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在城墙根儿底下,听着秦腔,吃着泡馍,老陕的日常以舞台的方式走进了上海观众的生活中。11月3日至4日,作为“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的参演剧目,西安话剧院话剧《长安第二碗》在上音歌剧院上演。
< class="pgc-img">>图说:话剧《长安第二碗》海报 官方图 下同
泡馍的记忆,真香
说起陕西美食,凉皮、肉夹馍、羊肉泡馍都盛名在外,葫芦头泡馍,很多人倒是头一次听说。葫芦头泡馍不仅是陕西人独有的美食,也是西安特色、西安风味的代表。和羊肉泡馍不同,葫芦头泡馍的用的是猪大肠,馍块绵筋,汤鲜肉嫩,滋味浓香。
葫芦头泡馍,是剧中泡馍店掌柜秦存根的谋生手段,也是很多剧组主创的日常最爱。西安话剧院艺术总监翟卫国回忆起自己的中学时期,早饭最常吃的就是葫芦头泡馍,一斤粮票买五个饼,用宛如盆大的渝中碗盛汤,呼哧呼哧吃完去上学,“那时候肚子没油水,现在碗也小了,两个饼就吃不下了。”
< class="pgc-img">>角色的塑造,真实
主人公秦存根经营的小店里,有一大家子的兴衰际遇,也有着40年时代变迁的社会缩影。秦存根的“秦”姓,也是三秦大地的简称。穿插于剧中的秦腔,不仅是剧情结构的点睛之笔,更是陕西人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生活在城墙根儿下,演员们常常听起翟卫国说起那过去的故事。翟卫国小时候的邻居王妈王伯,带着11个孩子住在祖上留下来的大院里,却是全院过得最难的一户人家。一张锅盔分之前,王妈先切一溜儿,用来搭称,保证分给每个孩子的都是一样大。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剧中53个角色,几乎都有对应的原型,普通人家历历在目的生动细节都一一融入剧中。
< class="pgc-img">>老陕的生活,真甜
伴随着每个时代特有的音乐,泡馍馆焕然一新的装修拉开了每一个阶段新的篇章。40年前的一张桌,一圈又一圈扩到直径5米的大圆桌,当初棚户区的泡馍馆,随着每10年一次的升级,越来越高,越来越气派,还有了分店,生活的年轮随着舞台圆桌的扩大不断加深。
< class="pgc-img">>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创造,二是传承,三是创新,秦存根在“长安第一碗”的牌匾上又刻下了一刀,刻的是生存智慧,刻的是传统美德,至于他名字中的“存根”存的是什么,相信每一位观众看完都会咂摸出属于自己的滋味。
(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剧情简介 :
该剧讲述了秦家的葫芦头泡馍馆在秦存根夫妇苦心经营下,不断发展壮大,设分号、开连锁、标准化经营,秦记的金字招牌越发闪亮。40年时光中,秦家兄弟姊妹7人一一长大成人。他们或子承父业、或参军报国、或步入仕途、或投身科研、或醉心戏曲、或随波逐流、或迷失自我……纷纷攘攘、起起伏伏、在悲欢离合中,秦记一碗不变的老味道里,潜藏着某种永恒的东西,直抵人心。
<>都逛吃第一天:寻味成都 锦官城深处探寻三国文化
12月6日,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西安至江油段开通运营。该高铁江油至成都段已于2014年12月20日开通运营,至此西成高铁全线贯通。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你会挽着我的衣袖,我会把手揣进裤兜,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
赵雷的歌唱出了大多数人心中关于成都的想象,安逸、悠闲、慵懒。据说赵雷正是迷恋上这座城市的人情味儿和生活气息,才写出了这首给成都的情歌。
