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左宗棠与至公堂:一纸奏章话文脉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治十二年下半年(1873年秋至1874年初),是清代西北经略史上的关键半年。这半年,61岁的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兵纵穿千里河西走廊,奔

治十二年下半年(1873年秋至1874年初),是清代西北经略史上的关键半年。

这半年,61岁的陕甘总督左宗棠率兵纵穿千里河西走廊,奔波于兰州与酒泉之间。两宫皇太后和同治皇帝频颁上谕,连番垂询收复新疆之策。

这是左宗棠第一次到河西走廊“出差”。两年前,他就要“扶杖而行”,这次更是拖着“衰病之躯”,忍受丧子之痛,感叹“日暮途长”,念着“退隐田间”,一面部署平定陕甘的扫尾工作,一面谋划收复新疆的方略,忙得“眼目昏花,心神恍惚”。

到了年底,他忽然有“闲心”偏离“中心工作”,草拟《请分甘肃乡闱并分设学政折》(以下简称《分闱折》),恳请将陕甘两省长期合并举行的举人选拔考试——乡试分开举行。

受访史志专家评价,《分闱折》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不仅是解码西北文脉兴衰、治理兴替的一扇窗,也是对历代经略西北得失的一次反思,是继赵充国“屯田三策”之后筹划西陲长治久安的又一篇雄文。

这是倡议兴建甘肃贡院的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画像。(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西域经略深反思:

“于武备尚详,而文治独略”

初秋时节,兰州繁华街区西关一带,黄河奔腾,人流穿梭。大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在115岁的兰州“地标”黄河铁桥前打卡。距离铁桥四五百米处,近代西北“地标”——中轴线建筑群甘肃贡院遗址闹中取静,即将迎来150岁生日。

这是最新修缮后的甘肃贡院核心建筑至公堂。(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供图)

贡院遗址,坐落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里。高楼掩映之下,两栋恢弘的殿堂式建筑十分醒目。前面一座大殿高15米,面阔七间,名叫至公堂,曾为监临、外帘官办公场所,是贡院的核心建筑;后为兰州大学教室、礼堂、阅览室;现为甘肃科举博物馆。后面一座高14米,面阔五间,名叫观成堂,也是当年甘肃贡院中轴线上的核心建筑。

与绝大多数中轴线建筑坐北朝南不同,至公堂、观成堂都是坐东朝西。甘肃科举博物馆工作人员周媛说,这种坐东朝西的布局在全国现存贡院遗址中独一无二,可能与兰州城沿河而建、地形东西狭长有关。

这是至公堂旧貌。(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坐东朝西,也就是面向西部,与贡院创始人左宗棠极力推动陕甘分闱、实现文化“定”西的初衷相通。甘肃贡院就是当时面向西部、以文化人的抓手。

时光倒流。151年前的1873年9月10日,左宗棠从陕甘总督驻地兰州出发,经武威、张掖,走23天长途,抵达毗邻新疆的酒泉。

出发7天前,长子左孝威在湖南老家夭折。但按当时的条件,他无从立刻得知。一路上,祁连雄浑,戈壁浩瀚,映入眼帘的,是“大漠孤烟”“孤城遥望”“春风不度”的苍凉风光。

左宗棠自小挚爱方舆地理,21岁时就曾写下“西域环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的诗句,38岁时有机会得到“边疆问题专家”林则徐面授机宜,深刻认识到“西域屯政不修,地利未尽,以致沃饶之区,不能富强”。不过,这次用脚步“丈量”河西走廊之后,他对历代经略西北得失有了更加痛切的认知。

与今天便捷、高效的交通不同,当时的丝绸古道,让他形成了肌肉记忆。他在《分闱折》中写道:边塞路程悠远,又兼惊沙乱石,足碍驰驱,较中原行路之难,奚翅倍蓰。

令他震惊的是,由于清初行政区划“改革”不彻底、设计有缺陷,辽阔的边疆和艰险的道路,阻滞了各族士子向慕风化、跨阶层流动的上行通道,导致西北文脉壅塞,逐渐削弱了“大一统”的根基。

