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语,聚焦“互联网+餐饮”
这世上,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读心术”,可以通过某个工具为某件事、某个人进行分析从而准确的知道其过去,预知未来。
近年来最热的大数据技术就是这样的“读心术”,给我们洞察顾客的内心想法提供了可能。
试想一下,通过大数据技术,老板们知道了顾客的喜好、消费习惯甚至是潜在的需求,只要针对这些喜好进行餐厅的经营,自然是能够赢得顾客的青睐。
但许多餐饮人心里也一直有问号:大数据真的像传说中的这么神奇吗?它究竟在哪几个方面具体影响餐饮业?
今天新餐语就为你揭开“大数据”的神秘面纱,其实“大数据”就在你的身边。
一,餐饮业的大数据在哪里?
很多餐饮人会问,大数据是什么?
其实当一个顾客到达你的门店,进行一次消费后,TA留下的消费行为轨迹就是一份数据。无数的顾客形成无数的数据,成为了你门店的“数据库”。
这个“数据库”里面,有所有顾客的消费喜好,消费频次,消费金额,甚至可以推测出他的个人身份、兴趣爱好等等。
所以“大数据”并不是有些餐饮人想象的如此“高端”、“复杂”的东西。相反的,每个餐饮老板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大数据。
大数据被如此重视的原因,是因为大数据本身是可以触手可及的,但是收集、分析大数据的过程,却不是所有人都做得到、做得好。许多老板会购买市面上的“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认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大数据的核心在于“数据分析”,而不是CRM等等工具。数据只是没有温度的文字和数字,只有当人类去结合自己的行业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认真的分析、应用时,大数据才能迸发出自己的强大力量。
那么,哪些餐饮企业做了这些尝试呢?
三,大数据应用在餐饮
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主要依靠人工统计记录,消耗大量时间和金钱,却收效甚微。互联网时代,一些聪明的餐饮企业通过大数据高效、快速地收集到了顾客的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精准的分析后,应用在了多个方面:
1,大数据助力市场决策
决策是所有餐饮企业都非常重视的问题。自己的竞争对手是哪些餐厅?面向的核心顾客是什么人?整个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前景又如何?这些,现在都可以利用科学系统的大数据来进行收集、管理、分析,得出结论。
著名的互联网人“雕爷”孟醒在创立“雕爷牛腩”的时候,就利用过往互联网经历积累下来的数据分析得出(孟醒拥有先后创立阿芙精油、河狸家多个品牌的经验和数据积累),中产阶级将成为未来消费的主力,符合中产阶级体验的餐厅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最终“轻奢”这个市场定位确定了下来。而如果要走“轻奢”的路线,雕爷牛腩就应该定位在消费能力更高的一二线城市发展。
大数据能更好地帮助餐饮人减少决策前调研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
2,大数据成为营销利器
营销是每个餐饮企业都非常重视的部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技术让在“最合适的时间将最合适的营销推送给最需要的顾客”成为了一种可能。
可口可乐公司就曾经运用大数据技术完成了一次成功的营销。
可口可乐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旗下的各类型产品有着不同的诉求,可口可乐公司的移动营销想要结合这些不同的诉求,让所有产品找到一个适合的平台进行营销,他们就使用了大数据。
可口可乐拥有庞大的用户数据,他们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用户每天会关注的APP。可口可乐最终选择了与墨迹天气APP合作,根据天气变化和用户的使用APP习惯进行广告文案的推送,如天气湿度过小,会提醒用户喝一瓶冰露补充水分;天气温度过高,则推荐雪碧产品;空气污染指数高,就推荐果清新产品保持湿润等等。合作期间,可口可乐品牌知名度高达49亿,完成了KPI的近210%,总点击量达1.8亿人次,做了一次十分漂亮成功的营销推广。
3,大数据满足开发需求
餐饮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速,更多的餐饮企业努力在为顾客们打造一种快速、便捷的就餐习惯和方式,一些产品的运用和开发就显得非常必要,如何能进行精准的功能开发来满足顾客真正的需求?大数据的优势在这里就体现了出来。
以服务著称的海底捞就基于大数据开发了一款海底捞APP。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消费方式,APP提供排号、订餐、预定座位、在线点菜、外卖等各种服务。通过收集用户的评价、订单、消费时间和消费记录,海底捞可以充分了解顾客的饮食习惯,也可以了解菜品的人气指数,相应的对菜品开发改进、上菜速度、服务水平等等进行调整、优化。