他大概没有想到,多年后的今天,西安的文青们,正盼望着坐上西成高铁,去成都的街头游走,在玉林路的小酒馆坐坐。
当然,关于成都,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向往。
成都有哪里值得一去?或许去过的人都无法说出一二。但是,吃火锅,饮茶水,摆龙门阵、逛春熙路,体味蜀地的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沉醉在悠闲的市井生活中,是其他城市都无法体验的。
锦里、宽窄巷、人民公园……这些外地人耳熟能详的成都地名,也将要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变得触手可及了。
如果在未来的几个月你有前往成都的打算,不妨先跟着我们的内容,一起预习一番吧。
住宿
下了火车,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住宿问题,找地方安顿好行李,做简单的休憩。
天府广场、春熙路
这里是成都最繁华的商圈,吃饭、购物、娱乐等要求都能轻松解决,地铁一号线、二号线在此交汇,交通出行也十分便利。
文殊院
文殊院附近聚集了很多特色青旅和经济型酒店,预算不高的游客可选择在此落脚,周围也有许多好吃不贵的小店。地铁一号线从此经过,还有很多公交线路,出行方便。
宽窄巷子、青羊宫
这里的住宿条件相对较好,以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为主。众多特色美食和精品小店汇聚于此,很受年轻的人喜爱。
“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成都悠闲散淡的市井生活令人向往沉迷,而这里的景点也值得一去。成都市区内的景点需两到三天时间就能逛完。大熊猫基地距离市区较远,需要单另安排半天时间游玩。
行程安排
D1 锦里——武侯祠
D2 杜甫草堂——青羊宫——宽窄巷子
D3 文殊院——人民公园——九眼桥
D4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春熙路
- 锦 里 -
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与国内其他城市的仿古街类似,如今锦里也不可避免的严重商业化。这里有酒吧茶楼咖啡馆,到了夜晚灯光亮起很是好看。此处游人很多,适合吃些成都本地小吃。
建议游玩时常:3小时
步行5分钟到达下一站
- 武 侯 祠 -
武侯祠,是中国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它紧邻锦里,闹中取静,踏进大门的那一刻,商业街的喧闹恍若隔世。如果你是三国迷,这里是一定要来的。
门票:60元/人
建议游玩时长:2小时
附近美食
大妙火锅(锦里店)
店铺位于锦里古街内,环境很好,店内有川剧变脸表演。为了迎合外地人的饮食习惯,口味做了稍许改良,价格也偏贵。
地址:武侯祠大街231号锦里二期乌衣巷13号
皇城坝小吃(武侯祠店)
在这里可以吃遍成都小吃,口味地道,环境干净卫生,价格也合适。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59号
钟水饺(武侯祠店)
成都的百年老店,这里不只有水饺,还供应其他成都本地小吃。
地址:武侯祠大街4号附40号武侯祠大街2号
红星兔丁(武侯祠店)
兔头在成都属于大众美食,口味偏辣,可以作为手信带给亲朋好友。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180号附4号(近通祠街)
