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记者莫韶华 祝传鹏 臧小景 刘高雅)8月6日15时,郑州市发布第18号通告,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措施,要求全市居民小区(村)实行闭环管理,所谓的闭环管理是否就是“封城”呢?
6日晚,郑州市召开第五场新冠肺炎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新闻发布会,官方解释来了。
所谓闭环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疫情风险人员的精准管控,和封城是两个概念。
按照18号通告要求,中高风险地区内居民,郑州健康码显示红色,要做到“足不出户”;封控区域内居民,郑州健康码显示黄色,“足不出院”,每天每户可安排一人持出入证外出购置生活品。出入证由小区所在的社区统一办理;全市除封控区域和中高风险地区内的其他市民朋友应该坚持非必要不离郑,日常生活中要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如果不是线上办公,最好是在家、单位“两点一线”通行。
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倡导线上办公,市民群众进出各类公共场所均需要扫码、测温,在此提醒大家,外出的时候,要提前看看自己的健康码颜色,不要因为准备不充分影响个人的行程安排。
通告同时规定,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超、便利店、农贸市场、医疗机构正常营业,餐饮场所严禁堂食。
浙江防疫餐饮在线”正式上线。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 供图
(抗击新冠肺炎)浙江上线“防疫餐饮在线” 对“三区”餐饮安全闭环管理
中新网杭州1月30日电(记者 奚金燕)随着杭州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期,如何保障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封控区和管控区的食品安全?30日记者获悉,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紧急开发的“浙江防疫餐饮在线”正式上线。
据悉,该系统运用数字化手段,明确“应管尽管、应检尽检、应溯尽溯、应视尽视、应驻尽驻”的工作要求,疫情隔离点、封控区和管控区设置到哪里,监管工作延伸到哪里,全面加强食材供应全链条追溯和餐饮制作全过程管控,全力保障杭州疫情防控集中隔离点、封控区和管控区食品安全。
据统计,仅杭州一地,截至1月29日,已出动市场监管执法人员499人次,检查食材供应商、配餐单位174家,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64个,立案查处5起。出动食品快检车辆5台,检测人员25名,完成检测60批次,发现问题食品3批,销毁(召回)食品20公斤,无发生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记者了解到,此次疫情发生后,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立即行动,紧急攻关,经过24小时连续奋战,梳理完成疫情防控食品安全保障业务工作,建设开发“防疫餐饮在线”应用。
“防疫餐饮在线”应用采用“一库一图两区四端”的数字化构架,围绕集中隔离点,建设“商家管理”“食材管理”“厨房管理”和“集中供餐配送管理”四个应用场景,实现隔离点人员餐饮安全的的全链条闭环管理;围绕封控管控区,构建“食材采购”“食材管理”“食材分发”三个应用场景,实现封控管控区内居民食材安全的闭环管理。
据介绍,“浙江防疫餐饮在线”构建了分类监管的全闭环工作体系,针对集中隔离点自制供餐,采用驻点监管和巡查监管相结合方式,加强对供餐酒店人员健康、食材溯源、食品储存、加工制作、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环节全过程闭环监管,并运用“阳光厨房”加强线上实时监管、问题闭环处置。针对集中隔离点配送供餐,采用驻点监管方式,加强资质、供应能力审核,除对餐食制作全过程监管外,重点加强配送的车辆容器、分餐包装和食物中心温度。
