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故事始于很久以前的中国。在传说中,某种野生植物的叶子意外地掉入一壶水中,神农尝了之后宣布这种饮品“可以为身体带来活力,使人心情愉悦”,并将其推荐给了自己的臣子。这种野生植物就是“野茶树”。从此以后,伴随着中国的朝代更替,饮茶的习惯也日渐发展。
到了公元8世纪,茶叶开始向东传到日本,并在那儿孕育出了高雅的茶道仪式。茶叶也开始沿着古老的商路传到了中国西藏、缅甸、中亚以及更远的地区。茶叶传入欧洲的时间要晚得多,直到17世纪,茶叶才被葡萄牙和荷兰的商人带到欧洲,成为和丝绸、香料一样的奢侈品。之后,喝茶的习惯又从欧洲传到了美国、印度和世界其他地区。
从贝尔沃公爵夫人举办第一次秘密茶会到爱斯基摩人的下午茶会,将跨越200年、33个国家和地区的下午茶文化及茶点食谱融于一书。海伦·萨贝是英国食物历史学家,在《给自己一杯茶的时间:全球下午茶简史》中,她从历史深处打捞出全球有趣的下午茶文化,讲述了诸多与茶有关的故事。
以下内容节选自《给自己一杯茶的时间:全球下午茶简史》,小标题为编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获得出版社授权刊发。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该书。
《给自己一杯茶的时间:全球下午茶简史》,[英]海伦·萨贝 著,况潇 译,捧读文化丨百花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版。
茶塑造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
17世纪50年代,茶叶被荷兰贸易商带到英国,并迅速受到英国上流社会富人们的欢迎。到了18世纪50年代,茶的价格大幅降低,不再只是富人专属,而成为英国各个阶层的首选饮品。茶不仅成为英国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还塑造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从时尚到装饰艺术,茶在英国人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我们甚至可以认为,茶成了英国的标志性符号。
英国著名散文评论家托马斯·德·昆西(Thomas De Quincey)曾这样总结喝茶的乐趣:
在寒冷冬日,每个人都意识到围坐在火炉旁的极乐享受:四点钟的烛火,火炉前温暖的地毯,茶,精致的茶器,拉上的百叶窗,窗帘如绽放的花朵一般垂坠在地板上,此时呼啸的风和雨被阻挡在窗外。
小说家赫伯特(A. P. Herbert)在1937年写下一首歌,这首由亨利·沙利文(Henry Sullivan)作曲的歌后来变得非常流行。关于“一杯好茶”对于英国人的重要性,歌词是这样写的:
我喜欢清晨的一杯好茶
为你开启所看到的一天
在十一点半的时刻
我对于天堂的思考
是一杯好茶
我喜欢正餐时候喝一杯茶
我喜欢下午茶时间喝一杯茶
当入睡时刻来临
我常常会说
来一杯好茶
随着喝茶一同而来的,还有英国下午茶和傍晚茶的传统。如今,出门寻一家酒店或者茶室喝一次下午茶,已经成了那些想要感受英国文化的旅行者们的重要一站。
英国报纸上第一次出现茶的广告是在1658年:
这种出色并受到所有医生认可的中国饮品,中国人称之为“茶(Tcha)”,其他国家称它为“泰茶(Tay或者Tee)”,目前在斯威廷街伦敦皇家交易所(Sweetings Rents)旁的苏丹头咖啡屋(Sultaness Head Coffee House)有售。
在17世纪的三种异域饮品?可可、茶和咖啡中,英国人最先中意的是咖啡,咖啡屋因此在英国兴起。这些刚刚兴起的咖啡屋同样也把茶介绍给了大众。之后,茶迅速成为英国的国民饮料。艾格尼丝·雷珀利(Agnes Repplier)在她的书《想想茶吧!》(To Think of Tea!)中写道:
茶以救赎者的身份来到这块急需拯救的陆地。这里充斥着牛肉和麦芽酒,随处可见大吃大嚼和烂醉如泥的人;这里有着灰色的天空和凛冽的大风,也有着神经紧张、头脑固执、思维缓慢的男人和女人。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块有着温暖炉火和庇护港湾的陆地。炉火期待着的,正是那些冒着气泡的水壶和香气扑鼻的茶叶。
