民色彩,是亚裔群体的雷区,且珍珠奶茶的通俗翻译为Bubble Tea或Boba。作为面向全球发行的报刊,《纽约时报》不可能不知道这些。


此文的态度,瞬间激怒亚裔群体。在舆论的指责声浪下,作者将标题修改为《珍珠奶茶盛行,店家数量持续增长》,并全文消除“Blobs”字眼和其它歧视性语句。


< class="pgc-img">

最初版本的文章截图。/《纽约时报》


此事得以平息,但另一场更大规模、围绕身份认同话题的思辨由此掀起。


《我的珍珠奶茶上瘾史》中提到,在Facebook群组“微妙的亚洲特征(Subtle Asian Traits)”内,关于珍珠奶茶的表情包越来越多,网友甚至将“为亚洲婴儿洗礼”名画出现的圣水,换成珍珠奶茶。“微妙的亚洲特征”拥有超100万名亚裔组员,组内发布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可以窥探该群体的心理变化。


联想到亚裔人群对“Blobs”一词的抗拒态度,美国一些人把亚裔和珍珠奶茶划了等号。《洛杉矶周报》更在2017年,强调了这一观念,“奶茶店是亚裔人群神圣的聚会地”。


另有媒体指出,许多移民二代从未回过祖国老家,更别提什么乡愁,但他们会为了找到心理归属感、身份认同感,而刻意去喝珍珠奶茶。


这些言论再次引发亚裔群体的不满,他们认为自己被物质化、片面化了。有亚裔作家为此撰文驳斥:“用某一种商品来定义某一个群体,本身就是不可救药的行为。”


< class="pgc-img">

“你是在暗示,我们去珍珠奶茶店聚会,是因为无法融入亚裔以外的群体咯?这种话真的很伤人!”/ Rio


可惜的是,吵着吵着,舆论开始走偏了——有华人仅仅在网上表达对珍珠奶茶的喜爱之情,就被指责“自贴标签、很LOW”。


这场关于“亚裔的文化象征到底是什么”的思辨,最终在“为了反驳而反驳”的岔道上,不了了之。


其实这样也好,要是珍珠奶茶的定义被框死了,就会让许多真正的爱好者望而却步。其衍生文化,也无法像今天那样全面开花——


无论珍珠奶茶是否能代表亚裔,都不可否认,它在美国已经火到能带动话题、能撩动情绪,甚至成为舆论焦点。


怪不得这次的“珍珠危机”,会让美国网友如此崩溃。


< class="pgc-img">

希望珍珠奶茶能尽快回归老美的怀抱吧。


参考资料

[1] 珍珠奶茶是如何成为美国亚裔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Rio

[2] 美国年轻人也喜欢喝珍珠奶茶吗?|周瑶洁

[3] 我的美国奶茶史|Xiaofang Ma

[4] 不要轻易评论珍珠奶茶,小心惹恼亚裔美国年轻人|纽约客

[5] 除了限量AJ,只有CoCo奶茶能让欧美年轻人排队|公路商店

[6] 《纽约时报》写了篇关于珍珠奶茶的文章,为何遭到美国网友炮轰?|中国饮品快报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 id="js_content">

微信的规则进行了调整

希望大家看完故事多点“在看”,喜欢的话也点个分享

这样事儿君的推送才能继续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才能继续跟大家分享每个开怀大笑或拍案惊奇的好故事啦~



话说,曾经在网络上流行过这样一个话题:女生实现财务自由,到底分几个阶段?

在网友们讨论过后一致认定,最初级的阶段,应该是“奶茶自由”(想喝奶茶的时候可以毫不犹豫点一杯)。


虽然这个所谓的“奶茶自由”还只是网络上的一个“梗”而已,

然而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民,将会真的遇到一场,实实在在的“奶茶自由危机”。


因为美国的珍珠,快要用完了……

(PS:美国人对珍珠奶茶有两种称呼,bubble/boba tea,他们所说的“珍珠”和“波霸”是一种东西)



最近,

美国旧金山湾区连锁奶茶品牌的创始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视频通知,

表示因为产业链的原因,最近全美奶茶店里的波霸有可能面临断货的风险。


与此同时,美国的一些奶茶店也贴出告示,表示现在波霸短缺,每杯奶茶只能点一份波霸了……



先不说网友们的反应,

单说好好的珍珠奶茶店,怎么就不能加珍珠了呢?


事实上,这里面的原因还有点复杂,


首先是因为疫情的关系:


新冠病毒在曾经造成过口罩短缺、手纸短缺后,如今终于影响到奶茶了。


事实上,美国所有奶茶店里的珍珠,几乎都来自亚洲,

哪怕有的品牌在美国本土有自己的“珍珠厂”,但原材料(木薯粉)也还是要从更加便宜的亚洲地区(主要是泰国)来进口。


但因为今年疫情的原因,本来泰国收成就不好,再加上因为疫情,木薯又运不进海关……


所以其实从很早之前,美国奶茶店的珍珠就已经开始“入不敷出”了。



然而更麻烦的是……


大家还记得那艘卡在埃及的货轮么?


