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到饭点,打开手机APP里的那些外卖软件,一些吃到反胃的店铺会老在你眼前闪现,我的胸口就涌起一股深深的厌恶。外卖市场6500亿,有多少同学和我一样为这个数字做出突出贡献。
外卖已经成为一二线城市许多人的生活日常,在我们感谢它的发达解放懒人的同时,我最近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经常点的台北卤肉饭30分钟就能到我手上?配送小哥在路上就花掉了20分钟,难道商家烹饪只需要10分钟么?
不知道身边的同学有没有留意,外卖行业内有一个惊人的东西,很多外卖商家后厨压根就没有厨师,使用的是一款行业简称叫做“料理包”的东西,从卤肉饭、咖喱饭到鱼香茄子鸡肉饭,商户只需撕开料理包,配上米饭和两根蔬菜,微波炉加热就能卖。
淘宝上随便搜一下一款盖浇饭料理饭的售价大概在45-65元左右,包里有10袋,也就是说你点的一份盖浇饭的成本大概在5元左右。而我再打开外卖平台,盖浇饭的平均售价在25到35元,外卖的毛利润在80%—85%。
顺着商家的商品参数,我看到了一份料理包的生产日期,按照这份日期计算,截至到我写这篇文章为止,料理包都已经做好300来天了,这还没包括商户买到它之后加热送到你嘴边的时间,毫不夸张的说你吃的相当一部分的外卖是提前300天做好的。
去年有个医生朋友建议我少吃外卖,我当时主要以为是塑料包装对身体不好,现在才意识到何止包装啊,都是些成本5元,提前300天做好的料理包,身体怎么会健康?
有朋友会说既然外卖不健康,那我下馆子去吃总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了吧?恭喜你躲开了料理包,但是很遗憾,多数连锁餐厅的后厨也只是将“高级料理包”加热,而真正为你做菜的是一个地理位置偏远名叫“中央厨房”的地方。餐饮界的业内人士对这个词耳熟能详。简单来说餐饮公司会找一个面积巨大的厨房将买菜、切菜、调料都在这个厨房搞成半成品,然后再从中央厨房配送到各个分店,而这些中央厨房一般都坐落在城市的郊区,最出名的就是海底捞的中央厨房(海底捞的火锅底料出自颐海国际,而食材来自蜀海供应链,它已经成为第三方中央厨房的龙头,它在全国13个城市有生产加工基地,既能帮各种餐厅研发新菜谱,又能生产标准化的菜品,餐饮界的ODM)
这就有意思了,你以为吃的是不同店里的食物,但本质上吃的是同一家中央厨房做出来的东西。从海底捞到西贝,从外婆家到鼎泰丰,这些连锁品牌的餐饮店都普及了中央厨房体系。所以为什么西贝上菜能给你一个沙漏,如果上菜晚了,能给你送酸奶,原因就是所有的菜早已经做好,只等你点单,简单翻炒就能出锅,换句话说,你所谓的下馆子70%都下给了中央厨房的“预制菜”,同时它还解决了连锁餐饮品牌保证口味一致的问题,餐厅不需要厨师有任何水平,你去东边吃的和你去西边吃的,绝对都是一个味儿。
所以为什么现在开一个小馆子越来越难,连锁餐饮的规模却发展越来越凶猛,不管你小餐馆的两三个厨师水平再高级,都是在和庞大的工业化中央厨房做对抗,所以在我们生活当中只要看到一家餐厅超过8—10家,就说明有中央厨房在背后运作。
不管是外卖的料理包也好,不管是下馆子的中央厨房也罢,甚至于你买回家的半成品,背后是一个社会议题,欢迎光临食品工业化时代。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国内的料理包龙头企业其实早在上个世纪的93年就成立了,但在今天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忙,别说做饭,连认认真真吃一顿饭的时间可能都没有,吃个快点方便的就足够了,我们这个时代民不再以食为天,民以快点食,方便食为先,外卖餐饮的快速增加,倒逼餐饮行业的工业化发展。你有没有意识到在这个吃饭都工业化的时代,你对一顿饭的核心需求早已从好吃变成了干净、快速和性价比。
所有这些工业化的食品,在无形之中重塑了我们的生活,人和食物的关系变得愈发的畸形,这难道就是社会进步的代价么?
