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店两大热门品类结合,“水果奶茶”来了。
周一,奈雪上新“葡萄撞撞宝藏茶”,一杯饮品里兼具水果和奶茶两种优势。
这个产品思路,已经在抖音、B站、小红书等多社交网站有百万点赞量。
水果奶茶,能成为拯救冬季菜单的新创意吗?
< class="pgc-img">>作者 | 政雨
奈雪推出水果奶茶,排行榜双第一
2天前,奈雪的茶新推出“葡萄撞撞宝藏茶”。
< class="pgc-img">
奈雪的茶新品“葡萄撞撞宝藏茶”
>水果茶、奶茶是茶饮店的两个热门品类,长期独立存在。而这次“葡萄撞撞宝藏茶”,是一款水果和奶茶的结合——
- 茶叶使用的是葡萄窨制的乌龙茶,泡出来的茶汤有葡萄香气;
- 小料是用葡萄汁作出来的葡萄冻,上层奶油顶也撒了葡萄干,使整杯奶茶都有葡萄的味道。
相对于普通的奶茶来说,这款产品在奶茶的基础上,增加了层次丰富的水果味,配合使用的同款小料,也让水果的元素更明显。
据奈雪介绍,这款产品从上市开始,一直保持着微博潮物榜和美味榜双榜第一,这款产品也因为高颜值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
< class="pgc-img">>
据了解,这款产品的创意灵感,来自于社交媒体上关于“葡萄冻撞奶自制美食”的热点。
搜索社交媒体发现,这种“撞奶”的做法,因为高颜值、易操作、又健康的特性,已经十分流行,是一款关注度极高的、消费者可以在家就可以自制的奶茶种类。
在小红书上,“撞奶”已经有1万多条笔记,播放热度最高的视频里,光点赞就有4.2万。在抖音里,有700多个“撞奶”产品相关的视频、近千万播放量。
如今,这个思路被奈雪落地到茶饮门店,我看到其中更多可被挖掘的价值。
深度解构:“水果撞奶茶”的思路值得被挖掘
奈雪的“葡萄撞撞宝藏茶”,最大亮点在于“撞”字。
从研发角度来说,这个思路被多次挖掘、多次验证,不断进化出奈雪如今的新品。
1、颜值诱惑:麦吉类似产品,被炒到800元/杯
1年前,上海外滩的麥吉快闪店,一款奶酪奶茶让消费者排队购买。
其制作方法是:把奶酪以液体的形态加入到特殊瓶子里,4~6小时凝固后,再加入奶茶、芝士,形成好看的分层。
< class="pgc-img">
经过冷冻的方式将不同原料“撞”在一起,形成好看的分层
>即经过冷冻的方式将不同原料“撞”在一起,形成高颜值,这是令消费者心动的理由。
据了解,在麥吉当时的杭州门店里,奶酪奶茶单品的点单率占到50%,日出千杯的门店里,约500杯都是奶酪奶茶,是门店当之无愧的爆品。
和奶酪奶茶类似,北京的谢谢茶去年也上线了一款有芝士“沉底”的奶冻茶。
以芝士奶冻草莓牛奶为例,具体的做法是,先用注射器把芝士打入瓶子底部,使其凝固成奶冻;再通过漏斗倒入草莓+鲜牛奶混合的饮品。这款产品,2家店1个月内卖出去1.8万杯。
< class="pgc-img">
谢谢茶制作过程
>从本质来说,这类分层奶茶的呈现方式,就是“撞奶”的一种思路。
2、口感吸引:千万网友都在围观
社交媒体上的水果撞奶,和麥吉奶酪奶茶的做法类似,只是将芝士换成了牛奶,同时增加“撞”或者摇晃的动作。
以桃子撞奶为例,是在用桃子皮煮开的水中加入白凉粉,倒入杯子中静至成,成为粉红色的冻,再加入牛奶使劲摇晃,得到“撞奶”。
< class="pgc-img">
网友在小红书分享桃子撞奶的制作过程
>做法不复杂,过程有趣,这类视频在抖音上达到了千万级播放量。
3、概念延伸:奈雪推出水果奶茶
而奈雪这次的水果奶茶,在“撞”的概念基础上,提炼出了更大的价值感。
抖音视频里,原来的“撞奶”产品,有奶无茶、有葡萄色而无浓郁葡萄味。
奈雪的“葡萄撞撞宝藏茶”,将茶融入了奶茶,将葡萄汁加入小料,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果撞奶茶”。
< class="pgc-img">>
整杯产品的滋味、香气更丰富,同时,茶叶的窨制工艺是消费者无法在家轻易完成的,更能体现门店里一杯产品的价值感。
另外,奈雪在推广这款产品时,“撞”的特色也体现在购买环节。配合新品的推出,奈雪在门店推出互动:顾客与店员“撞拳”,就能免费领取一小杯分装的葡萄冻。
< class="pgc-img">
顾客与店员“撞拳”,就能免费领取一小杯分装的葡萄冻。图片来自寻吃
>满满画面感的撞击动作,也容易让人脑补出水果、奶、茶“撞”在一起的画面,对整杯产品充满遐想。
至此,水果+奶茶的研发思路,从颜值、口感,到概念上,更能成为一个打动消费者的故事。
水果奶茶,能成为今年冬季爆品吗?