李长青三大炮(锦里店)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地区传统特色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由于在抛扔糯米团时,三大炮如“弹丸”一样,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分为“铁炮”,“火炮”,“枪炮”,故名总称“三大炮”。吃时配以“老荫茶”,别有风味。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锦里小吃街
王妈手撕烤兔(玉林路店)
王妈手撕烤兔在成都市内已有多家分店,但是据说玉林路上的这家店生意最好,兔肉有嚼劲,也很入味。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26号附26-27号(近玉林菜市场)
大龙燚火锅(玉林总店)
成都火锅十强之一,让你辣到过瘾,各种媒体、达人都曾鼎力推荐。店铺通宵营业,排队等位也是无法避免的。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二环路南三段9号附3号(近玉林生活广场)
老码头火锅(玉林店)
成都老字号火锅,口味十分地道。
地址:玉林中路29号(近倪家桥地铁站、玉林生活广场)
另外赵雷《成都》中提到的玉林路小酒馆就在附近,吃完火锅可以在玉林路上走走,在小酒馆门前坐坐。
地址:成都武侯区玉林西路55号
成都逛吃第二天:历史文化之旅 寻觅文艺街巷中的成都情缘
那么,现在就随我们一起开始第二天的逛吃之旅吧~
- 杜 甫 草 堂 -
Du fu thatched cottage museum in chengdu
杜甫草堂,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此处的建筑经过多个朝代的扩建重修而来,幽静惬意。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
门票:60元/人
建议游玩时长:2小时
附近美食
乐山鲜知味钵钵鸡
这家钵钵鸡在成都算得上数一数二的网红店铺了,在杜甫草堂一代很是有名。众多成都游记中都推荐过,到了杜甫草堂,说什么都要去这里尝一下啦。
从杜甫草堂步行只需15分钟即可到达,坐公交会绕路,要花去大约30分钟左右的时间。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草堂北路17号(七天连锁酒店)
杜甫草堂→青羊宫
公交17分钟到达
- 青 羊 宫 -
Qingyang Palace
青羊宫,始建于周朝,原名青羊肆,被誉为“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也是全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明朝时,唐朝所建殿宇毁于兵灾,现存的建筑大多数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陆续重建。青羊宫内最宝贵的文物是一部《道藏辑要》,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景点。
门票:10元/人
建议游玩时长:1小时
附近美食
蜀九香火锅(百花大桥店)
如今蜀九香的分店开遍大江南北,到了成都还是要尝一下正宗的本地口味。味道不用多说,吃就对了。
距离青羊宫很近,步行12分钟就能到达。
地址:一环路西一段160号(市国土局对面)
青羊宫→宽窄巷子
公交30分钟到达
- 宽 窄 巷 子 -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不同于其他的特色商业街,虽然商业店铺林立,但是这里更加精致大气,可文艺可小资。
建议游玩时长:2小时
附近美食
炒作大师(奎星楼店)
这家店的评分在众多点评网站高居不下,可以说是成都比较时尚的川菜品牌了。如果想要吃小龙虾、喝啤酒,来这里就好了。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奎星楼街55号
二孃鸡爪爪(奎星楼店)
