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期,在青海省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的2021年青海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检出9批次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其中检出不合格方便食品1批次,具体信息如下:
方便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信息
序号 | 抽样编号 | 标称生产企业名称 | 标称生产企业地址 | 被抽样单位名称 | 被抽样单位地址 | 被抽样单位省份 | 食品名称 | 规格型号 | 不合格项目︱检验结果︱标准值 | 生产日期/批号 | 分类 | 公告号 | 公告日期 | 检验机构 | 任务来源/项目名称 | 备注 |
1 | GC21630000464230027 | 四川眉山升泰食品有限公司 | 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 | 民和县官亭丰彩超市 | 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街道 | 青海 | 川味火锅(酸汤味) | 270克[蔬菜包140克、火锅川粉80克、火锅底料包50克]/盒 | 菌落总数 ║2.3×106,3.9×106,1.7×106,1.9×106,2.1×106 (CFU/g) ║n=5,c=2,m=104,M=105 | 2021/3/14 | 方便食品 | 〔2021〕年第20号 | 2021.08.07 | 郑州中检科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总局抽检计划 |
对抽检发现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已要求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及时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及其生产经营者依法进行查处,下架召回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进一步督促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并将相关情况记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
特别提醒消费者,如已购买或在市场上发现公告所列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时,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
华社甘肃积石山12月28日电 题:安置工作提质提效 复课复市有序推进——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第10日救援安置情况综述
新华社记者
2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灾后救援安置进入第10天。甘肃、青海两省受灾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稳步恢复,甘肃省板房建设进入收尾阶段,千余名高三学生前往异地复学;青海省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中,多个集中安置点正在加速搭建板房。
截至12月28日,甘肃已建成1.3万余间活动板房,预计至28日24时,入住率将达到90%。截至12月26日,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共设置103个集中安置点,建设板房2289间,9551名受灾群众入住。
记者走访甘肃、青海多个安置点发现,各地正在加快配齐安置点公共基础设施,加速推进受灾群众入住工作,实现温暖过冬。
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陈家村的安置点门口,记者看到这里已经配备了医疗室、警务室、消防站。两三排活动板房纵向排开,每间板房门口都张贴了入住家庭的信息。
