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陈栋\文 陈元能\图
历史系毕业的他,走出校园后瞄准教育培训行业,在浙江宁波创业8年,积累了一笔财富。“海南的食材真新鲜,但一些大排档的环境就是差了一点……”一次同学赴琼旅游后的反馈,让喜爱美食的他心有不甘……
返乡创业,从2017年第一家私房菜馆开业,经过6年的发展,海口已经有5家门店,凭借独特的菜品和精致的装修,他犹如海南餐饮江湖的剑客,掀开了海南腔调私房菜品牌一种新的尝试,在吃货届大火出圈,他就是古姑姑创始人王光华。如今,借着海南自贸港的“东风”,海口这座富有新活力的城市鼓励年轻人在此创新创业,越来越多敢拼敢闯、有想法的年轻人选择在海口“亮剑”拼搏。
鲍鱼花胶焖文昌鸡。
回乡创业,打造有“腔调”的海南餐饮
“来一份黑松露金汤水晶虾饺、海口头条、天鹅榴莲酥……”上午11时,在古姑姑万象城旗舰店,已经聚集了不少食客。“这是一家网红店,茶点既精致又美味,所以特意一大早来打卡。”海口市市民刘女士乘着周末特意来到之前被“种草”的餐厅。不少人打卡后发现,相比海口传统的餐厅,古姑姑万象城旗舰店多了一份雅致,从菜品、装修、服务似乎都多了一种品牌创始人王光华刻意培育的一种“腔调”。
80后的王光华是土生土长的海口人,在浙江宁波读完大学后,便开始在当地创业。“我当时主要做教育培训,公司发展的也挺好的,海口创业的启动资金都来自这里。”王光华说,后来因缘际会,才决定返乡在海南从事餐饮行业的创业。
古姑姑创始人王光华
王光华回忆道,之前有个同学去海南旅游后回来跟他说,海南的食材确实新鲜,有些老店的味道也很好,但大排档味正却不精致,吃饭的环境差了一些。老同学这样的海南印象,不免让王光华产生了一些反思。而喜欢美食的他,经常在江浙沪一带旅行与品尝美食。江浙沪本帮菜常隐于巷弄,以非常有腔调的小洋楼或非常时尚的外滩江景餐厅环境呈现,这让王光华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2014年底,王光华回到海口。经过一段事件的调研学习后,王光华发现海南本帮菜除了普通的酒楼和排挡形式呈现外,其他的环境与设计比较少见,农户种养高品质食材后发现没有太多销路,而城市重视品质的中高端客群也找不到优质食材的消费途径。于是王光华针对用餐环境的创新与解决农户高品质食材的推广这两个痛点筹备创立古姑姑琼味私房菜品牌。
创业过程,痛并快乐着
王光华虽然之前喜欢美食,但真正要从事餐饮行业就是另外一回事。“我完全不熟悉这个行业,一开始就想着要做高端餐饮。”对于有个创业经验的王光华来说,前期调研必不可少。他开始到海南的各市县走访,跟一些新农人建立联系,寻找好的食材。
在走访的过程中,他发现临高县多文镇头神村种植的空心菜,阿姨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去地里摘菜,但有时候却卖不上价,辛勤的付出却得不到回报。怎样才能让高品质的食材“邂逅”追求品质食材的客群呢?王光华想通过古姑姑做一个桥梁,让好的食材有地方卖,让想吃吃好食材的人有地方可以吃。
开外卖店练手、寻找地道食材……筹备期花费将近2年的时间。2017年,古姑姑第一家龙昆南泉水山庄店开业。“开第一个店那是最难的时候,刚开始做又没有什么知名度,想招聘一个好一点的服务员都招不到。”王光华说,店里五六个人,他既是老板也是服务员,有时候还是传菜员,或者是洗碗工,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时至今日,再回想起那段时光,王光华感慨很美好。通过自媒体的宣传以及食客的口碑效应,古姑姑的品牌做起来了。
“琼菜人均300元以上,很多人都说我疯了。”王光华说,他刚提出打造高品质私房菜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接受,“一分价钱一分货,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方向,就一定要坚持下去”。但在坚持的过程中,可能有一段时间没有客人,因为要筛选客人,王光华一度出现资金难题,甚至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都投入其中。“你只要坚持下来,做好自己,总会有人来支持你……”王光华创业的最低潮时心中坚信这句话。
文昌鸡、东山羊、和乐蟹、空心菜、野生小竹笋……每一样食材都可溯源,可以具体到哪个合作社哪个农户。据统计,古姑姑品牌的每天的原材料由七八个合作社涉及上百个农户供应。如今,通过六年的时间,海口增加到五家店,员工上百人,古姑姑的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
未来,打造海南腔调私房菜文旅品牌
“此行最惊喜的一家馆子,每样菜品都好吃惊艳,颜值和实力兼备。”有网友在线上留言称,海南荔枝妃子笑,这道菜仙气十足,原以为是水果,结果里面是脆皮虾球。古姑姑网上好评不断,俨然成了网红打卡店。
海南荔枝妃子笑。
古姑姑发展6年间,“食材好,食才好”的品牌初心从未改变,逐渐成了海南最受欢迎的网红品牌、铂金餐厅、5A级放心消费示范单位,并获得了诸多明星大咖纷纷点赞,更被美食综艺“中餐厅”海南站选中出镜,凭着上档次的品质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在吃货界大火出圈。
为什么叫古姑姑?王光华解释说,文昌鸡是海南四大名菜,所以就想用鸡叫的声音“咕咕咕”。而姑姑又是给人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像一个温柔的港湾,跟回到家一样,很轻松的享用健康、好吃的美食。
一群人、一座城、见证了一个不被定义的品牌的诞生。对于菜品方面,古姑姑将海南本土食材与创新独特的烹制方法结合;碰撞出许多火花,如海南荔枝妃子笑、鲍鱼花椒文昌鸡、招牌野菜豆腐、万宁东山羊肉煲等都独具海南特色的菜品一度成为人们口口相赞的创意海南菜。
