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库迪咖啡的新茶饮品牌茶猫在北京朝阳合生汇开出全国首店。和其他茶饮品牌不同,茶猫最大的噱头就是采用人机协作模式制茶,部分制作流程由机械完成,人工只负责加小料、打包等。平均一杯饮品的制作时长为40秒至1分钟,茶猫号称,该模式单日可制作超过1500杯饮品。
商业那点事儿小编在现场看到,茶猫门店近似档口模式,面积不大,未设有堂食区。门店整体风格以白色为主,搭配机械臂制茶设备,看上去颇具科技感。作为最大的卖点,机械制茶全过程均面向顾客开放,因此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围观。此外,开业之初,门店还打出了“买一送一”这一常规福利。
产品方面,茶猫主打玉面·抹茶芋啵啵、茉莉翠芽、桂满乌龙等奶茶产品,还售卖水果奶昔和纯茶等20余款产品,饮品售价在9—21元左右。
据库迪咖啡相关负责人透露,门店共有两台制茶设备,正常来说,一台机器一小时能做出120杯奶茶,但目前仍在尝试阶段,机器通过调试后一小时产量在80—90杯左右,其中单杯饮品的制作时间预计在40秒至1分钟左右,前一日尽管只开了一台设备,单日产量也超过了1500杯。
据库迪咖啡此前介绍,茶猫所有门店均会配备人机协作系统。具体来说,门店由配料机器人、制作机器人和送餐机器人三部分组成,可实现有人值守和无人值守两种状态。可根据场景需求延长营业时间,提供24小时服务。
不过,茶猫全国首店并不是24小时营业。单小程序显示,除特殊节点,营业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和周日的10时至22时,周六10时至23时。
关于茶猫的未来发展规划,库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颖波此前曾对小编表示,茶猫系库迪咖啡旗下第二品牌,经营模式上采取风险共担的联营模式。将会充分发挥公司供应链、智能化、运营体系和客户群体的协同效应。
大众点评显示,目前茶猫在杭州、南京、武汉等地均有显示“尚未开业”的门店,扩张计划已在酝酿之中。
茶猫也将数字化战略当作招揽加盟商的亮点,其公众号上的招商手册显示,茶猫为“全球第一个商业化机器人规模化运用案例”,人机协作模式具备口味更好、成本更低和营业时间更长等优势。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理想情况下,一台机器只需配备2个工作人员,能降低人工成本。关键是机器的持续性和维护。
小编在现场看到,门店内一直有工作人员在调试,中途还出现过短暂故障,以至于消费者需要排队等待。
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认为,目前来看,茶猫门店的机械设备能够完成部分固定流程,起到了一定降本增效的作用,但若说该战略能够真正提升产品品质或是吸引力仍有待商榷。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该模式使整个产品线受到了一定限制,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上存在局限性。
王振东表示,茶猫才刚刚入市,不必急于在成本上做文章,在达到一定规模后再采取人机协作战略提升净利润也不迟,如何使效率大于噱头是其需要思考的。
2022年10月,库迪咖啡开出首家门店,截至今年1月初,库迪咖啡拥有近7000家门店。不仅是快速跑马圈地,推出低价策略、建设供应链基地、提出人机协作战略,包括如今子品牌的落地,不难看出库迪咖啡一直在寻找增量。
此间,业界对于库迪咖啡的争议也未断过,从刚开始对品牌的盈利质疑,到后期研发能力存疑、运营团队素质差等,甚至在茶猫品牌官宣后,都有人调侃这是“库迪咖啡又来割韭菜了”。
在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看来,库迪咖啡对于茶猫的创新性尝试值得肯定,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高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并保证标准化产品的稳定性。同时,人机协作模式还可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和好奇心,从而增加曝光度。从理论上讲,只要技术成熟并且管理得当,人机协作完全有可能实现降本增效,但究竟是噱头还是降本增效,取决于具体的运营数据和市场反馈。
由于陆正耀和瑞幸咖啡此前的恩怨,从诞生之日起,库迪咖啡就和瑞幸对标,就连扩张和营销模式都复制了“瑞幸模式”。
此次推出子品牌茶猫,也和之前瑞幸推出小鹿茶如出一辙。不过,从瑞幸的前车之鉴可以看出,咖啡品牌跨界茶饮依然是有壁垒的。