咖门新饮力新茶饮大赛已经举办了2届,在10余场的比拼中,选手都会制作奶茶和水果茶类创意饮品,但奶茶和水果茶,彼此都是独立的。
私下交流中,担任评委的奈雪、茶颜悦色等品牌研发总监多次讨论:水果为什么不能和奶茶组合在一起?
如今,奈雪的水果奶茶落地,它能成为拯救冬季菜单的惊喜产品吗?
1、冷热均可,水果茶、奶茶的优势兼备
作为茶饮店的主要品类,奶茶、水果茶各有优缺点。
奶茶经典、普适性强,但颜值、新鲜感相对单一;水果茶颜值高、滋味丰富,但成本高、不稳定、不适合做热饮。
水果奶茶恰好融合了二者的优势:
< class="pgc-img">
冷热皆宜,落地和出品都更为可控
>本身作为奶茶,冷热均可制作;同时通过水果在茶汤、小料中充分融入,发挥了提供颜值、香气价值,又控制了新鲜水果的成本和不稳定性,使整杯产品的落地、出品都更为可控。
在奈雪,“葡萄撞撞宝藏茶”售价22元/杯,在奈雪的整个菜单体系里,不是一个高价位。
2、香气“抓人”,可发挥空间大
从五感的角度来说,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动力来自颜值吸引,复购动力,则源于对前香、尾韵的念念不忘。
< class="pgc-img">
消费者对产品的第一动力来自颜值吸引
>而水果奶茶提供的颜值和香气恰好与此匹配。不止是葡萄,水蜜桃、荔枝、芒果等多种颜色鲜亮的水果,都是值得被尝试的原料,呈现不同的颜值。
不过,这一组合不太合适酸性水果,酸性水果和乳制品的结合容易出现絮状物。
3、更聚焦,降低供应链管理难度
随着茶饮行业的深入发展,上新品和控成本之间的平衡,值得被品牌重视。
产品的每次上新,都伴随着新原料的加入,这就会导致门店原料越备越多,流转慢、造成浪费。而在原料的储存管理上,空间、成本管理的压力也会增加。
茶饮行业过了用新品博流量的阶段,既然上新品停不下来,那可以换个思路用固有原料开发新的产品,让每款原料发挥更多价值。
据了解,在肯德基,仅有13个SKU,就研发出30多款产品。一种原料被多次重复使用,是一个值得被茶饮店关注的研发方向。
水果奶茶将水果茶和奶茶产品融合,就是一个上新品的同时,尽可能避免增加更多原料、让原料更聚焦的产品。
水果奶茶产品有被推广的潜力吗?茶饮研发还有哪些新思路?
年的产品在创新方面一直比较欠缺,直到奈雪在9月24上新葡萄宝藏茶,行业人士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光。看来,茶饮圈的产品确实沉寂太久了。
水果奶茶这一品类,到底能不能火?
1.