为了解决灾区群众的燃“煤”之急,多家企业向积石山县捐赠煤炭3656吨,目前已陆续送达安置点。在陈家村安置点板房内,人们点起火炉取暖,各类生活物资一应俱全。
这个安置点的包抓干部、临夏州水务局副局长马强介绍,这个安置点已搭建130多间活动板房。目前入住率达到75%,预计28日将全部入住。新板房不仅防风保暖效果更好,并且多是阻燃材料,更加安全。
在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一二社安置点的板房内,李忠山一家人正围坐在火炉旁吃火锅,桌子上摆放着土豆、白菜、丸子等食材。“住进暖和的板房,生活逐渐恢复。今天吃顿火锅解解馋。”李忠山说。
在大河家镇大河村过渡安置医疗救治点,不少人排队领取药物。现场工作人员何永梅介绍,救治点有治疗感冒、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的常用药,每天有200多人前来登记领取免费药品。
正值寒冬,地震灾区海拔高、气温低,受灾两省把困难群众有效安置救助作为工作重点。
甘肃省民政部门已启动困难群众入户摸排工作,将生活无法自理的困难群众统筹转移安置。积石山县综合社会福利院院长马青祥告诉记者,目前该院已完成改造,可容纳上千名受灾群众。
70岁的赵怀胜来自积石山县刘集乡高李村。因房屋损毁严重、无亲友投靠,25日,他临时住进这家福利院。他的房间内摆放着四张床位,淋浴间、热水器、无障碍设施等配备齐全。
为了尽快恢复灾后学校正常教学,两省多举措保障学生复学复课。积石山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共有1498名高三学生,将全部进行异地安置复课复学。按照安置计划,高三学生将在12月30日前全部异地安置到临夏州职业技术学校复学,教职工也跟随前往。
“早就期盼恢复线下上课了。我想尽快调整心态、尽早进入备考状态。”积石中学的高三学生柴成龙说,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他和同学乘坐大巴前往安置学校。
在大河家镇梅坡村的梅坡小学临时教学点,20多名学生正在一间活动板房上音乐课。板房内,多媒体教学设施、电暖器等设备齐全,数十张课桌椅排列整齐,桌子上摆放着书本、画笔等学习用具。老师杨根霞正借助多媒体手段,教孩子们唱儿歌。
“临时教学点从24日开始授课,主要教孩子们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地震阴影。”杨根霞说。
记者在积石山县吹麻滩镇、大河家镇等地看到,商店、集市等陆续开业,保障群众日常生活,不少人外出购物、就餐。据了解,目前积石山县经营主体复工率达到81%。
此外,安置点正在开展安全隐患防范工作。在大河家镇陈家村活动板房集中安置点,记者看到不少活动板房内已经安装了一氧化碳报警器,消防执勤人员仍在继续安装。
临夏市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王海龙介绍,为防范一氧化碳中毒,保障受灾群众安全,最近陆续在板房内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目前该安置点已安装320多个报警器。
据了解,目前积石山县各安置点已开展近5600次防火巡查和5900多处隐患整改,并配备各类灭火器2万多具。(记者文静、任延昕、张新新、李杰、李宁、周盛盛)
者|史东旭 编辑|孙杨
"都开了30多年了,为什么突然就关门了。"11月5日,合肥市民李波看到了三河胖子肥肠馆微信账号推送的闭店消息后,马上给聂爱文打去了电话表示惋惜。李波不知道聂爱文的名字,只知道他是三河胖子肥肠馆老板。自从闭店后,聂爱文每天都会接到很多李波这样的顾客打来的电话。
从十年前开始,李波就是这家肥肠馆的常客,无论是和家人还是朋友,每次吃饭必点的就是肥肠火锅。到了冬天,去吃肥肠火锅的次数更加频繁。李波今年最后一次去吃肥肠火锅是在3月份。
< class="pgc-img">三河胖子肥肠馆的招牌菜——肥肠火锅
>新鲜肥肠数量减少、价格上涨,是老板聂爱文闭店的主要原因。每天,饭馆要用300多斤新鲜肥肠,到了旺季,要用到500多斤。今年年初时,新鲜肥肠的价格是13.5元/斤,当新鲜肥肠的价格涨到17.5元/斤时,聂爱文就不再使用新鲜肥肠作为食材,而是选择了速冻猪肥肠。但吃过的顾客几乎每一桌都会向他反映,肥肠的口感和味道远不如从前。
因为怕砸了自家招牌,聂爱文选用了一个多月速冻肥肠作为食材后,开始不再售卖肥肠火锅、红烧肥肠和干锅肥肠三道菜。但很多前来就餐的顾客进店一听吃不到肥肠,一半以上都会走掉。
