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加盟拓进,冰淇淋与茶饮连锁品牌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破万。作为平价奶茶的代表,蜜雪冰城称通过建立中央工厂以实现核心原料自产。
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平价奶茶市场上还存在以次充好、原料不新鲜的现象,这类奶茶店往往管理不规范,对加盟商的限制也有限,而且多次有奶茶店因食品安全问题被监管部门查处。业内人士呼吁,平价奶茶店的市场乱象亟待整顿。
蜜雪冰城自产核心原料也管不住加盟“坏事”
6月24日,冰淇淋与茶饮连锁品牌蜜雪冰城在微信公众号上公布,门店正式破万,第一万家店铺在河南新乡市原阳县开业,蜜雪冰城多个门店也挂上“祝贺蜜雪冰城全球门店突破10000家”的横幅。
2019年年底门店数量突破7000家的蜜雪冰城在疫情影响下,开店步伐没有放松。今年1月,蜜雪冰城称要在年底以前开到一万家店。而到了6月下旬,其万店目标已经达成。
在中国的茶饮市场,蜜雪冰城的存在感不如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高,但其6元左右一杯的饮品,3元一个的冰淇淋,吸引了大量消费者。作为平价奶茶品牌,蜜雪冰城2007年开始连锁加盟事业,2010年通过商务部特许经营备案。同时,大量开设直营门店,实行“直营+加盟”的经营模式。2012年蜜雪冰城成立中央工厂,实现核心原料全部自产,并借此提高议价能力,使原料价格下调。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蜜雪冰城建立中央工厂,是基于整体门店数量达到一定的临界点,通过门店分配布局才能实行的。但其他奶茶企业整体门店数量以及订单量并没有达到蜜雪冰城的体量,如果设立中央工厂,对奶茶品牌来讲,属于重资产。而蜜雪冰城布局在三四线市场,拥有差异化的优势,建立中央工厂对产品质量有支撑。
不过,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尽管在原料、运输上有把控,蜜雪冰城也曾因对加盟商管理不严格导致卫生问题而被曝光。据媒体报道,2019年4月,有记者在石家庄蜜雪冰城万达广场店卧底,发现店员在闭店后将抹布扔进泡茶桶内涮洗,冰淇淋机器里有头发丝,还用过期原料制作奶茶等。
事后,蜜雪冰城所属的郑州两岸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关闭涉事门店,查找问题原因,同时,河北省内门店也进行自查。
平价奶茶屡曝食安问题
蜜雪冰城凭借规模优势打造的中央工厂、物流产业链,在平价奶茶行业中突出重围。尽管中央工厂实现核心原料自产,蜜雪冰城也避免不了产品出现问题,何况其他平价奶茶企业。
由于玩家众多,资本的追捧一方面在促进茶饮市场发展,另一方面催生了一定泡沫。奶茶行业中存在的商标争议、低门槛、同质化、质量问题频发等现象,也对其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
2019年7月5日,媒体记者卧底甘茶度的视频在网络上传播,甘茶度大红门银泰百货店用烂水果榨汁、徒手切水果等卫生问题被曝光。视频显示,该门店所用的水果原料存在较多的腐烂香蕉、芒果等,当天没有卖完的水果第二天继续卖,直至卖完为止。店员被要求使用发臭水果,不允许扔掉。此外,该门店制作奶茶必备的搅拌器不清洗直接使用;店员用手抓完垃圾后,不洗手直接抓水果;承诺纯果汁,但所有的果汁都要加水等。
2019年8月,丰台区市场监管局对甘茶度该门店作出处罚:吊销食品经营许可证,并没收违法所得455元;罚款10万元。北京在全市启动对甘茶度门店的监督检查。
执法人员对媒体曝光的“甘茶度”奶茶店进行现场检查。
2019年8月20日,江苏淮安开展食品安全逢“十”专项执法行动。对一点点奶茶、CoCo都可奶茶、满记甜品、咖啡人餐厅进行突击检查,并通过网络平台全程直播。在位于中央国际新亚广场的CoCo都可奶茶店,执法人员在原料库中发现一个严重霉变的柠檬、一个腐烂的西柚。尽管现场执法人员表示,检查时未发现该店正在使用变质水果,但执法人员还发现该门店存在食品安全管理员缺失、储物间摆放混乱等问题。一点点奶茶淮安万达店里,执法人员发现该店也存在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缺失问题。满记甜品淮安新亚店和咖啡人餐厅也被查出存在超范围经营、餐具未放入消毒柜等问题。
一位奶茶行业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目前平价奶茶的竞争比较激烈,市场上进入了不少品牌,出现了消费聚集的现象,有的商圈奶茶店生意特别好,有的半天没有一位客人。一些前期没有很好客户积累的奶茶店,备下的原料当天肯定用不完,扔掉又可惜,只能一再往后拖延。另外,平价奶茶的成本都比较低,产品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行业监管逐步加强
