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的“鹿角巷”奶茶、
“小龙坎”老火锅,
肇庆街头这些山寨店你可能都光顾过
不过,他们已经受到应有的惩罚。
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
西江君陆续为大家报道相关的案件
希望大家能擦亮眼睛
并树立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
保护原创创新的意识。
< class="pgc-img">>知识产权案件
近年来,肇庆法院依法履行审判职能,从司法角度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实行基层法院一审知识产权案件集中管辖,加强专业化审判。2019年,全市法院共审理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36宗,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6宗。
< class="pgc-img">>以下三起典型案例
我们一起来看看
< class="pgc-img">>1
著作权侵权调解案:网红奶茶被抄袭
你有没有想过,
你在大街小巷里买到的网红
“鹿角巷”奶茶很有可能是假的?
原告为广州的一家餐饮公司,旗下经营“鹿角巷”连锁创意饮品品牌。原告经“鹿角巷”品牌创始人邱茂庭的许可,有权排他使用授权人邱茂庭名下全部“鹿角巷”系列作品,有权以自己名字单独维权。
而被告则是位于端州区的一家奶茶店,原告认为被告未经许可,擅自在店铺装潢、产品包装、名称以及线上、线下经营活动中大量使用原告享有著作权的鹿角巷系列作品,侵权产品已大量流入市场,侵犯了原告的的作品复制权、发行权、展览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并使公众误以为服务及商品来源于原告或与原告存在特定联系,是利用原告知名度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基于此,原告要求被告立即停止侵权,赔偿损失5万元。
该案在审理过程中,经法院主持调解,最终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一、被告端州某奶茶店立即停止侵犯原告某餐饮公司的鹿角巷系列作品著作权的行为及对原告构成的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二、被告端州某奶茶店同意支付15000元,双方就本案纠纷了结。三、若被告未按上述第二项履行义务,原告有权按50000元的起诉金额申请强制执行。
2
不正当竞争行为案:山寨“椰树”椰汁
包装与“椰树”椰子汁那么相似,
一不留神真的容易看错。
这是不是侵犯了正牌“椰树”的权益?
肇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当事人投诉,对位于四会市南江工业园A公司的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发现并查获由A公司和B公司生产的“沃捷”牌灌装椰子汁(椰肉)、“沃捷”牌灌装椰子汁(果肉)和“金牛”牌椰子汁等产品457箱,并认定该批产品的装潢与椰树集团有限公司“椰树”牌椰子汁所特有的包装、装潢相近似。
椰树公司将A公司、B公司一并告上法院,请求判令两被告停止侵犯椰树公司知名商品特有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销毁侵权产品,同时赔偿其经济损失等费用共100万元。
法院审理认为,椰树公司作为经营食品、饮料的企业,自1980年成立后,其注册并使用在饮料商品上的“椰树”商标于1999年1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可以认定为 “知名商品”。
该案中,椰树公司请求保护的“椰树”牌椰汁产品的特有装潢于2005年7月15日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椰树公司主张权利的装潢由图形、色彩等排列组合而成,具有独特性,形成了显著的整体形象,且与商品的功能性无关,经过长时间使用和大量宣传,已足以使相关公众将上述装潢的整体形象与椰树公司的“椰树”牌椰汁产品联系起来,具有识别其商品的作用,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第一项所保护的特有包装装潢。
原告的“椰树”牌椰汁产品与被诉商品的装潢比对可见,被诉商品的装潢与原告主张权利的装潢在整体风格乃至呈现的主题上近似。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误导公众的效果,两被告作为原告的同行业竞争者,其行为构成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法院判决A、B两公司立即停止涉案的侵犯原告椰树公司“椰树”牌椰汁商品特有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销毁侵权产品。综合考虑“椰树”牌椰汁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认定A公司、B公司需连带赔偿椰树公司经济损失10万元。
3
商标侵权案:假冒“小龙坎”
所有的“小龙坎”都是“小龍坎”吗?
究竟哪个为真?