茶猫未来前景如何,是否会成为第二个“小鹿茶”,仍需要观察。
王振东指出,将数字化设备引入门店同样会为茶猫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再加上后期维护和运营都是不小开销。从消费端来看,消费者最关心的便是产品的价格、品质以及便利度等,一时的猎奇心理难以转化为复购率,茶猫当下最需要的是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增加品牌力和产品力使自身被消费者和市场认可。
茶饮市场洗牌加速,寻求增量成为品牌的统一诉求,新品牌站住脚跟绝非易事。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安光勇认为,茶饮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卷现象普遍,茶猫需要在产品创新、市场定位和运营效率上进行差异化布局。不仅如此,当下消费者趋于理性,茶猫需要在产品定价、品质和服务上更加精准地满足目标消费群体的需求,并在营销策略上注重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体验,从多方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END
文字|张天元
视频|吃货会议室
编辑|孔瑶瑶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小红书 大众点评截图
业一周年门店数即达到6000+的库迪咖啡,正在通过新面孔茶猫进军奶茶赛道。在茶咖跨界又一大军的加入下,市场扩容的吸引力被进一步放大,但同时,茶咖企业在市场红海竞争下正面对一定压力也是不争的事实。
库迪咖啡正式官宣茶猫,主打联营模式+人机协作系统
1月3日,库迪咖啡宣布正式发布人机协作战略,在全球范围的门店规模化推行商业机器人应用,希望通过门店员工和机器人的协作,达到客户体验和成本结构的最佳优化。此战略将在库迪咖啡品牌和旗下其他品牌门店同步推行,于2024年1月起陆续上线。库迪咖啡指出,关于人机协作战略带来的四大升级体验,分别为出品稳定、洁净环境、24小时服务、数字化体验。
同时,库迪咖啡另表示,其第二品牌——茶猫也正式亮相。茶猫将聚焦健康奶茶赛道,所有门店均配备人机协作系统,其首店也将于2024年1月在北京合生汇开业。
此前,库迪咖啡曾在一年的时间内实现规模从0到6000+的扩张。2022年10月22日,库迪咖啡首店落地福建福州,整整一年后库迪咖啡宣布其全球门店数量达到6061家。在全国加速跑马圈地的同时,库迪咖啡的出海步伐也在同步向前。从去年8月开始,其海外门店相继落地韩国、印尼、日本等国家。
将产品疆土拓展至奶茶,库迪咖啡念起了新的生意经。据悉,茶猫店内饮品种类主要包括“五常米乳茶”“粹椰乳茶”“经典牛乳茶”“缤纷鲜果茶”以及“原叶鲜奶茶”。据茶猫加盟负责人表示,在北京合生汇店之前,茶猫曾于去年在福建上线的门店是该品牌测试店。还有网友在探访茶猫该家测试店后表示,茶猫新店开业全场饮品8.8元,第二杯半价。
类似于库迪咖啡,茶猫加盟负责人也表示,在当前种类基础之上,未来茶猫产品可能会经常更新。价格方面,茶猫将沿用库迪咖啡打法,饮品会在新开业时推出促销价,后续单杯饮品价格或许将维持在15至16元左右。
除官网披露的北京合生汇首店之外,不少小红书网友反映,茶猫也已进驻上海、兰州、南京、大连、南昌等地,其中还有部分茶猫围挡与库迪咖啡相邻。
对于新开店型,茶猫方面回应称,以联营模式为主,茶猫门店依据面积大小划分为标准店和品牌店,单店投资方式包括购买和租赁两种类型。不同类型下,成本项目与不同杯量的单杯盈利能力存在差异。此外,按照门店经营毛利范围和房租,合作收取的服务费比例也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打造出商业化机器人规模化运用案例下,茶猫方面表示,包含“配料机器?+制作机器?+送餐机器?”的人机协作系统将会带来口味更好、卫生更好、成本更低、营业时间更长的优势。其中,考虑倒班因素,理论上机器人最?可替代15-21人,其同时段相当于5-7人产出,并可实现7*24小时无间断工作。
对于茶猫门店配备的人机协作系统,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人机协作的本质是指在服务过程中减少人工投入、增加智能化机器参与,一方面可以为价格竞争带来更优化的成本结构,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提高服务的效率。
