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网讯:7月30日,连锁餐厅Outback Steakhouse宣布将关闭其在香港的9家分店。
这家餐厅自1997年进入香港市场,至今已有25年。6月份,Outback庆祝了其25周年纪念,并升级了手机应用程序,提供了多项优惠。7月29日,Outback宣布将在8月4日关闭这9家分店。此次关闭分店预计将影响近300名员工。
目前,Outback在香港仍有10家分店继续营业,包括港岛区两间、九龙区两间以及新界及离岛区的六间分店。
本文源自观点网
香港有着“大佬B”之称的艺人吴志雄,他的人生也与寻常人一样经历着高低起伏。实际上他淡出香港影视圈已经很多年,这些年主力在内地做饮食生意,风光的时候,饮食店一家接一家地开,最大的饮食旗舰店“志雄厨房”号称斥资了1500万打造,总计名下的餐厅多达5家。然而在一波高峰之后迎来的是倒闭潮,名下餐厅接连倒闭,一度令他欠债累累。不过他并没因此而放弃,除了四处登台赚钱还债之外,又东山再起开设全新的餐厅,他的人生写下的就是励志的故事。
< class="pgc-img">>吴志雄已经70岁了,对他来说人生什么风浪都经历过了,本是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却还是在为事业、梦想疲于奔命,仍然想要在餐饮方面大展宏图。吴志雄在深圳曾经开设了五家餐厅,每一家餐厅都有不错的营业额,哪怕在疫情的时候,他都熬了过去,希望能维持经营到底。怎料人算不如天算,2022年一众香港艺人在他的“志雄厨房”聚会,结果有一位香港男艺人在餐厅发生了受伤的意外,之后的生意就一落千丈。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当时吴志雄仍然没有放弃,靠着四处登台来补贴餐厅的开销,希望能坚持到底。结果在继续经营的过程中,他发现餐厅内部早就千疮百孔,除了生意不行,还有人监守自盗,又股东签账不还钱,甚至还有人将钱占为己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忍痛结业。餐厅虽然结业,但是还欠下一堆债务——当初打造餐厅的时候,他曾经私下问不少朋友借过钱。为了还债,他只能重操旧业,复出登台工作,无论天南地北的工作都不错过,不只是大湾区,包括云南、湖南的登台工作都接。
< class="pgc-img">>对于很多香港艺人来说,登台工作就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是很奏效的救命稻草,只要肯做,就能在短时间内赚到钱。吴志雄虽然不是大红大紫的明星艺人,但是在内地颇有知名度,他在70年代就加入过TVB发展,1987年首次出演电影《监狱风云》,凭借“盲蛇”这个角色崭露头角。发展的巅峰是《古惑zai》系列的作品,这一系列电影都是由他投资,并且参与演出,而角色原型也是以他的经历所塑造而出。当年这个系列的电影在内地曾风靡一时,大佬B也就因此而闻名。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吴志雄在内地登台,多接酒吧献唱工作为主,他其实并没有个人代表作,所以多献唱出演过的电影的主题曲或是插曲,比如《刀光剑影》、《友情岁月》等。吴志雄年纪不小,但是依然能扛能打,唱起歌来中气十足,且很会制造现场气氛,深受观众的欢迎。据悉吴志雄每一场演出的价格大概在13万人民币左右,而以他自曝过去一年至少接了120场的演出来计算,一年下来他至少能赚到1560万,收入相当可观。
< class="pgc-img">>赚到的这些钱,吴志雄大部分都用来还债,除此之外,他依然不忘将他的影视梦想继续到底。没错,在关闭了在深圳所开设的五家餐厅之后,吴志雄又与其他投资者合资开设全新的私房菜会所,这一次他与投资者们一共豪掷了3000万,就是一副雄心壮志要再大干一场。目前他在深圳的新餐厅已经正式开业,开业当天他请来了不少名人、网红到店为他的新店宣传。
< class="pgc-img">>怎么说呢,吴志雄就是属于那种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的人,实际上这也不是吴志雄第一次投资失败。在1990至2000年期间,曾经是吴志雄在演艺事业发展得最巅峰时期,那时候他投资开拍电影,自己主演电影,还成为漫画策划人,可谓是名利双收,结果投资失利,一夜之间一铺清袋。为了东山再起,他从2000年起前往内地发展,以登台献唱为主,间中还会拍摄网络电影,就这样发展得风生水起,继而才在内地打造了个人的饮食王国,一度还涉足酒店项目。对比起多年前的投资失利,这一次关闭了几家餐厅还真不算是什么大事,所以他才能迅速东山再起。