针对封控区、管控区人员食材供应,对杭州市确定的联华华商、永辉等食材统一供应点,实施“一点一专班”驻点监管,一方面充分运用“浙食链”追溯系统,实现“来源可追、去向可查”;另一方面通过快速检测与实验室专业检测相结合,实现所有集中配送食材批批检测。针对封控区、管控区工作人员配送供餐,参照集中隔离点配送供餐方式实施驻点监管。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整体部署,进一步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工作机制,确保每个点位按照“全受控、无遗漏”要求落实责任到人。同时,加强动态信息追踪,按照“隔离点设到哪里,食品安全保障就跟到哪里”要求,及时调整更新食品安全保障点位。并强化应急处置,落实紧急信息及时报告制度,迅速响应、快速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平稳有序。(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4日讯(特派记者张琳发自北京)3日晚,在国际奥委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在‘闭环’里,大家都感到非常安全。感谢大家的理解,感谢所有人都努力遵守闭环里的各项制度。”
巴赫所说的“闭环”是指本次冬奥会全程采取的“闭环式管理”,即所有奥运相关方和涉奥人员都将与当地居民分开,进入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生活工作模式。闭环管理涵盖抵离、交通、住宿、餐饮、竞赛、开闭幕式等所有涉冬奥场所。
住:指定酒店,核酸每日一测
鸟巢就在酒店不远处。长江日报记者张琳 摄
长江日报记者是于2月3日下午进入闭环的。3日下午1时30分左右,长江日报记者从北京西站打车来到北京安苑北里,也就是此次采访冬奥会在北京的驻地——长白山国际大酒店。阳光下,酒店外大门上的冰墩墩和雪容融对记者露出憨笑。
在门外,门卫再三检查了记者的注册卡、疫苗接种证明、健康码、行程码和48小时内的核酸报告。在进入大门前,门卫很正式地告知记者说:“进入大门,您将正式进入‘冬奥闭环’,只能在‘闭环’相关区域活动,直到冬奥会结束。”也就是说,那扇印着吉祥物的大门打开再关上,等于是整个北京冬奥会的大门向我敞开,而外面的世界则暂时跟我说“再见”。
进入酒店,先量体温,并再次检查相关证件。办理完入住手续后第一件事,就是接受入环后第一次核酸检测。每家指定酒店都设有专门的检测点,整个奥运会期间,相关人员每天都必须接受一次咽拭子检测。这一点与东京奥运会时明显不同。在东京,一般三天提交一次样本,且核酸检测点主要设在新闻中心和各场馆,酒店里没有检测人员和检测点。
行:专用公交车,循环往返
主媒体中心大厅里巨大的吉祥物装饰。长江日报记者张琳 摄
从记者住的房间里,就可以看到鸟巢,直线距离大约三四公里。但在闭环内,去任何地方都只能乘坐媒体大巴。本次冬奥会,每家指定酒店都设有一路公交大巴。比如,从记者入住的酒店到主媒体中心,可以乘坐编号为TG-B-18的公交大巴。它每天按固定时间点循环往返于酒店和主媒体中心间。只需20分钟就可跑一个来回。
记者注意到,媒体公交车是经过改造的。在车里,乘客是不能近距离接触司机的,驾驶室与车厢之间安装了一堵玻璃墙,上面贴着很详细的说明:全程保持车窗以及车门关闭;乘客隔排就座,乘车率不能高于50%等。
最大新闻发布厅叫“立春”。长江日报记者张琳 摄
到达位于奥林匹克公园的主媒体中心,记者首先激活证件。然后进入主媒体中心工作。主媒体中心布置得非常温馨,大堂天花板上悬挂着被雪花包围着的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还有巨大的中国结和各种福字。冬奥会在春节期间举办,这样布置也算是独具匠心,不仅有年味,也兼顾了诸多的冬奥元素。
主媒体中心外观。长江日报记者张琳 摄
地下二层的新闻中心主要为摄影和文字记者服务,这里虽然是一个临时的办公区,但是可以看得出来设计上很用心,随处可见的电视大屏幕滚动直播奥运会各项比赛,方便记者们及时了解赛场上发生的新闻。
食:机器人大厨炒菜
媒体餐厅位于地下一层。据介绍,冬奥会期间,这里每天至少要接待5000-6000名媒体记者。为了解决他们吃饭这个大问题,主办方建造了一座充满高科技元素的餐厅。在这座餐厅进餐,场景“就像一部科幻电影”——多个档口都由机器人担当大厨。点单交费后,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吃到味道相当不错的饭菜。据了解,机器人大厨会做六道菜,此外还可以下饺子,煮麻辣烫。记者到达当天,晚餐最受欢迎的一道菜叫“胡辣鸡块”。开餐不到30分钟就已经售罄。此外,机器人大厨还取代了服务员,菜炒好后,它会用超长的手臂(传送带)从天花板上将食物送到点餐者的面前。
在工作间外的走廊里,还设有十多个睡眠休息舱。里面设有一张单人床、一次性的床单、充电插座、光线遥控器。扫码开门进入后,感觉隔音效果还不错,很安静,可以保证在里面安心地小憩一会儿。休息时间可长可短,最短为20分钟,使用者可根据需要任意选择。记者进去躺着感受了一会儿,突然想起句广告词——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这其实就是个“人体充电器”啊……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