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至今,桂林迎来了久违的消费热潮,各景区景点和商业街区游人如织,各大酒楼、饭店的生意也十分不错。假期过后,随着人们陆续返岗复工,餐饮行业的复苏势头不减,不少餐厅酒楼也开始招工,增加人手,满足市民和游客的消费需求,很多餐饮老板最头痛的事情不是生意不佳,而是缺人。
稳步回暖
餐饮饭店“忙不过来”
市区文化宫庙街是桂林知名美食街之一,在抖音等社交平台上人气火爆,这里麻辣烫、烤串、奶茶、火锅、螺蛳粉等美食应有尽有,味道不错,价格大部分还较实惠,吸引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过来逛街和吃东西。2月19日上午12点多,记者看到,各个美食摊位前围满了点单的客人,供大家用餐的数十张桌子坐得满满当当,前一波吃完起身离开,马上又有新的一波人占座。
19日下午1点多,记者来到七星区万达广场4楼,这里各种有名的餐馆扎堆,比如海底捞、桂二老坛酸菜鱼、酒拾烤肉、猪肚鸡、自助餐等。记者看到,大部分餐饮店铺的上座率都较高,海底捞门口还出现了顾客排队等候用餐的现象。记者随机采访了部分餐饮店铺的服务员,他们均表示店里的人气越来越旺,生意也越来越好。
“春节过后,店里的生意确实越来越好了,尤其是周末,前来用餐的客人比较多,餐饮高峰我们忙得‘飞起’。”桂林市知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文先生介绍,他们公司旗下在桂林市区有5家餐饮店,其中商务接待用餐店3家,另外两家是民生餐饮店,这5家店共有近100个包厢,其他桌子也有100多张。星期一到星期四期间,店铺上座率达到60%以上,周末三天的上座率达到了百分之八九十,偶尔还会超过100%。
灵川县八里街邵东饭店主打湘菜特色菜,该店老板申武林介绍,自今年初疫情放开后,他们店铺的生意变得越来越好,前来用餐的客人明显增多,特别是订酒席的多了。他们店铺算上包厢共有20多张桌子,就餐高峰期是周末的晚上,上座率高达百分之八九十,基本恢复到三年前的水平,在这样的势头下,服务人员、厨师等人员明显不足。
“我所了解到的情况是,自疫情放开后,桂林市餐饮业正稳步回暖,各大餐饮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不只是那些老的餐饮店,新开的餐饮店的情况也是这样,并且新开的餐饮店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自然用工需求大幅增长。”市餐饮烹饪协会副会长罗书铭表示,疫情积压了三年的餐饮消费在快速的恢复,老百姓本身也有这个消费能力。另外,一些银行为帮助餐饮行业渡过难关提供金融助力;政府部门采取各种措施来刺激消费,比如为新店办证提供便利、发放餐饮消费券等。
人手紧缺
招聘年龄一再放宽
随着餐饮业稳步回暖,用工短缺等现象再次出现,一些餐饮店铺纷纷挂出招聘启事,通过线上线下开启“抢人”模式。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区各商场、小街巷,发现不少餐饮店都贴出了招聘启事,从洗碗工、服务员、传菜员、收银员、海鲜工,到厨师、店长等各类岗位都有。
临桂区城南万达广场的世纪阳光酒店在楼下挂出招聘启事,急招楼面主管和服务员。该店股东朱先生告诉记者,过完年以后,不少服务员都没返工,现在人手紧缺。
今年2月初,市民梁先生在临桂区吾悦广场旁边盘下一个门面开餐饮店,计划招聘两个服务员,他不仅在自家店铺门口挂出招聘启事,还通过朋友在多个本地的微信群转发招聘信息。一开始,他的招聘年龄要求为18-40岁,有餐饮行业从业经验的优先,但一直没有人来应聘。为了应急,他只好临时找了一个亲戚过来帮忙。用餐高峰期,他兼顾炒菜的同时,还得给顾客上菜,忙得团团转。梁先生急了,先把招聘年龄段放宽到55岁,后来甚至到60岁。之后,陆续有一些50多岁的人打电话或上门咨询,不过却没有人留下来。因为这份工作虽然工资待遇不错,但需要从早忙到晚,前来应聘的人担心自己身体吃不消。
市民唐先生是全州人,今年春节前,他在灵川县八里街接手了一个饭店。正月十六,他的饭店开张,原本说好继续留用的5名服务员中有2人没有前来报到。为此,唐先生在店铺门前张贴了招聘启事,还在桂林生活网和58同城等平台上发布了招聘消息,结果一连10天没招到合适的人,他实在顶不住了,抽空返回全州老家请了两个同村人过来帮忙干活。