大家进店之前可要擦亮眼睛。
因为细微的差别,
都可能不是你想去的那家。
对于“小龙坎”火锅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四川仁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仁众管理公司)于2017年6月21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授权取得第18096479号“小龍坎”商标,核准服务项目为43类。仁众管理公司在取得上述商标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用于经营、宣传、推广“小龙坎”火锅品牌,并形成具有巨大市场影响力的火锅品牌。
2018年11月,仁众管理公司在端州区发现了一家某记小龙坎火锅店,其店招、餐具、菜单、室内装潢等物品上突出使用“小龙坎”以及含繁体字“龍”的“小龍坎”字样商标,于是仁众管理公司以“重庆小龙坎老火锅”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小龍坎”标识构成侵权为由,将其告至法院。要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和维权支出的合理费用共计23万元。
对此,某记小龙坎火锅店辩称其不知道“小龙坎火锅”为注册商标,无意侵犯其商标专用权,且其火锅店在工商部门通过工商注册,主观上没有侵害仁众管理公司商标专用权的故意。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某记小龙坎火锅店主要经营火锅餐饮服务,与涉案注册商标核定使用餐厅、餐馆属于相同服务类别。某记小龙坎火锅店在其店招、点菜单上及餐具筷子等经营标识上所使用的商品图案与原告仁众管理公司请求保护的商标构成近似或相同,容易使相关公众认为两者在来源上具有特定的联系,使相关公众产生误认,侵害了原告享有的第18096479号注册商标专用权,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被告某记小龙坎火锅店拆除含有“小龙坎”字样的店招,停止在经营标识上使用原告仁众管理公司第18096479号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标识。同时,综合考虑原告涉案商标的知名度、被告的经营规模、侵权情节等因素,认定被告某记小龙坎火锅店需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20000元。
西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浩辉
通讯员 冼颖
起奶茶,大家可能会想到很多品牌,比如说:蜜雪冰城、喜茶、一点点、Coco等等。
而在奶茶江湖里,有一个品牌也曾经名噪一时,那就是鹿角巷。
现实可能令人很震惊,因为你看到的超过98%的店铺都是假的,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近日,央视财经频道播放了一期专题报道,标题为《被“抢走”的商标》,详细阐述了鹿角巷的尴尬遭遇。鹿角巷为了打假,花了1亿多。
< class="pgc-img">>就在今天,鹿角巷因话题“网红奶茶花1亿打假”成功登上热搜,它甚至还一度登上了热搜榜第一名,超过了正在进行的冬奥会热度。
< class="pgc-img">>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呢?鹿角巷的假店铺为何这么多?
据了解,鹿角巷创立于2013年,创始人是邱茂庭,是一家来自中国台湾的奶茶品牌。在2017年初在大陆开出了第一家店,效果不错之后才开始陆续开店。
到了2017年9月份的时候,公司开始注册餐饮服务的商标,然而已经晚了。很多不法分子发现鹿角巷奶茶不错之后就开始冒充鹿角巷公司大肆招商加盟。
< class="pgc-img">>这些不法分子常用的套路就是在一些搜索网站买关键词,当你搜索奶茶加盟或者是鹿角巷时,你首先看到的并不是正宗鹿角巷,而是冒牌厂家。
然而很多人看不出来,因为这些冒牌厂家并没有采用山寨品牌,而是正儿八经的鹿角巷。这些不法分子就不怕鹿角巷告他们吗?
还真不怕,因为这些不法分子很多已经抢注了鹿角巷商标,以至于鹿角巷品牌方很被动。
据鹿角巷的品牌首席运营官赵超越表示,最夸张的时候,公司只有114家直营店,其余的7000多家均是假的。取得商标以后,公司开始进行打假和拆除招牌的活动。
近些年来,我们可能会发现身边已经很难看到鹿角巷奶茶店,这是公司打假取得的成功,不过为了打假公司投入了1个多亿。
俗话说:“按下葫芦浮起瓢”,鹿角巷好不容易对奶茶店大规模进行了打假之后,其他品类又开始盛行。
由于鹿角巷只是注册了第43类餐饮服务商标,忽略了第30类方便食品和第32类啤酒饮料的注册。现在超市出现了很多鹿角巷的冲泡类奶茶,消费者并不知道是真还是假。
鹿角巷只能一点点努力对这些冲泡类奶茶商家发起诉讼,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总体上来看,鹿角巷在大陆吃尽了晚注册商标的苦,被某些不法分子钻了法律的空子。
被忽悠着加盟了的创业者更是出现了巨亏的情况。据央视报道,赵羽自己比较喜欢喝奶茶,因此在网上点击了鹿角巷品牌加盟的链接,加盟费一共花了30多万元,自己装修店铺以及其他费用又花了60多万,新店开业成本已经在100万左右,这成本着实吓人。
然而开业之后,很多客户喝过一次之后就不来了,因为味道不太对。就这样赵羽在咬牙硬撑着。
在开了一年多之后,赵羽接到了鹿角巷官方的电话,告诉她被骗了。这个时候赵羽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自己做出来的奶茶味道不对,而且设备也都是很容易坏的那种。一年多时间,亏了130多万。
通过鹿角巷这个案例,我们或许可以知道商标注册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想要打造一个一生都为之奋斗的品牌,那么最好在商标刚刚确定的时候就申请注册,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在全球多地的商标注册,如果需要国际化的话。
商标抢注在国内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这些人虽然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是法律上并没有过错,甚至可能会认为他们合法。
另外在注册商标的时候也不要只注册某一类,有钱的品牌一般会全品类注册,如果我们感觉有点奢侈,那么可以把相关的几个品类都注册掉,防止有人钻空子,这会让我们的品牌推进十分艰难。
值得注意的是,鹿角巷在大陆的公司上海虹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已经于2021年7月14日申请注销掉了,不知道是不是绝望了?
