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横槊赋诗,天门九真人,在长阳清源供水有限公司担任副经理。爱好文学,喜爱练笔。
三月,到榔坪看木瓜花
因乒乓球结缘,长阳国网的左盾先生约我一起去他的老家看木瓜花。因前几年,同是榔坪人、因泳相识的戴先生带我们一起去看过,我心里对左先生的邀请是不以为然的。但,碍于左总的热情,欣然同往。
长阳县有种植木瓜的历史,这里产的皱皮木瓜,是一味名贵中药,早在明清时期就远销东南亚及非洲各地。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榔坪的木瓜种植曾一度撂荒。据榔坪镇负责人介绍:当年,镇党委一班人经过反复讨论,认为木瓜产业是榔坪镇脱贫攻坚的一个很好的抓手。这么历史悠久的特产,肯定是有竞争力的。
3月28日一大早,我们10人,分乘2台车,经白氏坪、上高速,前往榔坪镇。10点,我们就到了。远远看见覃拥军在出口等着我们。覃总是我们乒乓球界一大高手。在榔坪镇有自己的产业,还带着一帮孩子,充当乒乓王。在左先生的乒乓球馆比赛一个多小时、在吴总颁发奖品后,在覃总的带领下,我们前往关口垭村木瓜花海。
诗云,耐得残冬肆意开,劲骨英姿雪里栽。不识峭寒枯叶冷,粉蕊输香报春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我们信步山间、地头,看到那一缕缕粉嫩,总给人一种“艳遇”之感。早早迎春开放,却无争春之意,红的惊艳,但更多的是淡泊、亲切。很多花,美则美矣,却红颜易逝,春天未去,却香消玉殒。相较而言,木瓜花活得更“皮实”,先花后叶,春季观花夏秋赏果,投我木一株,报之果一树,不同阶段美不同矣。
“悦”罢木瓜花,我们来到宋明早的农家乐餐饮。来之前,左先生就与宋明早夫妇联系了,把中餐定在他这里。这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家乐,很大的房子、地理位置优越。宋先生讲,他有一儿一女,条件还可以,儿子在村里工作。每年的农家乐收入也很可观。上桌的菜肴,都是新鲜现摘的;猪肉是地道的粮食猪腊肉,晶莹剔透、明净亮晃;烧材是当地的栗木劈材……吃得爽,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回味无穷。饭后,这些欢天喜地的球友们,还表演了乒乓操,拍了抖音……球技有限、球乐无穷!
据宋氏夫妇介绍,近些年来,榔坪镇药用木瓜年年丰收,还碰到过有史以来最好的市场行情,木瓜价格一天一个价,还供不应求。前几年最高价每公斤12.6元,产品俏销北京、安徽、广东等地。2023年,木瓜收购单价大幅下降,每公斤6元至7元,全镇木瓜仍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
别了,关口垭。我们之后,参观叶溪河电站、吃烤红薯、游叶溪河、钓野鳜鱼……每处、每时,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们再到镇上。土著民用苞谷做的米酒好喝、用黄豆做的豆丝好吃。球友们争相采购。老街坊都亲热地说,左站长回来了,儿们就喊左叔叔,您的白酒送来了。
作者(右一)与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石人炳先生在一起。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一个离开榔坪,几年后回到镇上,人们仍如此亲切、热情。一如,我们热爱左先生一样,榔坪街上的居民、乃至机关干部都“乐左不疲”。覃先生拥军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覃先生早就在榔坪大饭店恭候我们一行。席间听俺一一道来:
其实,左先生的乒乓球只是玩而已。他的主业是供电。在一个电站做了20多年的法人代表。他用电光照亮用户;用文字温暖他人;用乒乓提升球友。以他为主的一帮球人,用实际行动感染了领导。花坪社区专门腾出地方,开辟了一块清江卓越乒乓球活动室。一帮球友带动了整个社区、甚至龙舟坪城区的健身运动。可以说,左先生居功甚伟。
左先生是喊工队长,早上8、9点钟,左先生就分别电话球员们,要来啦,乒乓开打啦。到场后,左先生更是不厌其烦,无论是先进还是后学,一律认真陪练;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打球几十年的,他都欢喜陪打。对乒乓球爱好者有所求,必有所应。我看到了左先生的品德:助人为乐、乐于奉献、品德高尚、以人为本、热心待人。