著名的日记作家塞缪尔·佩皮斯(Samuel Pepys)是茶的早期拥趸之一。他在1660年写道:“我第一次喝到了来自中国的茶。”7年后的1967年6月28日,他记录了那天回到家,看到妻子正在沏茶,因为“药剂师佩林先生说这对她的感冒流涕有好处”。
1662年,葡萄牙布拉干萨王室的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的查理二世,这位公主也是茶的拥趸之一,她的嫁妆中甚至还有一箱中国茶叶。据说,她登上英格兰海岸后,要求的第一件事便是给她呈上一杯茶。
凯瑟琳王后奠定了喝茶的时尚。1663年,诗人和政治家埃德蒙·沃勒(Edmund Waller)在给王后庆生的诗句中这样赞美王后和“最好的草本植物”:
维纳斯女神的紫薇,阿波罗神的月桂,
在她的眼里,茶超乎二者的尊贵,
她是最好的王后,
茶是最好的草本,
我们应向这个勇敢的国度致敬,这里是太阳升起的地方,
我们感恩它带来的丰饶物产,
缪斯女神的伙伴,
茶确乎是我们美妙的帮手,
驱散那些氤氲,
为我们带来灵魂宫殿的安详
向王后诞辰致敬
早期,这些来自中国的绿茶价格昂贵,只能作为富人的饮品,而且也并非所有人都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来自遥远国度的原料。据说,蒙茅斯公爵(于1685年被处决)的遗孀曾给她在苏格兰的亲戚寄过一磅茶叶,但并未告知沏茶的方法。于是厨师将茶叶煮过后,滤掉了茶水,把它当作菠菜一般的蔬菜端上餐桌。
茶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王室中一直广受欢迎
喝茶的器皿是小巧的无柄小碗,而煮茶的茶壶则是粗陶或者瓷器。最常见的是带青花图案的釉面瓷,它们通常也被叫作“中国货”(Chinaware),这一名称提醒着大家它们来自哪儿。当茶叶与其他奢侈品一起被运到欧洲时,茶壶和茶碗等瓷器被摆放在舱底,而茶叶则放置在上方。这是因为木质船体总免不了会漏水,茶壶和茶碗虽然会被浸湿,但不至于被海水损坏,而珍贵的茶叶必须被保存在上方干燥的环境中。凯瑟琳王后大概也被用盛在中国瓷器或粗瓷茶壶中的茶水招待过,之后茶壶就变成了银制。目前已知英格兰最早的银制茶壶产于1670年,是由乔治·伯克利(George Berkeley)送给东印度公司委员会的礼物。
茶被引入欧洲将近100年之后,陶瓷生产的秘密才被德国迈森(Meissen)公司发现。迈森公司在1710年生产了第一批瓷器并开始向英国出口。到了18世纪中期,陶瓷生产技术已经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1745年,英国第一家陶瓷生产厂?切尔西(Chelsea)瓷器厂建成,接踵而来的还有伍斯特(Worcester)、明顿斯波德(Minton Spode)和韦奇伍德(Wedgwood),它们都能生产出极为精美的瓷器茶具。
茶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王室中一直广受欢迎。摩德纳的玛丽?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任妻子?在1681年将饮茶习惯带进了苏格兰王室,而后这一习惯在苏格兰迅速流行起来。詹姆斯二世和他第一任妻子的女儿玛丽以及1702年登基的安妮女王,也都保持着饮茶习惯。在安妮女王时期,饮茶作为一种社交活动逐渐发展起来,因此也产生了对于小型活动桌椅和陈列昂贵茶具的瓷器柜的需求。最早的茶具概念便源于她的统治时期。
自从安妮女王在新型茶几旁接受了朝拜,全英格兰的时髦女性都纷纷效仿她从小小的陶瓷杯中啜饮中国茶。安妮女王对于喝茶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她甚至不再使用小小的中国茶壶,而改用容量更大的钟形茶壶,因为后者可以一次泡更多茶。
银制茶壶壶身上篆刻着“这个银制茶壶由乔治·伯克利赠送给东印度公司委员会,一个光荣有价值的组织,1670年”。