其实还有一个跟鹿角巷品牌有点像的案例就是美国跑鞋品牌New Balance(新百伦),在国内的很多新百伦的店铺都是假的,新百伦又没有太多办法,最终慢慢退出了市场。
创业不易,商标先行,不要因为省钱吃了大亏!
< class="pgc-img">>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用资本思维与创新模式融合,全世界都是你的舞台!
在新商业的世界里,没有被淘汰的行业,只有被淘汰的产品和过时的商业模式,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上。
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创新能力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请记住没有创新力,哪有想象力!
天天排队去买的喜茶,竟然网上有卖号称同款的企业配方?”市民雷女士日前发现,不少电商平台上有卖家公然出售企业奶茶配方的全套资料,包括鹿角巷、喜茶、一点点、奈雪、coco等当下时兴的网红奶茶,“总共17个品牌的配方,全套下来不到50元,还能享受1对1指导,这是真的吗?”
对此,北京晚报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内部配方”来源渠道存疑。喜茶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售卖官方内部配方的谣言一直都存在,不妨分子打着各种品牌旗号,拿个热门就贴上哪家品牌的标签,希望公众不要被这种噱头谣言所蒙骗。”
网上热销“网红奶茶”同款配方 4月2日晚间,记者打开雷女士发现的网红奶茶配方售卖的产品链接,看到该产品月销量达611笔,销量可观。据商家介绍,只需49.9元就可购买含鹿角巷、喜茶、一点点、奈雪、coco、米芝莲等17个品牌在内的产品配方,包括饮料、甜品、果汁、小吃等。“现在加盟费很高,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有那么多资金,我希望可以帮到更多的人开店。”该名店主表示,购买配方产品的顾客大多是想要自己开奶茶店却又不想加盟的人。
这种网络销售网红奶茶企业配方的现象并非个例。记者看到,在淘宝、闲鱼等电商平台,均有大量关键词为“网红奶茶配方教程”的产品出售,不少月销量破百。一些店家展示的网盘链接里还含有原料采购清单、进货渠道、设备清单等,还建有多个培训群提供指导以及更新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家店铺中,记者看到店主提供的喜茶配方手册、一点点教育训练手册等纸质版资料,上面标有“机密资料五颗星”或“禁止复印”等字样,证明其为企业的“内部资料”。
奶茶配方真假、来源渠道存疑这些所谓的企业配方内部资料从何而来?记者在商家的话术中发现不少“雷同”的猫腻。一名来自杭州的卖家表示,自己曾在奶茶店打工7年,这些配方都是自己从打工的门店拿出来的分享的。而另一名来自上海的卖家也表示,自己在奶茶店工作4年多,熟悉奶茶制作流程,希望通过分享图文视频资料帮助他人开店。记者看到,不同店铺出售的各家奶茶内部配方资料封皮基本相同。
不过,也有不少买家对这些奶茶配方的真假提出疑议。“店家提供的视频和文字版对不上,用视频版发现没有具体材料的比例,按照文字版做出来的材料比例也对不上,杯子装不满,这个所谓的官方资料是真的吗?”一名买家留言称。还有买家则表示,这些配方并未告知某项材料的具体做法,“比如珍珠倒进浓奶里,有谁告诉我浓奶该怎么做吗?”
官方回应:“售卖配方纯属谣言” “倘若这些出售的资料为真,那这些卖家肯定侵犯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如果配方为假,那这些店家则涉嫌消费者欺诈。”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一个规范性的餐饮企业对接触到配方的相关人员一定会签订有关的保密协议,员工如果擅自出售有关信息,需要承担相应责任。这意味着,相关企业店里把配方拿出来卖,这一行为并非卖家所说的“分享”那么简单。
喜茶有关负责人则向记者回应称,所谓的“内部企业配方”均为假冒。“这种谣言一直都存在的,之所以是谣言,就是因为真实性无法考证。不法份子打着各种品牌的旗号,贩卖配方,早有存在,哪个品牌热门,他们的配方就会被贴上哪个品牌标签。希望大家不要被谣言所蒙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