1873年下半年本是“乡试季”,甘肃各地生员理应远赴陕西参加秋试。然而,返程路上,从甘州(今张掖)到凉州(今武威),左宗棠看到大批生员路边恭迎。起初他以为这些人是参加“秋试”后匆匆赶回的考生,便询问考得怎么样。然而,答案令人唏嘘:由于“甘省距陕道阻且长”,清朝开国200多年来,许多士子无力赴陕。

左宗棠本是科举考场中的失意人,因功劳卓著获赐“同进士出身”,但“第一学历”只是举人。与他相比,甘肃读书人的遭际更惨。

他认为,甘肃读书人“经明行修能自淑其乡里者,尚不乏人”,但清朝开国200多年来却罕有名满天下的大官、大师。问题出在“指挥棒”上。

据《左宗棠全集》中收录的信札记载,因道路险远、代价高昂而自动放弃乡试机会的甘肃生员,当时竟占“十之七八”。少数下定决心赶考的人中,又有很多人遭遇意外:有路遇暴洪、滑坡、泥石流,因不可抗力错过考期的;有盘缠用尽不得已半途而废的;有走着走着得了抑郁症、客死他乡的。左宗棠感慨道:故诸生附府、厅、州、县学籍后,竟有毕生不能赴乡试者。穷经皓首,一试无缘,良可慨矣!

一路耳闻目睹,一路调查研究,左宗棠对经略西北的得失进行了深刻反思。

《分闱折》通过援引大量数据、细节,算了“三笔账”,痛陈西北治理体系长期无“根”、失“魂”、缺“钙”,周期性兴衰变乱在所难免。

第一笔是制度成本账。当时的甘肃,东邻陕西,西至新疆乌鲁木齐一带,辖境包括今天的甘肃、宁夏、青海,以及新疆、内蒙古的一部分。从东至西,最近的地方距西安五六百公里,兰州、西宁、银川距离上千公里,张掖、酒泉距离1500到2000多公里,乌鲁木齐等地距离三四千公里,往往单程就要走两个多月。至于花费,“少者数十金,多者百数十金”,和东南各省举人赴京参加会试的花费一样大。

第二笔是人才产出账。据《分闱折》数据,当时甘肃在册的生员远超万人,而1873年真正抵陕赶考的还不到3000人,实际参加考试的比例只有“十之二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主考官评卷后向他报告,两省联考,“甘肃独优”。《分闱折》援引的数据表明,道光、咸丰年间,甘肃士子到考率低但上榜率高,几乎每届乡试都有30多人上榜。

第三笔是政治得失账。这是左宗棠不惜笔墨着力论证的核心观点。《分闱折》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地指出:置省以来,诸凡建设,或创或因,于武备尚详,而文治独略。其大意是:甘肃自清初单独建省以来,无论是原创性制度安排还是因袭前朝的旧制,都存在共通的积弊——重武备、轻文治。

《分闱折》先是回顾了清初陕甘分省的过程:甘肃最早归陕西统辖。到了康熙年间,“拓地日广”,中央政府设立甘肃巡抚,后来派驻陕甘总督,兼管甘肃巡抚事务。他进而论述道,甘肃“地当西陲冲要,南北界连藩服荒服”,是经略西域的战略“抓手”。这里各族杂居,迫切需要在“谣俗异宜,习尚各别”基础上,建好共有精神家园。

左宗棠曾坦言,“臣度陇之初,见陇事败坏至极,无从措手,心窃忧之”。戎马倥偬之余,他深感“甘、凉一带民风尚称朴厚”,同时痛感一些地方“四十余年,等于绝域,声教久不行”。他认为,西北治理必须眼前、长远一起抓,既要以发展促稳定,更需用改革求久安,具体是办好三件事:讲求政教、举行兵屯、振修武备。