鸡爪很烂,辣中带香,入口即化,据说下午五点后才开门营业(没有亲测),值得一去。
地址:奎星楼街10号附1号
李雪火锅食府(总店)
这几年成都的牛杂火锅很是火爆,这里的牛杂是特色,可以来尝尝,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口味量力而行,因为真的很辣。
地址:宽窄巷子西广场下同仁路72号(地铁四号线宽窄巷子B出口)
成都映像(宽窄巷子店)
极具老成都民居风味的建筑,在宽窄巷子里很有名的一家店铺。边吃成都小吃,边看川剧,巴适~
地址:窄巷子16号(近宽窄巷子)
梁记肥肠粉(宽窄巷子南门店)
来成都当然不能错过肥肠粉这个美食,锅盔和肥肠粉大概是绝配了,一口锅盔,一口肥肠粉,好吃不用多说。
地址:长顺上街116号3号院附1号(近宽窄巷子)
去成都,宽窄巷子是必去的打卡之地,但也难免拥挤的人潮。在距离宽窄巷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些文艺的小巷值得一去。
小通巷
距离宽窄巷不远,步行约10分钟左右到达。小通巷是成都众多“慢生活”的小巷之一,它们是成都悠闲、温润气质的剪影。巷子里的居民楼有时间的印记,身处城市腹地却有着难得清静,如果时间充裕,不妨来此发呆静坐拍照卖萌。
泡桐树街
距离宽窄巷也不远,步行9分钟到达。与宽窄巷子相比,这里可以说是“人迹罕至”,巷内有一些清新文艺的小店,一些新人选择在此拍摄婚纱照。喜爱拍照的朋友们不要错过哦。
成都逛吃第三天: 佛教圣地旁品味地道成都小吃
- 文 殊 院 -
Wenshu Temple
文殊院,中国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是集禅林盛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现存建筑是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在文殊院茶室品尝四川特有的盖碗茶,欣赏民间艺人的弹唱。
建议游玩时常:2小时
附近美食
洞子口张老二凉粉
这家店开在文殊院的斜对面,很受成都当地的中老年人的喜爱,可见口味也是十分地道。
地址:文殊院街39号
无名冒菜(西二道街店)
之所以叫“无名冒菜”,是因为这家店铺真的没有招牌。店铺不好找,环境不咋地,老板也只在中午营业,但是这家冒菜实在太火了,排队等位是在所难免的。《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曾到此店吃过并在微博上推荐。
地址:西二道街19号附1(近金色夏威夷)
甘记肥肠粉
这家店开了很多年,却还保持这老味道,许多成都当地人都说,一碗粉吃出了小时候的回忆。
地址:成都市金牛区马鞍北路16号
双流老妈兔头(文殊院店)
很多攻略里都会提到的“双流老妈兔头”,成都打卡小吃之一。
地址:金丝街22号(文殊院旁)
龙抄手(文殊坊店)
又是一家成都知名传统小吃店,经营各类成都小吃,分量不大,可以多点几样品尝,适合外地游客。
地址:成都市青羊区文殊院街35号
陈麻婆豆腐(骡马市店)
陈麻婆豆腐算的上是成都的知名川菜了,在成都有很多分店,骡马市这家去的人最多。据说“麻婆豆腐”中的“麻婆”,指的就是“陈麻婆”,所以到了成都,一定要去尝一下正宗的麻婆豆腐。
地址:西玉龙街197号(近交通银行省分行)
严太婆锅盔(文殊院店)
这个锅盔和陕西的锅盔完全是两种概念,饼里面会夹各种菜,或者肉,据说还有夹凉粉的,值得品尝。
地址:人民中路三段19号(近地铁文殊院K出口)
小谭豆花(西大街店)
在成都如果吃不了辣,那么豆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口味偏甜,撒子豆花是店里的招牌。
地址:西大街86附13号
文殊院→人民公园
地铁27分钟到达
- 人 民 公 园 -
Chengdu people's Park
