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互联网餐饮行业已经进入“下半场”,只有用技术持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才能赢得比赛。2016年,美团点评亿元战略投资屏芯科技,双方合作共同致力于推进餐饮信息“标准化”,向更智慧的平台进化。借助于美团点评海量数据,屏芯进一步建造用户端的数据标准,从以商家为主的“平面”转变成集用户与商家一体的“球形”,最终实现B端和C端的融合。目前,屏芯科技已服务10万多家餐饮商家,举办过三届餐饮信息标准化论坛。
据屏芯科技创始人郭佳肃讲述,在涉足餐饮行业之前,他的职业生涯一直围绕着通信行业。在参与中国3G网络标准建设的过程中,他发现3G的信号传输速率是GSM的千百倍,并且受到外在环境影响也大大减小。当时,郭佳肃就意识到3G网络的发展,可能会与各行业融合,衍生出新的产物,他内心也十分期望自己所掌握的互联网通信技术,可以实际应用到一些具体行业中去。当郭佳肃看到餐厅仍旧依靠人工点单,并且有“越火的餐厅场面越乱”的现象,他萌生了利用软件帮助餐厅提高效率的想法。 2008年,郭佳肃创立了“屏芯科技”,从“通信人”转变为了“餐饮人”。
在随后屏芯发展的9年时间中,郭佳肃将其分为了两个阶段。
2008-2013年是第一个阶段,他称之为传统科技公司。屏芯主要为餐馆开发定制ERP系统,帮助其提高运营效率。此后的三四年时间里,团队先后开发了“点菜宝”手持硬件设备,以及从前台收银到后厨管理的一整套ERP系统,并成功帮助数万家餐饮商家实现高速运营。但是,随着服务商家的增多,郭佳肃发现为各类餐厅开发定制化功能,导致团队管理的软件版本有数十个,严重降低整体软件开发和升级效率。这种情况下,每个餐厅是孤立的点,如果能够将每一点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面,就会拥有更大的信息量,数据也将更有价值。于是,郭佳肃开始产生了“标准化”的想法,即餐饮数据指标、数据传输接口等信息标准化,实现餐饮行业与其他行业更好的沟通。
2013年前后,SaaS的兴起助推了郭佳肃这种想法。SaaS软件不仅可以让团队以一定的周期为所有餐厅升级系统软件,而且能够实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和反馈,使得餐饮行业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更快发展。凭借餐饮SaaS系统为基础,屏芯开始着力将行业数据进行标准化和IT化。自此,屏芯科技的发展也真正进入第二阶段,“成为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公司”。
虽然“标准化”的想法有了,但要在业内推广,鼓励餐厅来办共享数据却是一件难事。因为“他们对数据不太敏感”。为此,郭佳肃采取了“由小及大、从下往上的方式”的产品推广方式。先把占行业绝大多数的中小客户圈住,然后再向大型客户拓展。同时,郭佳肃也不断与各种不同类型餐馆的老板沟通,提取他们的共同需求,不断增加SaaS系统的标准功能。目前,屏芯已经开发的SaaS系统包括收银管理工具“餐饮管家”、店内关键指标报表工具“店小算”,以及支持移动端在线点餐以及会员营销管理的“微餐厅”。
2016年,获得美团智能点评投资后,在平台级资源的支持下,屏芯有效填补用户端数据的缺失,团队开始进一步向餐饮行业信息化、标准化、数据化方向迈进。“原来我们让单点高效,现在我们要把整张网的运作都变得高效快速”,屏芯利用大数据,实现商家和用户之间完整连接,助推传统餐饮行业转型,帮助餐饮行业实现整体高效快速运转。
>击上方“i黑马”,选择“置顶公众号”
黑马智库,创业必读
更多创业内容请访问www.iheima.com
来源 | 数字观察(ID:b2bcyj)
作者 | 任雪芸
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外卖行业的诞生与火热,中国外卖行业在混乱中得到飞速发展。回顾几年前,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历历在目,而随着时间流转,穿越并购浪潮的外卖行业也终是迈入了稳定的发展期。
外卖行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餐厅运营的难度也呈现出指数级的增长态势。
B端餐饮外卖管理SaaS平台——餐道,其创始人李振宏告诉i黑马&数字观察:“外卖订单量剧增的情况下,餐厅首先会陷入接单的混乱状态,与此同时,高额的配送费和稀缺的送餐人员会导致餐厅成本高涨,盈利压力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餐厅有必要借助系统和工具来辅助运营,一方面要在外卖热潮中“不落人后”,一方面要争取达成门店与外卖业务的双赢局面。
近日,餐道宣布完成由海阔天空创投、基汇资本领投,魔量资本、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跟投的A轮1亿元融资。i黑马&数字观察获悉,获得本轮融资后的餐道将用于加强中台系统的研发,以及对AI等技术应用的探索。
深耕餐饮19年
做餐饮新零售行业的B端连接器
餐道的创始人李振宏来自香港,回忆1994年,当时的互联网尚处在萌芽阶段,李振宏最早从事的工作是帮企业实现上网业务,同时为企业搭建网站。“那时候,我们的客户大都属于制造业、物流、零售、餐饮等。
