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店内购买的面包,没有标注任何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这符合要求么?”如今,成都街头的各类特色面包房越来越多,但有市民反映,这些面包店中,有的加工和销售地点并不在一个地方,但包装袋上却没有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这样如何保证它的新鲜?”
红星新闻记者走访部分面包店发现,多数面包店内生产的现烤面包均未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对此,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对于现制现售食品标识目前没有明确规定,但在监管过程中鼓励经营者标明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等内容,便于消费者参考。
面包店内商品包装袋上未注明生产日期、保质期
走访:
多数现烤面包未标生产日期
14日上午11点左右,记者来到庆云北街一家名为“RAN BAKERY”的网红面包店发现,店内的面包均由塑料袋包装,但包装上并未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店内工作人员表示,今日的现烤面包还未全部制作完成,现在可以售卖的是之前制作的面包。而记者进一步询问其中一款已包装好的面包,店员告诉记者,这款面包是13日生产的,保质期有两天。
下午1点左右,记者再次来到该面包店,店内的现烤面包已用塑料袋包装完成,但包装上同样未注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通过观察,店员表示今日制作的现烤面包,在包装上并不能和之前制作的面包有所区分。店内售卖的面包产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只能通过主动询问店员得知。而在店内售卖的果酱上,却标注有配料和食用时间。
面包店内销售的果酱标有生产日期
同样,在一家名为“马佐家面包”的面包店内,销售的现烤面包也未在包装袋上注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而当记者询问商品信息时,店员告诉记者,目前售卖的现烤面包都是当日制作。
同样的情况,也在知名连锁面包店内存在。位于庆云北街的“好利来”蛋糕店内,记者在货架上看到了许多现烤面包,但同样也没有看到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的标牌。店员称,这些面包都是当天烤制的,保质期只有两天。与现烤面包有所区别的是,店内售卖的其他包装完好的商品上,均明确标明了生产日期、保质期和配料等信息。
“好利来”蛋糕店售卖的现烤面包
行业人士:一般都会当天生产当天售卖
区市场监管局:鼓励经营者标明日期等信息
那么,为何现烤面包上不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好利来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好利来售卖的现烤面包,均是当天生产当天售卖,对于当天未售卖完的现烤面包,也将在当天进行处理。所以在现烤面包上未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而对于售卖时间超过一天的商品,将会在包装袋上明确标注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同时,在成都经营烘培店的黄女士向记者透露,现烤面包由于使用材料和制作方式,并不适合长时间保存。并且如果售卖的现烤面包超过了最佳的食用时间,在口感上会变差,所以一般店家在销售时,都会遵循当日生产当日售卖的原则,并在销售时,也会提醒消费者尽快食用。
成都市锦江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针对面包店销售的现烤面包食品安全问题,将根据经营者经营范围的不同,按照散装食品和现制现售食品两种情况进行监管。如属于散装食品,经营者应当在散装食品的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等内容。对于现制现售食品标识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在监管过程中鼓励经营者标明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等内容,便于消费者参考。由于市场上各面包店具体情况存在差异,在监管过程中会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予以规范。