其中,“讲求政教”排在首位。在他看来,西北只有“经正民兴”,才能“潜移默化、异志全消”,收到“边氓长治久安之效”。

左宗棠督甘后,每到一处都鼓励办学,曾为兰山书院四处延揽“山长”,寄望各地重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关学”传统。他先后创办兰州制造局、织呢局,在内陆边陲倡导洋务运动,早早拉开西北工业化的序幕。他着力改革完善西北治理体系,《分闱折》呈递前后,多次上书清廷充实完善西北行政区划设置,其中4次上书建言新疆建省,最终获批。

这是最新修缮后的甘肃贡院核心建筑至公堂。(甘肃科举博物馆供图)

“智库”要破更要立:

算明白大账,更理清细账

2018年,甘肃贡院经过3年大修,作为甘肃科举博物馆,首次向公众开放。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示甘肃贡院全貌的沙盘。据地方志记载,甘肃贡院占地14万余平方米,最多时可容纳4000余人同时考试。

这是左宗棠自撰自写的甘肃贡院门口的木质长联。(甘肃科举博物馆供图)

历史记载,贡院建成后,人文荟萃,匾额、楹联盛极一时。曾有一副192字的长联,比久负盛名的滇池长联还要长,是中国贡院第一长联。如今,观成堂仍保留着左宗棠继任者、谭延闿父亲谭钟麟的54字长联。至公堂内还有3处左宗棠印迹。门头匾额上的“至公堂”三字,是贡院落成时左宗棠手书;门口有一副木质长联,如今移入堂内珍藏,也是左宗棠自撰自写:共赏万余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

这时至公堂大梁上留存的一行总长10多米的楷书题款,上写左宗棠的官衔和姓名,明确记载“封顶”日期为1875年农历七月初九。(甘肃科举博物馆供图)

周媛说,2015年翻修时,两座建筑整体抬高1.36米,施工人员在至公堂施工时,发现大梁上还保留一行总长10多米的楷书题款,上写左宗棠的官衔和姓名,明确记载“封顶”日期为光绪元年(1875年)七月初九。

就像至公堂处处可见左公印迹一样,陕甘分闱从动议到落地,凝聚着左宗棠不少心血与智慧。

《左宗棠在甘肃》作者、陇东学院教授马啸说,从《分闱折》看,左宗棠谋事善成,不仅善于大处着眼,直陈迫切性,也善于小处着墨,讲清讲透可行性。

其实,陕甘分省以来,陕甘分闱曾多次提上议事日程。清政府在决策中并未全盘否定,很早就决定武试分闱,由甘肃自主组织武举人选拔考试。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沐说,雍正、乾隆皇帝先后两次否决陕甘分闱的提议,原因如出一辙:甘肃士子不多,分闱作用不大。在清政府看来,自古“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甘肃只是武术之乡,“盛产”武将。

因此,虽然陕甘分闱客观有需要、民间有呼声,但先帝有定论,官方有变通,祖宗成法不敢轻动。到清中叶,政局不稳、财政吃紧,陕甘分闱更加趋于无解。

从历史资料看,《分闱折》呈奏前,地方上已有形式多样的分闱动议。许多士绅曾给陕甘学政呈递联名信,甘肃籍官员滕烜、曹炯等人已为甘肃贡院建设发起募捐,好像要将生米煮成熟饭。不过,最终说服清政府的,还是《分闱折》。

左宗棠长期被封疆大吏聘为智库、幕僚,撰写“智库报告”是他的看家本领,林则徐称之为“绝世奇才”。担任封疆大吏后,他多次建言加强船政、塞防,新疆、台湾设省。收复新疆时,当许多官员轻言“乘胜出关,速图扫荡”时,左宗棠“体察军情,详审局势”,认为大西北“筹饷难于筹兵,筹粮难于筹饷,筹转运又难于筹粮”,“用兵在精不在多”,先要挑选精兵、妥运粮草,才能毕其功于一役。这些建言献策之所以落地见效,主要是他重视调研,能察人所未察,故能言人所未言。