布面油画《正在喝茶的英国家庭》,约瑟夫·范阿肯(JosephVanAken)绘,1727年。这幅油画创作于1727年左右,描绘了一户时髦家庭围坐在茶几前饮茶的场景。画中人物不仅衣着华丽,使用的茶具也精美华贵,展现了家庭的财富和社会地位。他们优雅地拿着小巧的中国瓷质茶碗,茶几上摆放着全套银质茶具,包括糖碟、糖钳、热水罐、船形的茶匙托和几把茶匙、水盂、茶壶和放置在它下方用来保温的酒精灯以及茶罐。由于昂贵且稀有,茶叶总是保存在被称为茶罐或市斤罐(市斤是马来亚的计重单位,相当于600克)的中式瓶罐中,摆放在闺房或客厅。
取茶匙是用来测量茶叶罐中存有的茶叶数量的茶具。当茶叶被装箱进口到英国时,箱子里总会放着一个扇贝壳,用来将茶叶从茶罐中舀出,这便是取茶匙最初的样子。后来出现的取茶匙一般有一个大大的匙斗,匙柄则较短。取茶匙有多种材质?兽骨、珍珠、玳瑁和白银。匙斗的形状和装饰风格从平淡无奇到各式各样充满想象力的设计?叶子状、贝壳状、铲子状甚至骑士帽状,不一而足。
取茶匙
杂物匙,也被称为滤渣器,最早可以追溯到1697年。那时的杂物匙一般是银质的,匙斗上有小孔,匙柄细长,末端尖。早期通过航船运达英国的中国茶叶通常是不分品级的,大大小小的茶叶叶片混在一起,导致泡茶时茶叶浮在茶水表面,甚至堵住茶壶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女主人会使用杂物匙捞去堵在茶壶口的茶叶。直到1790到1805年间,人们在壶嘴底部加上滤网后,茶匙才最终取代了杂物匙。
18世纪中叶之前,茶都是被盛在没有手柄的小碗中饮用的,所以那时人们会说“喝碗茶”。直到1750年,一个叫罗伯特·亚当斯(Robert Adams)的人在茶杯上设计了手柄。尽管带手柄的茶杯造价高于茶碗,并且在长距离运输中需要占用更大空间,但这一创新受到了当时英国饮茶者的欢迎。相比于茶碗,茶杯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而且也不用担心手指被烫伤了。
亚当斯设计的茶杯底座稍高,配有茶碟,有人喜欢先将热茶倒在碟子里,把茶晾凉些再喝。这个习惯后来被叫作“喝碟茶”。烧水茶壶的作用是给泡茶的茶壶续水,烧水茶壶放在油灯或火炉上,用来保持水一直是沸的,常见的燃料是樟木,因为它价格不贵而且没什么气味。和银质烧水茶壶配套的茶具包括银质泡茶茶壶、牛奶罐和糖罐。18世纪60年代出现了由木炭加热的茶壶,取代了由酒精加热的茶壶,而谢菲尔德平板式茶壶直到1785年才首次面世。
茶泡好后会被摆放在茶几上。茶几的出现是在17世纪末,1700年时,英国进口了大约6000个漆面茶几;到了18世纪中期,伦敦的家具制造商生产出了迎合高端市场的豪华茶几?用黄铜镶嵌的桃花心木茶几。有些人家也会用一种三脚的小桌茶几,这种茶几桌面上有两个隔层用来存放茶叶,另有两个雕花玻璃碗用来把干茶叶混合在一起。这个物件不仅实用,而且可以在女主人招待饮茶和谈笑风生中展现出她挑选家具的品位。
花梨木材质茶几,雕花木制基座,收藏于诺福克郡的菲尔布里格庄园,1820年。
尽管仆人会把一切都准备好并在旁边协助,但给客人泡茶和倒茶仍是女主人的工作。绿茶和红茶都相当受欢迎,彼时,人们有时会在茶里加糖(当时也是价格昂贵的舶来品),但往茶里加牛奶还是相当罕见的。男人们总是在人声嘈杂、烟雾缭绕的咖啡馆喝茶,聊些八卦或政治话题;淑女们则会在更优雅的环境中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茶取代了早餐的麦芽酒和其他时间喝的杜松子酒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爱茶。例如,循理会运动发起人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牧师在1748年曾建议民众彻底戒茶,原因是他认为“喝茶会导致无数种疾病,特别是神经类疾病”。1757年,英国旅行家乔纳斯·汉威(Jonas Hanway)在文章中写道,茶“对健康有损,阻碍工业进步,并使得国家陷入贫困”。第一本《英语词典》(1755年)的作者约翰逊博士(Dr. Johnson)也许是所有饮茶爱好者中最负盛名的一位,据说他一天要喝25杯茶。他曾站出来为茶辩护,他写道:“就让我做一个顽固无耻的饮茶者。那么多年的时间里,唯有茶这种迷人的饮品能为我佐餐。我的茶壶里几乎永远冒着热气。茶为我带来傍晚时分的欢乐,夜深人静的抚慰,陪我迎接每一个黎明的到来。”
