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茶庄茶楼茶园茶坊茶室茶座茶社茶会茶歇,区别是嘛?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白居易的一首饮茶诗,乐哉悠哉,写出了饮茶的妙明神韵,也引出我们今天和茶文化有关的上面的话题。
这是十个与茶相关的场所,各有各与众不同的功用。待在下慢慢与君道来。
< class="pgc-img">>一说茶馆,我们很容易想起老舍先生的话剧名作《茶馆》。里面写尽了北京茶馆的种种状貌风情和百态人生。茶馆是以提供饮茶服务为主的商业场所的统称。中国的茶馆史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清明上河图》上就画有许多的茶馆。茶馆按风格分,可分为川、闽、粤、京、江浙、日式、台式等几种。从群众基础来说,川式茶馆最雄厚。过去,仅成都一市,茶馆就不胜枚数。近年来,新的茶馆多集中在城市商业区,它为人们谈公务、生意、私事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环境。随着近年兴起的茶艺,又衍生出了茶道馆、茶艺馆。茶馆里又成了宣传、表演、展示茶艺文化的场所,将文化融入商业。
茶庄,说白了即茶叶店,如今在市场上已遍地开花。茶庄不是喝茶的地方,是卖茶的地方。经营茶庄的以安徽、浙江、福建人居多。可能是因这些地方多出好茶有关。全国驰名的如北京的张一元、森泰、吴裕泰茶庄;上海的汪怡记、程裕新茶庄;天津的正兴德茶庄;保定的西德记茶庄等。最密集的当属杭州的茶庄。尤其是西湖周围和龙井地区,净是茶叶店,那阵势堪称一绝。
< class="pgc-img">>茶楼是茶馆的近义词,也是喝茶的地儿,但有区别。它主要体现在一"楼"字上。这不单纯体现在楼层上,而主要是品饮环境上。喝茶的地多以临街为主。如果不是临街,原则上是高比低好。我去过一个开在地下室的茶艺轩,安静是安静了,但空气显得凝滞了。相较而言,开在地下室,酒吧比较适宜。这恐怕和去这两个地方人的行为、心态和目的有关了。国内的传统茶楼以南方为多,一般两层,木结构。到南方的老茶楼,你就明白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况味了。依窗而坐,啜饮芳茗,闲话古今,悠然自得。望楼下红尘滚滚,亦有心远地自偏之感。茶楼为繁华的商业区开辟出一方宁静的土地。您看进茶楼和进饭馆人走路的速度就知道了。茶楼较有名的有上海城隍庙的湖心亭茶楼和春风得意楼等。
茶园是将品茶和餐饮与文娱欣赏相结合的所在。从唐宋时起,酒肆茶坊就是歌舞乐伎表演的天然舞台。旧时茶园里能说书唱戏演节目,和里面的布局和消费方式有关。茶园里多是椅子长凳,客人得需既有钱又有闲。民国时的茶园,基本上都是一身而二任。较有名的是北京的老舍茶馆。江苏上海一带则是评弹的天下,酒饭饮茶之际,欣赏段连说带唱的民间文艺,真是悠闲。其实,传统的文艺曲艺倒适合这种小的场所,真是到那种千人大剧场里演出的效果未必比这小茶园里好。
< class="pgc-img">>叫茶坊的多是经营台湾泡沫红茶类的。名称大多叫红茶坊或者泡沫红茶坊。红茶坊是时尚味道十足的行业,瞄准顾客目标群多是崇拜港台文化,紧跟港台消费潮流的青年人。红茶坊里的饮茶方式与传统的饮茶不大相同。无论茶品、茶具、陈设、环境全与茶艺茶道无关,纯是时尚休闲饮品。它借鉴西方奶茶制法,在红茶基础上又配加了许多东西。歌星陈慧娴曾唱:"红茶坊,情侣早挤满",其效力不亚于给红茶坊做代言。仅上海一地,2000年前后,红茶坊就多达三五百家。红茶坊除了在饮品上用了茶叶以外,别的地方都是舶来品。尤其在经营理念和风格上,它其实是美式快餐店与酒吧、咖啡馆的混血儿。
茶室,即专门用来喝茶的房间。杭州的茶馆喜欢把名字叫成茶室。日本的茶道,也是必须在专门的茶室进行的。喝茶的房间,陈设和器具当然以茶为主。一张茶几或茶桌,两个座位,茶具、水壶、水盂、壁上的字画、架上的清供,有了这些,就可以在茶室中悠闲享受茶的乐趣了,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鲁迅语)的意思了。以往茶馆是不设雅间的。但现在的行情是很多客人非得在雅间喝茶,大厅散座倒不大受欢迎了。许多饮茶人都愿意进入一个相对封闭的茶室饮茶,免受外界打扰。
< class="pgc-img">茶社
>茶座是一些公共场所或商业机构供客人短暂或临时休息用的座位。所供之茶不必太好,坐而有茶,客人就觉得比干坐着有意味。高档宾馆、图书馆、机场、火车站、高档写字楼等很多地方都设立了茶座。形式上很像咖啡吧或酒吧。公园里的茶庄大都是露天的。过去我去过杭州的虎跑公园,茶座多,茶室也多。游人走累了,坐下来喝碗龙井,那滋味委实不赖。茶座的主要用途是让人小憩,喝茶不是重点。所以茶座的茶在品级上往往无须太高。过去报刊上有自由言论的专栏,编辑喜欢取名为"茶座"。所发稿件有似大家坐在一起随便喝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颇有茶座闲谈的意味。