同时,该相关负责人建议,如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商品食品安全问题存在质疑,可以拨打12345进行咨询、反馈、投诉。
四川君益律师事务所徐斌律师认为,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明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或者配料表等内容。即便是散装类食品,需要在总的包装上标注生产日期。蛋糕、面包类的食品,因为有预包装条件,且店铺内也有预包装的食品销售,所以应当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宋宏宇认为,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对于现做现卖食品进行明确定义,但根据《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食品药品安全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的通知》第五条(三)款第7项规定:检查现做现卖食品(面食、糕点、腌卤、凉拌菜等)经营者的原材料合格证明文件(质量检验合格报告、《动物产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QS质量认证等)、原材料进货台账(票、证装订或粘贴均作为进货票据式台账)。看现做现卖食品经营者有无原材料合格证明文件和原材料进货台账,在检查中发现经营者经销的现做现卖食品无原材料合格证明文件和原材料进货台账的,检查人员应当立即责令经营者整改。据此,面包店现烤面包应当按照现做现卖食品监督检查,且主要对其原料有质量检测要求。
红星新闻记者 邓文博 摄影报道
编辑 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您整理《食品经营许可证》主体业态分类如下:
办理完食品经营许可证,一定需要详细知晓《食品经营许可证》主体业态分类。
1、食品销售经营者
大型超市、标准超市、小型超市、大型食品店、中型食品店、小型食品店、综合商场、品牌食品专业店、食杂店、场内经营者、商贸企业、商贸企业(非实物方式)、自动售货、其他批发、零售、批发兼零售含网络,仅限网络现制现售。
2、餐饮服务经营者
特大型饭店、大型饭店、中型饭店、小型饭店、饮品店、甜品站、船舶供餐、现制现售、专业网络订餐、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冷藏学生盒饭、加热保温学生盒饭、冷藏社会盒饭、加热保温社会盒饭、桶饭)、中央厨房、团体膳食外卖、其他含网络、单纯烧烤、单纯火锅、全部使用半成品加工。
3、单位食堂
中小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大专院校食堂、养老机构食堂,建筑工地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其他全部使用半成品加工。
注:1.特大型饭店、大型饭店、中型饭店、小型饭店、饮品店可以同时申请甜品站、现制现售项目。
2.特大型饭店、大型饭店、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可以同时申请团体膳食外卖项目。
3.同时通过实体店铺和网上店铺经营的食品销售经营者、餐饮服务经营者加注网络,仅通过网上店铺经营的食品销售经营者加注仅限网络。
4.各类饭店只经营烧烤、火锅的,加注单纯烧烤、单纯火锅。
5.各类饭店、单位食堂全部使用半成品加工的,加注全部使用半成品加工。
6.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专业网络订餐和加注含网络的中型饭店、小型饭店、饮品店、现制现售店铺,需标注单位时间外送量。
7.大型超市、标准超市、小型超市、大型食品店、中型食品店以及综合商场可以申请销售业态中的现场制售项目。
面新闻记者 | 吴容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辛苗最近投身的餐饮创业项目是2元面包店。
她的门店位于广西南宁西乡塘一个居民区内,不大的门店只是简单装潢,没有品牌也没有logo。这家店只卖2元-2.5元的圆形买包,搭配芋泥、麻薯和奶酪等不同馅料,现场制作烘烤,还入时地提出了“低糖低脂”。她告诉界面新闻,按照现在的营业水平,平均每天能卖出1000个面包。
2元面包店的“创业潮”刮到了全国各地。
不止是在广西,华东和华南地区的城市似乎都能找到类似的门店。它像是包子铺一样在社区沿街店铺中出现,只不过中式面点变成了西式烘焙。
2元面包店之所以能够形成风潮,关键在于产品便宜。在消费弱复苏的大环境中,2元面包店迎合了消费者对大众化及性价比产品的追求,它也更像是快餐及社区经济延伸的产物。
同时,近年来关于“面包刺客”的讨论度高涨,动辄几十元的日本吐司或者欧包,让不少消费者在社交网络上直呼“天下已经苦高价面包久矣”——2元面包变成了“面包护卫”的存在。
市场需求是存在的,关键问题是2元面包店该如何盈利?