约翰逊博士是伦敦那些著名咖啡屋的常客。白天,绅士们在咖啡屋里聊政治、谈生意,他们的香烟和高谈阔论使得这里永远烟雾缭绕、熙熙攘攘。咖啡屋不允许女客进入,但反过来说,也没有淑女愿意踏足此地,她们习惯的饮茶地点是家中。有些咖啡屋会出售散茶,以便客人在家冲泡。托马斯·川宁(Thomas Twining)就非常清楚女客们是不会冒险在咖啡屋喝茶的。1706年,川宁在河岸街开了一家汤姆咖啡屋,到了1717年,这家店更名为金色里昂(The Golden Lyon),开始专营各式各样高品质的茶叶和咖啡。
《宫廷茶会》,凯蒂·香农(Kitty Shannon)绘,1926年。
金色里昂是伦敦第一家茶店,淑女们可以无需顾虑地大大方方进入店中。简·奥斯汀(Jane Austen)也在川宁的茶店中购买茶叶。她在1814年写给姐姐卡桑德拉(Cassandra)的信中说:“很遗憾听说茶叶价格又上涨了,我打算今天晚些时候去付清川宁的款,那会儿再买新的茶叶。”如果简·奥斯汀去的是河岸街的川宁茶店的话,那她当年穿过的那扇店门和今天的几乎一模一样,没有什么改变。在1784年之前,茶叶一直被征收重税,因此饮茶大都只是富人们的消遣。所以茶叶走私盛行,掺假也并不鲜见。那些守法茶叶商人的利润空间被走私者大大压缩,于是他们开始向政府施压减税,当时的首相小威廉皮特(William Pittthe Younger)将茶叶税率从119%一下子降到12.5%。从此以后,茶叶不再是奢侈品,走私行为也几乎一夜绝迹。
茶叶价格降低后,中产阶级也逐渐养成了饮茶习惯,茶取代了早餐的麦芽酒和其他时间喝的杜松子酒,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饮品。男士们甚至不再钟爱在咖啡屋喝咖啡,开始与家人一同在花园(通常被叫作茶会花园)中闲坐饮茶。大型茶会花园里种植着灌木和各类鲜花,修建有水池、喷泉和雕像。
人们可以坐在树荫下一边饮茶,一边吃蘸着黄油的面包。茶会花园最早于1661年出现在泰晤士河南岸的沃克斯豪尔(Vauxhall)。到了1732年,这些花园不断扩建,逐渐成为一道景观。乔治四世在还是摄政王的时候经常来此地游览,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约翰逊博士(Dr. Johnson)和他们的文人朋友也常在此流连。后来,伦敦陆续出现了其他茶会花园,有名的如拉内拉赫花园(Ranelagh)、马里波恩花园(Marylebone)、库珀花园(Cuper's)以及名气稍逊的罗瑟希德区的圣海伦娜花园和伊斯灵顿区的露丝玛丽花园。除伦敦外,英国其他地方也开始出现茶会花园。
每年的四月到九月,茶会花园为各个阶层的人们提供户外娱乐场所,这里除了茶和甜点外,还有音乐、魔术、杂技、烟火、骑马、保龄球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利奥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著名作曲家莫扎特的父亲)记录了在拉内拉赫花园游玩的经历:“每个人只需要支付半个英镑的入园费,就可以任意享用黄油面包、咖啡和茶。”令人略感遗憾的是,随着伦敦的极速发展以及狂欢主义的到来,茶会花园逐渐关闭,此后,饮茶活动又重新回到了家中。
作者丨[英]海伦·萨贝
摘编丨安也
编辑丨青青子
导语校对丨刘军
说,2020年年初,英国王室就让人们吃了一系列瓜,
这两天,几位没那么核心的王室成员和王室相关人员再次深陷争议事件,引发舆论哗然,
而英国主持名嘴Piers Morgan在进行评论时,行为不当涉嫌歧视,一不小心引火烧身,
让这出闹剧显得更加混乱......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王室说起,
哈利、梅根退出王室事件中,一直有个很大的争议点,很多人觉得他们未来顶着王室头衔参与商业活动有失王室体统,
没想到这两天,就有别人先在这个问题上捅了个大篓子。
前几天,中国某企业邀请Peter Phillips拍摄了一条牛奶广告,
广告的主人公Peter Phillips今年42岁,是英国安妮公主长子、女王最年长的外孙,
他虽然没有任何王室头衔,但是正儿八经的王室成员,还是英国王位第15顺位继承人。