罗书铭表示,受员工流失、春节返乡等因素影响,当下桂林的餐饮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用工短缺情况。他说,春节过后,因全国疫情日趋平稳、总体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很多本地的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北上广等大城市打工,致使本地餐饮行业难以招到年轻人。随着年轻人从事餐饮服务岗位的比例减少,四五十岁的“大龄”服务员已经慢慢多起来。因为从事餐饮业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强度较大,并且工作期间大部分时间需要站着和小跑,这对那些四五十岁的人来说是一种挑战,不是每一个人的身体都能承受得了的,这些都是餐饮行业招聘困难的原因。
留人“抢人”
推行“钟点工+全职工”
如何破解餐饮企业“招工难”的问题?罗书铭谈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餐饮企业要完善员工关怀制度,比如完善他们的福利制度,帮员工缴纳“五险”,设置员工工龄补贴;完善员工的生日假、年假制度,给他们增加假期。只有餐饮企业真心对待员工,才能招到员工、留住员工,解决“招工难”的问题。
罗书铭表示,餐饮企业还可根据营业额的高峰和低谷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人员。不忙的时候可以采用全职工,忙的时候可以采用“钟点工+全职工”组合的灵活用工方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确实有不少餐饮店铺通过采取小时工用工制的方式来化解招工难,缓解用人压力的同时,也降低了餐饮店铺的用工成本。
19日上午,市区文化宫一家饭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他店里的员工也没有招满,还差2至3人,但他并不着急,因为他和多个家政公司的钟点工保持联系,遇到周末和节假日忙的时候就给他们打电话,喊他们过来帮忙,日结工资。他说,对比钟点工和全职工的用工成本,两者其实相差不大。尽管钟点工的工资比全职工的要高一些,但饭店不用给他们买保险,还节省了他们的租房住宿费用。
一些家政公司也适时推出“餐饮兼职钟点工”业务。位于市区中山北路的广西心逸家政服务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公司有提供“兼职钟点工”业务,包括为餐饮企业提供钟点工,一些餐饮店铺因为用工成本的问题平时不会招聘太多的员工,在周末和节假日生意火爆的时候,他们就会打电话过来联系钟点工过去帮忙。
记者申艳
来源:桂林晚报
是小霖,我在福州,和你分享我吃过的大餐小吃,爱吃的人总会因为一道美食而相遇!
美食一定是这世上最好的存在之一,人们能通过美食传递人情冷暖,在夏天送去凉爽,在冬天送去暖意,美食虽然繁多百味,人与人之间却因为美食而结缘,因为美食而续写未完待续的故事…
“如我美食”藏在达道的小巷里,福州家常菜馆数一数二的,但低调的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每天却顾客盈门!原来开在安庆里市场附近的小区楼下,是无名小店,虽然无名字,但是很有名气,福州菜炒的很正宗,老台江人都知道的店,当年的苍蝇小馆!
又来探寻藏在角落里的福州菜啦!顺着导航七拐八拐,穿过一座座居民房之间的通道,一家有着不起眼店面的小店,大排档,朴实无华的用餐大厅,饭点过后依旧是有几桌客人在高谈阔论。
< class="pgc-img">>试问又有谁会不喜欢带炸芋头的荔枝肉啊!照例还是先检验这家的荔枝肉,值得一提的是,这家荔枝肉的配菜是芋头,炸得酥脆。以往吃过其他家做得失败的荔枝肉,勉强把肉吃完,还剩一堆配菜就不想管了,但这家的芋头作为配角,跟荔枝肉的口味不相上下,但不喧宾夺主,最后反倒是芋头先吃完。这道荔枝肉的特色不是在于肉,而是软糯甜的芋头,完全可以动摇土豆的地位,甚至已经忘记土豆的味道了,甚至觉得荔枝肉就该跟芋头配一脸!
< class="pgc-img">>葱油花肠,葱香味足,丝毫没有猪内脏的异味。这我原来是不吃花肠的,没想到的是看似这么不卫生的店,花肠倒是一点异味都没。葱油爆香,花肠嫩脆,咬下去“卡次卡次”的声响仿佛能感受到18岁少女的活力!可见是多么活泼的花肠!
