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春华镇本地辣椒已经挂果,预计半个月后可采摘
红网长沙站4月16日讯(星沙时报记者 蒋志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目前已是各类瓜苗春播的好时节。走进长沙县各大蔬菜基地,随处可见工人们正抢抓晴好天气整地开沟、移栽幼苗。
15日,记者走进位于春华镇的长沙县九龙蔬菜基地,见到种植大棚内几位工人正在紧张地移栽菜苗。
“前段时间连日阴雨,这对蔬菜移栽的影响比较大。”九龙蔬菜基地负责人蒋祖丰告诉记者,雨天多,大棚内的湿度比较高,这容易引发病虫害,同时没有阳光的话,菜苗的成活率比较低。“这几天眼见气温回升,很适合移栽瓜类蔬菜的菜苗,因此我们组织工人抓紧移栽。”蒋祖丰说。
除了瓜类苗需要抓紧时间移栽,该基地内的其他大棚蔬菜长势都不错。在辣椒大棚内,排列整齐、疏密合理的辣椒树根茎粗壮、枝叶嫩绿,不少辣椒树已经开花挂果。“这是长沙县长得最好的辣椒。”蒋祖丰笑着说,这些辣椒苗是去年年底移栽的,目前已经挂果,在这种晴好天气下,预计半个月后就可以采摘了。
“目前全县的瓜类蔬菜正值移栽的好时机,各大蔬菜基地都在抢抓时间移苗。”长沙县农业局蔬菜站工作人员介绍,从他们收集的情况来看,基地移栽的菜苗主要包括黄瓜、茄子、苦瓜等,这些蔬菜预计在五六月上市。
“在移栽期间,各蔬菜基地要加强室内苗期管理,根据气温逐步升高的变化,控制好棚内通风量,把温度调试在适宜范围内,以防幼苗徒长或高温高湿引发病害。”该工作人员提醒说,秧苗定植前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冷尾暖头”档口适时移苗,而为了提高地温,还可采用高畦地膜覆盖和垄栽方式。
<>1472期
“
有人说,在中国,有两个地方做餐饮特别难:一个是成都,另一个就是长沙。
因为顽固的饮食口味和特别挑剔的味蕾,在街边、在商场,大大小小的本地餐饮有声有色,外来的大牌餐饮却在经历“水土不服”适应期……有人甚至不无夸张地说,在长沙能搞好餐饮,去哪儿做都没问题。
这可能就是中国餐饮的“长沙现象”。
”
■餐饮老板内参 李新洲 发自长沙
区位:长沙
经营关键词:本地口味顽固 新老餐饮品类丰富度高 外来品牌正逐渐加码布局
代表餐饮品牌:徐记海鲜、西湖楼、晴溪庄园、57℃湘、蛙来哒、温鼎火锅、金牛角王、辣椒树、鸭游季、老街鱼嘴巴、食在不一样、有间虾铺、客串出品、黑白电视
01
新老餐饮湘军凶猛
▼
在近代历史上,曾国藩、左宗棠带领的湘军曾经南征北战荡平动乱;
在当代娱乐史上,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电视湘军崛起,成为一线卫视“带头大哥”;
而在中国的餐饮界,“餐饮湘军”同样不容小觑——
1
老牌餐饮稳居一地
有着将近20年历史的西湖楼,是个占地19亩的影视城式的超级航母,以宴席包桌和地道湖南美食著称。江湖传闻,当年刚刚起步的《天天向上》要借黄花梨大桌做节目,还要交押金自己来搬,其牛气可见一斑。
位于浏阳的晴溪庄园,占地20亩,直接布置成了江南园林形式,主打湘菜里最有特色的“祖庵菜”。
“老长沙”,已是一个大型餐饮集团。老长沙龙虾馆单店日营业额能突破20万,其他餐饮板块也一如既往的牛。
旅游美食地标——火宫殿坡子街总店,单店年营收破亿甚至更高。
徐记海鲜从供应商转型餐饮企业18年,以1000平以上的大店模式稳扎稳打,在长沙和西安等城市稳居一席之地……
而相对亲民的“老字号”,如炊烟时代、彭厨、壹盏灯饭庄、大碗先生、相约回家吃饭、费大厨辣椒炒肉等品牌,也拥有长期稳定的客户群,占据“市井江湖”派一席之地。
2
新派餐饮快速崛起
有间虾铺,在正式开店前先投入200万建系统,光确定味型和产品就消耗60万,并且提前着手在湖北潜江建立供应链基地。首店开在被近20家龙虾老店包围的竞争高地,靠“打巷战”脱颖而出,很快在广州、南昌、杭州等地开到20多家店。
客串出品,单店一年卖1000万串的品牌。把烤串产品做扎实之外,更把湖南人的娱乐天性融入餐饮,因好玩受到《歌手》里的明星和年轻人青睐。不久前,《战狼2》导演吴京和张翰在这里为电影票房破30亿庆功。
还有爷爷的土钵菜,从2015年开始掀起了湘菜的变革与创新,引发全国同行高度关注;某明星孵化的新餐饮品牌在万达、富兴等购物中心开出;在五一商圈7-MALL里,大小湖南餐饮品牌遍布各个楼层……
57℃湘和蛙来哒则是长沙从区域市场成功突围的代表,在华东、华南、西南等市场拥有广阔空间。
3
外来大哥“水土不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长沙并非外来餐饮大哥的福地,甚至是某些巨头跨区域连锁的禁区之一。
据业内人士介绍,俏江南、王品在长沙经营状况不好甚至折戟,海底捞、西贝的长沙店据说在全国体系里比较靠后(最近有回暖感),而九毛九更表示短期不进长沙开店。
02
低房价、爱娱乐、爱消费……
推动湖南餐饮走高的“长沙基因”?