事实上,面对频发的奶茶店食安问题,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开始行动。
2018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监督管理,保证食品安全。市场监管总局在通知中指出,近年来,现制现售奶茶、果蔬汁等饮品店发展迅速,“网红奶茶”“网红果汁”等饮品吸引广大消费者购买饮用。但检查发现,部分饮品店使用过期原料、卫生条件差、虚假宣传等问题较为突出,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就在去年12月5日,由中国烹饪协会提出并归口的《现制饮料操作规范》团体标准发布。该标准对现制饮料的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以及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比如,被消费者拒收或退回的现制饮料,不得再次销售或用于加工制作其他现制饮料或食品。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曾表示,该标准通过着重强调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的操作性指导,力求让新入门企业也看得懂、做得到。标准的发布,将切实提升现制饮料食品安全和质量,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在企业层面,一些头部茶饮企业已开始进行每个月的食安自查。自查项包括门店清洗用的水龙头整洁程度,各项原料产品的存放是否得当,门店整体卫生环境是否达标等。对自检出现的问题,处理方式包括扣除门店的该项得分,员工重新培训,加强监管等。
一位茶饮企业的创始人表示,通过自查方式,把自己放在顾客的角度,去看待卫生问题,与其等着别人捅,不如自己捅。在无法确保这些工作毫无纰漏的情况下,愿意开诚布公地与顾客沟通这些问题。
朱丹蓬表示,要改善茶饮行业频发的食安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处罚速度,还有提升空间,这样才能加速行业的自律。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加强自我监管,必须要做到自律。未来的中国茶饮行业,是一个整合的过程,将是快鱼吃慢鱼,大鱼吃小鱼。“根据预判,2021年中国的奶茶行业会进入相对饱和的情况。在这种竞争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新京报记者 王子扬 图片来源 资料图片、官网、官微截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危卓
< class="pgc-img">>年来,国内的茶饮市场迎来了蓬勃发展,这一良好势头在2019年得以延续。
2019年至今,全国新增奶茶企业共有23664家,行业融资超10亿元,这些数据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但在数据不断攀高的同时,茶饮的资深从业者却表示:当下能盈利的奶茶店不到10%,其余90%的店铺都难以生存。
面对“十仅存一”的超高死亡率,现在入局还有机会么?茶饮行业的发展方向如何?
在2019年即将结束之际,开店高参为您带来了今年茶饮行业的盘点与观察,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2019年新增23664家企业,茶饮市场持续扩大
2019年至今为止,全国新增注册奶茶企业共有23664家,新增注册数创下历史新高。
头部品牌也纷纷加速开店,截至11月,因味茶开店25家、乐乐茶32家、奈雪的茶152家、喜茶222家。
< class="pgc-img">>此外,茶饮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奶茶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按照中国人口、城镇化率、奶茶价格等因素综合估算,预计我国奶茶市场容量能够达到986亿元,接近千亿元级别。
资本助推,头部品牌越做越强
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让茶饮受到了投资人的瞩目。
2019年,喜茶被传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品牌估值高达90亿元,投资机构甚至表示:“投进去就是赚!”