茶社与茶园性质相近,它是茶馆的一种,但含有可供公众活动的意思。或者是戏曲演出,或文人雅集。总之,是文化氛围较重的地方。不同的饮茶地方,从所选字眼,就可以看出不同的定位。如台式泡沫红茶,就偏好"坊"字,杭州则到处是"室",明慧茶院开在京郊大觉寺,确乎是个"院"。多闻茶社是由文化学术书店办的,本意就想搞成以茶会友的文化沙龙,所以"社"字再合适不过。某种意义上说茶社在茶馆中有点像酒馆中的酒吧,特色鲜明的主题与氛围决定了它是哪些人群适合去的地方。知名度最高的茶社当属扬州的富春茶社了。乾隆年间创办,以宅院为基础,前为茶馆后为花园。在《扬州画舫录》里推为天下第一。它接待过乾隆皇帝,获御笔题词"天下一品"。
< class="pgc-img">会议茶歇
>茶的某种特性非常适合充当人们相互交流的媒介。这点和酒非常相似。西方人很重视茶会,特别是英国人,把饮茶变成独具特色的社交形式。中上层人家经常组织茶会招待亲友。请来三五客人,品品茶,吃点主妇做的糕点,聊些轻松有趣的话题,堪称对身心都有益的雅集。日本人的茶道也是以茶会的形式出现的,但比西方更显郑重,更像是一种宗教活动,精神交流。但茶性与酒性有所不同的却是,若非知己,茶是没法喝到一起去的。喝酒一般人越多越热闹,而以茶会友,则讲究少而精。酒会越盛大显得气氛越浓烈,而茶则不然,好茶好具都是精益求精,同时围上几十几百人共同举杯喝茶,那效果似乎不是最佳。所以参加茶会的人选,是不能将就草率的。如欧阳修诗句"坐中拣择客亦佳",苏东坡的"坐客皆可人"就是这意思。
会议与活动的中场休息,时尚的叫法叫"茶歇",即英文的"Tea Break"。下午茶的习惯是英国人对茶文化的一大贡献。两顿饭中间的小饮,一般还有点心等,是有闲阶层才享受得到的。这种做法后来就演变成茶歇。不一定非得是下午了。在活动或会议中间,休息放松一会儿,大家一起喝喝茶或咖啡,聊聊天。茶歇的目的在于休息,更在于交流,让参加者更轻松,更愉快,气氛更活跃。茶歇最大的好处,是让参加者在议题以外能有些个人间的沟通。本质上不是以茶为主,而是以交际为主。
< class="pgc-img">>茶道源远,茶能会友,文亦能会友。以上小文希望能给您的饮茶生活提供些背景知识的参考。
>梦的岁月之 请喝一杯茶
打算预约几个准客户一起喝茶,乡下的茶座环境比较一般,不过还是得努力去寻找。
朋友说,街上有一家不错,于是打算去看看。也算是打个头阵。
老板说,他们主要卖茶叶,茶座是副业,一个包厢要接近两百元。
晚上约了几个老客户一起喝茶,商讨客户怎样开拓。结果只是喝茶,和业务有关的事情,一句都没有聊到。
有一个朋友是做纸杯的,可以印广告词。有一个朋友是做广告的,可以帮他承接一些广告型纸杯业务,有一个朋友是开超市的,可以把印好的纸杯,放在超市里卖,有一个是做贸易的,可以协助纸杯厂接外贸订单。
结果最近市场一片萧条,国外客户谈了三年都没有谈下来,放在超市里寄卖的纸杯,三年了还没有卖掉。广告公司的老板也没有帮纸杯厂接到可乐杯、奶茶杯的订单。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喝茶聊一些有的没的事情。
聊着最近播放的电影,抗美援朝题材的电影,有一些战士,曾经在在零下几十度的气候中被冻成冰人。成了烈士。上前线的战士谁也不知道是否可以活着回去。他们出发前,都曾写过遗书,血书。天寒地冻的环境里,想要喝一杯热茶,几乎是不可能的。和平年代下,一杯热茶,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样一比,和平年代下,其实已经很幸福。生意不是一天就能做成的,得慢慢来。
< class="pgc-img">>这次聚会,纸杯厂的老板请大家喝茶,是希望接到订单,聊聊,接不到订单的原因是什么。但是很多人都沉默不语。纸张的材质,克重,印刷的精美程度,订单的多少,都与成本和报价有关系。客户都嫌成本太高,卖不动。
也就是说,即使找到了一个精美的茶座,如果产品不畅销,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也许也是徒劳。我们眼前的这几个人,也许都不是他的精准客户。
源:襄阳日报
襄阳日报讯(通讯员易晓琴 胡红霞 全媒体首席记者李兴会)“喝杯奶茶也能学习反诈骗知识,这挺新潮的,赞一个。”3月27日,在樊城明晶巷社区辖区的一家奶茶店里,一位女顾客看着奶茶杯上的反诈骗警示贴纸惊喜地说。
据悉,明晶巷社区和清河口派出所针对易受骗人员进行梳理,发现目前受电信网络诈骗侵害的群体出现年轻化趋势。社区经过研究推出反诈骗宣传新举措,设计颜色鲜明的写有反诈知识的警示贴纸,发放给辖区奶茶店,希望店主将贴纸贴在奶茶杯及茶座上。
同时,针对网购退款、刷单返现等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的实际情况,明晶巷社区抓住年轻人是网络购物的主力军、物流寄递业流动性强等特点,与辖区快递网点业主达成共识,在居民取快递的时候,快递员加以提醒,并将警示贴纸张贴在快递包裹上,将反诈骗信息精准地传递到每家每户。
《襄阳日报》(2022年3月31日04版)
(编辑:唐婧婷 审核:肖雨蒙)
本文来自【襄阳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