网友热议
了早餐店,早上工作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起了个早床。
5点就到店了,老公已经开始磨米浆,粥也快煮好了,牛腩也焖好了,天也慢慢的亮了起来。对面的超市也开门了。
6点多就有学生进店了,就开始忙碌工作了,不停的在打包打包。早上8点开始高峰期,客人一多我们就手忙脚乱的,害怕耽误到别人的上班时间。后期我们要调整一下我们的工作岗位,分工明确,这样工作起来才会通畅。
< class="pgc-img">>开店也有一个礼拜了,基本吃过我们店的肠粉都会成为回头客,个个都赞我们的肠粉好吃,什么都比不上这句话来的开心。虽然每一天重复一样的工作,但是我们都是用心做的更好。做肠粉虽然很累但是从来不觉得枯燥,这也许是热爱的力量吧。在我们这里客人基本都是光盘行动的,我们的宗旨就是让大家吃得放心,吃得健康。这也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原则。我始终坚信诚信经营,用心服务好每一位顾客,也会得到相应的回报的。感谢每一位客人对我们的认可与支持。
半年没有出门探店,再次开山之作,必须给你们来点干货。
把我私藏的宝藏小店都交出来了。
< class="pgc-img">>路过、走进、消费过无数次,但它在我心中仍然是特别的存在。
推门进店,喧嚣嘈杂就关在了玻璃门后。
除了包装纸揉捏、玻璃瓶触碰、柜子开合,偶尔榨汁机的轰鸣,再听不到其它声响。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就连店员和客人的交流,都靠手势和留言板。
这款面包,两个。OK
店员不时做出“OK”的手势,结账后,客人弯弯拇指表示“谢谢”
一切无声从容,又井然有序。
< class="pgc-img">>我们到达时正值早餐高峰结束,店内只有零星几个客人,店员们的状态明显松弛下来。
坐在窗边享受点心时,偶尔能瞥见几个年轻店员在无声地说笑。
阳光在他们年轻的脸庞上闪烁,此时,无声胜有声。
01
这家店,就叫“无声的cake”。
< class="pgc-img">>店如其名:
无声的cake每家门店,有80%的员工,都是听障人士;向顾客制造传递美味,同时也为更多听障人士提供工作岗位。
< class="pgc-img">广州水荫店无声员工合影
>虽然这个就业人数,在全国超过2700万的听障人士数字面前,显得如此微小。
但无声的cake靠着微小的坚持,艰难熬过疫情对线下餐饮的冲击,三年内开出了10家门店。
< class="pgc-img">>在各种网红店和网红食材的噱头下,能坚持几年的餐饮店,一定是对食物足够认真。
无声的cake不卖惨不博同情,靠的是好吃的食物和真诚的服务。
很多客人因为好奇、同情而来,渐渐地又因为美味和治愈感成为回头客。
< class="pgc-img">>作为烘焙店,原材料的好坏,基本决定了产品的味道。
店里很大一面展示墙,展示的是他们家面包、咖啡用到的材料。
< class="pgc-img">>我仔细看了,都是业内认可的品牌。
新西兰安佳黄油、日本鹰牌面粉、法国宝茸果泥、法国可可百利巧克力······
不少也是菜菜烘焙常用的牌子,看着就很亲切,像自家厨房出品一样安心。
< class="pgc-img">>来来来,直接给迫不及待的小伙伴们试吃一波!
无声的cake必吃第一款,网上爆火的【蓝朋友】!
看着粉嫩诱人的蓝,不是色素,而是天然植物蝶豆花染成的哦!
< class="pgc-img">>外皮甜度适中,松软兼具韧性;
搭配面里软滑湿粘、绵密浓香的芋泥,是天然扎实的好吃!
小助理说比喜某的芋泥包好吃,出门前还嘱咐了要带两个回去。
< class="pgc-img">>吃了【蓝朋友】,同为招牌的【吕朋友】也不容错过!
不夸张,第一次进店的人,试过它就会爱上这家店!
红心火龙果调出的嫩粉色,辅以花朵造型,可爱得让人下不了口!
< class="pgc-img">>内馅是芝士夹蔓越莓果粒,香软中带着韧脆的果粒,口感很是丰富。
吃到嘴里,果香和芝士奶香交融,酸甜不腻。
是下次会回购的味道!
< class="pgc-img">>网红款【流沙芋泥】他家也有做,我不太爱这种料很多的欧包,但他家出品也还算不错。
用料满满当当,最惊艳的是甜度控制得刚好,美味,不腻。
日常早餐换换口味也不错。
< class="pgc-img">>临走前还带走了【生吐司】和【蔓越莓小麻薯】。
单片生吐司对独居人士真的超级友好!
早餐正好一餐吃完,不用担心剩下的面包会干、老化。
< class="pgc-img">>小麻薯是这一趟里最大的惊喜!
去店里时刚出炉,店员热情邀请我试了两粒,试完立马激情下单。
mini麻薯中间夹着丰富的蔓越莓,入口是奶味酸果香,口感韧脆交加,带去朋友家还没来得及拍照就被分完了。
价格也很便宜,16元一大包,下次去还会买。
< class="pgc-img">>和甜品比起来,他家的茶饮就相对中规中矩了。
但胜在用糖克制、舍得下料,价格也很实惠。
这次随意点了【生椰马蹄爽】和【甘蔗马蹄】,单瓶价格不过10元。
前者是浓郁的椰香,喝一口,唇齿都变得缠绵,越咂摸越香甜。
点睛之笔是马蹄爽,注入清澈爽脆的口感,吨吨吨喝完一瓶都不觉得腻口,爱了!