而“安居一隅”的茶颜悦色,也在今年被打上了阿里的“标签”,阿里旗下企业入股6.32%。
< class="pgc-img">>据统计,近年来茶饮行业的融资金额已经超过了10亿元。
跨界“打劫”,“大白兔”也卖奶茶
上升的茶饮市场不仅饱受资本青睐,更吸引了很多品牌前来跨界“打劫”。
虽然名为“打劫”,但这些品牌实则为茶饮市场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如瑞幸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了可供加盟的小鹿茶品牌,以此迅速占领三、四线城市。
王老吉、娃哈哈也紧跟风口,纷纷推出奶茶店,就连做糖果的大白兔奶茶也推出了茶饮店,甚至一度成为网红。
< class="pgc-img">>十仅存一,问题何在
虽然茶饮行业在2019年不断“升温”,但行业的众多问题也开始凸显。
据数据统计:
2016年下半年,饮品店的关店数量开始超过开店数量;
2017年上半年,饮品店的关店数量达到开店数量的1.3倍;
2018年,能活下来的奶茶店只有18.8%;
而到了今年,众多从业者更是表示生意难做,九成茶饮店不赚钱,整个行业呈现“十仅存一”的状态。
在一个快速上行的市场中,为何会出现如此之高的门店“死亡率”,开店高参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 class="pgc-img">>○ 市场增速跟不上门店增速
2018年,国内饮品的销售额从472亿元上升至500亿元,同比增长6%;
而门店数量更是快速上涨到了41万家,同比增长高达74%。
虽然两个数据都在不断上升,但门店的涨幅速度却远远超过了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
因此,整个行业渐渐呈现除了供大于求的情况,“僧多肉少”,市场沦为红海。
○ “头重脚轻”,资源向头部聚集
当下,茶饮店已经明显呈现向头部聚集的局面。
喜茶、奈雪等头部品牌饱受资本青睐,这让他们有能力去深耕供应链,并尝试如软欧包、酒饮等品类。
而瑞幸的子品牌小鹿茶也可以“高举高打”,选择当红流量小生刘昊然和肖战作为代言人,以此迅速积累品牌势能。
< class="pgc-img">>因此,这些头部品牌不断将门槛越升越高,中小茶饮品牌和头部品牌的距离被越拉越远,只能够艰难“夹缝求生”,难以突围。
○ 老牌连锁品牌,遭遇发展难题
虽然喜茶、奈雪等品牌在资本的助推下占领了行业的“高点”。
但如果论起体量、门店数,茶饮行业中的一批“资深玩家”则更胜一筹。
多年积累为他们带来了完善的管理方式和供应链体系,也正是因为这点,这些品牌大多成为了中小创业者的加盟选择。
< class="pgc-img">>这些品牌都是行业内的资深玩家,长年的积累带给了他们丰富的经验和庞大的门店数量,但也正因如此,制约了品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可能。
当下,这些“资深玩家”无一不面临着头部品牌的冲击,而其品牌自身则出现了潜力匮乏的情况:产品难创新、品牌难升级、市场趋于饱和、找不到新的盈利增长点......
摆在这些“资深玩家”面前的,似乎是一道“无解题”。
茶饮创业者如何“求生”
如今茶饮行业的门槛已经被头部品牌拉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顾客的口味也愈发刁钻。
因此,当下创业者如果选择“从零开始”自主创业,几乎是“十死无生”,因此更多的创业者选择了一条更为便捷的道路—加盟成熟品牌。
但近年来,茶饮加盟市场愈发混乱,品牌越来越多,品质良莠不齐,市场乱象丛生:
有些品牌不负责任,交完加盟费后不管不顾,缺少扶持,任由加盟商“野蛮生长”;
更有甚者在收完加盟费之后就迅速“失联”,名为招商加盟,实为卷钱跑路。
市场乱象丛生,加盟者面对如此众多的品牌,到底该如何筛选呢?