在这条电视广告中,Peter Phillips说着中文台词,画面中用中文明确地写着“英国王室成员 彼得·菲利普斯”,还有他本人的签名。
广告内容包括侍者为他端来该品牌牛奶,
他喝牛奶的镜头,
他坐在上海的公寓窗前,端着一杯牛奶,旁边放着牛奶瓶。
这则广告是去年拍摄的,从花絮可以看出,外景部分是用绿幕+后期合成完成的,出现了豪华的马车、草场、奶牛,
广告中的背景建筑是位于英国英格兰威尔特郡的朗利特别墅,
该物业的发言人表示,别墅用于拍摄这件事并没有获得他们的许可。
王室成员公然顶着王室头衔去拍摄商业广告,广告被投放到地方电视台播出,
这件事一下子触动了英国人敏感的神经,评论一边倒的谴责,让亚历山大的王室雪上加霜,
报道中有人推测,Peter Phillips可能以此赚取几百万英镑的广告费。
21日,英国前内政部长Norman Baker表示Peter Phillips的做法已经严重违反规定,因为广告中多次使用“王室”一词,这是不允许在商业活动中出现的,还敦促内阁办公室对此事进行调查。
(前内政部长Norman Baker)
更让王室糟心的是,Peter Phillips这一波还未平,之后几天接连曝出两起类似事件。
先是戴安娜王妃的侄女Kitty Spencer也出来带货了,
日前一家中国企业在英国大英博物馆举行商业推广活动,Kitty Spencer也是助阵嘉宾,
在活动现场她对记者说:“王室的一天通常是从喝牛奶和喝茶开始的。”
Kitty Spencer的姑姑戴安娜王妃虽然曾是王室成员,但她本人并不是,顶多算王室相关人员,在她的表述中用到了“王室”这样的词汇,再加上她的特殊身份,容易让人误以为她也是王室成员,总之,她的行为被很多英国媒体和老百姓批评“靠着和王室的关系捞金”。
除了这两个实锤参与商业活动的,22日媒体还爆料了女王表弟Michael Kent王子的妻子Michael Kent王妃,参与了巴哈马岛一家干细胞诊所的宣传短片,
短片中她表示因为长期打网球,使肩膀产生劳损,出现僵硬的症状,
她在诊所接受了6个月的干细胞治疗,
症状得到很大缓解,她本人表示“效果惊人”,
整个短片中,一共四次出现“王妃(Princess)”一词。
事情曝光后,Michael Kent王妃对此给出了解释,
她表示自己与其他用王室头衔获利的王室成员不同,因为拍短片她没收一分钱,同时诊所的所有治疗项目都不是免费的,她都自己付了钱,也就是说没有接受变相的好处。
显然,网友们表示并不相信她的说辞,
“如果她没以此获得任何好处,就没必要拍这则广告了!为什么说谎?”
出现了这么大的争议事件,媒体肯定要进行报道和评论的,
21日,英国独立电视台的晨间节目《早安英国》中,主持名嘴Piers Morgan在节目里对“女王外孙拍广告”的事做出报道和点评,
没想到就在这次节目中,Piers翻车了。
Piers先是模仿Peter Phillips在广告中的中文台词,说了几句含含糊糊的假中文,这时旁边的女主持Susanna Reid已经觉察出事情不对,一边叹气一边叫了他的名字“Piers”,提醒他注意言辞。
但Piers显然没觉察他的言行有什么不妥,打趣了一句:
“我不懂中文,我只是想喝牛奶。”
女主持在旁边一脸震惊和无奈,只能尴尬地笑。
接下来画面转到那则牛奶广告,广告播完后Piers再次开始评论,
他仍旧模仿中文语调,说了几句奇怪的假中文,还讽刺道:“下次王室活动中,各位想象一下在桑德灵厄姆过圣诞节时的情景。”“(模仿做广告的Peter Phillips说话)‘对不起陛下,我只喝xx牛奶。’”其中也夹杂着含糊不清的“中文”。
旁边女主持已经看不下去了,做出了无奈扶额的手势,
并且提醒他说:“你不能这样说,拿其他国家语言开玩笑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了。”但Piers没听同事的劝阻,辩解他只是模仿广告里的中文。
这段节目通过电视播出后,很多观众的关注点已经不在“王室成员做广告”上了,
而是转向主持人Piers,认为他乱讲中文的做法涉嫌种族歧视,是歧视中国人的行为。
面对指责和质疑,Piers很快就在他的推特上进行了解释,
“我嘲讽的是英国王室成员,他出现在一则中国的牛奶广告里,我嘲讽的不是中国人。”
并且无惧网友们的声讨,Piers还用节目中女主持尴尬扶额的画面抖机灵开起了玩笑,
“这就像其他已婚夫妇一样,我们并不总是完全认同对方......”