< class="pgc-img">>福州经典汤水:鱿鱼酸辣汤,标准福州口味,浓稠度很合适,鱿鱼是水发鱿鱼,脆口爽弹,福州酸辣汤的甜酸,微辣开胃口感在这碗汤水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就是上的晚了些,要早些上要下两碗饭的。黄焖田鸡、椒盐水电鱼、醉排骨、南煎肝、酒糟小肠、爆炒猪肚…每一道都是经典福州菜。
< class="pgc-img">>小霖分享:“如我美食”据说原本安庆里市场的炒菜秘店搬于达道食城,夫妻店铺,大排档的就餐环境,很纯朴的福州味道,性价比不错,人均60+也很适合吃便饭的地方,除了环境差些,上菜慢些其他没毛病。他们家的酱汁总是甜的刚刚好,酸的恰到好处。不禁感叹,福州人就该在糖醋风味里洗澡,这样才可以散发甜美气息!福州的味道都在这了,爱吃福州菜的不能错过的宝藏餐饮店。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种美食,酸甜苦辣都是食物的味道,去用心去体会吧,我是小霖,我在福州!和你分享福州大街小巷的美食哦!
餐,我们挑了一家江浙风味的馆子。这家餐馆位于度假区内某酒店的一楼,但我们却鬼使神差地闯进了酒店二楼。那里曾是电影拍摄地,如今却堆满积尘的幕布和道具箱,在昏黄灯光的映衬下,显得阴森诡异。我们不敢久留,赶紧下楼。
一楼装潢颇有民国风情,木门、木窗、木桌椅,青砖、青瓦、青石阶,门楣下挂着一对红艳艳的灯笼,门口停着一辆擦得光亮的黄包车,牌匾上刻着“咸亨酒家”四个大字。顺着“咸亨酒家”旁的青石巷道往里走,两侧均是相似风格的餐馆,但都不是我们要找的。在巷弄中兜了两圈,最终在服务员的指引下,才找到目的地。
饭馆的名字显然不够别致,以至于我记不清了。餐馆的入口藏匿在一条小巷中,颇为隐蔽。入门后是一条狭长的通道,两旁是高大的透明橱窗,能清晰看见厨师忙碌的身影,烤鸭和包子的制作过程一览无遗。走至里面,空间豁然开朗,才晓得这是一家规模不小的餐馆。
我们到得早,餐厅内仅有一桌客人用餐,因此,我们得以在宽敞的大厅中随意挑选座位。这让有“选择障碍”的我犯了难,先后更换了三次位置才安定下来,引来服务员的窃笑。我们点了灌汤包、肥肠粉和其他几样菜,之所以能够清楚记得这两样,是因为可可特别钟爱,难得看到她吃得那么香。
明天还有一天的游玩时间,备选景点有森林公园、槟榔谷和蜈支洲岛。可可和燕子更倾心于蜈支洲岛.要不是因为台风导致渡船停航,前两天就安排去那里了。不知什么时候,可可在微信上加了一个当地的“微导游”,经其确认,明天渡轮将恢复正常运营,于是决定就去蜈支洲岛!
转天,为了避开人流高峰,我们赶在大批游客前到达了渡船码头。从候船大厅到渡船停泊处,需要走过一条建在海里的长长的木栈道。栈道的两边和靠近岸边的地方漂浮着很多垃圾,让人感觉不爽。
我们坐的渡船是一艘崭新的游艇,可以坐在船舱里也可以站在船舱顶上。站在上面海风吹、太阳晒,加上颠簸摇晃,并不舒服,而且也没有什么风景可看。所以,大多数游客都选择往船舱里挤。我登船较早,在船舱中部抢到了三个位子。根据经验,船舱中部的颠簸是最轻的。
全体乘客在工作人员监督下穿戴好救生衣后,渡轮缓缓驶出港湾。透过舷窗望去,海面微波荡漾,泛着细碎的光芒。随着船速加快,渡轮开始全方位摇晃,原本喧闹的船舱瞬间安静了,唯有随船导游的声音清晰入耳。
我为防止晕船,从窗外收回视线,看向导游,边体验“无风三尺浪”的感觉,边聆听导游介绍岛上的娱乐项目,诸如潜水、水上摩托、滑翔伞等。最后,导游分发意向表,要求游客填写,以便上岛后在售票处按表计价购票。
我又陷入了纠结,和她们商量了好一会儿,最终选定半潜项目——乘坐类似潜水艇的装置潜入海底,透过舷窗观赏海底世界。上岸之后才知道,由于天气和水文原因,很多活动临时取消,其中包括我们的半潜项目,一番折腾,结果白费了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