开店高参认为,考察加盟品牌,有五点需要注意:
< class="pgc-img">>高参结语
当下,茶饮行业正值洗牌期。
虽然市场规模和门店数量节节攀升,但背后的问题也愈发凸显:
同质化现象严重、品牌创新能力不足、难找到利润增长点……。
因此,即便是“十仅存一”,茶饮行业仍旧充满机会。
只要能够找到足够的差异化特色,就有机会在这片红海市场中脱颖而出。
< class="pgc-img">>统筹丨子善
内容编辑丨Ricky 木子 Grx
视觉设计丨Lke 小四
知识顾问丨九维 子幽
视频编导丨Kite 墨鸢
视频剪辑丨Gyan 离川
开店高参原创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艾媒网(www.iimedia.cn)获悉,近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对“泰式茶饮”等网红饮品进行专项抽检时发现,20批次样品中有15批次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日落黄,为确保深圳市夏季自制饮品市场质量安全,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市市场监管局迅速组织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针对“泰式茶饮”等网红饮品的专项整治。
据悉,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已对检测不合格的15家茶饮单位进行立案调查,同时引导餐饮单位做好质量管理,立即下架和销毁不合格产品,如果抽检不合格项目由原料茶底带入的,同时向供货商传达不合格信息,确保对不合格产品控制到位、源头追溯到位、原因排查到位、整改落实到位。
由于中国国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居民的健康生活意识也不断提高,休闲健康的新式茶饮需求增长,拉动了新式茶饮行业的发展。市场消费的增加使得行业发展前景较好,但与此同时,茶饮行业食品安全“难副其实”。事实上,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对消费者购买有所影响,也会对其品牌产生负面影响。相比于追求新鲜感的产品上新,注重产品品质与健康,才是新式茶饮品牌从“网红”到“长红”的征程。
2021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背景
国民生活水平提升
数据显示,2010-2019年中国经济运行平稳,发展质量稳步提升。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保持正向增长。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在疫情期间仍持续保持正向增长,给国民带来了强大的信心,同时经济的稳定增长使得国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整体提高,休闲消费也随之增加,为新式茶饮行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 class="pgc-img">>居民健康消费意识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与2019年相比,2020年中国居民在食品烟酒、居住等生活必需品上的消费占比有所增长,而在居家隔离等防疫措施影响下,衣着、交通通信、文化娱乐上的消费支出有所下降,但是国民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不会更改,因而中国国民生活质量将会不断提升,居民的健康生活意识也不断提高,休闲健康的新式茶饮需求增长,拉动了新式茶饮行业的发展。
< class="pgc-img">>2021中国新式茶饮行业现状分析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新式茶饮市场规模2044.8亿元。尽管2020年疫情对新式茶饮有一定影响,市场规模缩减至1840.32亿元。但从长期来看,新式茶饮还将呈扩大态势,预计2021年,新式茶饮将恢复甚至是超过疫情前水平,市场规模接近2800亿元。
< class="pgc-img">>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问题
(1)加盟乱象、品牌山寨问题
目前部分茶饮品牌采用加盟模式进行门店扩张,一些代理公司利用该模式,推出假冒的品牌加盟网站,企图以假乱真。此外,许多热门的新式茶饮品牌频繁遭遇商标抄袭问题。2017年,“喜茶”的抄袭品牌“喜茶兄弟”成立,于2018年被裁定为无效;2019年与“茶颜悦色”相似的“茶颜观色”成立,甚至反向起诉“茶颜悦色”商标侵权。
(2)产品同质化现象
由于新式茶饮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所需生产技术含量低,产品配方容易模仿,且不同品牌制作新式茶饮的生产流程大致相同。目前行业内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并且,由于茶饮行业尚无统一的生产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企业之间的正当竞争,行业生产标准亟待规范。
(3)食品安全问题频出
行业标准的不完善和较低的准入门槛使得各品牌的生产流程不统一,生产标准参差不齐,食品安全、生产卫生问题频出,部分新式茶饮门店甚至使用过期原料。
中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趋势
(1)细分领域发展
在竞争激烈的新式茶饮行业市场中,几大头部品牌已经通过跨界联名发展、社交媒体营销、场景化营销等差异化策略抢先占领一部分市场份额,巩固了龙头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寻求差异化发展,其他品牌会从各个因素考量,延展出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细分赛道,这是目前新式茶饮品牌发展的最大机会。
(2)下沉市场发展
目前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新式茶饮门店密集分布,而三四线城市的新式茶饮门店少、规模小、运营效率低。与明显不足的供给端相对应的,是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后崛起的消费需求。在一二线城市新式茶饮市场已基本饱和的情况下,各品牌需转向下沉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3)产品多元化发展、产品边界拓展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猎奇心理,提升盈利能力,在新式茶饮品牌的未来发展中,必然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产品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此外,部分品牌已经不局限于茶饮,而是拓展产品边界,多品类融合发展,如奈雪の茶、乐乐茶等的“茶+欧包”,喜茶的“茶+啤酒”、“茶+小吃”等。
(4)标准化供应链管理
目前新式茶饮行业的发展趋于成熟稳定,规模化发展将是各品牌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种情况下,优先进行供应链管理、保证原材料稳定供应的品牌将能以稀缺和高品质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复购,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将朝着标准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