与此同时,涉及人机协作系统的具体效果,业内存在不同声音。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奶茶与咖啡不同,咖啡的流程化、标准化、可操作性更高,而考虑到新茶饮包含较多配料,需要对其进行混合与融合,机器人工作将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度。从整个资本端、产业端、消费端三端综合来看,此类操作运营的可行性或许不会太大。
瞄准健康奶茶赛道、配备人机协作系统,在库迪咖啡横向拓展新品牌的背后,是新茶饮市场规模日趋扩大的吸引力。去年9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新茶饮委员会联合美团新餐饮研究院共同发布《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当中指出,2023年新茶饮消费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98亿元,至2025年,国内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进一步扩张至2015亿元。
新品牌在赛道互攻下相继诞生,现制饮品市场跨界趋势正被放大
无论是咖啡涉足新茶饮,或是新茶饮布局咖啡,在近年来茶咖行业激烈的混战中,此类先例比比皆是,在库迪咖啡之前,已有不少新茶饮品牌积极加入“咖啡俱乐部”,通过创立新品牌与推出咖啡产品来获得入场券。
创立于2017年的幸运咖,是蜜雪冰城旗下的现磨咖啡品牌。据后者近日递交的赴港招股书披露,截至2023年9月30日,幸运咖拥有约2900家门店,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其以门店数量计是中国第四大现磨咖啡品牌。
于2022年8月10日新开五家店的鸳央咖啡,作为茶颜悦色咖啡子品牌,和茶颜悦色是“同根生”的两个独立品牌。与大众化的咖啡品牌存在差异,鸳央咖啡在探索“新中式茶咖”的过程中,着用茶元素来提高咖啡的亲和力,并延续茶颜悦色的中式化服务。
去年12月,有网友发文表示茶百道在成都新开了一家名为“咖灰”的咖啡店。据外卖平台显示,除咖啡饮品外,店内还制作售卖牛肉堡、贝果三明治等食品。其中,饮品价格多集中在20元左右。谈及咖灰,茶百道加盟客服表示,咖灰的加盟暂时尚未对外开放。
在持续活跃的新茶饮赛道中,沪上阿姨、喜茶等也在本品牌菜单外,于咖啡赛道作出更多尝试。其中,沪咖以“鲜果的清甜”中和“咖啡的醇苦”,为消费者创造更适合中国人口味的鲜果咖啡,将主力产品价格区间设定在9至15元;喜鹊咖于去年11月在深圳亮相,据其微信小程序显示,品牌内饮品种类主要包括“潮汕单丛茶咖”“中式原叶茶咖”“暖暖茶咖”等,单杯价格优惠价以18与19元为主。
关于跨界布局为企业带来的挑战,沈萌认为,咖啡和茶饮除了原材料差别外,其他成本的重合度高,对供应链的压力较小,还可以突出规模效应、优化成本,但咖啡和茶饮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相互替代的作用,不一定会带来1+1>2的业务效果。
沈萌还称,无论是咖啡还是茶饮,都是价格驱动的竞争模式,并通过向类似品类扩张实现成长空间的拓展,保持一定的增长速率。推广新品牌通常会利用原有品牌建立的各种资源,从而降低运作成本,加速培育过程。但若两者的潜在消费群体具有一定重叠度,新品牌的成长或许会对原有品牌形成一定冲击。
近年来,国内咖啡市场前景可观。艾媒咨询曾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咖啡市场正在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新品牌崛起的速度更快,随着中国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咖啡饮用人数不断增加,未来中国咖啡行业市场将不断扩容。但尽管如此,咖啡市场的红海竞争给品牌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也是不争事实。在现制饮品市场发展过程中,茶咖品牌相互跨界推新模糊了行业既定边界,作为企业寻求破局之法的缩影之一,多轮驱动的跨界趋势也正在被放大。
(综合自“COTTICOFFEE库迪咖啡”微博、小红书、“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众号、“艾媒咨询”公众号、港交所、幸运咖官网、“茶颜悦色”公众号、“鸳央咖啡”公众号、茶百道、“沪咖”公众号、“沪咖”小程序、“喜鹊咖”小程序等)
近,不管是刷朋友圈还是微博,到处是奶茶店加盟信息:“低成本进入,享高昂利润,无忧就能成功创业。”文案看着挺吸引人的,也给了想要赚钱的人不少希望。
而心思缜密的杭州市民梁先生这几天也在网上意外发现,同时有三家一点点奶茶门店发布转让的消息。
一边是铺天盖地的奶茶加盟广告,一边散布着奶茶门店转让消息,这背后仅是简单的开业和关店逻辑,还是藏着什么不一般的秘密?
