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子到底能否让外卖进校园成为了舆论焦点,一边是高校学生高频的外卖需求,一边是学校对食品安全管理的要求,一时间学生们的“外卖自由”似乎难以两全。
针对此,近期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会联合互联网外卖平台通过在广州大学城各高校区域开设“学生工作站”作为外卖食品分餐站,并招募高校学生成为兼职派送员,欲摸索出一条让外卖安全进校园的新路子。
外卖不再随意“躺地”,避免被偷
如今,“点外卖”已然成为了高校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美团外卖数据显示,2019年1-7月全国有72%的大学生每天都点外卖,华南区域城市每天高频点外卖的人数占比相对高于全国其他地区。当中,高校学生们更是拉高平均水平的主力军。
对于他们来说,外卖能否进校园一直是其关心的问题,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的高校学生表示,外卖倘若不允许进校园,也就失去了它最为关键的“便利性”特征,但学校对食品安全的管控也有其合理性。
不过,即便能进校园的外卖也面临着被胡乱丢弃的命运。有学生向南都记者表示,很多外卖被随意堆放在生活区门口地上,“偶尔会被人偷。”
针对这样“两难”的局面,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会于近期联合互联网外卖平台,在广州大学城各高校区域试水“学生工作站”作为外卖分餐的集中点。
南都记者在现场走访看到了位于中山大学生活区门口的“学生工作站”,该站点分为清洁消毒区、装备工具区、餐品分拣区、取餐区四个区域。不时有满载外卖的专用外卖运送车驶来,兼职的大学生把车里的外卖拿到屋子里,按照不同的宿舍地址把外卖分门别类地放进不同的柜子里,外卖员再把分类好的外卖送进指定的宿舍区。
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会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这样一个站点的设置能较好地避免原先商家配送时的弊端,如食品被偷,商家恶性竞争,在(其他)商家食品里投放异物。“这次建立站点,就是希望从商家到工作站、分餐点,一直到末端都是派送员、订餐客户手把手的交割。”
南都记者现场看到,不少美团骑手参与到了新模式的配送过程中,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美团占到了岛上(指大学城所在的小谷围)近90%的订单量,当然未来也不排除和其他外卖平台进行合作。”
学生兼职派送员一天可入账120
值得一提的是,在走访现场,南都记者发现除了美团的专业配送骑手,不少穿着绿色马甲的“学生哥”也在为自己的同学服务。
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就业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都是他们招募的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担任的校园食品派送员,这样的兼职既为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一个校内社会实践机会,又避免校外人员进入校园操作时造成安保问题上的隐患。
据了解,参加该项派送工作的学生在平台上报名都是实名认证,为报名兼职配送员的学生在平台上建立一套个人配送的工作档案,从而可追溯派送的每一个订单,每一份食品,最终实现食品卫生和安全责任到个人。现场有学生表示:“毕竟送外卖的是自己的同学,感觉就很有安全感。”
该负责人向南都记者透露,目前全岛拥有18万学生,每天参与派送的同学有200-300人,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报名后有个智能排班系统,根据学生报备过来的业余和课余时间去安排。对于学生来讲,有效利用了课余时间进行兼职,这份工作也是优先开放给贫困学生的。”
在走访时,南都记者巧遇了当日第一天上岗的王同学,他告诉南都记者,自己现阶段课已经不多,因此有空兼职,他表示派送员的活比之前做过的派单员和服务员轻松太多。
有趣的是,虽然南都记者走访的是中山大学的站点,但王同学却是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他向南都记者解释道,由于自己母校的站点太多人申请导致名额已满,因此为争取工作机会只能跨校“就业”。他透露:“兼职的学生派送员一天的收入有120元左右,工作时间主要就是集中在中餐和晚餐的高峰。”
他告诉南都记者,目前这样的外卖派送方式更干净卫生、快速,同时因为在工作站已经按照园区的宿舍楼分配好,就不会轻易出现丢餐和送错地方的情况。
对于这种创新的外卖配送方式,广州大学城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创新建立食品外卖学生工作站管理模式,旨在探索从源头上有效解决大学城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从而解决大学城师生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切实增强大学城师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采写:南都记者 徐冰倩 实习生 刘珊彤
公司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美团关联公司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多条商标信息,其中包括“美团校园无人配送”相关商标,申请日期在2020年12月,国际分类为运输工具、广告销售。
货品正在登机。”12月19日,南方+记者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体验了美团无人机首条高校航线的配送服务,现场下单后不久就收到了一杯鲜榨果汁,新鲜的味道得到了充分保留。除饮品果汁外,快餐、日料等也成为该航线首批接入的商品,未来美团无人机还会引入烧腊、甜品、零食、日化用品等更多商品,丰富学生们的消费选择。
美团无人机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配送外卖。管乐 摄
航线开通当日,美团机器人研究院学术年会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举办。会上,美团机器人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首次公开介绍了研究院进展,并面向国内外高校学者发布了2024年课题合作计划,涉及具身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