水果奶茶领跑者
奈雪自9月底的葡萄撞撞宝藏茶之后,又在11月19号上新了蜜桃撞撞宝藏茶,同样沿袭乌龙茶+水果味+牛奶+奶油顶的路线,不过这次强调使用了冰博克牛奶。
< class="pgc-img">>7分甜在11月6号推出了新创水果奶茶系列,一共3款,分别是蜜桃乌龙奶茶、榴恋大红袍奶茶、荔香葡萄奶茶。
水果奶茶有多个类似名字,比如,鲜果牛奶茶,水果牛乳茶,水果鲜奶茶,水果撞撞宝藏茶等类似名字,制作成分主要有茶汤+新鲜水果+牛奶/牛乳,也有用果汁/果酱增添水果味;小料方面以水果果冻、椰果、麻薯、鲜果粒居多;有些加奶油顶或者奶盖。
奈雪用“开创水果奶茶”表明其原创态度,在宣传中使用的词语是“开创”或者“领创”;7分甜用“新创水果奶茶”来表明立场。有不少小品牌创业者表示自己很早就开始做水果奶茶了,销量一直挺好,比奈雪玩的早多了。不过早归早,当行业内的大品牌开始做这款产品的时候,同类产品才开始会有热度。
在12月中旬的广州展会上,多个厂商推出水果奶茶系列产品,意利以桃子为主的多种桃子口味奶茶,德创的葡萄、蜜桃、荔枝三种水果宝藏茶,浩恩奉仕的葡萄乌龙奶茶等。
长沙的几个果子从10月初推出一系列的鲜果牛奶茶,比如橙香芋圆奶、草莓大福奶等。新鲜水果+茶+牛奶+小料,口感不错。
苏州的茶饮品牌茉沏,逐渐甩掉一点点的影子,在这个冬天品牌定位鲜果奶茶。
广东的心研茶则是从10月份开始,一直在调整方向,意向抓住“水果奶茶”这波热度,从11月份和12月份其在公众号的定位可见一斑。
不过目前,水果奶茶还未在头部品牌及腰部品牌中大范围上新,但热度在持续上升。
2.
铁打的套路流水的产品
时尚就是一个轮回,茶饮产品也是如此。
回想10多年前,沿街小推车以及街角奶茶店售卖的产品,多为香芋奶茶、哈密瓜奶茶、草莓奶茶等,这大抵是水果奶茶的“雏形”吧。记得约在2010年-2013年,有个产品叫“果乳”,有葡萄、哈密瓜、草莓等多种口味,果味粉加开水后,在奶昔机搅拌,浓浓的奶香加上清新的水果味,在10年代初很畅销,曾是那个时代某些品牌的招牌产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017年鹿角巷进军大陆后,点燃大陆茶饮行业鲜奶高潮,从黑糖脏脏奶到草莓脏脏奶、芒果脏脏奶。在脏脏奶发展的后期,即2019年,草莓脏脏奶茶、芒果脏脏奶茶等,在草莓、芒果果酱挂壁的基础上,加奶茶或者奶绿,这个也是“水果奶茶”。只不过水果奶茶是基于脏脏奶茶的产品基础,又结合了今年流行水果(葡萄、桃子),改良和升级了茶叶与牛奶,同时小料更丰富。
茶饮行业一直是“铁打的套路,流水的产品”。每年每季的新品,不是横空出世绝对地颠覆创新,而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结合当下潮流,做出的微创新。这样既在消费者的熟知范围内,又能勾起他们的尝新欲望。颠覆性或非常规的产品,可以但没必要,比如草本炖奶、大麦茶等;微创新才是王道。
综合茶饮1.0、2.0、3.0和4.0阶段的产品对比,现在的产品都有前期产品的影子,但又不同,产品线呈现出螺旋形前进,每一个阶段的类似产品均在多方面呈现升级与改进。这正是茶饮行业发展的轨迹。从经典中找创新,远胜过闭门造车、盲目创新,做一些极其小众的品类。
3.
水果奶茶突破与挑战
水果奶茶突破2个常规操作,一是水果做热饮;一是水果和牛奶结合;同时也存在2个挑战:起絮和廉价感。
奶制品中的蛋白质与水果中的一些果酸和维生素C等酸性物质相遇,酪蛋白会凝固成块,呈现絮状。蛋白质遇酸变性,不影响消化吸收,但是影响奶茶的口感和感受。不过起絮这个问题现在在原料端已经很完美地解决了,多个供应商已经发布水果奶茶类产品,不起絮且口感较好。
奶茶中的水果味处理不好,很容易出现果味香精奶茶的廉价感。水果味奶茶一直有门店在做,并不是今年奈雪独创或者颠覆性创新,红茶奶茶加草莓果酱再加椰果增加嚼感,蜜桃乌龙奶茶,都是水果奶茶,只不过今年的水果奶茶更强化了水果味,在用料方面做升级。所以,伴随原料的升级,廉价感也逐渐被粉碎,毕竟厚乳、冰博克等牛奶的口感和奶精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4.