鱼龙混杂的网上
冒牌加盟信息
我先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一点点奶茶加盟。结果在搜索引擎上出现了约27700000个结果。
但定睛一看,虽然是打着看似相同的加盟旗号,却在字体、LOGO的仔细对比下均显不同。比如网页上出现的“爱你多1点点”、1点点“总部”加盟中心、快乐1点点全球指定招商网等山寨钓鱼品牌。
其中,除了保留抄袭中间主体的LOGO大体样式外,“爱你多”“总部”和“快乐”都用上了较小的字体,不细看都不太能注意到。而链接下方的简介,用的几乎都是以下的套路:“正宗台湾奶茶5W起加盟,1-2人操作,免培训费,免考察费,免店面设计费,全方位指导。奶茶加盟,成熟运营团队管理经验,全程开店营业+选址+培训,一站式帮忙搞定……”看起来只要投入点加盟费,其他便可信手拈来。
要是跟网页上预留的联络方式取得联系,没几句话后,对方还会跟你再推荐其他的山寨品牌。
套路够深
话术像是有专门的剧本台词
我打开了一个名为“快乐一点点”的网站,在网页的左上方有一个输入电话免费咨询的按钮,右下角有个弹窗,客服示意让我输入姓名、电话、所在城市等信息,说是会发送合作费用、加盟条件、成本利润、产品种类等详细资料到我手机上。
整个沟通过程下来,感觉像是在跟机器人聊天。因为不管我说什么,客服总是一句话,让我把个人信息给她,她上传市场部,然后会有创业顾问给我详细介绍项目。
在我填写好资料大约10分钟后,手机上显示有一个广州的来电。接通后,对方表示正是奶茶加盟的“创业顾问”,姓刘。
“不好意思,因为目前咨询的量比较大,所以晚了几分钟给您回电。”创业顾问先在心理战术上来了个铺垫和下马威,言下之意是加盟队伍很火爆,咨询也要排队的意思。
我直接咨询了她关于一点点加盟的事情。这次,她又给了我一颗定心丸,告诉我开奶茶店不需要太多行业经验,零基础也可以入门,而且是成本低、利润高的好事,基本上利润在50%-70%。又问了我想要加盟的区域在哪里,有多少预算等问题。
接着,又上演了一套“太极”打法的套路。电话那头在查询后告知,目前杭州区域的门店都已经饱和了,并且表示如要加盟该品牌费用较高。比如说需要5.25万元的加盟费;3万元的保证金,用于品牌授权,需要在三年后归还;装修费用10万-15万元,会派专门的装修团队,不用自己操心;还有设备器材9万元;原材料费用3.7万-5.5万元;员工培训费1万-1.5万元。总之,全部笼统算下来,前期总共要接近40万元的投资。而这笔费用里,还不含店面的租金。加盟方需要再找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门店,招聘2-4名员工。
创业顾问介绍了之前加盟方的成功案例。说杭州某条路上的奶茶门店,每天有1.3万元的营业额,一年就能回本。
说着说着,对方开始调转枪头,重点也随之浮出了水面。“如果您觉得这个品牌的费用太贵的话,其实我还可以推荐另外一个我们正在做的奶茶品牌。”
在接下去的大部分通话时间里,这位“创业顾问”都在为我介绍某茶的品牌背书。在海外市场已经有100多家门店,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还和央视合作,广告已经在排期了,开店之后也会有人帮忙造势。说到虽然在国内还没有实体店,但全职太太王女士已经花了80万-100万元代理杭州的某个区域。还说很多人因为不符合某点点的加盟条件,都选择加盟了这个新项目……总体预算只要15万元,是刚才我询问的40万里的4成还不到。您还犹豫什么?
