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来源:红餐网
目前,很多点餐系统都为餐厅积累了大量的经营数据,包括就餐人数、日期、时间、菜品数量,以及每天仓库的库存以及使用量等。
关注餐厅的各项经营数据,是餐饮经营者的基本工作。通过了解各项经营数据,餐饮老板可以清晰地知道门店的营业现状,有效地调整营业方向,做好人和物的调配。面对繁杂的数据,聪明的餐饮老板除了关注最直观的营业额外,还会重点关注9个数据。
餐厅经营者必须关注的9个数据
餐厅消费数据隐含的经营知识
小 结
销售数据是营运管理人员的眼睛和手,通过它们可以及早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摸清了餐厅的经营现状,餐饮经营者才可以对症下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合理分配人手,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餐厅的盈利水平。
文章来源:红餐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厅经营必不可少的餐饮数据。
餐饮人必须掌握的餐饮计算公式,即使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也得掌握。
·首先,毛利应控制在55%至65%之间,纯利应控制在18%至25%之间,工资占比应控制在15%至25%之间,房租占比应控制在5%至10%之间,超过10%会给经营带来很大压力,水电费应控制在1%至3%之间。
< class="pgc-img">>如果这些数据还未掌握,建议学习管理的四本秘籍。这是通用的32个餐饮公式,包括人效工资占比、上座率和餐饮收入成本的核算方式。如何控制毛利?如何备货、量化盘存和制定各岗位职责和流程?如何管理前厅、后厨和员工工资?购买下方小黄车即可获得电子版。
餐饮经营活动中,一切都是变化中的,唯独餐饮地址是不可改变的 ,所以,餐饮选址要一步到位,前期认真考察,为后期的轻松经营埋下“伏笔”。
相同品牌的两家店面,一家门庭若市,所有工作人员忙得团团转,另一家却以倒闭收场,同样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差别为何如此之大呢!
大多数餐饮投资者都会选择蹲点进行人流量测算,蹲点也是有一定的技巧性的,蹲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全日采点法: 这种测算方式一般适用于茶饮、咖啡和面包行业,因为这些随时都会有需求;
二,分时段采取点数法: 这种测算方式适用于中餐和快餐行业。
在不同的时间段测算固定时间段的人流量,然后根据特定的计算方法,利用现有数据推算出每天的日流量。
下面是餐饮快销店(小面米线类)选址的总结,分时段蹲点式的流量测算方法。
临近主干道的人流和车流测算方式
测量区域: 主干道与店址之间步行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区域。
高峰期: 如7:30一9:00,12:00一14:00,17:30一19:30
低峰期: 7:00以前,14:30一16:00,21:00后
消退期: 高峰与低峰之间的其他时段。
测算方法: (高峰期10分钟+低峰期10分钟+消退期10分钟)总数量除以3 乘以6乘以15小时等于日流量总数。
测算参照标准:
一线城市:日人流量应该在5万人次以上,日车流量在8000辆左右。
二线城市:日人流量应该在1万人次以上,日车流量在5000辆左右。
三、四线城市:日人流量在5000人次以上,日车流量在2000辆左右。
以上是分时段蹲点式人流测算方式 ,在一般情况下,踩点应该在工作日中选择一天(建议每周工作日的第一天和每周的最后一天),周六日每天都要蹲点调查。
这样算下来是3天,因为时间关系至少应该在工作日和周末各选择一天。当然,不可因为天气因素而改变既定的预测行程,除非遇台风、暴雨等可推迟预测,其它时间风雨无阻。
参照标准有了,想要投资餐饮行业的投资者可以据此进行人流量的测算,此方法只局限于人流量的测算,目标人群是无法锁定的。 还需要对相邻餐饮店面的进店量进行考察。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周边同类的餐饮品牌作为参考,统计店面的客流量情况,根据统计数据推算全天的客流量和营业状况。
附近餐饮店面客流量统计方法
测量方法:捕捉率测量法。
进入参考店消费的人数
首先要选择参考的餐厅,从开始营业到晚上打烊,每个小时测量20分钟,并记录进店人数。
用进店人数乘以4来预估一 个小时的进店总人数。同时注意4天测量的时间段可以每天晚上15分钟以尽量覆盖整小时段 。
举例如下:
周一上午10:00-10:15 11:00-11:15 12:00-12:15 21:00-21:15
周五上午10:15-10:30 11:15-11:30 12:15-12:30 21:15-21:30
周六上午9:00-10:45 11:30-11:45 12:30-14:45 21:30-21:45
周日上午9:00-11:00 11:45-12:00 12:45-14:00 21:45-22:00
计算方法 每天12小时得到12组数,把这12组数加起来再乘以4,得到每天进店人数T(参总)。
此方法只能是推测出一个大概的数据,但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因为相比于人流量的测算,这个目标人群锁定得比较准确。
一家店面不足以说明问题,可以找不同位置的几家店面进行数据计算,这样可以大致地推算出周边区域的营业状况,能够整体的了解区域内的餐饮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