评论中除了跟着他用“已婚”开玩笑的,也有不少批评的声音,表示这个玩笑并不好笑。
如果你认为这个玩笑完全没问题的话,恭喜Piers成为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者。
种族主义者。
或者你可以说,这是某人在为另一个种族歧视者感到尴尬。
我不觉得这机智或有趣。我有一半中国血统,觉得有被大大地冒犯到。真恶心。
显然,Piers的解释没有得到谅解和同情,
结合当时的节目内容来看,他的初衷或者如他所说,是想嘲讽“顶着王室头衔捞金”的王室成员,
但是在西方国家的文化当中,瞎模仿不了解的其他国家语言,确实经常被视为歧视,就像那种“暗戳戳地内涵”一样,
犯错之后Piers没有好好反省,还拿同事开玩笑,更显得不合时宜。
现在,大多数网友还是认为Piers的做法就是歧视,
一些被激怒的《早安英国》粉丝纷纷要求节目开除Piers,
还有媒体报道称,Piers这件事之后,负责管理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英国通讯管理局(Ofcom),一天之内就接到近300份投诉。
推特上的声讨也是一浪接一浪。
Piers真以为频道的其他观众会因为他拿中文开玩笑而被逗笑嘛!为什么还让这个人在国家频道丢人现眼?
你在拿他们的语言开玩笑,我看见了。
有点儿反感Piers。这种关于中国的刻板印象还是上世纪70年代的吧。白痴。
Piers打破了太多规则,都2020年了,情况早不同了,你这个老古板该学学新规则了。
Piers Morgan今天早上在《早安英国》的做法让我恶心。因为种族主义“无法被证实”就基本否定种族主义的存在,这样的话还让人怎么跟这些人争辩。我们根本不必向那些可恶的罪人“证明”我们遭受过的每一次种族主义经历。
Piers没搞明白。他基本是在说,一个人必须直接歧视某人才能被称为种族主义者。他真是什么都不懂呀!
至于那些认同他的人,你们该重新审视你们的人生了。
只有中国人有权决定这是不是歧视。
总之,从王室成员做广告开始,到名嘴Piers在节目中公然歧视,事情已经越来越混乱,
正如一些网友所说,作为面向公众的新闻工作者,Piers对自己的言行必须严格自律,
他认为的无伤大雅的“玩笑”,在某些人的眼中并不好笑,而是刺耳的嘲讽,
他的感受也不能代表其他人的感受,不能用一句“我觉得不是歧视”来敷衍别伤害的人。
错误需要用反省和道歉来弥补,
而不能拿无知当挡箭牌......
ref: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7909309/As-Harry-flies-Canada-earn-millions-Peter-Phillips-advertising-milk-TV.html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7913893/Former-minister-calls-probe-Peter-Phillips-Chinese-TV-ad-milk.html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7913291/After-Peter-Phillips-exposed-Princess-Dianas-niece-Kitty-Spencer-milking-too.html
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7918275/Now-Princess-Michael-pushes-stem-cell-clinic-Bahamas.html
https://www.mirror.co.uk/tv/tv-news/gmb-fans-call-piers-morgan-2132395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time_continue=40&v=ZRWQf7bBTJo&feature=emb_title
--------------------
黄小劣:只有中国人决定这是不是歧视。嗯,我觉得是。
给周杰伦买奶茶的女孩:都说出cingchong这种词汇了 还辩解什么呢 作为主持人相当于一个形象般都存在 不是应该更注意这些吗
服了
看阿饼吖:哪个憨憨公司拍的憨憨崇洋媚外广告
晓晓_今天学西班牙语了吗:讲道理,Ching Chang Chong都出来了就啥也别洗了,这就是歧视,还是光明正大的歧视。
AKunnnnmo
:女主持:救不了了 88
山寨慈善家迷:骨子里是个种族主义者
银耳冰糖羹:要不是现在中国人民腾不出手收拾你,哪有现在那么太平
年英国的圣诞少了很多色彩,因为疫情,也因为疫情下孤独过年的女王。以往每年这时候,英国媒体都在轮番报道女王一家的动向,今年我们唯一能见到的,就是女王在圣诞节当天的演讲。
2018年圣诞
这个圣诞节女王格外孤独
圣诞演讲现凄凉,聚餐只见小儿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每年圣诞演讲时,女王桌子上的照片都是重要的信息。
2018年是照片特别多的一年
比如,2019年,桌子前摆着的是女王的父亲乔治六世,儿子查尔斯亲王,和孙子威廉一家。这样的照片摆放代表着“王位的传承”。
丈夫菲利普的照片在后桌,肯定了亲王多年来的陪伴和对王室的贡献,但将他与王位血脉区分开。(还有一张是女王与阿波罗11号宇航员的合照,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
2019
但今年太不一样了,女王桌子上的照片,变成了孤零零的一张——只剩下了菲利普亲王。就像她今年的圣诞节一样,只有年迈的丈夫相伴。
以前满桌子的照片有儿女,孙辈,甚至2018年还有王室长期以来的争议性人物卡米拉和梅根。
2020
今年的画面空落落的,甚至有点凄凉的感觉,而且女王和前两年比真的老了一些。谁看都觉得有点心酸。
以往25号这天,王室成员们都会到温莎的小教堂里做新年礼拜,但今年,能来的只有女王低调的小儿子爱德华王子和她的妻子。
因为疫情的再次爆发,英国禁止6人或三个家庭以上的聚会。对于全是老幼的英国王室来说,只有女王的小儿子和儿媳妇既没啥丑闻,没有年龄太小的孩子,还在高危年龄70岁之下(爱德华56岁)。
据说今年的圣诞聚餐就这两家人一起吃,而且据说为了避免谈话中提到安德鲁王子的性侵丑闻或者离家出走的哈里梅根,在餐桌上任何关于家庭的争吵、纠纷都不能提。
"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灿烂的阳光笑容,交换回忆和故事,这才是女王想看到的。"
毕竟90多岁的人,圣诞节就别提不堪回首的糟心事了。但说到哈里和梅根,2021年她还是少不了操心:
这两天,梅根和哈里又搞事...