对于店面装潢,用尽心思,梦幻摩洛哥风、海景餐厅、典雅别墅……5种门店风格各具特色,包厢里的苏东坡在海南写的诗、海南的梅花鹿等等,王光华通过自己所理解认知的海南文化,浓缩地呈现出来,所有的诗情画意都在这里。
“海南人一定要找机会回到海南来建设家乡,这是我在出去读书时就有的想法,如果我们自己都不回来,那么家乡变得怎么样?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说。”王光华说,海南的自贸港政策更加坚定他在海南创业,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心。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角度去传播更美的海南,让他们看到海南的变化,看到海南菜不仅仅有大排档、酒楼,还可以有这种有腔调、有文化、有品质、有追求的私房菜品牌。
南环海,造就了海南人的心怀广阔和海纳百川,也孕育出兼容并包、多姿多彩的海南饮食文化。粤菜、川菜、湘菜、鲁菜、闽菜等各大菜系竞相在海南落地生根,逐渐风行,发展壮大。
海南特区成立之初,百万湘人南下创业的同时,也将湘菜传播到了海南。近年来,湘菜发展势头迅猛,笑傲全国市场。或许谁也不曾预料到,如今在海南这样不吃辣的省份,湘菜也撑起了一片天。
椰林飘湘,
湘菜在外来菜系占据重要山头
< class="pgc-img">>脱下厚重的外套,看着车窗外的椰林,海南街边的餐饮门店从眼前飘过,我们发现很多餐饮门店的招牌上都加上了“湘菜”两个字,这一幕不禁让人欣喜,看来湘菜在海南颇受欢迎。除本地菜系外,湘菜现在在海南是发展势头最快、门店最多、影响最大的菜系,大大小小的湘菜餐饮门店在海南有8000多家,餐饮收入比例占9%,在外来菜系中排名第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湘菜人纷纷走出湖南,用自己付出的艰辛、热忱、拼劲和执着汇成湘菜的江河湖海,绘制行业的全国版图,传承逆境中求发展的行业精神。
淡旺季差异明显
海南因为特殊的气候环境,湘菜在此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000年以后,海南适宜避寒过冬的生态优势被越来越多外省人认可接受,每到冬天,大量外地人涌入岛上,从11月份到来年3月份,是海南人气最旺的光景,也是湘菜最旺的季节。
据小湘旺董事长李建林介绍:就是这4到5个月时间,湘菜餐厅一般要完成全年80%的营业额,淡季时要么减少人工养着,要么开辟第二业态。疫情过后,上岛的外地人相比往年偏少,来的也大部分是来躲避严寒的老年人,所以海南的湘菜餐饮企业普遍受到影响。
虽然如此,但这几年仍有大量湘菜餐饮品牌来到海南谋求发展,农耕记走出深圳,第一站来到的就是海南,客家岭开启新晋新派融合菜,外婆院子短短二年时间在海南已有五家门店,湘潭妹子陈文,选一妙处开起了私房菜……
这些湘菜人之所以选择在海南生根、创业,首先是随着海南自由贸易的加速发展,各项优惠政策纷纷落地,在海南自贸港投资兴业的企业越来越多,海南引入大量人才,正在形成新的人口红利;其次,对于海南的湘菜餐饮企业来说,虽然食材运输成本相对较高,但海南用工成本和房租成本相对较低,比如长沙一名餐厅服务员工资普遍在4000元,海南则在3000元左右。
海南人口达千万,但本地人只有200万左右。外地人以湖南、四川、东北人最多,这些地区的人普遍能够吃辣,湖南人在海南当兵、从政、读书、务农者众,故湘人在琼群体一直比较稳定,为湘菜行业带来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历经时代变迁,大浪淘沙,如今湘菜在海南占据重要山头,为之奋斗的人和品牌越来越多,或几十年屹立不倒,或顺势新店开张。海南飘“湘”,自成一道风景。
《加中在线》/《加中时报》记者吴冠廷海南报导)如今高铁发达、航空兴旺,人们可自由便利地往来各地,因此对不同地方的美食了解甚多,有时就会觉得「美食遍地」是很容易的事情。
其实,一个地方的饮食业,若能展现「集大成」的特色,不仅说明这个地方有包容度,还能说明这个地方有前途、有前景。
< class="pgc-img">>现代史上,中国有两个地方,在饮食特点上是集全国大成的,一是台北、一是深圳。
台北,是当年有几十万人从全国各地集聚到那里去,成为今日向当当的「台北美食」的基础。当时,有「被迫」的因素。
深圳,是当年从全国各地去开拓新天地的数以百万计算的人口,打造了深圳新的「饮食文化」。那时,大家都是自发自愿的。
现在,「第三个地方」已经出现,这就是常住人口已超过一千万人的海南。走在海口街头,全国各地各色的饮食店,都能见到。海南的吸引力、海南的包容度,可见一斑。
< class="pgc-img">>因为参加中国新闻社、海南省新闻办公室、海南省侨务办公室主办的「2021行走中国境外华文媒体海南行」活动,到了海南,在海口快速转了一圈,留下了这个「第一印象」。
「美食」背后的海南,前景令人向往:
根据方案:2025年前将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在此之前,率先对部分进口商品实施零关税,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此外,大幅放宽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限额提至每人每年10万元,进一步扩大免税商品种类。
< class="pgc-img">>按照规划,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在2035年前全面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资料安全有序流动,推进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港。
相信,到「方案」落实,海南的美食又会发展到更高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