2000年开始,李振宏和团队开始帮助一些国际知名的连锁餐饮企业做呼叫中心的相关工作,之后的十年间大众点评、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互联网+餐饮的概念步步侵入C端消费者的生活中。
李振宏告诉i黑马&数字观察:“对一些餐饮公司来说,外卖是门店增长收入的方式之一,但是,那时外卖并不火爆,餐厅的做法通过电话订餐。”
(餐道创始人李振宏)
因此,当时李振宏和团队主要是承接餐厅的呼叫中心和系统连接,即通过电话,把消费者的订单变成文字,然后传送到每个门店。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C端餐饮业趋向成熟,B端也在悄然改变,“2014年左右,整个餐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团正式上线外卖频道,饿了么也开始发力外卖,因此,也是这一年,餐饮SaaS平台开始崭露头角。”
当时已经积累了麦当劳、真功夫、汉堡王等大型连锁餐饮客户的餐道可谓是如鱼得水,早在2008年就上线了自己的第一代外卖管理系统,主要为连锁餐饮门店提供自主研发的餐饮CRM管理系统和订单管理服务。
此后的10年中,餐道选择不断迭代产品与服务,于2014年上线外卖管理系统3.0,2016上线餐道云平台4.0。
“2017年时,很多人看到了外卖的B端市场,但是,我们走的和别人并不一样。”李振宏认为,餐饮业复杂且庞大,很难用一个大而全的SaaS系统覆盖,因此,餐道选定了方向——垂直于外卖领域做对接多方系统的连接器。
追随这个思路,李振宏表示,餐道在外卖上主要为餐厅解决三件事儿,首先帮助餐饮门店上线外卖业务,其次打通各大主流外卖平台,帮助门店整合管理多渠道订单、商家数据。最后,为门店提供配送管理系统,支持多渠道外卖订单的配送服务。
中台的核心即“连接”
下一步要用数据指导运营
餐道业务中台内置提供订单聚合管理SaaS应用,实现对全渠道订单进行聚合管理
2015年,阿里提出了数据中台的概念,对此,李振宏表示:“中台作为‘中枢桥梁’,主要是提供给各业务系统共享交互服务,为所有供应商系统的数据流转提供中转和聚合服务。”
李振宏认为,早期的餐饮业线下服务比重大,数据量较小,而随着外卖的发展,线上消费者的用户画像逐渐完善,这时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中台的概念便自然延展出来。
与此同时国内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向完备,诸如口碑、大众点评、饿了么、美团,还有抖音、微信小程序、小红书等新兴渠道不断涌现。
“不同的前端流量的涌入,导致商户需要一一对接,从而产生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数据在各系统之间无法共享,需要花很大的成本打通数据流通的闭环。”
目前,餐道为门店配备了前端“全渠道管理SaaS平台”,后端“业务数据双中台”的服务模式。
从前端来看,多个渠道直接连接业务中台,业务中台提供聚合跨渠道跨业务的数据整合服务,提供美团外卖、饿了么等流量平台数据格式转化的中间件,打造全业务管理数据交互的标准API,与各业务供应商系统快速对接。
从后端来看,全渠道业务信息管理SaaS系统主要对接全渠道门店信息、商品信息、订单信息、会员信息等内容,餐道帮助商家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发布。
基于业务中台的搭建,餐道同时组建了数据中台,通过对接全渠道的原始数据,建立用户、门店、餐品等各种画像,并针对现上线下数据的融合,进行全渠道的数据分析,利用数据给商家展开流量的追踪和分析,得出精细化的用户画像、菜品预测、合理的商圈范围等,帮助商家形成数字决策。
餐道营运数据中台连接全渠道服务商,实现贯穿业务闭环,汇集全渠道业务数据
以餐道服务的某中式连锁快餐餐饮企业为例,李振宏告诉i黑马&数字观察:“接入餐道系统之前,该企业使用了O2O管理系统、多个同城配送管理系统、支付供应商、多个POS、SAP、CRM供应商。”
各系统分别进行对接,导致了品牌拓展业务与更换系统成本高、耗时长。同时,由于外卖系统、POS系统、小程序、会员系统EPR系统各自维护着餐单、餐品、套餐等维度,标准不一,导致数据分散,无法集中分析并运用,促销活动、优惠券等无法发挥营销功能。
餐道业务中台内置提供运营业务主数据内容管理系统,实现业务主数据综合管理
在双中台的支持下,餐饮店整合了8大系统,实现了统一监控,通过全链路订单汇集了来自多渠道多业务多支付方式的数据,并沉淀到数据中台,与此同时,也进一步解决了数据在各系统之间无法共享的难题,通过中台统一的接口标准进行沟通,为门店的提供有据可依的运营决策。
同时,餐道坚守连接器角色,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聚合配送平台,目前已经接入了新达达、顺丰、闪送、UU物流、百度物流等数十家配送公司,为商家节省配送成本。
外卖是增量市场,开放才能实现共赢
谈到餐饮业的市场现状,李振宏认为,目前的外卖行业依旧处在增量时期。
“传统餐饮只需要搭配简单的服务,而现在的餐饮讲的是如何连接多方面渠道,用新的玩法使餐饮业的市场永远呈现增量态势。”
基于以上考量,从竞争的角度出发,餐道同样选择立足于“连接”,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餐饮业的新生态。
李振宏告诉i黑马&数字观察:“To B的餐饮系统相当复杂,包括后厨、供应链、排队、叫号等,没有可能一家公司什么都能做,因此,我们更倾向于选择一个垂直的领域去跟所有系统对接,同时跟合作伙伴一起合作,一起增长。”