面对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聂爱文也小涨过一次价,但无奈仍是亏本,只能靠顾客点的其他菜品赚钱。而如果想要真正盈利,肥肠类菜品的定价会让顾客承受不了。两难的境地下,聂爱文决定闭店,将来也不再开店。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其在微信发布的闭店通知和致歉,引发了不小的反响。
< class="pgc-img">11月9日,三河胖子肥肠馆已出兑给,工人正在店内重新装修
>从2018年8月开始,国内受非洲猪瘟疫情及养猪规模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养殖场和养殖户"不敢养""不能养",生猪存栏量大幅度减少,猪肉价格上涨。
猪少了,屠宰场、批发市场、饭店等一连串产业链条上的各个部分都受到影响,收入减少,甚至还有屠宰工失业转行,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百姓的餐桌上少了猪肉。
据相关部门日前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年底前,生猪存栏量有望止跌反升,明年,可能将恢复正常水平。
三十多年的肥肠馆关门了
聂爱文是合肥市三河镇人,今年32岁,他出生的那一年,他的爷爷就在合肥市官亭路上的一处半地下室开了一家中餐馆,也就是三河胖子肥肠馆的前身。5年前,聂爱文从父亲手里接管了这家饭馆。
起初,这家中餐馆的特色菜并非肥肠火锅,因为点这道菜的客人多了,慢慢的也就变成了每桌客人的必点菜之一。聂爱文的父亲在九十年代初接手后,便将肥肠火锅排在了菜单的第一页,成为了店里的招牌菜,饭馆也因此改名为"三河胖子肥肠馆"。店内以肥肠作为主料的菜还有红烧肥肠和干锅肥肠,这两道菜也很受食客欢迎。
"一家三代人经营过的饭馆,没想到在我手里停业了。"聂爱文苦笑着说。10月20日,三河胖子肥肠馆关门停业并出兑。停业并非他个人决定,而是和父母商量过后的结果。
新鲜肥肠用量大、供应不足、菜品成本上涨过快,是聂爱文闭店的主要原因。今年年初时,合肥市场上新鲜猪肥肠的价格为13.5元/斤左右,此后一路上涨,当价格涨到17.5元/斤时,聂爱文就不再采买了。
< class="pgc-img">>"三斤新鲜猪肥肠经过清理、煮熟之后就变成一斤了。"聂爱文举例称,以肥肠火锅小锅为例,售价是58元一份,需要用1斤左右的肥肠,也就是每个肥肠火锅小锅最多要用3斤的新鲜肥肠。以17.5元/斤计算,3斤肥肠的成本就超过50元,加上配料、人工成本等,即使后来涨到68元一份,仍不赚钱,只能靠顾客点的其他菜品盈利。如果要赚钱,肥肠火锅小锅就要涨价到近百元,这对走亲民价格的饭馆来说等于是将一部分食客拒之门外。
"速冻肥肠的口感和味道肯定和新鲜的肥肠没法比。"聂爱文说。无奈之下,他只能选用速冻猪肥肠。速冻猪肥肠的价格是20元/斤,但是是经过处理后的重量,也就是实打实的一斤。但速冻猪肥肠做出来的菜,几乎每桌客人都会反映和以前的味道不一样,不好吃了。一个多月之后,聂爱文干脆不卖以猪肥肠为食材的这三道菜,而代价就是一半以上的顾客都流失掉了。
聂爱文的手机号码也是饭馆的联系电话,食客订位、订餐都打这个电话。停业后,很多前来就餐的食客跑空,纷纷来电询问,这让聂爱文深感不安。一些顾客得知停业的原因后,建议他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通知,以免不知道停业消息的食客白跑。
停业半个月后的11月5日,聂爱文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了三河胖子肥肠馆停业的原因并致歉:"由于2019年物价上涨,猪肥肠难求,我们为了肥肠的质量,跑遍了合肥周边的城市,都无法购买到合格的肥肠。现在市场绝大部分的肥肠都是速冻肠,我们要求肥肠的质量必须是现杀猪当天肠,才能做出更好的菜品。为了菜品的质量,也怕名誉的损失,我们决定先停业几年。等待猪肥肠恢复正常,再做出美味可口的菜肴。"
正是因为发布了这则消息,其微信公众号的粉丝突然涨到两万多,很多网友留言表示惋惜,而这让聂爱文改变了最初的想法。停业后,一家人原本都有各自的打算,聂爱文的父母准备安享晚年,他自己也计划改行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以便有更多的时间陪陪即将上小学的儿子。
"闭店后才知道肥肠馆这么受欢迎,因为停业还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聂爱文称,他觉得,饭馆还要继续经营下去,等待猪肥肠的价格和供应量恢复正常后,再重新选址开店。