每年一度的木瓜花节都是以“花”为媒、以“农”为本、以“情”为根,庚续“木秀春色,瓜富榔坪”的理念,围绕农户脱贫致富,向外界呈现一个团结、奋进、友好的榔坪形象。瓜农们开局决胜,把“富口袋”、“富脑袋”、“富万代”的思想有机结合,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于2020年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菜,色香味俱佳;酒,香浓醇厚;晚宴,酣畅淋离;木瓜花,诗情画意。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无论左先生、还是戴总,他们带我们看过木瓜花,是巴适、是舒服,是回味悠长。除了感谢,我们还能说什么。如果硬要说点啥,我愿意说,明年三月,到榔坪看木瓜花。
2024年04月
天门文艺投稿邮箱:394591538@QQ.com
小编微信号:13807227468
>>绝境只是心境,答案自在你心”。去年年底,随着“董宇辉讲王阳明”登上热搜,董宇辉在直播中推荐的《知行合一王阳明》与作者度阴山一起火遍了全网。
不久前,阳明心学研究学者、知名作家度阴山先生,来到了阳明先生的故乡绍兴讲学,并特意品尝了地道绍兴菜,与学习和践行阳明心学十余年的绍兴菜餐饮品牌寻宝记就阳明心学与企业经营的“修心之道”进行了交流。
绍兴寻宝记餐饮负责人(左一)与度阴山先生合影
知名学者对话绍兴菜品牌
因阳明心学而生的“双向奔赴”
本次行程是“此心光明”度阴山私塾第十一课的最后一站。度阴山先生一行,在寻宝记负责人陪同下,来到了寻宝记旗下高端绍兴菜品牌——绍兴宴,在以阳明文化为主题的“伯府第”包厢内,共同探讨交流阳明心学在企业经营中的践行。
寻宝记旗下高端绍兴菜餐厅:绍兴宴
发源于绍兴的阳明心学,现已存世500多年,其中蕴含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学思想,至今仍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是当之无愧的“越地国粹”。作为根植绍兴二十余年的本土餐饮品牌,寻宝记的发展之路与阳明文化密不可分。
在与度阴山先生的交流分享中,寻宝记负责人表示,十余年来对阳明心学的研习与践行,让企业的经营发展更有方向了。从品牌成立之初的迷茫期,到创始人张亮通过阳明心学“立志”,在阳明先生“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理论指引下,寻宝记找到了真正的“宝”:爱绍兴,爱绍兴菜,在自己深爱的故乡热土,建立绍兴独有的文化自信、弘扬古越大地6000年来的灿烂文明与饮食文化——这,才是绍兴餐饮人真正的“根”。
阳明先生画像
自此,寻宝记在阳明心学的指引下,以“让伙伴幸福,让顾客满意,让绍兴菜荣耀绍兴城”为使命,以绍兴菜为载体,以阳明先生的致良知为核心思想,将“诚意正心”作为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寻宝记精神八条——“好好工作,努力赚钱,立志勤学,改过责善,无我利他,向上向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带领团队持续践行阳明心学,将菜品质量与顾客需求放在首位,成为传承地方饮食、弘扬城市文化的“绍兴美食名片”。
《阳明心学在寻宝记》
据寻宝记负责人介绍,从2017年至今,寻宝记经过了八个百日“致良知”学习,每次都有新的收获,还将学习成果汇集成册,编撰了《阳明心学在寻宝记:致良知学习分享集》。度阴山先生认真翻阅了这本学习分享集,对寻宝记在阳明心学践行中的长期努力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能将阳明心学应用到企业中,从中高层到一线员工、人人都在学,“把理论变为大家都能接受的日常,是件很难也很了不起的事。”寻宝记能在此基础上坚持“诚意正心”“用良知做菜”,是“对阳明心学的成功践行”。
绍兴寻宝记餐饮负责人向度阴山先生介绍阳明心学学习和践行成果
在《阳明心学在寻宝记》一书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以致良知为目标,行日日不断之功,偶有所得,如此甚好!”对于寻宝记而言,正是因为多年来日复一日的践行,让寻宝记成为本地知名的绍兴菜品牌,获得了“外地人必吃,本地人常吃”的好评,通过对绍兴美食的“守正创新”弘扬绍兴文化,让更多人爱上绍兴菜。
赴宴“伯府第” 共品文化宴