还有现在许多外卖APP的红包发送功能。点外卖的顾客总会好奇,为什么红包总是会在我需要点外卖的时候送到,还总是我需要的类品的优惠红包呢?因为外卖APP会收集所有顾客下单的类型、时间、品类等数据进行分析,将红包的派送时间设为顾客经常下单的时间,能够真正让顾客养成使用该APP的习惯。
对于很多普通的商家而言,APP可能还是过于“高大上”,很多餐饮现实中的应用更为明显。最常见的莫过于许多餐饮企业采用了会员制营销,对所有会员进行信息采集和消费记录,分析他们的消费习惯,通过微信、短信等等方式进行一些营销活动的推送,达到更好的宣传、推广的效果。
其实,大数据就在你的身边,无论是采用大数据助力决策,还是开发各类功能,或者利用数据分析进行营销活动。掌握了“读心术”——大数据的企业,就能充分抓住顾客的心,将行业发展的先机牢牢握在手中,在餐饮竞争之中始终快人一步。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要人活着就有需求。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餐饮消费愈加的多元化。餐饮消费呈现以下特点:
(一)餐饮消费需要的无限性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的身体总是在不断新陈代谢中的,总是要吃饭的,周而复始,一直要持续到生命的终结。人要吃饭,就有餐饮消费的需求。餐饮消费不似买房子,一生买个一套或几套就可以了。餐饮消费是每天都有的,只要有人,就有餐饮消费的欲望,具有无限性。而事物总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社会的进步,人们审美观念、口感的变化,对餐饮消费提出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也是源源不断,无法阻挡的。
(二)餐饮消费需要的多层次性
在当今宣称人人平等的年代,人还是不可避免地划分出三六九等。餐饮消费者因其民族习俗、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审美情趣、性别年龄多方面存在差异,使得餐饮消费呈现多从层次性。餐饮企业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瞄准自己的目标群体,提炼出自身的特色。产品丰富齐全的餐饮企业,考虑到餐饮消费的多层次性时,也要将产品分出高、中、低档。
(三)餐饮消费需要的主观性
人们都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经验和期望去衡量、评价服务质量的优劣高低,尤其重视个人的心理感受。因此,餐饮工作者要了解客户的类型,体察喜怒哀乐,有助于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四)餐饮消费需要的可诱导性
人们餐饮消费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我们向客户推荐新菜品时,不少客户会乐于尝试。消费者受消费观念的更新、潮流趋势的变化、广告宣传的诱导等,都会发生新的变化。餐饮消费具有可诱导性,餐饮企业要循循善诱,推出自己的特色产品或新品。
了解餐饮消费的特点,有助于提高餐饮服务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餐饮经营做到有的放矢,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消费需要。
>< class="pgc-img">>来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设想一下,晚上带着家人去吃饭,拿出手机点击附件餐厅,看完餐厅介绍,对比之后,挑一家评价好的、好吃又实惠的餐厅,在手机上领取一张会员卡,定好座位,等时间到了,点击导航,直接去吃饭,不用排队。
吃饭的时候,哪个好吃就拍个照,放到微博或朋友圈,晒一晒,与朋友共享,因为以后朋友来这里吃饭的时候,凭着你的分享,朋友可以优惠,商家还要给你返利,既能吃到好东西,分享又能赚钱,真的很惬意。
吃完饭,去商场购物,看到喜欢哪个商品,拿起来扫一下二维码,用手机比比价,放入网络购物车,逛完商场,在手机上点击送货时间和送货地址,直接付款,不用拎东西,也不用排队,然后去看电影,因为电影票在吃饭的时候已经用手机买好了。。。
这就是我们未来的生活,你觉得能实现吗?我想很快!
很多餐饮老板都在抱怨自己的生意不好,每天辛苦忙碌却是入不敷出,看着别家不是排队就是座无虚席,那感觉真的很不舒服。为什么同样都是开餐厅,人家生意就可以那么好,而自己就是瞎忙乎?下面列出几个痛点,老板们来自检一下吧。
表面缺人才,实际缺机制
经常有老板说人才缺乏,找不到合适的人,当你问他们是否曾经在他们手下有很多人?回答是肯定的,但为何他们会离你而去?当然,估计老板们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不然的话,怎么还会没有人才可用?
很多餐厅的员工是抱着干一天是一天,不想干就走人的思想。餐厅没有形成育人留人的文化氛围和激励机制,那怎么可能让员工成长起来,更难以让员工对餐厅有强烈的忠诚度,肯定会在更高的薪资诱惑时选择离开的。
如何让员工保持良好的心态?如何增加员工忠诚度?跟他们谈理想谈抱负,还不如报销员工回家路费来得实际。我们在抱怨员工不好找、留不住的同时,有没有想过给员工一个未来?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学习机会?
< class="pgc-img">>表面缺生意,实际缺思路
餐厅要想生意好,不但要不断地开发新顾客,更重要的是留住回头客并将他们发展成老顾客。为什么你的餐厅顾客来了一次就不来了,而别家的餐厅却能多次光顾?