《分闱折》不仅直击西北治理的要害问题,更拿出一揽子说服力和操作性极强的改革设想,入情入理。

1873年,左宗棠与陕甘学政、广东硕儒许振祎频繁通信。两人就陕甘分闱的技术性细节交换意见。从《左宗棠全集》收录的书札看,他还问计于其他官绅,最终锁定三个关键性问题。

第一个是录取名额问题。从古至今,“上线率”都是牵动各方切身利益的要害。理论上,分闱的最简单办法是将陕甘乡试的42个录取名额一分为二。但左宗棠认为,存量调整不合实际,增量调剂皆大欢喜。

在《分闱折》中,他用事实和数据讲了三层理由:一是如果两省平分现有名额,对近水楼台先得月、历来到考率较高的陕西考生来说显失公平;二是由于山高路远、兵荒马乱,甘肃历年累积的未参加乡试考试生员为数甚多,考虑到往届甘肃考生上榜率高,简单一分为二也难解甘肃之渴;三是横向对比看,云南、贵州在分闱时,清廷分配贵州“取中额数”42名,这个数字是全国各省中最少的。左宗棠建议,甘肃“取中额数”只需比照贵州成例即可。

第二个是“开口子”问题。当时,还有安徽、江南两省没有分闱。为了打消“开口子”的顾虑,《分闱折》特意写道,安徽与江南“壤地相连、一水可通”,安徽士子到江南考试,“习以为常,并无不便”。考虑到清流对分闱还有不同意见,奏折主动设置议题并作出回答:“臣亦知圣贤之学,不在科名”,但“非科名无以劝学,非劝学则无读书明理之人”。

第三个是经费保障问题。左宗棠写道,尽管甘肃苦瘠“甲于天下”,但陕甘分闱是民心所向,民间已在兰州西关一带选定地基,买好砖瓦、木材,等着开工。此外,分闱后,每届乡试经费,也由甘肃筹划。

这几本细致入微的“小账”加起来,就形成一个强烈信号:陕甘分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清廷只要新批40多个举人名额,增设一员学政,就能四两拨千斤。

夜晚,修缮后的至公堂展现着历史的厚重。(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一脉多传树参天:

根扎西部,独树一帜

一场秋雨过后,又见天高云淡。萃英山下,莘莘学子涌入兰州大学天山堂、昆仑堂,开始新一天的学习。

“萃英”,取自萃英门,后者与至公堂一样,曾是甘肃贡院的标志性建筑。1913年,兰州大学的前身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迁入甘肃贡院旧址。贡院许多地标,从此成为兰大的象征、学子的记忆。到20世纪40年代,国立兰州大学在至公堂附近,又建起四栋当时兰州的最高建筑:天山堂、昆仑堂、贺兰堂、祁连堂。校史记载,用四座西北名山命名,意在开阔学子心胸,提醒广大师生,面向西部、扎根西部。

至公堂、观成堂一带,已找不到一棵甘肃贡院初创时期栽植的古树。不过,堂前屋后,几十年前栽植的古槐也已枝繁叶茂。

与之相似,近150年间,以萃英门、至公堂为标志的甘肃贡院旧址几经兴衰更替。但从初创时的“坐东朝西”到精神上的“面向西部”,特有文化气质经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了一脉多传。

据甘肃科举博物馆介绍,甘肃贡院从1875年落成开考,到1905年清朝废除科举,共举行13次乡试,累计取中举人681名,其中116人进京赶考成为进士,这两个数字超过分闱前200余年甘肃(包括今宁夏、青海、新疆)的举人、进士人数之总和。

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邓明对于陕甘分闱后的“人文鼎盛”如数家珍:甘肃贡院第一位解元安维峻,曾上书请诛李鸿章、斥责李莲英干政,被称为“陇上铁汉”“铁肩御史”,后出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武威籍举人李于锴,曾参与起草公车上书,1901年任山东大学堂监督,负责筹建山东大学堂事宜;哈锐则是晚清甘肃天水回族同胞中走出的翰林,后来成为甘肃知名实业家;最后一名解元邓隆,民国后创办火柴厂,也成为实业家、慈善家,被称为“光明使者”……

