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黑臭水体治理不力终身追责!
城市水体环境直接关系人居环境质量和群众切身利益。近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生态环境厅出台《江西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全面打好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要求,确保利用3年时间,各设区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明显见效,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控源截污
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
我省提出,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提质增效”。推动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以及老旧污水管网改造和破损修复。城市建成区内未接入污水管网的新建建筑小区或公共建筑,不得交付使用。
深入开展入河湖排污口整治。组织开展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沿岸排污口排查,摸清底数,明确责任主体,逐一登记建档。
强化工业企业污染控制。城市建成区排放污水的工业企业应依法持有排污许可证。对超标或超总量的排污单位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加强农业农村污染控制。严禁城镇垃圾和工业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
内源治理
水体沿岸严禁随意堆放淤泥
我省提出,科学实施清淤疏浚。在综合调查评估城市黑臭水体水质和底泥状况的基础上,合理制定并实施清淤疏浚方案。要在清淤底泥污染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妥善对其进行处理处置,严禁沿岸随意堆放或作为水体治理工程回填材料。
全面划定城市蓝线及河湖管理范围,整治范围内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
规范垃圾转运站管理,防止垃圾渗滤液直排入河。
生态修复
对河湖岸线进行生态化改造
我省提出,加强水体生态修复。强化沿河湖园林绿化建设,营造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因地制宜对河湖岸线进行生态化改造,恢复和增强河湖水系的自净功能,为城市内涝防治提供蓄水空间。
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对城市建成区雨水排放口收水范围内的建筑小区、道路、广场等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方式进行改造建设,从源头解决雨污管道混接问题,减少径流污染。
活水保质
鼓励再生水用于河道生态补水
我省提出,恢复生态流量。合理调配水资源,加强流域生态流量的统筹管理,逐步恢复水体生态基流。
推进再生水、雨水用于生态补水。鼓励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分散污水处理设施尾水以及经收集和处理后的雨水用于河道生态补水。
长效机制
严禁洗车污水、餐饮泔水直排入河
我省将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河长湖长要切实履行责任,按照治理时限要求,加强统筹谋划,调动各方密切配合,协调联动,确保黑臭水体治理到位。河长湖长要带头并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日常巡河,及时发现解决水体漂浮物、沿岸垃圾、污水直排口问题。有条件的设区市可建立监控设施,对河道进行全天候监督。全面拆除沿河湖违章建筑。严格执行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制度,严禁洗车污水、餐饮泔水、施工泥浆水等通过雨水口进入管网后直排入河。
强化城市建成区内排污单位污水排放管理,严厉打击偷排漏排,严格执法,严肃问责。2019年底前,各设区市城市建成区全面实现污水处理厂持证排污。
责任追究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不力将追责
我省提出,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城市人民政府要把黑臭水体治理放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第一责任人,其他有关领导班子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要制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部门责任清单,把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城市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水务、城市管理)、生态环境部门要做好牵头,会同和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工作,对于推诿扯皮、落实不力的,要提请同级人民政府进行问责;配合部门要积极作为,主动承担分配的任务,确保工作成效。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做好考核结果应用。对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中责任不落实、推诿扯皮、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依纪依法严格问责、终身追责。(王纪洪 记者 吴跃强)
看新闻Knews记者 韩琼
2020-04-29 12:04
今天(29日),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从上海市水务局获悉,《上海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在现有的工业、建筑、餐饮、医疗等11类需要办证的基础上,将从事有船舶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的港口经营活动,以及汽车清洗活动这两类也纳入许可范围。也就是说,从事汽车清洗活动的商家,5月1日起需要办理排水许可证,所有洗车废水必须收集达标排放。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在松花江路一家石化加油站内的新建洗车服务站看到,通过水务部门前期告知,该项目的规范安装了雨污水管道、污水预处理和排水专用检测井,目前项目已经进入施工收尾阶段。上海市水务局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邓武说,根据新出台的《上海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洗车项目5月1日起必须办理排水许可证,前提是必须完成相关污水收集系统改造后才能申领。
邓武表示,“首先,要求洗车商户场地里面雨水跟污水要分流,雨水进雨水通道,污水进污水管;第二个,污水要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够进行排放,对于洗车户来说他就是尘沙跟隔油的处理,第三个我们要求他的水要达标排放,洗车店的废水必须要经过收集处理,然后才能达标排放,不能随意往外排放。接下去,如果不具备办证条件的洗车店就会被取缔。”
近期,水务部门已陆续向新纳入许可范围的排水户发放了告知书,要求企业自查,必要时进行整改。从5月1开始,洗车商户可登录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一网通办专栏或至水务局行政服务中心申领排水许可证。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从上海水务部门了解到,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市就出台了《上海市排水管理条例》,并分别于2001年、2003年、2006年、2010年作了四次局部修正。自1996年实施以来,对加强本市排水管理、保障设施安全运行、改善水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本市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比较突出的就是洗车行业。根据上海市机动车辆清洗管理处统计数据,全市洗车场(站)有2000多家,大多数面积不大,规范排水意识不强,普遍存在占道洗车、洗车和场地冲洗废水接雨水管道的现象。而此次《上海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颁布施行,旨在通过全面修法,为保障设施运行安全、有效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另外,《条例》中,除了排水许可范围方面的变化外,围绕城市治理排水与污水处理工作的重点、难点,新增加了规划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排水接入改革,规范雨污分流,监管排水单位和个人雨污混接、混排行为等内容,并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纳入条例范围,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环境质量。
雨污混接已成为城市排水不畅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条例》要求规划建设层面严格实行雨污分流,特别要求建设住宅项目的,阳台、露台应当按照住宅设计规范,设置污水管道。针对沿街商铺、企事业单位混接点,加强综合执法,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共治合力。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韩琼 编辑:周一)
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褚英硕
近日,家住陶然亭街道四平园小区3号楼的居民反映,小区底商的餐饮店排污,导致小区地下管道堵塞,窨井口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社区迅速联系职能部门疏通管道,并与餐饮底商协调沟通长期治理措施。
社区接到居民诉求后,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查看情况,发现是3号楼两家餐饮底商的排污管道与居民排水管混用。由于油污长期堆积,导致管道堵塞,排污能力下降,所以产生了异味,需要立即进行疏通。
社区将情况上报至相关职能部门,并组织职能部门、居民代表及两家餐饮底商召开了议事协商会,详细了解居民诉求,厘清责任归属,大家共同商讨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
当天下午,抢修人员、污水车就抵达了小区,展开管道疏通作业。堵塞的污水管道被疏通后,抢修人员又对管道壁上堆积的陈年油垢和杂物进行了彻底清理。管道通了,异味没了,困扰居民的烦心事得到了化解。
为避免地下管道堵塞问题反复出现,社区牵头协调,要求两家餐饮店在污水排放过程中要做到过油池隔日一清、排污井一周两查,随查随改,定期做好清理疏通工作。
“感谢社区为民办实事,他们疏通的不仅是下水道,更是我们的心结!”3号楼的居民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