< class="pgc-img">>【甘蔗马蹄】是广东人爱喝的消暑糖水,秋老虎碰上它,都退散几分!
新鲜甘蔗榨出的汁液,清甜甘冽,搭配粒粒马蹄,嘎吱嘎吱还有齿间快乐。
若是下午被晒蒙了,走进无声的cake,一定要点这一瓶,甜爽解渴,四肢百骸都活了!
< class="pgc-img">>02
烘焙店能够持续产出优质、稳定的食物,也少不了后厨研发的功力。
我这次去的白云店,一楼是门店,二楼就是无声的cake前身法蓝西烘焙学校。
无声的cake一开始,就是因为有听障人士特地来烘焙学校学手艺,却苦于难于就业而成立。
< class="pgc-img">>我去当天,店长正好在店,我便上前闲聊了几句。
听障人士学习甜品制作会不会更难?因为沟通不便。
店长说,是相对更难,但他们也学得更快,因为他们更专注。
< class="pgc-img">广州昌岗店无声员工合影
>店长还说到听障人士的就业问题,即使有手艺,要自己开一家甜品店也是非常难的。
而一般企业因为追逐高效,也很难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而无声的cake提供不仅是工作,还有包容、理解、尊重、陪伴。
所以店长说,他们非常珍惜眼前的机会,工作也更加努力、真诚。
< class="pgc-img">>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仅仅是千千万万个网红甜品店中的一个;
但对于听障人士来说,这个平台为他们带来了人生新可能。
现在还有很多外地的听障人士慕名而来,店长表示只要有空缺,都会给面试机会。
真好。
这种包容,也被网友们发现了。
2018年一条点赞过百万的抖音视频中,无声店员启良通过手势和口型,终于理解顾客想要两个面包的意思后,露出抱歉而灿烂的笑容。
< class="pgc-img">>很多人说他「笑的那一瞬间,我真的融化了」「小哥哥是真的帅」「超暖,看起来好单纯」······
这条视频也让这家店火遍全国。
共青团微博说“这家蛋糕店从不说‘欢迎光临’,却收获200万个赞。”
人民日报报道说“没有言语交流,服务同样一流。无声餐饮店,暖暖的体验。”
······
< class="pgc-img">>无声变有声,让更多普通顾客走进无声的cake,无形中也是一种支持鼓励吧!
03
作为消费过N多次的回头客,菜菜这次以探店人身份进店,还有了新发现:
出现了很多顾客留言板、沟通牌、暖心桌贴。
< class="pgc-img">>我在店内疯狂咔嚓咔嚓时,注意到有位第一次进店的客人,看到门口的听障人士提示有点犯嘀咕:听不见啊,那我怎么点单?
等他往前走几步,就找到了解决方法:在沟通牌写下自己想买的饮料和面包。
等他写完抬头,迎接自己的是店员真诚、灿烂的微笑,那一刻,如沐春风,什么紧张都消失了。
< class="pgc-img">>看他匆忙离开时,还回头拍了一张门店照片。
想必是要分享给家人朋友吧,真暖心!
除此之外,我还在店里拿到一本【用餐手语】,进行初步的手语学习。
< class="pgc-img">>看我现学的这个【谢谢】(握拳时拇指弯两下)还不错吧~
< class="pgc-img">>面对听障人士,我们需要的正是一种平等、理解的心态。
支付宝推出的这套“无障碍沟通包”,也是希望顾客在进入听障人士工作的小店时,能更顺畅地沟通。
同时通过投放广告,吸引更多客流,让小店繁荣发展。
像手语歌曲《和你一样》里唱的那样:我和你一样,一样的坚强,一样的全力以赴追逐我的梦想。
< class="pgc-img">>国庆还有几天假,宅家累了,推荐你们也去无声的cake坐坐。
喝杯咖啡,享受秋日晨光,惬意非常。
*广州、佛山、深圳、河源均有门店。
< class="pgc-img">>不在广东的朋友也别可惜。
包括无声的cake在内,目前全国还有27家由听障人士开设或就业的小店被收录在“支付宝蓝风铃旅游指南”中。
< class="pgc-img">>所处位置、推荐点心饮品都有特别标记出来。
< class="pgc-img">>你们可以上支付宝搜索“蓝风铃”,跟着蓝风铃地图去发现这样特别的小店,发现身边无声的美好!
---------------
微信公众号——菜菜美食日记,1000多道详细菜谱等你解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