史料记载,1895年,有61名赴京考试的甘肃籍举人参与“公车上书”,签字人数居全国第五。后来,甘肃举人还联名起草《请废除马关条约呈文》,强烈反对对日割地赔款。

1905年,科举制度虽然废除,但甘肃贡院并没有荒废。面积14万余平方米的房院,好比一个“科教孵化园区”,成为众多新式教育和近代工业的开端之地。

《兰州大学校史》记载,清末,兰州道、甘肃洋务局总办彭英甲在原甘肃贡院院内设立矿业学堂、农林学堂。两校分别设立预科、本科,学制5年。其中,农林学堂为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1913年,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迁入贡院,此后先后更名改制为甘肃学院、国立兰大。

据甘肃科举博物馆介绍,1919年,甘肃省立工艺学校在甘肃贡院旧址上建立,这是兰州理工大学的前身。1935年,兰州中山医院与省立兰州医院合并,后成为兰州大学附设医院,见证西北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源和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从晚清废除科举到“五四运动”前夕,甘肃贡院旧址内“孵化”出5所近代化大中专院校,以及甘肃农业试验场、甘肃劝工厂、甘肃制造局、甘肃农垦总局、甘肃工商矿务局、甘肃官书报局等6家单位。

1946年,另一位湖南人辛树帜出任重新组建后的国立兰州大学首任校长,对贡院内的这所大学有再造之功。

在他看来,兰州大学地处西部,必须扎根西北,造就一批“通语文”“娴风俗”,能够适应西北民族地区工作、研究的专业人才。

他说:“且西北边疆各民族,各有其悠久历史文化,今欲冶国内各族于一炉,使之团结一体,融和无间,则历史之研究与文化之沟通,亦属当前切要之图。”

辛树帜扎根西北,一生创办两所西北知名高等学府:兰州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文献记载,毛主席曾称赞他“辛辛苦苦,独树一帜”。

这是兰州大学榆中校区至公楼。(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9月,兰州大学迎来建校115周年。明年,是甘肃贡院创办150周年。薪火相传,如今,甘肃已有各类高校49所,是继西安之后西北地区最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

192字长联,写尽当时甘肃人的自豪与期许:

二百年草昧破天荒,继滇黔而踵湘鄂,迢迢绝域,问谁把秋色平分,看雄门四扇,雉堞千寻,燕厦两行,龙门数仞,外勿弃九边桢干,内勿遗八郡螰楠,画栋与雕梁,齐焜耀于金戈铁马以后,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莫辜负我名相怜才,如许经营,几番结撰;

一万里文明培地脉,历井鬼而指斗牛,翼翼神州,知自古夏声必大,想积石南横,崆峒东矗,流沙北走,瀚海西来,淘不尽耳畔黄河,削不成眼前兰岭,群山兼众壑,都奔走于风檐寸晷之中,叠嶂层峦,惊涛骇浪,无非为尔诸生下笔,展开气象,推波助澜。

这是兰州大学校训石。(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供图)

不过,谈起独特的西北文化气质,不少人会简洁明了地援引兰大八字校训:自强不息,独树一帜。

这八个字,暗含着一位教育家的名字,藏着一段文脉赓续的百年佳话,蕴含着文化“定”西的智慧、文教“戍边”的使命。(记者张钦)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天,北京市高三年级开始返校学习啦!此前,全国多地高三学生已经开学复课。

在这里,小编送给你们一些经典诗词,愿你不负时光,收获精彩人生。

《劝学》

唐 ·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

《书院》

宋 · 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勤劳懒惰自己知道;如果多读书知识渊博,就等于在农业上有了大丰收。

《偶成》

宋 ·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青春易逝,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中一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叶就已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要珍惜光阴,莫要虚度年华,蹉跎人生。

《杂诗》

东晋 · 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应当趁年富力强之时抓紧时机,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奋发上进。

《题弟侄书堂》

唐 · 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少年时期辛苦学习,将为一生的事业扎下根基,切莫有丝毫懒惰,不要浪费了大好光阴。