这其中的话术,一环套一环,像是有台词剧本似的。
发布的奶茶门店转让信息
也是“钓鱼”的
再回到最开始我们说到的,除了网上的各奶茶加盟平台外,发布的奶茶门店转让信息,也有可能是“钓鱼”的。
梁先生的朋友朱小姐一直有着开奶茶店的梦想,她说其实早就在杭城大街小巷里留意合适的店面,想着实现一下梦想。但是她尝试过按照联系电话打过去,遭遇的也是和上述类似的套路。
对方首先会对她进行探底,因为会选择打电话过去询问门店租金的,多半是有意向想要开奶茶店的人。在聊过关于店面的面积、租金、转让费问题之后,对方便会询问是打算开什么品牌的奶茶店,说他自己是因为要回老家或者其他原因不愿继续,但是手上有奶茶品牌资源可以帮忙对接。接下去,又是差不多的推荐话术再上演一遍。
长江后浪推前浪
前浪死在沙滩上
杭州奶茶江湖水很深
如今市面上奶茶的公司主要分自营、加盟和资本方进入这几种模式,比如杭州老底子的奶茶品牌晓麟,只做自营;有资本方介入的目前是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和瑞幸等品牌。其余市面上的多达几十种奶茶品牌,几乎都是可接受加盟的。
大家在网上看到的知名奶茶品牌,其实多半是假冒的。不少就是这些“资深客服”“创业顾问”所在公司自创的品牌。虽然对于加盟方而言,赚钱亏本的都有,但说白点,对于这些公司来说,除了研发品牌的各项成本外,运作起来了就能来“割韭菜”了。
常规“割”法主要靠收取加盟费和物料费,一家收取5万到8万,一年收一两百家,收入就已经很可观了。而就算这个品牌倒了,也不意味着公司不行了,可以继续开发新的品牌。在奶茶江湖里,奉行的一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旦前浪死在了沙滩上,还是有后来者的品牌,进行新一轮韭菜培养,并向二、三线城市,甚至四线、五线城市蔓延。
开奶茶店
到底赚不赚钱
压力大不大
在杭州开奶茶店赚不赚钱,竞争压力大不大呢?听说萧山有个代理,早年靠奶茶发家买了保时捷换了房,成了那片区域的“奶茶大亨”,但实际上这样的成功案例尚属少数。多的是默默退出奶茶江湖的人。
2012年,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附近曾开过一家奶茶店的小安,向我倒了一肚子苦水。
7年前,虽然那时候以一点点、都可为代表的品牌奶茶店还没有开到玉泉,不过,奶茶店开张还没到3个月,小安和合伙人就感觉到了周边其他奶茶店给自己小店带来的残酷碾轧。
“我们开的这家店是避风塘转让的。”曾在奶茶店做过“学徒”的小安熟悉制作奶茶的一系列流程工艺,可是,等到自己真正开店了,原本信心满满的小安却没了自信。“虽然我们原料都坚持买最好的,也在积极研发新品,刚开始也确实能做到收支平衡,可是后来,奶茶店就一路走下坡,越做越差。”
小安分析,大家不到他店里买奶茶,最大的原因可能和他店铺的装修风格有关系。
“开店的时候刚毕业,手头上没多少钱,装修这块基本没花钱。”小安承认,自己的店面确实寒酸。“地理位置不理想是一方面,一到晚上,其他奶茶店都灯火通明,我们店因为装修老旧,路过的基本看不到。”5000元一个月的房租,再加上奶茶卖不出去,而原料要一直保持新鲜,做到后来,“破罐子破摔”的小安和合伙人又陆续在奶茶店卖起了甜品和凉皮,可店里的生意还是不见起色。
随着玉泉附近的奶茶店越来越多,最后,没到1年,小安的奶茶店宣布“破产”。“最后一算,赔了将近4万块钱。”
本土奶茶
从自营、加盟又回归自营
杭州的奶茶江湖,在这二十几年的历程中,可谓走过了一条富有时代感的路。在此奉上杭州奶茶简史。
杭州奶茶简史
时期一: 1996年—1998年
(由早期路边摊奶茶开始延伸到店面式型态)
代表品牌:麦田村、快可立、避风塘、仙踪林
时期二:1998年
(品牌奶茶在杭州开始出现)
代表品牌:台湾123万兔速丽奶茶(当年就要5块钱一杯)杭州晓麟奶茶(主打2块钱的泡沫奶茶/绿)
时期三:2000年后
(杭州奶茶品牌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火得快、死得也快)
