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可以穿越,你会选择去哪个朝代?
据说关于这个问题,更多的人选的是:宋代。北宋实在是吃货的天堂,玩家的梦境、审美的巅峰。
《东京梦华录》共提到了一百多家店铺,其中酒楼和各种饮食店占了半数以上。而《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一百余栋楼宇房屋,其中可确认经营餐饮业的店铺有四五十家,也近半数。
汴京城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Dream City,从那时起,中国人告别了宵禁,有了真正的城市生活。夏天能吃冷饮,冬天能吃火锅,宋时人的生活一点不比今天枯燥。
朱雀门外,满大街都是茶坊茶肆,喝一杯下午茶,去附近的勾栏瓦舍里看相扑,踢蹴鞠,喝茶、吹水。虽然没有冰箱,但每逢盛夏,在瓦舍里就有人专门制作刨冰,真是解暑又清凉。
/在哪?可以寻得宋时风韵?
苏公瓦舍
苏东坡三十二代后人--苏鹤传承宋时茶宴文化,创办了集品茶、谈食、赏画、 闻香、听乐、修心为一体的文化餐厅。
将消逝的瓦舍风雅呈现在今人面前,更将中西融合,注入传统东方的人文雅韵,以诠释江南饮食。
/以一席茶宴,足以穿越千年。
旧历将去,新春已近,
云龙湖畔,风雅秘境,
瓦舍暖阳,偷闲品茗,
不妨和不远的春天来一场约会吧!
在徐州吃过很多地方,但如瓦舍这样清幽之处,确实凤毛麟角。
湖畔的冬,犹有绿意,店中的绿植装点再合适不过。便如这彭城的冬一样,清淡又不失滋味。
环境的质感低调又高级,浸润这东方美学的审美,好让人心悦的一处宅子。
推开一扇门,眼前是清幽天地,身后是吵闹人间。
徐州虽不似金陵、苏杭、开封文脉深远,但毕竟是楚风汉韵之地,又有苏公笔墨,草木蔬食皆有文学之映照。而继承茶宴传统的苏公瓦舍,在创建之初,就是呼应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书籍古瓦插花琴瑟,点缀着每个不经意的细节,水边茶席,典雅恬静。听风抚琴,观水煮茶,怕是古人也向往了。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冒寒乘舟,赏雪品酒,
写尽了中国文士的雅兴和那股痴绝之情。
-他这样写自己的园子:
“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
这样的意境,我在瓦舍遇到了….
在苏公瓦舍的幽窗下读书,连字都是鲜爽碧翠,更何况是茶香满溢的茶宴美食。
-以茶入肴,赋予菜品新趣,实现美美与共。
-苏公瓦舍,以茶为主,但餐食却意外备受好评。
龙井虾仁
提起茶菜,最负盛名的一定是这一道龙井虾仁。
以茶入馔,这道本是顶奢侈的一道菜。只有最幼嫩的明前龙井才是吃起来毫无挂碍,必须要用时令的洪泽湖青稞河虾仁才配。
龙井叶子碧绿施展,这次客串为“菜”,洗净了涩与苦,只有的一抹清新茶香。和几乎亮到透明的河虾仁一起炒。少顷就是一盘美味。
茶宴之始,味蕾待开。虾仁玉白,鲜嫩;芽叶碧绿,清香,色泽雅丽,菜品色泽洁白,茶香悠远,品苏杭味道,是为一绝。
普洱东坡肉
如果说龙井与虾仁是绝配,
那么,
普洱与东坡肉这组CP也不遑多让。
苏公瓦舍的主理人作为苏轼后人,在原有的徐州传统名菜——东坡回赠肉基础进行改良,精挑五花肉切成大方块,经焯水刮洗干净后置砂锅中,配以多种调味及鲜汤,先用旺火烧沸,后转小火焖至酥烂。
又融入普洱茗茶,肥而不腻,酥香味美,同时普洱茶富含脂肪酶,中和猪五花的脂肪含量,原汁鲜香醇厚,佐以普洱茶香,食之回味无穷。