《劝学诗》

宋 · 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过去,许多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就是一个出人头地;今天,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涵养静气的摇篮。

《明日歌》

明 · 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时间稍纵即逝,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计划和希望寄托在未知的明天。

《读书有所见作》

清 · 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这首诗说明了读书的益处与不读书的坏处,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浪淘沙九首·其八》

唐 · 刘禹锡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生活中,那些磨难可以让你变得更坚强,只要坚持到底,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和董传留别》

宋 · 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书香熏染出高雅不凡的气质,还能让人在面对失意和窘迫时表现出一份豁达之态。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页都算数!

《竹石》

清 ·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却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给人以生命的感动。愿我们也能像石缝中的竹子一样刚强勇敢,战胜每一个困难。

《满江红》

宋 ·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年少时,不要把大好青春等闲虚度,等到年纪大了,才后悔年轻时没有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

《四时读书乐·秋》

宋 · 翁森

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读书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好比在高远的秋夜里,起身来赏玩明月。

《苔》

清 ·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世界上并非仅有天才和英雄的存在,无论生命多么“卑微”,都可以骄傲地活着,焕发青春的光彩!

《登鹳雀楼》

唐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要想看到更美的风景,应当再登上一层楼。同样的,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追求诗与远方,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将进酒》(节选)

唐 ·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在世,重要的是去寻找自己的人生焦点,展现自我。请相信,实现自我理想的这一天总会到来!

读书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有人说,读书,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

世界太大,我们会经历很多未知的事,也会遇见很多美好的、开心的、不可思议的事物。若连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都不想理解,还能做什么呢?失去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不足以算是鲜活的灵魂。

白岩松曾说:读书久了,你就会信一些东西,就有了一颗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你就知道什么是最好的,我可以去做,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不可逾越。

人生苦短,希望大家不要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要因碌碌无为而蹉跎人生。

愿所有同学都能珍惜光阴。

请相信:

多年后的你,

一定会感激现在拼命的自己。

来源 |诗词天地、古典文学与诗词

转自 | 首都教育公众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君归来步缓慢,来步缓慢醉梦微。

醉梦微醒鸡报晓,醒鸡报晓探君归。

你读出其中微妙了吗?

一、数字诗

万岭千山百里云,

十花九树八成荫。

七家六五四双燕,

三李二桃一片春。

二、顶针诗

探君归来步缓慢,

来步缓慢醉梦微。

醉梦微醒鸡报晓,

醒鸡报晓探君归。

三、半字诗

半水半山半竹林,半俗半雅半红尘。

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

半醒半迷半率直,半痴半醉半天真。

半虹半露半晴雨,半皎半弯半月轮。

四、宝塔诗

花,

细蕊,奇葩

香满屋,缀天涯。

如粉如黛,似帛似纱。

玉环头上戴,西子鬓边插。

疏影赋诗寄酒,丽容迎客添茶。

庆功曾到帝王阁,贺喜常来百姓家。

蝶,

俏丽,高洁。

花下舞,水边歇。

飞上琼阁,落于玉阶。

老庄托梦幻,梁祝恨离别。

春色采来酿蜜,韶光留住成结。

美人团扇笑相戏,素手轻捉趣与谐。

五、一字诗

一瓣心香一瓣荷,

一泓秋水一泓波。

一池碧叶一池影,

一路风光一路歌。

六、嵌字诗

【三】语【三】言【三】字经,

【月】圆【月】缺【月】长明。

【桃】红【桃】绿【桃】含笑,

【花】谢【花】开【花】舞风。

七、复字诗

月缺月圆月高悬,

月暗月明月似盘。

月亏月盈月有信,

月清月淡月中天。

八、同头同心诗

独守一方土,

独耕一亩田。

独居一斗室,

独享一朝闲。

九、回文诗

四时花影上窗纱,

影上窗纱笼晚霞。

纱笼晚霞烟照暖,

霞烟照暖四时花。

注:顺着读,倒着读,都可。

(来源:共产党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