哈里梅根要延期“脱英”,英国人:拳头硬了
梅根和哈里首个在美国的圣诞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尤其是在发布了第一张他们家的圣诞贺卡后。大家发现19个月大的Archie和哈里一样有着一头红发,和狗狗快乐地玩耍,能看到一些哈利小时候的影子。
现在一家三口生活在加州蒙特西托价值1500万美元的豪宅里。这张明信片就是在豪宅的花园中,由梅根的母亲拍摄。明信片是由梅根赞助的总部位于伦敦的动物慈善机构帮助发布的。
可以说到达美国第一年,梅根和哈里仍然把慈善工作放在主要的位置上。当然一方面是多行好事,另一方面慈善工作有助于巩固知名度,接到更多工作合约。
梅根妇女节在美国学校演讲
比如两人用自己儿子的名字建立的Archewell基金会,而且马上开始整活儿。拓展出来了一个音频公司的业务。他们准备在这里做播客、有声读物之类的节目。
梅根这个公司的文件中还提到,梅根这个节目的主题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热点,教育,科学,文学,种族平等,性别平权,环境保护,青年生活,身心健康等等...”基本上就是个焦点访谈。
除了网络音频节目,他们还打算卖CD,接受现场演讲等等方式,暂且不知道节目的收入是否会捐入上属的基金会。
但是就算没有这部分的收入,梅根和哈里也已经把自己的“网红”生意安排得妥妥当当。梅根已经和网飞、Spotify两家媒体巨子签下了价值数百万英镑的合约。
之后将由节目在这两家上线,而且这只是个开始,后面只要热度还在,肯定不愁钱花。
虽然这些节目都还没上线,但梅根这边已经开始了商业投资。CNN报道称她将目光放在了最近美国的网红产品——28美元一大包的“速溶燕麦奶”上,成功入股这家名为Clevr Brands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这产品奥普拉和娜塔莉·波特曼都投资了,也不懂演艺圈怎么这么看好这种健康饮品....
总而言之,哈里和梅根今年开始几次“哭穷”说付不起安保费,担心无法经济独立之类的,但事实上过得还不错。
本来大家看他俩能不天天打着王室的旗号赚钱也挺欣慰的,毕竟短时间能重新开始、自立门户,也是挺励志的故事。至少女王能少一事是一事。
但前天英国媒体爆料,梅根和哈里要把“脱英”过渡期延长一年!
这是怎么回事呢?去年3月,两人和王室谈判时,达成的共识是:先去美国生活一年,寻找新生活的途径,期间仍接受王室,当然主要是查尔斯王子的资助。
一年后,也就是2021年的3月,王室将评估他们的收入情况。如果认为有能力独立生活,就停止赞助,撤下“苏赛克斯”称谓和“殿下”头衔,仅保留爵位后同意他们彻底“脱英”。
但是哈里和梅根却在deadline快来的时候,突然希望将过渡期延长12个月。以多享受1年的王室特权和资助费用。
意思似乎是到今年3月,他们自认为还不能脱离王室支持,彻底在美国站住脚。不过王室也不是公共厕所,说进就进,说出就出。王室会对这个要求进行评估,尤其会调查今年哈里和梅根与网飞,Spotify的巨额合约,和他们的生活现状。
以保证这个请求“符合女王的价值观”,证明他们没有欺骗女王。
据悉,哈里会先通过视频通话与家人交流这一问题,之后应该还会亲自回英国面谈。但《每日邮报》表示,这次谈话应该没有年初的脱英谈判那样,火药味那么浓。哈里和家人的关系有所缓解,这个圣诞节还给女王和其他家人寄去了礼物。而这次延期可能会作为哈里和家人修复关系的旅程。
因为2021年对于英国王室非常重要。这一年是哈里的爷爷菲利普亲王的100岁寿辰,女王的95岁大寿,以及母亲戴安娜60岁冥诞。如果疫情好转,英国王室有非常多活动要举办。
今年11月时,哈里本想回到英国,为阵亡将士纪念日典礼献上花环,但被王室拒绝了。哈里就特别沮丧。所以今年他可能会以延期谈判为理由,在4月后找机会回趟老家,多参加几个活动,和家人叙叙旧。
不过英国人这动不动就延期的毛病真的很讨厌,哈里梅根退出王室这事,和英国脱欧的走向一模一样。各种谈判拖拉再谈判,不由得让英国人猜测——这俩人一拖要拖一年,不会是不想走了吧?
