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黄亚苹
“我们玩不起了,决定停业。在这里跟大家道个歉。”日前,长沙主营生蚝、罗氏虾等海鲜的蚝力士创始人“晓轩哥”称,本想借158元海鲜放题活动吸引客流,没想到活动第一天就亏了一万多元,建议已团券但未消费的顾客去平台退款。
放下姿态,试图用降价换市场的做法,从饮品界吹到了餐饮界。前有“超过4人不接待”的太二酸菜鱼将单碗米饭的价格从5元降到3元,后有湘式烤肉品牌“么子烤肉”推出“降价不降质,人均40元吃到爽”的促销……降价背后,是餐饮店开始懂得消费者的心思,还是品牌的绝地求生?
降价后翻台率飙升,餐饮店纷纷跟进
“挺划算的,金针菇、茄子片都不超过5块钱,就是要提前去排队。”11月19日,长沙市民潘先生打着饱嗝,展示和朋友就餐的“战果”,两份虾滑、一份招牌五花肉、一份雪花夹心肉片……点餐单足足有成年人小臂长度,人均支付50元,“提前买了1元护身符,人均消费若超过50元,门店50元封顶。”
这是湘式烤肉品牌“么子烤肉”于近日推出的促销活动,除50元封顶的限量促销外,品牌下调菜单上超九成菜品单价,同时打出“降价不降质,人均40元吃到爽”的促销口号。降价后,近50款菜品中近两款单价超20元,最便宜的鸡蛋只要1.8元/个。
同样,被城市建设围挡挡住客流的蚝力士,在11月初上架“158元生蚝、皮皮虾吃到爽”的主题团购券,抢到团购券的顾客进店,即可享受菜单上菜品不限量、不限时的点餐、用餐优惠。消费者晒出的图片上,生蚝壳、虾皮堆了一桌:“按菜单算,我们人均吃了500元。”
记者注意到,仅在长沙,还有费大厨辣椒炒肉、大斌家串串火锅、嘟嘟泰国小馆、太二酸菜鱼等餐饮店下调了部分菜品的单价。如,在长沙有多家连锁店的湘菜品牌大碗先生,先于5月以“原材料市场价格回落、采购成本降低”为由,下调了湖南辣椒炒肉、农家一碗香、钢盆鱿鱼的单价,后在7月下调了门店的“扣肉系列”,梅菜扣肉、扣肉夹馍两款菜品均下调2元。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曾靠着“本店超过四人就餐不接待”“不接受拼桌、不加位”“不接受调整辣度”“酸菜鱼不外卖”等严苛用餐规则出圈的太二酸菜鱼,在开放6人桌之后下调了单碗米饭的价格,还于10月25日进行首次抖音直播,一向价格坚挺的品牌也有了“99元福利套餐”、“69元抵100元”代金券等。
想靠降价换客流,别想得太乐观
“餐饮行业‘卷’得厉害,不随波逐流降价就会被竞品抢走顾客。”长沙某餐饮品牌创始人认为,前几年消费者乐观的消费心态、网红长沙标签的加持,只要味道好、品质过得去,就会有顾客买单,现在餐饮店大多想通过低价套餐引流,从而带动主力产品的销量。
么子烤肉创始人也提到:“以前膨胀了,生意好的时候怎么涨价顾客都愿意来吃。现在,得多想顾客要什么,在特殊时期照顾好大家,自己和品牌才有活路。”
那么,靠降价换客流真能得偿所愿吗?晓轩哥就在视频中提到,158元不限量、不限时的餐券,上架就卖出一千多份,活动第一天,错误地预估了呈指数增长的客流,“后厨连一根葱都不剩了,开生蚝用的蚝刀弄坏了三把,因为招待不周店里还收到不少差评。”
“之前门店一天就几千元营业额,搞了活动一天要迎接几万元的客流,是我们始料未及的。”晓轩哥强调,活动首日盘点,一天亏了1万多元,“按照此前的规划,158元至少能保本,哪怕略亏也赚到了人气……”
事实上,对于本质是拼成本的“价格战”而言,南城香创始人汪国玉曾多次公开提到,餐饮的价格战打响后,认为连锁品牌将是这场价格战的最大受益者,“连锁品牌无论在供应链还是规模化、品牌化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更容易做到‘极致性价比’。”
上述餐饮品牌创始人认为,对湘菜品牌而言,想要在品牌存活期只有508天的平均数据下争得一席之地并不简单,价格战体现出餐企的绝地求生,“降价也要考虑品牌接待能力,别把事情想得太乐观。”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文章首发挑战赛#
前几天,拜访了一位餐饮老板,近十年的餐饮从业经历,手上有四五个在营品牌,而且在餐饮行业拿到过很大的成绩,关键是手里还有钱。有钱对餐饮而言可是一个了不起的资源,绝对能形成降维打击,只是要在对餐饮有深刻认知的基础上而已。
但是,再牛逼的餐饮人也不能通吃全行业,西北贾国龙也栽过不少跟斗,海底捞尝试多个赛道都没有砸出水花。这位老板也一样,手上有个火锅店生意惨淡得不行,急需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营销手段,快速把店铺生意拉起来。
我拜访他的时候,他正在和团队探讨促销引流的方案,渴望通过类似于联联、圈圈的方式快速拉爆生意,别人一看生意很火,所以生意就会一直火下去。事实上,目前市面上所谓生意火爆的网红连锁品牌,大多在这些方面做了手脚。比如说成都某个爆火的火锅品牌,在自媒体上宣称没有任何优惠生意照样火爆,你在正规的平台上也的确看不到任何什么优惠,其实背后就做了这些动作,以极低的价格吸引一帮羊毛党凝聚人气,给真实的顾客以生意火爆的现象。
人,总习惯于眼见为实,见人多就认为生意好,生意好就认为人家做得好。
其实,这位老板的营销逻辑也是这一套,就是所谓的“先有人气,后有财气”逻辑,把“人气”和“人多”看成营销本身,然后再进行传播裂变。不过,很遗憾,对有些门店和品牌的确有用,比如说产品不错、服务极佳、体验很好,能够起到助推和引爆的作用,对这位老板的这家店未必能行得通,因为产品、服务、体验等完全没有达到一家火锅店的要求。如果不进行内部调整,我想多半是行不通的。
< class="pgc-img">>以“人气”带“人气”,以“人多”带“人多”,这种想法很好,对优秀的店来说很管用,但对本身就不合格的门店来说,却是“死亡的加速器”!从事这种职业的团队,我们形象地称之为“餐饮殡葬团队”。
很多餐饮老板采用“以人气带人气,以人多带人多”的营销逻辑,渴望通过人气打爆生意,所以生意越差越搞促销拉人气,这是一个餐饮开店的误区。
为什么?原因有三:
1、餐饮是一门严重依赖复购的生意,复购决定生死呀,除非你的店开在火车站、旅游区,能宰一个算一个,能骗一个算一个,有人可能一辈子只到你店里一次,即便是这样,这个店也能活一百年,但大多数门店不是,它是需要靠养顾客、拉复购存活的。即便是一个商场店,能聚多少流量,十万二十万已经是大型商场了,但是骗完这十万二十万呢?没有复购,店也是死路一条。你要知道,很多店生意差不是人气的问题,是门店本身的问题。
< class="pgc-img">>2、冲着便宜来的顾客,也会因为便宜被同行吸引,甚至说是羊毛党,薅完一家薅另一家,反正市面上的羊毛薅不完,干嘛单恋一枝花,薅得不爽还给差评。说白了,通过便宜、优惠来的顾客,能有多少是你的目标客户呢?