▼
作为典型的消费驱动型城市,潘石屹就说过,长沙人会啃着玉米漫步湘江边上,那地方的人不太爱面子,消费不会太高,长沙的奢侈品消费在国内也不算好。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到底什么构成了餐饮业“长沙现象”的底层基因?来自《第一财经周刊》2017新一线城市的数据显示:长沙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位列第9,未来可塑性指数位列第1。
再来看长沙的房价:长期保持在6000—8000元的区间,即便是最近因为交通枢纽升级和人才引进等晋级“万元俱乐部”,梅溪湖片区更达到1.5万左右均价,但相较于郑州、武汉等城市,依然处于价格洼地。
为什么长沙的经济水平一般但餐饮业如此发达?在资深餐饮策划人曾晖看来,主要有3大因素:
1
跟长沙的城市文化和消费理念有关
长沙定位“娱乐之都”,人们虽然工资收入不高,但消费意愿和接受度特别强,不会像北方人那样喜欢勒紧腰包,不讲吃穿爱买房。长沙的房价今年才刚刚涨到一万,确实是个幸福指数很高的城市。
2
长沙特殊的味型
长沙餐饮的特殊性在于这个城市有它的独特味型。湖南菜的“辣”是一种很强势的味型,跟成都一样刺激人的味蕾,从小就把人培养出固定的口味习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外来味型在长沙很难超越它。
3
流动人口较少
数据显示,长沙人口90%左右都是由湖南人组成,他们的口味很统一,强势的外来品牌可以有但往往不太火爆,有几家店但不会大规模发展,本地人口味的狙击力非常强。
03
更重要的是人本身
▼
内参君跟长沙餐饮人交流发现,他们身上确实有一种性格——霸蛮(易中天语)。“骨子里有股硬劲儿,霸气又不霸道,有蛮劲还耐得烦,又潇洒灵活,特别有娱乐精神”。
在内参举办的长沙沙龙论坛上,蛙来哒创始人罗清、有间虾铺创始人曾晖、客串出品创始人王浩,不约而同一身黑色,但又是短裤短裙打扮,用普通话+湖南话“水煮”创业经历,被长沙同行戏称:“三个人(从小处)挽起裤腿干餐饮,策起餐饮来也蛮有一套”。
湖南乃至整个南派餐饮人的“抱团”特质,在长沙体现得也特别明显。
在资深餐饮媒体人好哥看来,由长沙新老标杆餐企大咖发起的“小餐盟”,每月月底固定一聚,交流的全是经营中的困惑和干货,互相推动品牌进步。再比如在湖南搞的一系列餐饮峰会,嘉宾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也让人见识到“新餐饮湘军”的凝聚力。
04
|手记|
如何在饮食文化发达的城市开店?
▼
很多连锁品牌在跨区域发展时,面对成都、长沙、重庆这种饮食文化很发达、消费者口味顽固的城市,往往会面临一个问题:随便一家街头的米粉店、小吃店,都可能在口味上远胜于你,这时该怎么打开突破口?