一场高山流水的知音之遇
一方是潜心研究多年、著书讲学传播阳明心学的知名学者,一方是十余年践行阳明心学、弘扬阳明文化的绍兴餐企,让这场交流成为一场“知音之遇”。作为阳明先生的“同乡”,寻宝记此次设宴在旗下绍兴宴的“伯府第”,从包厢设计到酒宴设置,无不体现了阳明心学的元素,也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意味。
据寻宝记负责人介绍,度阴山先生一行当日就餐的绍兴宴“伯府第”包厢,典故出自明世宗为阳明先生钦赐的府邸,绍兴民间素有“吕府十三厅,不及伯府一个厅”的说法,可见其恢弘气势。“伯府第”包厢古朴考究,以沉稳大气的中式风格,由心而始,由心而实,映衬府邸的万千气象。
以阳明文化为主题的“伯府第”
据了解,在绍兴宴店内16间不同主题的包厢中,“伯府第”是最大的一间,这也说明了阳明文化之于这家餐饮品牌的重要地位和意义。阳明先生的理论学说,名城绍兴的璀璨文化,仿佛穿越时空而来,汇聚在这一方宴请宾客、聚餐会友的“宝地”之中。
大宴天下 酒甜阴山
品味舌尖上的阳明文化
除了自身经营与管理,作为传播绍兴文化的城市名片,寻宝记以绍兴菜为载体,在传播阳明文化上也进行了新的创造与表达。在2022年王阳明诞辰550周年之际,寻宝记举办了阳明伯府品牌发布会,以精心研发的阳明伯府宴、阳明伯府酒和阳明伯府茶,致敬这位明代“心学大圣”。其中,阳明伯府宴的菜品与构思,都出自阳明先生的金句和有关心学典籍。融汇“儒释道”的阳明文化,与融合“正清和”的绍兴菜,以“阳明伯府宴”这种极具烟火气与文化属性的方式交融在一起。
阳明伯府品牌发布会现场
“比如这道「为善去恶」,就是以阳明先生的理念,对传统绍兴菜进行了创新。”寻宝记负责人说,「为善去恶」这道菜将名列绍兴“三臭”之首的霉苋菜梗,经过研发改良,在轻盐的基础上、取出苋菜梗的瓤,再嵌入虾滑,让一些原本不熟悉、不习惯霉臭风味的食客也开始逐渐接受,更符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
阳明伯府宴菜品:为善去恶
通过对绍兴菜的创新研发,让更多人了解阳明文化,使“越地国粹”随着绍兴菜的推广传播得更广泛、更生动。对此,度阴山老师表示,这样的创新融合“把阳明心学用在了实践上”。为表示对寻宝记品牌理念的肯定,他在著作《知行合一王阳明》扉页上题词:“绍兴宴,大宴天下”并赠予寻宝记,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美食盛宴,不能无酒。到了酒乡绍兴,自然要小酌几杯。寻宝记出品的典藏陈酿「阳明伯府酒」甘美芳醇,顺畅适口,让度阴山先生赞不绝口。美酒飘香中,仿佛与当年同样喜爱绍兴酒的阳明先生对饮一般。喝完黄酒,再品一杯寻宝记秘制的「山阴甜酒」,度阴山先生笑言:“「山阴甜酒」反过来念,刚好是‘酒甜阴山’。这次来绍兴,吃到了好菜,喝到了美酒,确实被‘甜’到了,可以说是不虚此行。”
2024年,期待更多像度阴山先生这样的“城市客人”,一起走进这座“名士之乡”,共同感受名城绍兴的人文历史,品味“宴天下”的绍兴美食。也期待更多如寻宝记这样的餐饮企业,“诚意正心”“知行合一”,用良知做菜,将顾客的需求与体验放在首位,让更多人尝到更有城市特色与人文底蕴的地方美食。
广网宁波8月19日消息(记者陈金莲实习生王赢泽金奕卉)“夏天送冰爽之中有我,冬天送温暖之中有我,烈日寒风中有我,忙碌人群身影中有我……”8月18日,龙德元坐在自制的“录音室”中,哼唱着他刚刚创作成功的歌曲《外卖哥》。“这首歌唱出了像我这样的人,不知道你们还见过多少?”龙德元看着耳麦,激动地说。
“辗转多地,从事多行,扎根这座城市近二十年”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龙德元很早就辍学帮助家里干活。刚刚成年后的他,为了生活和生计,决定出去闯荡。2004年,龙德元离开了长久居住的家乡贵州凯里,来到了陌生的城市宁波。“我来宁波将近二十年了,尝试了各式各样的行业。”龙德元说,“宁波是个有温度的城市,我能在这实现自己的梦想。”
起初,由于文化程度并不高,他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些什么。辗转多地后,他来到宁波,在一家小饭馆中打杂。那时候的龙德元年轻气盛,在听到饭店的同事打算要去鱿钓船上做船员,到海外出去打拼,他也动了心思。“那时还不够成熟,刚接触到的东西,对我来说充满诱惑力。”第一时间,龙德元和其他几个年轻帮厨就跟着那位厨师从舟山坐船出发了。