泰国往美国运木薯粉,走的就是这条线……


如今,堵船的影响出现了……


(长赐号的故事居然还是部连续剧……)


所以说,根据美国奶茶商的估计,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全北美地区的奶茶店,可能都要面临没有珍珠的问题……


而说到这,可能还会有朋友表示疑惑,

美国作为一个“喝咖啡”的国家,“珍珠”没有了应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吧?


事实上,对于美国来说,珍珠没了真的是一件大事。


根据统计,2019年,全球奶茶市场的价值为24亿美元,而在2020年期间,整个奶茶行业还有进一步的上涨,而奶茶的主要消费区域之一,就是美国。


举一个容易理解的例子,


有网友在地图上发现,仅仅在休斯敦的一个街区里,就有19家奶茶店营业……



只要打开社交媒体翻一下,

大家就能看见不少,端着一杯奶茶凹造型的网友和网红们……



奶茶在美国年轻人中的热度,大抵如此……


而在这次“美国波霸危机”消息传出之后,

不少媒体都开始煞有介事地报道起整个事件:



其中也不乏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主流媒体:


纽约时报:

一项不太常见的流行危机:波霸去哪了?



Fox新闻:

报道称,美国珍珠奶茶短缺可能将持续数月



2021年珍珠奶茶危机将持续多久?



在这些新闻底下,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国网友们终于开始慌张了:


“这是世界末日!”



“这才是真正的紧急状态!”



“珍珠!不要啊!”



“先是厕纸,然后是消毒液,如今轮到珍珠了!

不!!!


认真倡议:在接下来这段艰苦的日子里,大家每次少加一点珍珠,让更多的人能喝到它。


尽我所能,共渡难关,保护珍珠!”



“神啊!如果你在,请救救珍珠吧!

我真的无法面对啊!”



“如果波霸没有了,那我可怎么活啊!”



还有网友趁机推销起了自己的心头好:


“试试椰果,相信我,肯定比波霸好!”

(结果椰果党和珍珠党就打起来了……)



甚至开始有网友提出了阴谋论:


“这肯定是仙草党干的!”



行吧,

希望美国的年轻人能够熬过接下来这段“没有珍珠”的日子吧……


ref: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10418/1962966.htm

https://twitter.com/search?q=boba%20shortage&src=typeahead_click


--------------------------------------

练特:珍珠港停产了吗?


魔王Yuki酱:只有我喝珍珠奶茶但是讨厌里面的珍珠吗但我还偏要点珍珠奶茶而不是单纯奶茶就是玩


初心就是想躺着: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珍珠奶茶好有出息!给我把冰美式灭了


是园园的光呀:Emmmm……他们居然还没开始尝试水果茶???


一条木得感情的咸鱼:或许他们可以试试奶盖茶之类的?


双星碳纪子:笑死奶霜党完全不影响


还没想好起什么名字就先这样吧:仙草党干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xswl我椰果党表示不服


爱吃鸡蛋饼_:或许考虑一下芋泥

< class="pgc-img">

?财图说

编辑?财图说

如今,新一代的中国年青人对于国产品牌越来越支持,特别是00后,比起国外那些家喻户晓的品牌,他们更喜欢李宁、安踏、鸿星尔克这类新国潮,记得在去年鸿星尔克因给河南捐款上了热搜之后,引起一大波“野性消费”,从中也能看出大家对于国货的支持。

< class="pgc-img">

可毕竟国货的崛起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品牌逐渐登陆中国之后,由于其物美价廉饱受中国消费者的好评,加之那时候中国的经济还处在起步阶段,能够拿得出手的国产品牌少之又少,这就导致洋品牌在中国民众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大家的心里,那些品牌有着中国名,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物美价廉且质量不错,很难料想到它们中竟然有不少其实都是国外品牌

这些外国品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低调地赚着中国人的钱,使得我们本土品牌大受其害。

其中就包括老牌的欧洲发达国家——英国。

< class="pgc-img">

自从英国的工业产值被美国赶超之后,在全世界的地位就开始逐年走低,经济实力也是接连下滑没有任何起色。

根据资料显示,在2021年英国的GDP总值为3.19万亿美元,作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在欧洲的排名仅次于德国,不过被印度赶超也是早晚的事情,到时候估计会成为全球老六吧。

< class="pgc-img">

英国经济衰退的简直令人啧啧称奇,就拿伦敦举例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英国伦敦,多高的地位啊,作为英国最大的城市,如今在GDP方面竟然还比不过我们上海。

在2021年,上海的GDP折合美元是6689亿,伦敦却只有6665亿,于是上海成功跻身世界第四强,按照如今上海的发展速度和整体经济规模,比起欧洲任何一个城市,都完全不会输。

< class="pgc-img">

不过尽管英国如今的发展越发衰退,但依旧是全球数得上名的工业强国,在曾经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也涌现了不少工业巨头,只是如今的英国已经走到了后工业化时期,相较之下金融业的第三产业对于经济的贡献更加大。

那么,如今的英国,有哪些在中国发展颇为不错的知名品牌呢?