从简单的门店模型来看,2元面包店的投资门槛不算高,投资回报率尚可。
界面新闻通过走访广州的2元面包店后了解到,开设一家2元面包店大约需要6-7万元,这其中包括了租金、设备和首批原材料费用等。在南宁则更低一些,投入资金在3万左右,主要是租金上的差别。
广州海珠区一家2元面包店员郝佳告诉界面新闻,该门店基本每天都有1000-2000元销售额,如果维持这样的水平,那么3个月可以回本。而辛苗的面包店日均销售额也在2000元左右,回本爬坡期则更短。
但要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极为考验商家们压缩成本的能力。
房租、原材料和人工成本,被认为是餐饮行业绕不开的三座大山,2元面包店也需要在这些方面挖空心思寻找解法。
首先是选址,这关系着房租成本。考虑到消费客群包括家庭主妇、大爷大妈以及上班族,2元面包在选址上瞄准的是社区街铺,而非商场、购物中心。“比起开在购物中心,街铺的租金成本比较少,现金流也可以相对不那么吃紧。”郝佳说。
在社区周边如何找点位,也存在一些技巧。
“最好避开主干道和外街,这些路虽然人流多但是不停留,而社区的副街大家会愿意停留购物,也可以进一步压低租金。”郝佳对界面新闻说。在他看来,疫情之后还不算太明朗的餐饮环境,使得租金成本仍处于合理区间,为2元面包店“抄底入场”提供了机会。
此外,相比较于过去常见的面包店来说,2元面包店的装修成本低,部分门店甚至不需要装潢,搬来设备和原材料即可开干。
而在产品上,2元面包店上也在借鉴规模化餐饮品牌节省成本的方法:打大单品。例如,近年来流行的湘菜品牌便是采取了突出品类或菜名“小炒黄牛肉”的做法。
从各地的2元面包店来看,它们有的是连锁品牌,比如苏昧2元面包、糖一2元面包和金师傅2元面包等;也有自创品牌做单体店,但无一例外都在招牌上极力突出“2元面包”四个大字。
不同于带花边或者更复杂的面包形态,圆形面包制作简单,出品效率也容易提升,也利于员工在简单培训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上手。除了品类聚焦在圆形面包,2元面包店的SKU相对精简。比如郝佳所在的门店保留了8个左右的口味,以迎合华南本地消费者的口味。
更为聚焦的品类或单品,除了更容易被人很快记住,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为了供应链稳定的考虑。按照郝佳的说法,门店用到最多的原材料就是面粉,选择的面粉每斤为2.5元-3元。“如果采购量大,应该价格还可以谈低一些。”他说。
不过,烘焙产品的品质好坏与否,往往依赖于面粉等用材的品质,压低原材料成本带来的直接影响是面包产品的味道下降。
从小红书等平台来看,不少消费者认为2元面包的味道吃上去比较淡。但对于性价比高的产品,消费者总是比较包容。而寡淡的口味似乎从心理上符合了它们强调的“低糖低脂”的卖点——虽然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最后一部分成本来自人力。
没有中央厨房供应面团,又强调现做现烘,这意味着从和面、发酵再到烘烤等流程需要在店内完成。虽然圆形面包不难做,但现做的方式使得人力耗费变重。
为了降低人力支出,2元面包店在某种程度上也学习了大型连锁的管理模式,即将员工利益与门店效益绑定——听起来有点像是海底捞的那套做法。
郝佳表示,目前业内的2元面包店一般会是“1名技术人员+2名普通员工”这样的配备,前者具有一定烘焙行业经验,会作为技术入股。2名普通员工可以无需烘焙经验,但会选择有意做学徒或希望今后烘焙创业的对象,由技术股东进行培训、指导和管理。
这一机制起到了捆绑作用,让员工和老板形成利益共同体。“虽然工作时间长,也辛苦累,但是他们(学徒)愿意学、愿意做,聘请他们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工资成本。”郝佳说。
从长远来看,2元面包店能持续盈利的前提还是复购。
但由于成本的限制,2元面包店的产品创新可能有限。通常,餐饮品牌要产生高的复购率,往往需要借助频繁上新来持续吸引。2元面包的商家们也并非没有想过上新其它品类,如蛋挞等。但这样做导致的可能是模糊定位,以及成本的提升。
此外,社区餐饮讲求刚需消费,生存更为依赖复购,这意味着商家得花更多心思和技巧“讨好”街坊邻居。辛苗表示,他们会借助小红书、视频号等进行日常运营宣传,同时也会在直播中进行抽奖以及发放优惠福利等,这样才能持续培养消费者的黏性。
不过从2元面包店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中国餐饮连锁化的打法,在这样一个轻巧的品类上也能够适用——无论是大单品的策略,还是“师徒结合”的管理模式,让2元面包店的创业者们把这样一个看起来不可能盈利的餐饮模式跑通。
从这一层面上看,哪怕2元面包店只是一阵风口,过一段时间门店被换上其他招牌,但这样的思路打法或许给中国餐饮创业者带来启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郝佳”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