海上的航行是无聊的,为了打发空闲的时间,在出海前,龙德元买了一台DV机和10多张歌碟。“一开始计划去两年,但是他们都提前乘着货船回国了。我一个人总想着在船上找点事情做。”两年海上漂泊的时间里,龙德元反复收听着提前买的那些歌碟,他时常反问自己为什么这些歌手能创作这么优美的曲子?渐渐地,他对音乐越来越有感觉,这也更加坚定了他要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返回宁波后,他用鱿钓赚取的“第一桶金”开了家烤鸭店。“我想的就是可以再多赚些钱,去弥补18岁青春的遗憾,能有资金去进行音乐创作。”
龙德元送餐路上(央广网发金奕卉摄)
“我是一个外卖哥,一个不甘平凡的外卖哥”
可现实是残酷的。龙德元的第一桶金打了水漂,赔完了。后来,他又从事了另外的几个职业,结果都不尽如人意。2016年,他决定成为一名“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
“外卖小哥确实很辛苦,特别是像这样的高温天气,或是台风暴雨、暴雪天,送餐慢了,就会被客户差评。”龙德元说着自己的经历,眼眶红红的。记得有一次台风天,路上都是积水,还在下着大雨,有个小区不让外卖员的电瓶车开进去,他就一路小跑,最后还是超时了不少,顾客给了差评。除此之外,外卖小哥的“额外工作”也不少:买烟、带饮料、扔垃圾……他碰到过很多顾客叫他干杂活,“有些不干就会给我差评。”龙德元说。
幸运的是,还有不少顾客温暖着他。有一次,他接到一个特别的订单,外卖单的备注栏上清晰地写着:你们辛苦了,高温天气喝杯奶茶解解渴,这笔订单不用送。“当时心里感觉暖暖的,我和那个好心人也有一种特别的缘分吧。因为平台有隐私保护,我也只能在心里祈愿祝福。”龙德元说着说着,泪水打湿了他的眼眶。
不仅是因为自己的音乐梦想,更是这些特别的经历,他一直想写一首有关职业的歌曲,来感谢遇到过的好心人,更是纪念这份风里来雨里去的工作。202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音乐人的聚会上认识了鹿行空音乐工作室合伙人之一的左酷先生。左先生毕业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在音乐上的造诣很高,龙德元便在朋友的引荐下,跟着他正式开始学习音乐创作。
龙德元送餐路上(央广网发金奕卉摄)
“爆红绝非偶然,更是源于心中的音乐梦与艰苦付出”
为了有个更好的空间学习音乐,创作音乐,经过好几天的纠结,他在宁波市中心租下一个十平米出头的小隔间,每个月的租金就是一大笔。“因为这里离左老师的工作室比较近,方便我去他那更好地学习。”结束一天的工作后,龙德元就会在这里使用自己购入的电脑和midi键盘,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因为怕打断自己写词的思路,常常在凌晨,他还坐在电脑前深思。
此前,龙德元也自学写过歌。2018年,在录音棚请人伴奏,加上自己的原声,他的第一首歌曲《也许我不该》在QQ音乐上线。这首歌曲和他的感情经历息息相关。他谈过三四段恋爱,但结果都是分分离离。创作这首歌的时候,他刚结束了一段爱情。
时至今日,这首歌曲仍然可以在软件上搜到。“我能写词,但不会谱曲,这个我只能在左酷先生和杨敏老师那里学习。”“阿龙,他真是很不容易,从零基础开始学,能到现在这个程度。每次上课,他都在那个角落里记着笔记,我们都很有感触。后来,是把他当成自己的好大哥一样,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去帮助他。”合伙人杨敏说。作为专业创作歌手和培训导师,杨敏非常敬佩龙德元,与左酷商量后,还减免了龙德元一部分学费。
多年的学习,龙德元逐渐在作词、作曲、编曲等方面熟能生巧起来。除了《外卖哥》《也许我不该》等公开发表作品,他还有一首《人心隔肚皮》也上传到了QQ音乐,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与称赞。
龙德元在电脑前制作音乐(央广网发王赢泽摄)
在未来,龙德元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不能这样玩音乐,有机会我打算回老家,开个音乐工作室,继续追寻梦想。”璀璨的灯光下,龙德元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骑着电瓶车他一路哼唱“我是一个外卖哥,一个不甘平凡的外卖哥……”,音乐萦绕在市区的大街小巷。
(来源:央广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