谈到下一步的计划,李振宏表示,基于中台的建立,下一步就是大数据的融合管理,“我们希望把数据进行下沉,通过应用等方式进行分析,为门店提供经营决策指导。
“此外,餐道目前做的主要是连接渠道,未来,通过持续涌现的C端平台,诸如小红书、抖音等,我们要去主动探索新渠道。”
截至目前,餐道已经服务了300多个中大型品牌,包括麦当劳、汉堡王、哈根达斯、DQ、棒约翰、COSTA、Wagas、吉野家、西贝、老乡鸡、周黑鸭、一点点、望湘园、真功夫等连锁餐饮集团。
*本文由i黑马旗下数字观察原创发布,作者:任雪芸。i黑马,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i黑马,让创业者不再孤独。
商务合作:15222191516(微信)
科瑞 王晶淼/司红霞
1.前言
餐饮业油烟污染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对城市容貌和环境质量水平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成都通过协同联动、科技赋能、加强执法监管,破解城市餐饮油烟污染难题,取得显著成效。
为加强餐饮油烟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地相继还制定了《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开始施行。《办法》规定了各地市区行政区域内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及执法查处工作,理清了相关部门管理和执法职责。通过各部门紧密联系、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一套职责明确、分工合作的管控模式已经在成都初步建立起来。
关键词:在线监测;餐饮业;准确管控
2.背景分析
近年来,各地生态环境局以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转作风、提能力、严履职,努力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坚持不懈深入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细化任务、硬化措施,推动各地空气质量持续向好。
通过将油烟在线监测仪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平台,整个管辖区内餐饮商铺的油烟排放情况都能一览无遗。有了科技‘天眼’,商户们再也不能‘临时抱佛脚’应对检查,这大大提高了监管的效率,也解决了综合执法一线力量不足的问题,因此科技布防准确管控对餐饮油烟的监管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3.安科瑞Acrelcloud-3500餐饮油烟平台准确管控科技赋能治理城市餐饮油烟
在Acrelcloud-3500餐饮油烟平台中,油烟浓度在线监测仪的采样探头安装在油烟净化设备前后的油烟管道中,测量油烟浓度、颗粒物浓度、非甲烷总烃浓度等非电监测因子,通过485与油烟浓度在线监测仪进行通信,再由油烟浓度在线监测仪通过4G全网通以HJ212-2017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上传至云端服务器。
餐饮油烟监测云平台部署于阿里云服务器,接收、统计、存储、展示数据,向管理人员提供WEB、移动端APP访问,管理者可使用网页、手机APP等形式应用平台功能。
系统结构图如下:
< class="pgc-img">>4.平台主要功能
4.1数据实时监测
实时监测安装商户的油烟、颗粒物、非甲烷总烃数值,并记录相关历史数据与曲线,净化器风机的运行状态。
< class="pgc-img">>4.2告警工单处理、闭环
对产生的告警工单进行派单、闭环处理,上传现场图片、文件和备注等内容;记录详细的工单处理流程、进度。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4.3设备清洗维护、巡检台账
记录设备日常清洗情况,上传现场清洗、维保图片,相关人员签名等信息。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4.4数据报表分析
对上传的油烟等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生成对应的超标排名、企业与用户分析报告,帮助执法部门有效及时的了解辖区内,各个区域的数据超标情况,同时支持数据报表分析定制。
4.5第三方平台数据对接
能够无缝对接第三方政务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协议接口一致。
< class="pgc-img">>5.硬件设备选型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6.结语
安科瑞餐饮油烟监测云平台采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监管模式,从传统的人工寻产转变为平台7*24小时的无人化值守平台,大大减少执法部分的监察人力,同时为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有效改善大气污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