代表品牌:茶风暴、茶桔便、黑泷堂、街客、蜜果、果麦
时期四:2013年左右
(以直营+加盟为主要经营模式的品牌奶茶店)
代表品牌:张阿姨奶茶、甘茶度、贡茶、都可、大通冰室、一点点
时期五:2017年左右
(资本开始盯上看似不起眼的奶茶,类似星巴克一样的复合式休闲饮品店成主流)
代表品牌: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因味茶、瑞幸小鹿茶
近年来,网红奶茶品牌接连不断出现,奶茶爆品也呈现出“岁岁年年款不同”的现象,不过,说到杭州的奶茶品牌,绕不开的还是晓麟。
早在很多人还不知道奶茶为何物的1998年,当年20岁出头、调酒师出身的张璘麟就开始在杭州街头摆摊卖奶茶。
“当时在城站火车站我摆了快两年的摊,摊位主打的就是2块钱的泡沫奶茶。”回忆起初创晓麟奶茶的那几年,张璘麟的语气中满是自豪。“电视台偶然采访我以后,晓麟一下子火了。”
因为那时候很多杭州人没听过也没喝过奶茶,结束了在城站的“练摊”后,张璘麟在河坊街开的第一家晓麟奶茶店,生意比之前“打游击”的时候还要好。
趁着2004年杭州市支持下岗工人再创业的政策东风,晓麟作为对口支持企业后,很多下岗工人找到张璘麟,提出希望加盟晓麟。张璘麟也由此和加入的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了专业的餐饮管理公司,晓麟奶茶店也开始了在杭州奶茶界“开疆拓土”的8年,从2004年的10多家,快速增长到了2012年的44家。
2012年,张璘麟和合伙人提出了3年百店的目标,个人出资300多万元,以当年每个月开2家店的速度急速扩张。然而,随着街客、茶风暴、都可等外来奶茶品牌持续涌入杭州市场,张璘麟逐渐感觉力不从心。
“2014年底晓麟3年百店的计划宣布破灭,很多店过完年就没人开门。”随着晓麟奶茶的多家加盟店陆续出现员工服务态度不好、店面卫生不达标的负面新闻,接下来的3年,张璘麟只能忍痛将效益不好的店面关掉,直到如今的13家直营店。
“2006年晓麟最火的时候,庆春路的门店,一杯3块钱的泡沫奶绿每天能卖出去2000多杯。”然而,13年后,同样是这家店,卖出去的杯数已经变成了200杯。“行业垄断地位没了以后,原来一顿饭二三十人抢着和你吃,现在有8个人和你吃就不错了。”张璘麟自嘲地说。
资本背后
杭州大街小巷奶茶店花样翻新
实际上,从奶茶品牌一开始关注口味,到后来以都可、黑泷堂等奶茶品牌掀起外包装及门店的潮酷设计风潮,再到后来一点点以统一规范管理,让杭州奶茶界品牌逐渐走向正规经营,张璘麟和他的晓麟,可以说是见证了杭州奶茶历史的“活化石”。
作为杭州奶茶界的前辈,张璘麟一路看到了如今开遍杭州大街小巷的奶茶店花样翻新。“像喜茶、奈雪的茶这种背后有资本助推,真的,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资本的力量。”
前一段时间,也有投资机构找到张璘麟,想和他达成合作。“说可以给我投资300多万,就是让我作为一个IP形象,讲晓麟奶茶的故事。”没有多加考虑,张璘麟还是表示了拒绝。“有风口也罢,有投资也罢,我还是想踏踏实实经营好晓麟剩下的13家直营店,做好杭州老底子奶茶。”
同时,张璘麟也说到,“有时候你在微博里看到一点点在招加盟商,等你联系对方以后,他就会一步步让你加盟另外一个你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品牌。”在“鱼儿”上钩后,加盟费、保证金、奶茶店设备、原料、店铺装修费加起来就要好多钱。看来,“钓鱼”的套路在业界已经不再是秘密。
在风云变幻的奶茶江湖里,不乏成功者,也不乏隐退者。和每个不同的奶茶爆品背后相同的是,或靠“野路子”发展起来的品牌,或依托资本投资,奶茶行业的“套路”同样也是变化无穷,想进入者,需要多留一份心。
记者 | 江玥 万禺
( 作者:记者 江玥 万禺 编辑:张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