同样是一个顾客,别的餐厅就能多次光顾,为什么自己却只能干看着顾客来过一次再也不来?顾客很挑?菜品不够好?员工不给力?都不是,你需要的是改变产品格局、打破传统销售模式、创造更多销售空间。
表面缺促销,实际缺营销
现在很多餐厅做营销活动等同于打折,更形成了惯例,淡季要打折,发现生意不行的时候要打折,有节日打折,甚至没有节日也编个节日来打折。当餐厅将打折当成常态,当打折成为价格战、疲劳战,最终你会发现:打折将变成打你品牌的脸。
别动不动就是降价打折、节日促销,更不要到生意不好的时候才想起来营销,餐饮的营销有很多,并不只有自降身价这一招。好的产品本身就是营销,产品的出品摆盘都可以成为吸引顾客的点。
此外,服务也可以成为营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底捞。环境也可以成为营销,店内促销,公益宣传,节日活动等等都可以从中提炼出营销特点来。
表面缺毛利空间,实际缺盈利产品
现在有不少餐厅,为了迎合顾客的需求,常常想多做一些菜品,吸引更多的顾客。但菜品并非大而全就好,这样往往让顾客难以选择,而且真正盈利的拳头产品却拿不出来。
我们要做的是守住真正的招牌菜品,精简边际菜品,获得客户口碑的同时并将之持续下去。
< class="pgc-img">>现阶段最大的经营痛点是什么?
如果把一群餐饮老板抓过来,挨个问他们:现阶段最大的经营痛点是什么?
答案大部分会集中在效率、人力、获客……但被提得最多的一个核心关键词一定是:增长。
增长是企业的要务,也是经过一轮爆发后,餐饮经营的普遍痛点。而企业所有的成功,归根结底都是实现了增长。
屹立江湖不倒,是因为不断自我进化。大牌们的最新动向,也代表了行业的新玩法。
面对增长压力,新锐黑马品牌做对了什么?
玩转抖音营销,答案茶还没开店先积累了百万粉丝;
场景做得足够有趣,“春丽吃饭公司”引发全国疯狂跟风山寨;
戳中年轻人“痒点”,泡面小食堂靠一碗泡面红遍全国;
……
没有任何一次“异军突起”归功于偶然。每一个“现象级”品牌的出现,背后都有一条商业逻辑,掌握这些逻辑,你就多了新的战场“武器”。
面对增长压力,新零售和外卖该怎么做?
大龙燚一年卖出了300万个自热小火锅;
船歌鱼水饺蝉联三年天猫双11品类销冠;
黄记煌通过“一汁成菜”打开了调味料市场;
……
很多人还没有看懂外卖的时候,外卖席卷而来,势不可挡;很多人还没有看懂新零售的时候,不少企业已经把新零售做成了自己最大的增量。
新零售意味着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相互引流是其中一个方面。对于餐饮企业,更多的是把线上流量引到线下。
餐饮新零售是深度的线上线下融合
小龙坎销售总监黄超 :新零售意味着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线上线下相互引流是其中一个方面。对于餐饮企业,更多的是把线上流量引到线下。
豪客来副总经理阮天应 :我认为餐饮新零售是“人货场”维度上的拓展,比如产业链的衍生,打造自己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商品的衍生,建立中央厨房、做预包装食品;以及消费场景的衍生,从到店堂食到外卖、外带等。
望湘园营销副总韩磊 :注重体验式消费,将线上线下与物流体系结合,通过数据精准把握消费者心理的餐饮新零售,是当代餐饮的发展大势。
< class="pgc-img">>小结:
1、店铺的客流量低,没人进店;
2、店铺的客流量大,但是进店率很低;
3、做过很多宣传,比如传单、广告群发等等,但几乎没有效果;
4、做过促销活动,反而亏本,并且活动结束后客流量还是很低;
5、口味很好,但是顾客的重复消费率太低;
6、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也有一些老顾客,但是不懂如何让他们帮助我转介绍;
7、感觉餐饮行业很累,而且赚不到大钱;
8、资金投资比较大,周转比较困难,不懂如何快速回笼资金;
9、自学营销,买了好多高大上的好书,但是没有效果,不知道怎么用;
10、报名各种营销培训,学的时候信心满满,回到家还是无法施展;
11、直接找一个营销经理,但是做的营销和做活动没什么区别,让人一脸茫然。
餐饮无疑是线下消费频次最高、黏性最强、承接消费需求最好的行业。20年前,《南方周末1997年2月21日》上曾发表过经济学家魏杰的一个预言“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阶段,非常痛苦,我估计再过10年,现在的民营企业200个中间有一个保留下来就不简单,垮台的垮台,成长的成长。 ”
2019,餐饮业的风会往哪个方向吹?只有少数破解了增长痛点的餐饮老板才能真正看清发展趋势,绝大多数都是被时代裹挟着往前走,每天被自己门店的经营数据整得晕头转向,等到趋势变成普遍现状时才后知后觉。
欢迎在评论区写留言,与我们互动讨论,更多餐饮线上营销知识尽在【大众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