人民公园,始建于1911年,是一座集文化文物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园林。这里最能感受到成都人安逸休闲的生活方式,停下匆忙的脚步,找一个茶馆坐下,叫上一杯茶,享受地道的成都慢生活不论是一个人发呆或者和朋友聊天,都不觉得是虚度时光。加水,喝茶,再加水,再喝茶,如此重复来来回回,这才是最成都的姿态!
建议游玩时长:2小时。
附近小吃
鹤鸣茶社
茶社位于人民公园内部,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很多人来人民公园专程要去一趟鹤鸣茶社。味道怎么样倒是其次,主要还是要感受一下老成都人生活方式。
地址:祠堂街人民公园内
廖老妈蹄花总店(总店)
有人说没吃过蹄花汤等于没来过成都。这条街上各种蹄花店琳琅满目,唯独廖老妈蹄花生意最好。
地址:东城根南街7-11号
人民公园→九眼桥
地铁25分钟到达
- 九 眼 桥 -
In JUN Porcelain
九眼桥,始建十明代万历二十一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如今九眼桥已经成为成都的酒吧聚集地,街上酒吧达上百家,当夜幕降临时,河岸边灯火辉煌。如果说下午在人民公园感受到老成都的生活方式,晚上不如来九眼桥体验成都年轻人的夜文化吧。
建议游玩时长:2小时。
成都逛吃第四天:逗熊猫、吃美食、看美女——成都 带不走的不止你
-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 -
Chengdu Research base of Giant Panda
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是我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及大熊猫科研繁育/保护教育/教育旅游/熊猫文化建设为一体的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机构。这里共饲养了100多只大熊猫,建议早上11点前来,还可以看到熊猫吃竹子,也没有大批的旅游团,如果下午两点以后就只能看见它们撅着屁股睡觉了。
票价:58元
建议游玩时长:4小时
大熊猫繁育基地→春熙路
公交转地铁55分钟到达
- 春 熙 路 -
Chunxi Road
春熙路,成都最古老的商业街道之一,在“中国商业街排行榜”上名列第三,仅次于香港铜锣湾、上海南京路。香港《大公报》说:“城市掘金哪里去,春熙路;品味时尚哪里去,春熙路;打望美女哪里去,春熙路……哪里都不想去?还是可去春熙路。”如今春熙路不仅是成都的时尚中心,美女打望地,也是美食小吃云集之所。
建议游玩时常:4小时
附近美食
夫妻肺片(总府路店)
这家店名气很大,是成都的老字号,所以逛到春熙路怎么都要进来尝尝。很多外地人都觉得味道不错,店里人很多,店里其他美食也值得品尝。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总府路23号
盘飧市
卖卤味的一家店,品种很多,而且新鲜。店名取自杜甫《客至》诗句“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始建于1925年,很有成都味道。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华兴街62-64号(近王府井)
康二姐串串(全国总店)
康二姐串串遍布全国各地,曾经上过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名气不用多说,口味因人而异。
地址:中道街99号附32号
小龙坎老火锅(春熙店)
小龙坎火锅在西安突然就火了起来,在成都这个火锅遍地的城市,小龙坎也算是一家网红店了,但是排队会排到天荒地老。
地址:东大街188号时代华章2F
秋金小炒(春熙路总店)