"制作肥肠有讲究,我想保住这块招牌"
闭店以来,聂爱文时常回想起自己接管饭馆后,与肥肠打交道的这5年。
虽然他自己并不亲自制作肥肠火锅、红烧肥肠和干锅肥肠,但作为老板,清楚地知道一根新鲜肥肠从猪肚子里拿出后,再到端上餐桌,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肥肠如果弄不好,就会有粪便的味道。"聂爱文说。他的母亲负责肥肠的采买、清洗和炖煮。
凌晨,在屠宰场,当屠宰工把猪肚子里的肥肠拿出后就要马上进行处理。屠宰工会用一根竹竿穿过肥肠,将肥肠翻过后进行简单清洗,随后泡入水中保鲜。如果肥肠离开水,就会变得干燥。
每天凌晨四点钟开始,聂爱文的母亲都会亲自用冷水仔细清洗当天饭馆需要的新鲜肥肠,并用咸盐将肥肠内的油脂搓掉,肥肠上的油脂留下多少便要看积累下的经验了。"油脂搓下去的多了,肥肠吃起来就像嚼口香糖,搓下去的少了吃下去又会很油腻。"
接下来,是用水煮熟肥肠。煮的时间长了,肥肠没嚼劲,煮的短了,又太硬。时间、火候的拿捏又是一个靠经验才能做好的步骤。
< class="pgc-img">三河胖子肥肠馆的招牌菜之一——红烧肥肠
>"我正在学怎么做肥肠,基本上要靠长时间积累的经验才能做好。即使做了这么多年肥肠,但我父母甚至连对方负责的环节也都做不好。"聂爱文说。但他正在想办法将父母的手艺渐渐转变成机械化,一来节省人工成本,二来保证味道。
聂爱文父亲负责的切肥肠,早已被聂爱文改良成了机械化。夏天时,饭馆每天要采买300多斤肥肠,人工切至少要两个小时。到了冬天高峰时,要采买500多斤肥肠,人工切更是耗费时间,而用机器切最多只用半个小时就能切完,并且肥肠的大小很均匀。"肥肠太大,一口咬不完;太小,嚼几下就没了。"切出来的肥肠大小也会影响到吃起来的口感,用机器切就不用担心了。
炖肥肠,是聂爱文父亲负责的最后一道工序,除了要加入自家秘方以外,炖肥肠的时间也对肥肠的口感有着重要影响。肥肠不能早晨一下子都煮出来,夏天时一天会炖两次,冬天要炖三次至五次。"焖三分钟等于炖一分钟",每次炖100斤左右,保证每位食客都能吃到味道和口感刚刚好的肥肠。
"炖好的肥肠不能隔夜,会变黑。"聂爱文说。每天关门前,都要保证肥肠卖光,并且也要保证每位来点肥肠的顾客都能吃到肥肠。后来,他又做了一些融合,比如在肥肠火锅中加入牛肉等配菜,从而保证肥肠不会提前用光。
制作出好吃的肥肠,从食材的选择到制作,需要经过很多道繁琐的工序。但也正因为此,聂爱文才更加珍惜这块招牌,也更想保住这块招牌。
猪肉销量腰斩,商户利润摊薄,屠宰工失业
聂爱文家餐馆的遭遇不是个例,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生猪养殖大环境的变化,令不少依靠猪来营生的行业和从业者,受到波及。
"今年是猪的本命年。"合肥市民宋伟打趣地说。现在买同等重量的卤猪肥肠,要多花20元左右。而且因为很多熟食店平时的销量就少,现在更是买不到了。
位于合肥市庐阳区的合肥中菜市是该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中心之一。宋伟住在离这里三公里外的地方,每周,他至少要骑着电动车去两次买卤猪肥肠。11月10日这一天中午,他买了4根猪肥肠,花了62元。
李丽就是卖给宋伟卤猪肥肠的老板。和以前相比,她的猪肥肠销量也减少了三分之二。"批发价和零售价都是55元一斤。"李丽说。以前的价格是36元至40元之间,主要是为酒店配送,零售很少,但现在很多酒店一周都进不上一次猪肥肠。
"猪肉价格高,还不如吃牛羊肉划算。"在合肥中菜市的牛羊肉区,买肉的人明显多于猪肉区。一位卖肉的老板说,市场上每斤牛肉的零售价格在36至38元之间,羊肉的价格则在30元至32元之间。
11月初,合肥中菜市的猪副产区,新鲜猪肥肠的价格在17元/斤至19元/斤之间,而速冻猪肥肠的价格是20元/斤。"区别新鲜的还是速冻的很简单,泡在水中不成形的就是新鲜的猪肥肠。"一位卖猪副产的老板说。新鲜猪肥肠每斤能赚1元左右,因为价格上涨等原因,每天的供应量和销量减少一半以上。
< class="pgc-img">合肥市某超市内,猪肉柜台前,无人购买猪肉
>"以前每天能卖四五头生猪的肉量,现在最多能卖两头。"一位卖猪肉的老板一边磨刀一边说。目前,合肥市场上猪前腿肉零售价格为23元/斤、精瘦肉27元/斤、五花肉和排骨是30元/斤、软排骨35元/斤。
距离合肥中菜市车程7公里外,有一家生猪定点屠宰场。屠宰场的两处大门外,停着多辆拉载生猪的小型货车。附近的两栋三层老式居民楼里,住的多是在屠宰场或是从事和收猪等有关工作的租户。