01 汇丰银行

始创于1865年的汇丰银行,凭借其红包六角标识一度被误认为是香港本土品牌,殊不知它的总部其实是在伦敦,由创始人托马斯·萨瑟兰德在香港发起的,早起资本为500万港元。

< class="pgc-img">

作为英资公司的代表,在香港还没回归的时候,汇丰银行部分执行者英国对于香港在金融当面的控制权,即使最后英国对于香港的统治结束了,作为港币三家发钞行之一的汇丰银行在香港依旧享有特权,依旧是发行量最大的那家,排名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中银香港和渣打银行。

也是因为其特殊地位,汇丰银行的股票多年来在香港股民的心目中,永远是最值得信赖的绩优股。

< class="pgc-img">

02 联合利华

日化巨头联合利华是由荷兰Margarine Unie人造奶油公司和英国Lever Brothers香皂公司于1929年合并而成。在英国伦敦和荷兰鹿特丹都设有总部,分别洗涤用品和食品事业的经营。

< class="pgc-img">

我们每次去超市都能看到的奥妙洗衣粉、旁氏洗面奶、多芬沐浴露、清扬洗头膏、力士香皂和金纺,还有最最令人窒息的中华牙膏,全部都是人家联合利华的。

毫不夸张地说,每个国人家中肯定都买过联合利华的产品。

其中我最没想到的就是清扬洗发水和旁氏洗面奶,一直以为这两个都是上海家化的。

< class="pgc-img">

至于中华牙膏,之前在写国外巨头垄断中国洗衣粉市场的时候已经科普过了,原本是国产的,最后被联合利华收购了,但还是让人觉得挺无语的。

中华牙膏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本以为自己买了中国牙膏是支持国货,结果还支持错了,如今想要支持一下国产品牌门槛都这么高了吗?这就很离谱。

除了这些日化产品,我们常喝的立顿奶茶也是人家的,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年入百亿,在中国拥有庞大的茶类市场。

< class="pgc-img">

1890年,英国人汤姆斯·立顿创立了立顿,而他本人也被誉为“世界红茶之王”,至今为止,立顿也是个家喻户晓的百年老字号了。

至于联合利华对立顿的收购,就要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它先是对立顿位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分公司进行收购,到了1972年则完成了对立顿的整体收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1992年立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凭借其标志性的小黄纸红茶包,开始了对于中国传统茶叶的围剿。

< class="pgc-img">

在老百姓的认知里,茶叶就是要一片片,用开水冲泡后在杯中逐渐舒展开来,哪里见过这种将茶叶碎末直接装进袋子里的“冲泡产品”

一经上市,凭借其出色老练的营销手段,立顿很快便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根据1997年“中国百家商城报告”记载,当年不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销售额,立顿均排在第一名。

到了2005年,联合利华又斥巨资在合肥建了世界最大的茶叶生产工厂。

< class="pgc-img">

业内曾有专业人士做过分析,立顿之所以能够以如此快的速度占领市场,靠着小小茶包称霸全国,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它那难以超越的低廉价格和从不会改变的茶叶味道。

作为茶界大巨头,立顿的茶叶采购至全世界各个地方,在大批量采购之后,工厂会将茶叶进行研磨,被统一碾碎的茶叶会运往英国的拼配中心,按要求打造成固定口味。

由于全部通过现代化生产线完成,成本上面也是大大的降低,可随着如今全球市场的消费趋势发生较大改变之后,这种“碎茶叶茶包”也渐渐的失去了消费者的喜爱。

察觉到这点的联合利华于去年年底已经将立顿打包出售给了CVC。

< class="pgc-img">

在如今国内的日化市场,几乎一大半都是外资的天下,除了英国的联合利华,还有美国的宝洁,两者牢牢地霸占这中国洗化行业的半壁江山,挣着我们中国人的钱。

当然,光是洗化还无法满足联合利华的胃口,之后它又增加了食品种类的拓展开发,并收购了上海本土的食品公司,令自己的品牌更加中国化

< class="pgc-img">

03 戴森

随着大家整体条件的改善,对于生活的环境也有了更高要求,也更注重家庭卫生,戴森作为在中国新崛起的品牌,凭借无尘袋吸尘器和超贵吹风机成功打响了自己的名号。

< class="pgc-img">

1978年,詹姆斯·戴森在使用吸尘器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现在使用过程中,吸尘器的吸力逐渐减弱,这让戴森感到无比困惑,于是他便将吸尘器整体拆开。