成都本地人疯狂打call的一家店,隐藏在小街巷中,品尝过后会觉得很惊喜。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龙王庙正街13号
饕林餐厅(总店)
又是一家网红苍蝇馆子,一直稳居成都苍蝇馆前几名,装修过后环境提升了不少。人多,菜量大,每道菜都很有特色。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东升街69号附1号(近红星路四段)
张飞牛肉(春熙路店)
本地人觉得很一般、外地人却蜂拥而至的一家店。因为是成都特色美食,可以尝试一下。
地址:锦江区春熙路
成都冬季潮湿阴冷,气温最低会降到零度以下,如果此时去成都,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 class="pgc-img">新巷西口还是个坡 图/@西安旧事
>本文经作者贺存道先生授权刊发
三.古新巷,小巷子里藏着大能人
古新巷出去的交通很别扭,直走就掉到崖下了,去南街左拐,去古迹岭右拐;左拐的路,虽然过不了汽车,自行车架子车还是可以;右拐的路,极其难走,崖深两米多,路窄得两人对行错身艰难。路里边一排平房,住有几户人家,如果主人坐在门口晒爷(晒太阳),别人就别想通过。向南三十几米过去,房屋突然后缩,小路豁然增宽。一条可以过大货车的斜坡路汇向古迹岭的大道,坡上是一个很大的国家储备粮库。
在崖畔小道里边,我同学猪娃家南边隔两户,有一个门面房。如果古迹岭的坡道不挖平,这可是面临大路的极好经商之处。可惜后来变成只有熟人光临的小铺。熟人之所以光临,是那小铺经营着一种现在早已消失的行业——绱鞋。业主个头高大,面貌严肃,每当顾客来绱鞋,问及工费,他总是以手比示,不肯做声,这就是我从小就叫的哑巴伯。
五十多年前,百姓都是自己制作布鞋,在家抹褙子,纳鞋底,做鞋帮。但是把鞋底鞋帮组合到一起却是一个技术活,于是手艺精良的哑巴伯生意很好,哑巴伯是松子王家我懂事以来的第二代。王家爷爷也是高高个头,气宇轩昂,曾凭辛劳给王家挣下一份不菲的家业。我小时候,经常圪蹴在哑巴伯跟前看他绱鞋,哑巴伯不用夹板(木头做的A字型夹持工具),腿上铺块粗布,俩膝盖内收,就紧紧夹住了鞋子,然后飞针走线干了起来。那手的舞,线的飞,实在是好看。
好多年后,我在医科大学学习解剖学课程,人的大腿前面有一块肌肉。从大腿跟外侧向内下,绕过膝关节内侧,终止于小腿上端前面,用来内收夹紧大腿用的,解剖学就命名“缝匠肌”,我立刻想到哑巴伯的工作姿势。
< class="pgc-img">已经消失的绱鞋技艺 图/@网络
>松子王家是个大家族,在古新巷占有四个院子,出过许多优秀的人才。在我记事后,还有教授、专家、官员在世,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经济极端困难,阶级斗争残酷,政治审查严格,高中毕业生能上大学,简直是凤毛麟角。可是我家院子就考上了俩大学生,就读于陕工大的同哥和交大的庆哥。
庆哥是松子王家第三代中的佼佼者。他比我大七岁,还没上学时候,我简直是庆哥的跟屁虫,他经常教我画画认字,后来我还画过一幅很大的观音菩萨。庆哥文学功底非常深厚,文章诗词都非常人可比,每每读起他的诗词,总有一种心灵的震撼。庆哥老了,从一方“父母官”的位置退休,过着诗词歌赋,潇洒文章的神仙生活。
庆哥的父亲,是哑巴伯的弟弟,也是高大身材,一生行医,普救众生。我们院是出医生的地方,古新巷上下两代的医生都出在我们院子。最巧合的是,王家伯伯和我,名字里都有一个“道”字,可见,救死扶伤乃道之大道也!
同哥比庆哥小三个月,一表人才,面容白里透粉,浓眉秀目。既有少女之细嫩,更有伟男之刚强。我和同哥的辈分,复杂得难以捋清。按年龄,他长我七岁,应称之为兄,可他外婆又和我父母平辈相称,我称他舅舅为哥,似乎他又低了一辈。小时候,他带我玩,我俩坐到太阳坡上,我叫他一声“哥”,他叫我一声“叔”,反正,乡党的班辈,胡球的安顿。
< class="pgc-img">想起多才多艺的同哥,就联想到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丹先生 图/@网络