铁观音豆浆鲈鱼
选用来自福建安溪的有机铁观音。因为具有独特的观音韵而闻名,冲泡后有独特的兰花香,香气馥郁。以此茶做底,涤荡尽鱼肉的腥气,更显鲜嫩爽滑。
鲈鱼紧实绵密的口感,入口即化的丰腴滋味,素来是老饕的最爱。
冬日清寒之时,一碗鱼汤,温暖滋味顺喉而下直抵心脾,寒意顿消。
盛宴之外,一碗香茶,几口小点,亦是欢欣。
延绵于千年的东方韵味,在杯盏之中苦尽甘来,口留余香,回味无穷,入口清甜,滋味绵长,茶过三巡,口中依然尽有回甘。
太姥银针鸽蛋汤
遇见瓦舍之前,我并不知道,原来鸽子蛋也可以入茶宴。
一颗晶莹剔透、洁白如玉的鸽子蛋窝在茶汤之中,这是福建太姥山白毫银针,芽头肥壮、根根匀齐、挺直如针、满披白毫,品之滋味鲜醇清甜。配以羊肚菌、以鸡汤煨煮,茶色泽黒褐油润,清香四溢。满满细品,暖冬的滋味便缓缓蔓延于舌尖。
太姥银针鸽蛋汤
< class="pgc-img">>茶汤之后,再品鸽子蛋。果冻状的蛋白,颤巍巍进入喉中,那绵密的口感让味蕾为之惊艳。
招牌茶香乳鸽
选用18天的乳鸽,佐以中国国宴专供白茶品牌-绿雪芽精品老白茶和多种香料腌制4小时,再经高温炸至表皮酥脆。
苏公瓦舍是最早专攻乳鸽的餐厅,如今地位仍不可撼动。
红彤彤、金灿灿的脆皮,就像是一层玻璃纸。轻轻一撕就能看到夹带的汁水,那股有人的香味愈发浓郁。
//
还有洛神花奶香板栗、茉莉花熏鱼、瓦舍茶香鸡,几味时令由浅到深有层次,清雅又美味。
///
苏公瓦舍如此令人着迷,
在宅、院、茶、食,
也在清风明月,树影花颜。
冬日万物敛藏,但在这雅室一间,
我们感受到了舒展。
“茶”是人在草木间。
当你与周围相和,就会烦忧尽去。
喝一杯茶,
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然后接受它的事与愿违。
喧嚣浮华是我,曲终人散也是我
年底了,大家都纷纷吐槽工作好累好辛苦。
被老板骂的很惨,年终奖减半。
且不妨让冬日暖阳升起,漫步湖堤之上,
一杯香茗,一碟茶点,
几碟美馔,静待大地回春。
门外,是烦冗的心境,
过门而入,便平生清幽澄净之心,
一份恬淡就在其中。
氤氲间,仿佛看到那个春天,
卞河两岸的柳树抽出了新枝,
南来北往的漕船商船挤满了河面……
文渊在他的第一家彩泥云南菜火起来之后,看到了这一“小众品类”的机会,开始把彩泥做成了连锁品牌。2016年,彩泥云南菜销售收入8800万元,2017年收入1.5亿元。项目于2017年6月底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海底捞与高瓴资本。
王文渊曾担任大型餐饮企业的CEO,经常因为业务往云南跑。久而久之,云南当地的各民族菜式不仅征服了他的胃,也征服了他的心。
于是,王文渊想开一家云南菜餐厅,把云南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带回家乡上海。此时,云海肴刚刚进入魔都,云南菜市场方兴未艾,他觉得自己还有机会。
王文渊挑战业内第一名云海肴的底气来自团队。他的初创团队有5人,其中有一位研究了28年云南菜的总厨师,另三人分别负责行政管理、人事推广以及运营。
2015年2月,第一家彩泥·梯田餐厅在上海百联世茂开业。该店地位置优越,位于人民广场核心商圈,下面是交通枢纽。
在上海,除了云海肴,云南菜品牌还有云上云、花马天堂等。彩泥必须打出差异化才有可能胜出、被消费者记住。装修风格上,576平米的大店主题为“梯田”,讲究色彩搭配和空间设计,而少有孔雀等明显的云南特物。