尤其是今天夫妻俩突然把之前辞退的,王室给他俩配备的工作人员又聘请了回来,让人嗅到了一丝不妙。这两位工作人员是“脱英”时的忠实帮手,但哈里和梅根一离开英国,就将英国的团队解散,在美国重新雇佣了好莱坞级的公关团队。
现在找两位英国工作人员回来,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不想放下英国这边的人气。
被辞退又被聘用的王室公关Clara Loughran
虽然媒体一度传来“梅根哈里想重回英国”的口风,但谢天谢地,这不太可能。毕竟美国那边已经有好几个影视合约了,两个人犯不上回到王室,最多只是想把圈钱范围拓展到英国罢了。
昨天一名王室工作人员还辟谣:两人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而且比以前更开心,他们不会回到王室。
尽管如此英国网友还是对他俩有意见。很多媒体下面的评论都是一水的“不要回来!”“不给延期!”
“只有当他们想要什么的时候才会想回来,特别是当他们不顾一切地想要保留他们的王室头衔的时候。没有王室身份,他们什么都不是。”
还有人表示:“要求延期,就意味着他们今年没赚到钱呗,尽管他们说自己欠签很多合约。”
搞笑的是一位来自法国的朋友的评论:“致女王:要么革除头衔,要么君主制覆灭”
法国人:这道题我会,反复推翻君主制我最擅长
更有推特用户担心起钱的问题:"他们要延长一年过渡期,这样查尔斯就能继续支付他们的账单了。他们没有钱。那么问题是,这钱是查尔斯付还是我们付?"
虽说不可能回到王室,但再享受一年特别待遇,让老爸掏一年赞助费这种事还真没准。不可能的,36岁还出来打工,经济独立是不可能的。
2021年,英国王室何去何从?
那么新的一年,有衰落之势的英国王室该何去何从呢?明年主要的吃瓜点有这些事,报姐给大家盘点一下:
1、梅根哈里“脱英”延期,兄弟会不会和好?
白金汉宫会在审查过后决定哈里和梅根是否会在明年彻底脱离王室,解除所有职位和特权。
尤其是哈里王子曾在军队担任的职务需要另一位王室成员接替,这是哈里最喜欢的王室工作,不知道最后花落谁家。
而且哈里和威廉预计会一起参加戴安娜王妃的纪念日,有消息称哈里已经和哥哥的关系缓和,到时候拭目以待了。
2、王室纪念日扎堆,查尔斯能上位吗?
4月是女王的95岁生日
6月时菲利普亲王的100岁生日
7月时戴安娜王妃的60岁冥诞
今年7月的菲利普亲王
全都是整数生日,要知道英国也觉得整数生日是大日子,王室这次会好好准备。还会揭幕一座刚刚建成的戴安娜王妃雕像。虽然菲利普是95岁退休的,但据说女王绝对不会摄政或退休,只要她活着,永远是一把手。
而且庆祝2022年女王登基白金周年纪念的计划也已经在制定中了,所以想在明年看到查尔斯上位成功是不太可能的。
3、王室宝宝出生,颜值会创新高吗?
安德鲁王子的女儿Eugenie公主和安妮公主的女儿Zara Tindall今年都收到了怀孕的喜讯。女王和菲利普亲王将在2021年迎来他们的第9 和第10个曾孙。
尤金妮和zara
4、安德鲁王子到底会不会凉?
美国已经召唤安德鲁王子,调查他关于爱泼斯坦性侵,性贩卖未成年一案中的供词和行为。审判预计将在7月开庭,到时候估计又是满城风雨。也是目前为止对王室形象威胁最大的事情了。
差不多就这些,想吃哪个瓜想好了吗?2021年对英国王室非常重要,至于是变得更好还是变得更糟,那就要坐等更新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