听95后说
在产品研发师以及资深从业者的眼中,今年的水果奶茶,和以前的脏脏奶茶以及香芋奶茶等,是完全不一样的产品,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讲,水果奶茶就是水果味+奶茶味,没必要也不在意二者的不同,好喝就够了。
11月份我们在长沙对约200位95后关于“水果奶茶”做了一些不同方向的问题调研,87%的人受访者表示没喝过水果奶茶,或者不知道什么是水果奶茶,一些人想到茶颜悦色的岭南佳荔、蜜桃乌龙奶茶等。
超过80%的调研者认为口感和品牌会影响他们尝试水果奶茶的决策行为;6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因为一个好听别致、有趣有吸引力的名字而去尝试购买一杯水果奶茶;在意产品价格和包装的人占比不到50%。这和茶饮普遍包装较好、产品价格区间较全有关系,消费者对这些方面没有特别敏感。
常规的珍珠奶茶、三拼奶茶、烧仙草等和水果奶茶,二选一的时候,78%的受访者会被水果奶茶炫酷、或有食欲、或潮流感的海报所吸引,而选择则买水果奶茶;6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喜欢的品牌上新了水果奶茶他们会第一时间尝试;65%的人会通过营销号推广、抖音、小红书种草等尝试购买;不靠营销和别人推荐,全凭自己是尝鲜爱好者的人占比38%。
得益于现在各个价格区间的茶饮品牌较为齐全,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很大。95后对“自己花多少钱办多少事”这点心里有数,他们的期望值也被市场教育的很合理。63%的受访者认为“用奶精和果汁做的水果奶茶,最高也就10块钱吧”。76%的人愿意为品质买单,为牛奶水果付出20+的价格,但前提是“这得是个牌子的奶茶”。相对于产品原料,95后更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他们更在意消费体验。而不会过多思考产品原料。
水果奶茶蓄势待发,奈雪、7分甜已在赛道疾驰,这也是下沉市场中小品牌的机会。今年是中小品牌的转型元年,处于转型阵痛中,以及还未找到方向的品牌,可以尝试水果奶茶。究竟哪个品牌能成为最大获利者,我们拭目以待。
更多行业干货、品牌咨询、营销推广,可关注公众号“柠檬小课”~
天第一杯爆款,我有个新发现:
上周,悸动推出“月夜青花碧螺”系列饮品,“茶、花、果、奶”四香入杯,多料又清爽,一上线就进入点单Top2,并且带动门店业绩双位数增长。
在轻乳茶流行的当下,悸动“水果奶茶”热卖透露出了什么产品趋势?
一上线冲上点单Top2
今年春天,“水果奶茶”翻红?
进入3月,品牌扎堆推出春季氛围饮品。
玫瑰、樱花、桃花争相上架,龙井、碧螺春成为热门茶底,结构简单、味型清爽的轻乳茶依然是行业上新主流。
而最近,我意外发现一款水果奶茶卖出了爆款,就是悸动的“月夜青花碧螺”系列饮品:碧螺春晓、云山碧螺、星空碧螺。
使用桃花碧螺春做茶底,结合桑葚、米乳、椰乳等多种元素,风味变化多元,口感层次丰富,收获了众多消费者好评,“和之前喝过的水果奶茶都不一样,好像看到了春天的万物复苏。”
我专程到门店体验了一番:
远远就能看到一片国风蓝:门头横幅、新品海报、显示屏、吧台立牌、手提袋包材等主题色都是蓝色,配以青花瓷元素,不断吸引路人的目光停留。
云山碧螺使用到了桑葚果肉、山楂果茸、牛奶、米乳、桃花碧螺春茶汤多个元素。但令人惊喜的是,如此复杂,各种风味竟不“打架”,茶香、花香、果香、奶香相互衬托,风味层次分明,酸酸甜甜,清爽有余。
碧螺春晓则是在桑葚果肉、山楂果茸、米乳、桃花碧螺春茶汤的基础上,又新增了椰乳与水晶冻冻,多了一重椰香,更有咀嚼感。
产品包材亦有新意,将中国传统青花瓷元素与梵高的《星月夜》相结合,混搭出奇妙的和谐。消费者购买相关产品,还可以获得青花旗袍造型的茶包、星空手串等高颜值周边。
悸动相关负责人告诉我,月夜青花碧螺系列一上线就进入点单Top2,并且带动门店业绩双位数增长。
鲜有爆款出现的“水果奶茶”,悸动究竟是如何打造的?透露出哪些产品趋势?