“我们是上海唯一一家把云南菜系给做全的餐厅。”这五个菜系是指家常菜、民族菜、宴席菜、素食及茶菜,其中宴席菜又延伸出孔雀宴、佤王宴、长街宴。在此基础上,彩泥云南菜的总厨用了四五个月把菜品品类丰富至110~120道,其中80%的食材由云南空运而来。
第一家店“一炮而红”。最好的时候,彩泥·梯田一个月的销售额能达到210万元。该店投入500多万,当年即收回成本。
2016年10月,彩泥云南菜在虹桥南丰城开了第二家店,并开始做品牌细分。2016年,彩泥云南菜在上海开了10家店,并于2017年2月开设了滇游记品牌,主打快餐品类。
但在众多品牌之下,问题也渐渐暴露:第一,一百多种品类不利于团队有效控制供应链;第二,公司的后厨团队一直坚持用云南人做云南菜,一位厨师从云南招来到上手做菜,需要花费一年时间。
这跟不上店面扩张速度,团队势必要简化菜品品类,提高标准化程度。于是2017年8月起,王文渊决定只保留彩泥云南菜与彩泥Express,即正餐与外卖。
彩泥云南菜按面积分为200平、400平、600平米的店面。彩泥Express将成为公司的主要盈利点。外卖收入已经过验证,目前彩泥所有的门店合在一起,一个月的外卖销售额有160万元。
目前,公司正在与盒马鲜生合作,开设“店中店”,未来会发展为百城千店。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
<>檬傣味鸡、罗非鱼、苦菜汤……不管大众熟悉与否,王文渊都把云南各民族菜肴原汁原味地搬到了上海。
在第一家彩泥云南菜火起来之后,他看到了这一“小众品类”的机会,开始把彩泥做成了连锁品牌。每家店“连锁不复制”,按照场景分为不同风格,如正餐、商务餐、快餐、社区店等。
上海扩张16家店之后,王文渊开始调整策略,整合品牌。今年8月之后,原有的四个品牌将会整合为主打正餐的彩泥云南菜,以及负责快餐及外卖的彩泥Express。而后者将是公司的主要盈利点。
去年,彩泥云南菜销售收入8800万元,今年预计收入1.5亿元。项目于今年6月底完成A轮融资,投资方为海底捞与高瓴资本。
| 本文经铅笔道(ID:pencilnews)授权转载,原标题《海底捞高瓴资本投了家云南菜馆 门店16家年入8800万》,如需转载请联系铅笔道进行授权。
把云南菜带到上海
刚炸出来的五花肉散发着肉香,咬一口,外皮焦脆,内里鲜嫩。提到云南美食,最让王文渊留恋的就是这道“云南大烧”。
当了大型餐饮企业的CEO之后,他经常因为业务往云南跑。久而久之,云南当地的各民族菜式不仅征服了他的胃,也征服了他的心。
细究原因,并不是云南菜本身对他产生了多大影响,而是当地的生活方式吸引了他。住在洱海边的民宿里,一打开窗户,王文渊看到的是太阳从洱海边上升起,在躺椅里望着夕阳西下。“那种感觉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节奏超级慢。”
王文渊想开一家云南菜餐厅,把这种生活方式带回家乡上海。此时,云海肴刚刚进入魔都,云南菜市场方兴未艾,他觉得自己还有机会。“云南菜是一个小众品类,同时也不可或缺。所以它的资源最终会向强者靠拢。”
▲ 色相味俱全的云南菜——香茅炒蟹肉
而挑战业内第一名云海肴的底气来自团队。他的初创团队有5人,其中有一位研究了28年云南菜的总厨师,另三人分别负责行政管理、人事推广以及运营。
2015年2月11日,第一家彩泥·梯田餐厅在上海百联世茂开业。该店地位置优越,位于人民广场核心商圈,下面是交通枢纽,“本地人、外地人、外国人都会去那里旅游”。
王文渊也想拼一把,在上海租金这么贵的地方,彩泥云南菜能不能杀出来?