"以前要从凌晨两点工作到上午九十点钟,现在早晨六七点钟就下班了。"孙玉珍已经在这家屠宰场上班6年多,当屠宰工结束工作后,她就负责保洁工作,每月工资2000多元。以前,这里每天晚上要屠宰六七百头生猪,而现在每天不到百头。因为要屠宰的猪少了,下班自然就早了。
< class="pgc-img">合肥中菜市卖猪肉和猪副的一条街上,批发和零售的购买者都很少
>屠宰生猪一般都是在晚上和凌晨,以保证凌晨两点左右,新鲜猪肉可以在运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路上。孙玉珍的弟弟就是一名有十多年经验的屠宰工,每天上班前,会等老板的电话通知,如果要屠宰的生猪多,就会提早上班,延迟下班,而目前,几乎每天的工作时间都会缩短,工资也因为屠宰量的减少少了。
10日下午,一辆拉载着6头活猪的小型货车驶入屠宰场,小货车门口的保安查看了检疫合格证明后,拿着喷枪,对车上拉载的猪进行了简单的初步消毒。
< class="pgc-img">拉载6头猪的车辆进入合肥市某生猪屠宰厂后,工作人员对猪进行初步消毒
>"都是从合肥市周边的农村收上来的,太难收了。"坐在小货车副驾驶位置的人说。收6头猪,花了4万多元。小货车有一半的位置是空着的,收上来的猪,连车都装不满。
据该屠宰场的一位保安介绍,因为生猪的屠宰量少了,很多屠宰工没活干,只能从屠宰场离职去找别的工作。
生猪存栏量有望年底前止跌反升 ,明年恢复正常
"本来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有腌腊肉、灌腊肠的习惯。今年猪肉实在太贵,都不搞了。"11月13日,家住安徽省肥东县的网约车司机郭师傅说。尤其是在农村,往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起一串串的腊肉、腊肠,而今年很少看到。
在肥东县北面,有一家种猪养殖场,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养殖场目前的母猪有6000多只、公猪200多只,与以前相比有所减少。母猪减少时,只能从外地买一些没有生过猪仔的母猪以保证数量。
"一个月回家一次。"据该养殖场的一位工作介绍称,每次放假回到场里上班,都要经过消毒、隔离等程序才能进入工作区工作,防止猪瘟疫情的发生。
< class="pgc-img">>据《安徽商报》报道,11月5日,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介绍,去年8月,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发生以来,蔓延较快。造成很多养殖户(场)"不敢养"。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市场已进入"猪周期"上升阶段,前几年肉价持续走低,客观上造成养猪不赚钱,导致养殖规模减小。同时,不可回避的是有关单位的不当行政行为,损失了一些养猪产能。另外,因养殖户没有相关抵押物,无法获得贷款等支持扩大产能,导致养殖户"没钱养"。最近,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还出台了促进生猪转型发展意见。根据最新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安徽各地的生猪存栏量止跌迹象明显,有望在年底实现止跌反升。
10月25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全国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生猪存栏环比增长0.6%、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3.7%,后备母猪销量继续大幅增长,猪饲料产量和销量都有回升。吉林、辽宁、山东等12个省份生猪存栏环比增加或持平,生产恢复向好的因素明显增多,生猪生产整体上进入了止降回升的转折期。按照这一趋势,年底前生猪产能有望探底回升,明年有望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三河胖子肥肠馆闭店已20多天后的11月14日,店外的牌匾、宣传板还悬挂着,店内的装修工人正在重新装修。用不了两个月,这里将有一家新的火锅连锁店开门营业。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凤凰WEEKLY】创作,独家发布在,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