3、打折、降价、大搞优惠,伤客、伤门店、伤口碑。忠实的顾客感觉自己变成了大冤种,支持了这么多次,原来花了冤枉钱,索性老顾客也不来了。优惠活动一大波,新老顾客都感觉你就是一家要黄的店,或者说是折扣店,价格体系要打乱,定位的形象要打乱,而且还伤了以前的口碑。
所以,做餐饮,生意越差越搞促销就是一个典型的误区,各位老板千万要谨慎。
年来,价格战在各个行业日趋激烈,从咖啡奶茶到电商汽车,再到今年下半年的餐饮界,价格战无处不在。
汉堡王中国近日宣布从8月5日起,将旗下包括小皇堡、果木香风味鸡腿堡在内的4款招牌汉堡价格降至9.9元,显示出其强烈的市场竞争意图。此举不仅在堂食和外送上实现同价,而且不限会员,无设门槛,显示了汉堡王在抢占市场份额上的决心。此次低价促销直接针对了麦当劳7月初推出的10元起汉堡促销活动,也与肯德基的疯狂星期四促销活动相对标。
而汉堡王并非孤例,其他餐饮品牌如太二酸菜鱼、陈记顺和等也纷纷宣布降价,小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和乡村鸡、和府捞面等也均有价格调整的举措。这一系列降价风潮遍及从西式快餐到中式餐饮、从火锅到小吃,反映了餐饮行业内的一种共同趋势。
< class="pgc-img">>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纳为市场趋势的变化和消费者消费观的转变。由于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消费者在追求性价比方面变得更为务实和理性。艾媒咨询的调查显示,中式快餐20元的价格接受度最高,说明消费者对高性价比餐饮产品的需求日增。
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使得消费者在餐饮消费方面更加倾向于储蓄和控制开支,不再轻易被过高的价格和营销所吸引。因此,餐饮企业为适应市场变化,选择降价策略来提升竞争力、吸引消费者、增加市场份额成为了必然之举。
这场价格战不仅有助于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也是餐饮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策略之一。
表面上看,降价似乎只是一种跟风的风潮,是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压力而采取的无奈之举。实际上,这是各家餐饮企业在深思熟虑、权衡利弊之后的必然决策。一方面,降价能够迅速吸引消费者关注,增加客流量。在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高的当下,较低的价格往往能成为吸引他们走进餐厅的重要因素。通过降低价格,餐饮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更多潜在客户,从而扩大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降价有助于提高客户忠诚度。当消费者在一家餐厅享受到高性价比的餐饮服务时,他们很可能会成为回头客,并向亲朋好友推荐。这种口碑传播对于餐饮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在高昂的租金、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等多重压力下,餐饮企业的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通过降价促销,企业可以在短期内快速回笼资金,缓解资金压力。同时,降价还能刺激消费者增加消费频次和单次消费金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降价带来的利润损失。
< class="pgc-img">>还有一个原因,降价的背后考验的是餐饮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降价并非只是简单的调整价格标签,而是考验餐饮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产品研发以及品牌运营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餐饮企业需要从综合一体化的角度,对每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升级,甚至优化再造。
价格战的直接后果是当前餐饮业正在从之前的单纯商业竞争逐步演变为供应链之争。拥有强大供应链的企业能在保证品质前提下更好控制成本,从而在价格战中占据优势。
虽然降价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消费降级的印象,但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餐饮业更多元化的标志。随着市场的加速洗牌,竞争力强的餐饮企业能够在价格战中脱颖而出,不断扩大市场份额,而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则可能面临淘汰。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如何在确保足够性价比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产业链控制力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挑战。企业既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具特色和个性化的餐饮体验。另一角度,企业又得加强对产业链的整合和控制,确保食材的源头品质和供应稳定性。
因此,虽价格战给餐饮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挑战,但也为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只有那些能够顺应市场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综合实力的企业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