此外,首届低空经济智能飞行管理挑战赛获奖队伍也在与会期间进行专题分享。据悉,该项挑战赛由美团机器人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合办,聚焦低空经济人才梯队培养,邀请全球高校在校学生参与交流。
上述负责人表示,2024年,研究院除继续举办挑战赛等活动外,还会增设优秀学生奖学金、实习绿色通道等鼓励机制,以此为从事机器人方向研究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研究环境。
航线首落高校 2年配送超21万单
据介绍,作为美团无人机首条高校场景的无人机配送航线,起飞点设置在距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6公里的西丽益田假日里商圈,学生在校内预定已接入无人机配送的商家外卖时,即可选择由无人机送到校内指定降落点。配送效率方面,餐品打包后到送达一般仅需约6分钟,并且由于飞行过程由系统自主运行,所以配送时间误差可精确到秒。
“以前做实验经常要现场守着,点外卖遇到无法准时送达时,取餐就会很麻烦。刚刚我体验了一次无人机配送,和他们介绍的一样是准时送达,并且还会有保温柜子可以暂存,这样取餐会更加灵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生陈龙还表示,“无人机送得快让餐品的味道感觉也会更好一些,像鲜榨橙汁就不会有氧化的味道。”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表示,清华大学与美团于2021年建立了数字生活联合研究院,双方始终保持着紧密合作。“我们希望本次美团无人机进驻高校能够成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的积极尝试,在更好地服务师生生活需求的同时,激发学生们对于无人机、机器人科技的兴趣,老师们可以基于美团的科技零售场景开展学术研究,而美团则可以借助高校科研力量和场景需求,加速产品迭代,优化服务体验,最终实现‘以产助学’和‘以研促产’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美团无人机致力于城市低空无人配送网络的建设,希望通过持续研发探索,处理好城市中心区域配送的复杂场景挑战,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品质的无人机配送服务。”在美团无人机业务负责人、美团机器人研究院理事长毛一年看来,外卖服务兴起于高校,能够为校内用户带来更好的外卖体验是公司长期追求的目标,“我们未来希望能够把无人机配送服务带进更多高校,也希望能更多听到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这项新服务。”
近年来,受益于深圳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持续投入,美团无人机配送服务落地速度不断加快。数据显示,美团无人机自2021年初在深圳完成了首个真实用户订单配送后,截至2023年11月,近两年时间已在深圳等城市8个商圈开通22条航线,服务覆盖社区写字楼、景区、医院等多种场景,累计完成用户订单超21万单。
值得一提的是,低空经济在深圳的发展近期也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称,要再次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其中“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经验的具体做法包括了支持企业开展无人机末端智能配送、旅游景区航线、生物制剂运输服务等试点工作。
深化校企合作 产学研用加速新技术落地
在无人机首次飞入校园的同时,美团机器人研究院学术年会也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举办。
2023美团机器人研究院学术年会在深举办。管乐 摄
会上,毛一年分享了过去一年研究院与南方科技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等高校学者的合作成果,相关研究获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简称ICRA)等机器人领域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收录。
据其介绍,研究院近期也面向国内外高校学者发布了2024年课题合作计划,涉及具身智能、自动驾驶、自主导航等领域。
毛一年认为,机器人的发展将会走向更加智能化、通用化、自主化和协作化的方向,“它们将不再是过去大家所想象的简单机器工具,而是能够深度融入生活,帮助大家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伙伴。”
此外,首届低空经济智能飞行管理挑战赛获奖队伍也在与会期间进行专题分享。据悉,该项挑战赛由美团机器人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合办,聚焦低空经济人才梯队培养,邀请全球高校在校学生参与交流。最终,本届挑战赛吸引国内外36所高校的71支队伍参赛,来自山东大学的“业余选手”队获得性能赛一等奖,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飞机不跟我作队”队与华南理工大学“SkyDance”队获得创意赛优胜奖。
首届低空经济智能飞行管理挑战赛获奖队伍分享。管乐 摄
“美团自2017年启动无人机配送研究,通过6年的探索,已初步完成自主飞行无人机、智能化调度系统及高效率运营体系的研发建设工作,最新的航线刚刚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开航。在这个过程中,美团有幸得到过科研院所、高校、商业伙伴等多方支持。未来,我们希望能更好助力各方力量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通过创新驱动的组织整合,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创新技术从实验室到日常生活的步伐。”毛一年说。
除无人机外,美团在自动配送车等机器人领域的探索也已取得较大进展。如自动配送车配送服务自2018年3月落地后,目前在雄安新区等国内多地完成了技术测试和试运营,并在北京、深圳等城市为100多个社区服务,自动驾驶里程占比超过99%。
南方+记者 叶丹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作者】 叶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