>同哥多才多艺,音乐、舞蹈、文学、讲演,组织领导能力都不同凡响,特别是他性格活泼十分幽默。他外婆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家里常年设有佛堂,每天早晚都要念一百零八声南无阿弥陀佛。我就很奇怪,妈妈(分别读第二声和第三声,大妈的意思)咋就知道是准确的一百零八声呢?大了才知道,念经都要捏念珠,一百零八颗念珠捏一圈,绝对不会错。老人有一个家传的宝物——佛珠手串,最大的那颗不足一公分大,前面有一小孔,装有一个微型放大镜,后面有个较大点的进光孔,从前向里看去,三尊佛像非常清楚,旁边刻有三行小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每当居士聚会,来人较多时,老人就把这宝贝缝到我衬衣里,我就成了护法神童了。
同哥的家不是一般家庭,他外太祖母是辛亥革命陕西起义首领,陕西督军张凤翙的亲侄女。同哥的外公国民党时期在西安防空司令部为官,可惜在解放前不幸病故。我记事时,前头妈妈(她家住在我院子门房,所以这样称呼)生活比较艰难,一个小脚妇女挑起家庭担子,上有八十岁的婆婆(我叫“前头奶”),下有正在读书的儿子和已经失去父母的外孙,境况可想而知。前头妈妈虽是普通妇女,确有远见卓识,坚决不让儿孙辍学。她凭每天给药材行切药材的微薄收入,竟然供儿子读完清华,外孙读完陕工大。
同哥活泼,也淘气。我记得有一次,前头妈妈在念经,他拿只搪瓷碗敲,老人念一句,他敲一下:南无阿弥陀佛——铛!南无阿弥陀佛——铛!前头妈妈生气了:“南无阿弥陀佛,敲你娘个头,南无阿弥陀佛……”惹的我捂着嘴笑个不停。
同哥大学毕业去新疆乌市工作,一路风风雨雨勤勤恳恳,以自己的能力和干劲,做到了大型国有企业老总以至新疆经济开发区主委,前几年以厅级职位退休。
同哥的舅舅,我叫寿哥(看,班辈又乱了),从小十分好学,为人和善乐观,平时讲话语音洪亮底气十足势如鸣钟。我小时候,学航空的寿哥指导我制作的航模飞机,还获得过少年航模二等奖。前一阵,86岁的寿哥,退休的老教授,在电话里还讲了许多古新巷我所不知道的过去,那洪亮的声音,听起来还是那么年轻。
< class="pgc-img">如今古新巷还在,老宅子却没有了 图/@网络
>古新巷一年最热闹的时候是过年,从阴历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就忙开了。扫房子,糊窗子,换被子,铺单子,蒸包子,炸粿子,蒸碗子,抬桌子,洗盘子,帖对子,忙的不亦乐乎。
腊月二十四,是我的生日。本来我也不是长子,没啥过头,旧社会,卫生差,战争频仍,科学落后,我家到我一共生了五个孩子,可是就活了我和我哥。我生下来三个月又患了肺炎,医师都说这娃没救了。后来广仁医院的洋大夫说,给孩子输点血,或许还有救。于是母亲的血输到我幼小的身体里,我活了过来。现在科学看来,是一种人工被动免疫治疗,由于有死里逃生的经历,母亲对我比较重视。
小时候过生日,可没有生日蛋糕吃,而且还颇烦的不行。早晨起来,戴上缰绳(用红绳子编成的项圈,把孩子栓住的意思),就开始磕头。我家院子里有三座“庙”,龙王堂,在井台上;灶王堂,在锅头旁边的墙上;土地堂,在正对大门的地方,三处都磕完了,给人磕。前头奶,前头妈妈,庆哥的母亲王妈妈等等,总算神和人都敬到了,能保一年平安了,才能解放,出门去撒野了。
< class="pgc-img">全家合影 图/@作者提供
>年前,我们家比别人家忙得多,我家有一门家传手艺——糊羊灯,羊灯是羊型的花灯非常逼真。我家的羊灯在西安市是首屈一指的,比起别家我家羊灯头上有角,足下有蹄,后腿有拐(关节),羊脖子上挂个纸剪的葫芦,上面有葫芦型的戳记:“贺家羊灯”,那可是西安的著名商标。
一九五八年春节,是我家最后一年做羊灯。我九岁了,我已经会剪“羊毛”、做灯架、捏羊角、贴羊毛等技术活了,而弟弟刚三岁。所以,我就是贺家羊灯的最后一个传人。