细分场景 扩张门店
在极具包容性的上海,除了云海肴,云南菜品牌还有云上云、花马天堂等。彩泥必须打出差异化才有可能胜出、被消费者记住。
装修风格上,576平米的大店主题为“梯田”,讲究色彩搭配和空间设计,而少有孔雀等明显的云南特物。
团队首先亮出了头牌——菜品。“我们是上海唯一一家把云南菜系给做全的餐厅。”这五个菜系是指家常菜、民族菜、宴席菜、素食及茶菜,其中宴席菜又延伸出孔雀宴、佤王宴、长街宴。在此基础上,彩泥云南菜的总厨用了四五个月把菜品品类丰富至110~120道,其中80%的食材由云南空运而来。
▲ 彩泥云南菜店内,云南姑娘正在表演歌舞。
用王文渊的话说,第一家店“一炮而红”。最好的时候,彩泥·梯田一个月的销售额能达到210万元。该店投入500多万,当年即收回成本。
此时,一些上海及全国各地的Shopping Mall找到王文渊想寻求合作。他才真正放开了拳脚,“本想开6家云南菜餐厅,每年有个1000万的利润大家分一分”。
但光有菜品还不足以与其他品牌拉开差距,王文渊适时打出第二张牌:细分市场及就餐场景。以北京为例,公司会在三里屯开一家雲南·云彩泥,主要面向商务人群;对于凯德Mall这种社区商场,就开一家彩泥云南菜。
同年10月,彩泥云南菜在虹桥南风城开了第二家店,并开始做品牌细分。去年,彩泥云南菜在上海开了10家店,并于2月开设了滇游记品牌,主打快餐品类。
▲ 彩泥云南菜旗下品牌“滇游记”,装修风格简约明快、色彩丰富,主打快餐品类。
整合品牌
但众多品牌之下,问题也渐渐暴露。
第一,一百多种品类不利于团队有效控制供应链;第二,公司的后厨团队一直坚持用云南人做云南菜,“只有洗碗的阿姨是上海本地人”。一位厨师从云南招来到上手做菜,需要花费一年时间。
两方面跟不上店面扩张速度,团队势必要简化菜品品类,提高标准化程度。这也有利于团队将来找第三方加工菜品,降低对人的依赖程度。
更重要的是公司要“回归”,即整合品牌。今年8月起,王文渊决定只保留彩泥云南菜与彩泥Express,即正餐与外卖。
彩泥云南菜按面积分为200平、400平、600平米的店面。200平米介于正餐与快餐之间,主打休闲简餐;400平米以上的店面则以产品取胜,团队将研发适合老年人和小孩子的菜品,网罗以家庭为群体的消费者。至于600平米的大店,王文渊表示目前保密,“明年4月,我们会开一家模型试验店”。
王文渊表示,彩泥Express将成为公司的主要盈利点。外卖收入已经过验证,目前彩泥所有的门店合在一起,一个月的外卖销售额有160万元,“这都是额外的补充收入”。
公司正在与盒马鲜生合作,开设“店中店”,未来会发展为百城千店。“一个档口店投入很低,只要20多万元,但回报会非常高,一年开二三十家都没问题。”
还有两个多月,2017年也将走到尾声。王文渊估计彩泥云南菜会在上海、杭州、宁波开到22家店,预计销售收入1.5亿元。
这个数量的门店在业界不是最快,也不是第一,但他却并不着急。“一直以来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它云南菜品牌,而是自己是否有勇气去颠覆原有的模式去做一些创新。”
更多知识获取,关注餐饮公会,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