他发现吸尘器的吸力之所以会减弱是因为内部的集尘袋总是会被灰尘所堵塞,这也令戴森发现了新商机

他从离心力分离油漆颗粒的气旋装置中受到启发,开始了关于吸尘器的研究,在经过5千多次的实验模型之后,终于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无尘袋吸尘器,并成立了戴森创新科技品牌,也是凭借这款无尘袋吸尘器,戴森一跃成为亿万富翁,名列英国富人榜第37位

< class="pgc-img">

在之后的发展中,戴森公司一直不遗余力地在耗材和材料上面进行突破,只为了令材质更加轻巧,耗材的损耗更加低,因为也颇受80、90后的推崇。

04 太古集团

英国太古集团从标志上面就不难看出是经典的英国米字旗模样,作为一家实业公司,太古横跨航空、海洋、地产,还有食品,它就像是一家贸易公司,在英国有着150多年的历史。

< class="pgc-img">

曾经在经历过两次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从而诞生了不少知名的英国品牌,即使到了今天,也依旧令国产品牌难以超越,它们牢牢的占据着中国的消费市场,占据着中国民众生活消费总量的主体。

其中就包括在中国市场有着超强影响力的英国太古集团,其中最出名的就属成都远洋太古里、北京太古里和上海太古里,那里永远是人来人往,火爆非常,无比繁华,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太古里其实都是外资企业

< class="pgc-img">

只能说掌控太古集团的施怀雅家族会的比较多,起的所有名字都极为中国化。说起施怀雅家族,我们可能都没怎么听说过,但是在香港人家可是相当的出名,被称作是六大家族之一

要说单看名字,我们真的很难分辨哪些是中国的,就好比国泰航空,听着是不是有一种国泰民安之感?应该是中国的对不对。

其实人家也是太古集团旗下的,作为香港最大的航空公司,国泰航空在全世界都相当的出名。在刚建立的时候,国泰并不属于太古集团,而是由美国人建立的,名字也不叫这个。

< class="pgc-img">

不过由于香港发展的速度飞快,有了钱的中国人都想去国外见识见识,出于对商业发展的考量,国泰航空还是承接香港所有的航空业务,直到它来到施怀雅家族的手中,这才改名为国泰。

至于施怀雅家族现任掌门人名叫Merlin Bingham Swire,不同于老话所说的“富不过三代”,经历了150年发展的太古集团已经传到了第六代,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太古集团始终保持着低调敛财的作风,将自己完全扎根在中国市场中,年营业额能达到2000亿左右,估计要是不做解释,大部分人都不知这个牌子竟然是英国的。

< class="pgc-img">

国泰航空是一家大型航空公司,它也属于太古集团,太古集团持有大部分股权,如今的国泰航空已经成为香港最大的航空公司,在全球也比较知名。

不仅如此,太古集团还涉及到食品饮料领域,太古集团拥有中国内地多个省份的可口可乐的产品专营权,所以在国内超市看到的部分可口可乐产品是由太古集团生产制造。

< class="pgc-img">

当时饮料这一项,每年就能够给太古带来500亿左右的收入,其中300亿是中国人提供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洋品牌愿意改名换姓来到中国发展,人口带来的消费红利简直令人啧啧称奇。

结语

其实,在中国不管是哪个行业,都能够看到外资品牌的存在,就连食用油品牌金龙鱼,我们以为是中国的,人家其实是新加坡的。

< class="pgc-img">

还有上文说的宝洁,也是美国的,大家用的海飞丝去屑洗发水、飘柔、潘婷、佳洁士,还有汰渍、碧浪洗衣粉,其实都是人家的。

这些外资品牌牢牢地占据着中国市场的同时,我们中国的企业也在努力进军国际市场,前有老干妈和乌江榨菜,后有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华为。

如今华为已经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布局着5G站点,作为全球第一的5G通信品牌,华为的未来不可限量。

< class="pgc-img">

除此之外,制造民用无人机的大疆公司如今几乎占据了全球近8成的市场份额,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向国际市场进军。

在这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随着国产品牌的日渐壮大,加之民众们民族自信力的节节攀升,大家不再盲目地迷信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而是货比三家,愿意在民族企业物美价廉的条件下支持国货崛起。

< class="pgc-img">

越来越多的“国货之光”成为大家的心头好,可毕竟能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国货之光”虽然是对国产品牌的美誉,却也是一道准绳,时刻提醒着国产品牌,切不可辜负大家的信任,一定要努力将中国制度带向全世界。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