五八年,所谓第二次妇女解放,把我妈和庆哥的妈妈王妈解放到商业单位去当营业员了。奇怪的是,霞的妈妈竟然没被解放。结果,霞的妈妈过着有条不紊,安安生生的日子,我妈和王妈辛苦的工作一天,回家还得干那一点不少的家务。那时候,男人劳累一天,习惯回家有太太在家候着,进门就可以喝上一口热茶,吃上一碗热饭。自我妈和王妈被解放以后,我几次看到我爸和王伯因“冰锅冷灶”而发火。
除夕过后,就是大年初一。天刚放亮,母亲就把我叫了起来。穿上新衣新鞋,戴上新帽,赶紧去给寿哥的母亲,我前头妈妈磕头拜年。让前头妈妈先把男人见了,以避免这一年可能出现的晦气,那怕是个狗屁不通的小屁孩,当然,我可以弄个五分一毛的压岁钱。
父亲也穿戴整齐了,拉上我妈我哥和我去给祖宗和还健在的奶奶磕头,那场面是十分排场的。上房中间的正厅,门是雕花的格子门,后面是隔挡后门的屏风门,去后院必须从屏风门边上的过道绕进去。屏风门上挂着中堂对子,下面的条几上摆着祖宗的牌位,条几前的方桌上有八个外红里黑的漆器六角盘子,里面有各式糕点水果花馍等贡品,盘子被八个可折叠的六面漆器支架托着,很有立体感觉。再前是白铜香炉和蜡台,红色的蜡烛火花闪烁,焚香的缕缕青烟缥缈盘旋,好一幅神秘的画面。
< class="pgc-img">中堂是传承家风之所在 图/@网络
>拜过祖先,父亲长袍皮坎礼帽皮鞋的出门给邻居拜年。先是正对门麦儿王,也就是霞家,我同学茹的董家,菜摊子王家,五王八侯的侯家等等,我如果跟去混混,也能弄点压岁钱花花。
回家后吃了饺子,我就出去野去了,去看我哥、庆哥、同哥、霞的大哥民哥,巷子里头老张家三儿子茂哥在排练社火,准备初三一过就开始表演了。
古新巷过年,最红火的莫过于耍社火了。巷子里比我大八岁十岁的哥哥们唱主角,我这一拨都是跟这起哄,拾鞋捡帽子的角色。
社火有芯子、高跷,扮上戏装,打上脸子表演。有包公斩陈世美戏、西厢戏、白蛇传戏等,旱船是用竹子做个船样,挂在表演者身上,角色都是新媳妇回娘家的故事,表演者前面做两个假的腿脚,还是三寸金莲,平放在旱船上边,人的真腿在地上舞动,划船的不在船上,而在船旁边表演。我小时候奇怪,兴庆公园湖里划船的都在船上的呀!
霞的大哥,我叫他民哥,长得眉目清秀文质彬彬。所以,他总是扮演旱船上的新媳妇,我哥他们只能去做踩高跷那些粗活了。
< class="pgc-img">大头娃娃 图/@网络
>还有一种表演,我们叫它“大头和尚戏柳翠”,外地人叫大头娃娃。俩人表演,一个戴着好大的硬纸做的头面具,是个光头和尚,另一个头面具是个漂亮的少女。俩人各拿一把扇子,相对而舞,十分滑稽好看。故事来源于元代杂剧《月明和尚度柳翠》,说的是南海观世音菩萨净瓶内的杨柳枝因偶污微尘,被罚往人间,在杭州作风尘妓女,名为柳翠;三十年后罗汉月明尊者化成风魔和尚,经过三次说法,使柳翠醒悟,同时坐化升天的传说。
社火队敲着锣鼓,舞着彩旗,拥着表演队伍,到别的巷子口去表演,去挑衅,总要和别的巷子争个我高你低不可。
过年还有个风俗,送花灯。一般讲究是由媳妇娘家,孩子舅家送的。有兔子灯、龙灯、猴子灯、莲花灯,当然少不了我家的“贺家羊灯”。我们小孩玩的最多的是“火葫芦”,细竹丝编成球型,外面糊上红纸,里面可点蜡烛。由于价低,简单,便携,所以就是专供我们小家伙玩的啰。
< class="pgc-img">划旱船 图/@网络
>送灯还有讲究,新亲戚第一次送灯,要在门外点亮才提进去,表示祝亲家红红火火的意思吧!我嫂子进门的第一年,她二哥奉命到我家送灯,刚好我在家玩,窗子斜对大门口,我看着嫂子的二哥提了两只漂亮的莲花灯进了大门。(嫂子二哥当时还在陕师大上学,后来干的不错,当上了师范专科学校的校长。)“刘校长”进到门里,就去点那漂亮的莲花灯,结果,一着不慎把一只给烧着了,“刘校长”尴尬之极,无奈退了出去。过了好久,又提了两只回来,我赶紧跑到门口挡着说:“别点了,别点了,就是个讲究嘛,甭管他咧。”我看着“刘校长”如释重负的表情,心里可乐开了花!
< class="pgc-img">这种羊灯够颠覆了吧! 图/@网络
>请看下篇:小小碎巷子随风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