曾晖曾给某位在长沙开小吃集合店的创始人建议:首先,一定不要跟街头小吃店拼好吃,人家做单品单店一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拼不过。要拼就拼系统、拼装修、拼口感标准化;其次,你们有60多个SKU,太复杂了,很难面面俱到让长沙人喜欢,应该精简SKU,突出几个爆品。
云味馆创始人迟焕涛总结:之所以在长沙做云味馆能成功,还成为这个区域品类的前三甲,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一开始就避开跟街头的米粉店缠斗,直接开进商场,做更受年轻人欢迎的新模式。
在10月底开业的CFC富兴时代里,内参君注意到餐饮品牌就有100多家(含未开业部分),外来品牌占比正呈上升趋势。长沙会不会成为中国餐饮下一个竞争高地?不妨期待一下。
· END·
统筹丨张琳娟
编辑|师丽丹 视觉|尚冉
>三一重工见证一辆重卡的诞生、赴远大科技园来一场工业探秘研学实践、在湘丰茶业庄园体验传统手工炒茶技艺……近年来,湖南各地依托独特的工业资源禀赋,持续推进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文化创意、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变“老厂房”为“新地标”,变“工业硬实力”为“文化软实力”,形成“处处芳华、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局面。
新颖体验 赢得游客
当前,湖南工业旅游凭借新颖的体验赢得游客青睐。一个个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工业旅游点,成为讲好“湖南制造”故事的旅游市场亮点。
“我一直以为白辣椒是树上长出来的,今天才知道是加工出来的。”7月30日,在位于宁乡市的湖南彭记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经常吃到白辣椒的外地游客赵先生说。
近年来,湖南彭记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开展工业旅游,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从去年五一到现在,来工厂参观、考察、研学的各界人士、游客大概有3000人次。”公司总经理孟君介绍。
在湖南,类似的充满新鲜感的工业旅游点还有许多。欧式风格的达·芬奇楼、粮油加工厂的小麦香、前卫环保的酒店和营地……作为远大科技集团总部,长沙县远大科技园发展工业旅游起步较早。2023年,远大科技园接待游客近3.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310万元。
远大科技集团研学部部长唐建国介绍:“进入暑期,园区研学游火热,不少研学团队慕名而来。园区内拥有工业旅游接待专用营地k7营地,可以容纳1200人住宿、800人同时用餐,还拥有书法教室、礼堂等配套设施,为工业旅游发展提供条件。”
茶与旅有着天然的联系。在位于长沙县的湘丰茶业庄园观光,茶香萦绕沁人心脾,满目绿意让人心旷神怡,游人或漫步茶园,或骑车游行,或提着小篮子,化身茶农,体验采茶的乐趣。湘丰茶业集团文旅业务负责人刘嘉瑞介绍,体验传统手工炒茶是地道的工业旅游项目,近期,景区日均游客接待量可达3000人次。2023年,湘丰茶业庄园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2800万元。
瓷与旅同样可以建立紧密连接。宁乡市资福窑景区是利用制陶工业遗址打造的景区。“自去年5月开园至今,景区综合收入已经突破1000万元,今年上半年接待研学游客超过10万人次。”景区运营负责人邓辉军介绍,目前,景区还与宁乡市灰汤镇的宾馆酒店签订了游客互推协议,积极拓展客源。
创新融合 八仙过海
目前,湖南共有6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17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依托优势工业旅游资源,湖南推出了一系列有温度、有文化、有趣味的工业研学游产品,让“湖南制造”可游可赏可感知,提升游客参与度、体验感。
湖南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长沙晓光工匠学院研发了“冲压焊接 机器进化”“工业之母科技之光”等十大研学课程。“我们今年还组织了产业工人子女成长夏令营活动,在工业旅游方面,我们在积极探索之中。”学院负责人杜俊鸿介绍。
除了依托示范基地、示范点的创新融合实践,湖南还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工业旅游线路。
今年6月,湖南推介了现代制造体验之旅、科技智造感受之旅、工业“印记”怀旧之旅、生活美学工艺之旅、舌尖美味体验之旅5条具有代表性的湖南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此外,株洲推出大国重器之旅、千年瓷都之旅等5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衡阳推出穿越历史游学之旅、放松心情休闲之旅、科技强国兴邦之旅3条工业旅游线路;郴州推出“郴州好水生活更美”之旅等3条工业旅游线路。
今年5月,长沙市发布“浪漫焰火韵味之旅”“穿越古今游学之旅”“畅游工厂嗨购之旅”等8条融合科技智造、工业遗址、匠心非遗等元素,兼具知识性、科技性和体验性的工业旅游线路。同时,长沙工业企业与旅行社、研学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绘长沙市工业旅游发展蓝图。据介绍,长沙市23家企业在每月第三个周六举办工业旅游品牌开放日活动。
今年7月,宁乡市发布以食品加工、美妆服饰、科技制造、工业遗址为主题的4条宁乡工业旅游精品线路,并推介“工业旅游+X”线路,将工业旅游与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点、民宿等组合,全面展示工业旅游的独特魅力。
“工业旅游可助力产品品牌宣传,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生产工艺,带动销售。”湖南德山酒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铁军说,公司正推动“文工旅”融合,用“工业旅游”传承“工业文明”。
据悉,近期,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即将在衡阳举办。作为大会重点观摩项目,衡阳钟表产业园工业旅游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衡阳古汉中药工业旅游景区正重点打造沉浸式中医药文化探秘馆。
统筹推进 未来可期
工业旅游一头连着制造业,一头连着旅游业,业态新、模式新、产品新、理念新。
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爱武介绍,近年来,湖南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以“有形之手”拓宽工业旅游发展渠道,不断开创湖南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去年12月底,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湖南将新建成一批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和省级工业旅游基地,推动工业旅游规模不断壮大;到2030年,建成200个省级工业旅游基地,实现湖南省工业旅游发展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
今年6月,湖南省工业旅游联席会议发布《湖南工业旅游株洲宣言》,明确要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社会联动的工业旅游发展机制,积极探索工业旅游的新思路、新路径,不断提升工业旅游的品质。
湖南各地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今年3月,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工业旅游为抓手进一步增强长沙旅游品牌影响力。
从政策到实践,湖南各地正积极深化产业融合,打造工业旅游品牌,着力讲好“湖南制造”故事,提高湖南工业旅游知名度。(本报记者 高 慧)
来源: 中国旅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