< class="pgc-img">>多料口感适度回归
抓住4个春季饮品趋势
过去一年,轻乳茶无疑是饮品行业的流量密码,品牌们卷了又卷。
在市场普遍追求配方极简、风味轻盈的趋势下,悸动却另辟蹊径,推出了具有东方色彩的多料水果奶茶。
而月夜青花碧螺系列产品的热卖,也折射出今年春季上新的一些变化:
1、单一香不够用了,“茶花果奶”四香入杯才能刺激味蕾
茶饮追香好几年,消费者对风味的捕捉也愈发敏锐,需要更复杂的味型刺激味蕾。
越来越多品牌开始从复合香气着手,赋予饮品多层次风味表达,提升辨识度。
去年,悸动推出的花香茶“东方苍兰”系列,就使用了小苍兰、茉莉鲜花进行双花复窨,打造出产品的香气壁垒。
在碧螺春晓这款产品中,则采用了“茶、花、果、奶”四香入杯:
- 首先是茶底,使用悸动全新定制的花香茶“桃花碧螺春茶”,历经多道工艺,原叶窨香,绿茶香和桃花香交织;
- 乳品采用复合搭配应用,米乳中混合椰乳的香气;
- 在水果的选择上,使用成熟的凉山桑葚,与厚肉山楂相结合,平衡酸甜度。
悸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消费者的味蕾普遍比西方人敏锐,前中后段的不同味道都可以品尝出来,复合型的酸甜风味可以给消费者更悠长的记忆,茶香回甘可以提升味道变化的层次感。”
2、乳品迭代、全线控糖,满足健康新需求
在饮品健康的大趋势下,茶饮品牌掀起了乳品升级的浪潮,悸动也不例外。
在月夜青花碧螺系列饮品中:
一方面,将奶基底升级为3.6g乳蛋白、2倍钙含量的生萃鲜乳,提升乳品的价值感;
另一方面,增加植物基的应用。特别是米乳,采用五常大米酶解技术,做到了无植脂末、无氢化植物油、无反式脂肪酸。
同时,月夜青花碧螺系列还增加了0卡糖选项,以缓解消费者的糖分焦虑。悸动方面透露,正在推动全面升级0卡糖。
3、找到“清爽的咀嚼感”,下沉市场也适用
“像一杯八宝粥”曾是茶饮行业风靡一时的产品现象。
随着鲜果茶、轻乳茶的先后崛起,市场上的无小料饮品越来越多。
在社交平台上,虽有网友吐槽,“没有小料还不如去喝瓶装饮料”,但更多网友则是出于健康减负的考量,选择“去小料”。
月夜青花碧螺系列则为饮品的“健康多料”提供了一种思路:
除了水晶冻冻外,用桑葚果肉与山楂果茸承担部分小料的功能。颗粒感分明的果肉入口爆汁,不仅增加了产品的清爽度,还填补了消费者对于饮品中咀嚼感的需求,带来多料的满足感。
“当下茶饮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把杯子一遮,消费者很难分辨谁是谁,我们希望做出高辨识度的产品。同时悸动的部分门店在下沉市场,多料的水果奶茶仍是低线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悸动相关负责人说。
4、新国风持续流行,创意周边带动传播
今年以来,国风、新中式热度不减,并且换尽姿势融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为了迎合新一代消费者喜好,悸动不断做“新”国风,向更时尚、更年轻化、更具高级感方向进行探索。
月夜青花碧螺系列在视觉呈现上,融合了东西方艺术,青花瓷文化与西方印象派风格油画碰撞出火花,以新的视角展现东方美学。
在社交平台上,许多消费者都晒出了悸动的青花旗袍茶、星空手串等。还有汉服博主在抖音上分享手拿青花瓷杯身的写真,发布1天就收获了2万+点赞。
“我们将继续探索艺术与茶饮创新的结合,为消费者带来更多茶饮体验。”悸动相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东方味”主线
用高辨识度产品建立核心体系
当下的饮品市场,消费需求走向多元,新理念、新玩法迭出,品牌们纷纷逐浪而行。
作为一个成立17年的品牌,悸动跑得不算快,却一直稳扎稳打,探索特色爆款路径。
2023年,悸动在坚持“东方美学”“仙草文化”的基础上,再一次进行品牌升级:
更换了全新的品牌形象,品牌名由“悸动烧仙草”正式更名为“悸动”,致力于以“东方味”为产品主线,传承和创新东方茶,slogan也改为“茶出东方,心生悸动”。
梳理其近一年的出圈产品,从东方苍兰到月夜青花,还有同样热卖的春玉龙井,这些产品都是在新定位下,以东方香气进行延伸,做新国风的多元化表达。
从这几轮产品上新中也能感受到,拥有3000家门店的悸动,正是通过打造具有文化属性和高辨识度的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痕迹,沉淀品牌底蕴。
正如其创始人吴健在万有饮力大会上的发言,“坚持走自己的路,不跟风做产品,走出自己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