PS: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 class="pgc-img">号所有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 首发|首席商业智慧
- 作者|首席商业智慧
引言:餐饮大佬们的副牌生意,有的成为弃子,有的如火如荼。
这几年,消费者的钱包瘪了,口袋有钱也舍不得花了,性价比当道下,高端餐饮跌入凡尘,开始轮番关店了。
近日,在大众点评上,“趁烧”龙华会店显示已处于歇业关闭状态。
这是“趁烧”在全国的最后一家门店,仅仅开了10个月。
在厮杀激烈的餐饮赛道里,有人争相涌入,有人黯然退场,乃兵家常事。
只不过,“趁烧”是呷哺集团旗下的高端烤肉品牌,这是呷哺集团创始人贺光启带队打磨了8年之久的全新餐饮品牌,从诞生开始就备受行业各方人士关注。
在2022年的时候,他还对媒体自信地宣称,“趁烧”在未来三年计划突破百家门店。
只可惜,不到两年,这个新品牌就折戟了。
实际上,早在今年的前三个月里,“趁烧”就被曝出多地关店了,也曾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如今,这家位于上海龙华会店的最后一家“趁烧”,始终也还是没有撑住。
从今年年初至今,“趁烧”已经陆续关闭了8家门店。
这也意味着呷哺推出的高端烤肉品牌,没有通过市场的考验,尝试失败,8年的打磨打水漂了。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022年9月趁烧欢乐烧肉首店在上海开业,“趁烧”这个品牌的推出,是呷哺集团希望继“呷哺呷哺”、“湊湊”之后,打造的企业第三增长曲线。
毕竟,从2021年开始,呷哺集团就陷入亏损的境地了,这一年,呷哺集团净亏2.93亿元。
也是在这一年,贺光启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重新出任CEO。
上任之后,他就开始对呷哺集团进行全方位的经营和业务优化,包括换管理层、关闭200多家亏损门店、寻找新的增长点。
“趁烧”就是在此背景下推出来的,这也是贺光启带队后的首个新品牌。
由于凑凑火锅在“火锅+茶饮”模式上的成功,所以趁烧延续了这个业态,聚焦“烧肉+酒+茶”,从“趁烧”全新的业态可以发现,呷哺集团是要再复制一个“湊湊”的节奏。
由于是瞄准一线城市的Z时代的年轻人,所以趁烧的客单价在250元左右。
虽然客单价不低,但是这种全新的业态,还是赚足了追求新鲜感和独特体验的年轻人关注,趁烧逐渐成为她们新的网红打卡点。
靠着网红的营销攻势,趁烧在初期的市场反响还是不错的。
数据显示,上海首店开业两个多月以来,月均营收破250万元,最高翻台率破6,全年单店营收预破3000万,年坪效预破9万元。
只可惜,后劲不足,趁烧从爆火到倒闭,撑了不到2年。
这似乎验证了如今网红餐饮越来越短的生命周期。
而且被寄予厚望的“趁烧”也未对呷哺集团的营收带来了亮眼的增长。
根据年报,2023年呷哺呷哺餐厅营收30.22亿元,凑凑餐厅营收26.52亿元,其他餐厅业务营收2202.6万元,这个“其他餐厅”指的便是“趁烧”。
在不考虑门店的开业时间粗略估算,去年趁烧8家门店平均每家门店年营收约275.33万元。
和几十亿的年营收比,趁烧的收入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其不但没有给呷哺集团添砖加瓦,反而还成为了拖后腿的存在。
这么一看,也就不难理解为啥呷哺集团会抛弃它了。可以说,少了它和多了它对呷哺集团的业绩都不影响,有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而且呷哺集团已经连亏三年了,早就没什么精力去兼顾趁烧的发展了,不如早点砍掉,专注主业。
还是卖得贵了
实际上,趁烧营收惨淡也能理解,毕竟如今的餐饮行业已经迈向了性价比时代,客单价250元的烤肉对于大众来说,还是不太舍得掏钱的。
在烤肉赛道里,人均100元以下都有很多品牌选择,如果单纯只为了吃烤肉,消费者大可选择100元以下的,趁烧的“贵”更多是在它的场景消费上,250元的价格里提供了其他的附加价值。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呷哺集团旗下定位中高端的凑凑火锅身上,其也连续两年处于经营亏损的状态了。
呷哺集团认为,消费的改变对凑凑相对较高的客单价定位影响较大。
简而言之,就是卖得贵了。
2023年凑凑的人均消费为150.9元,虽然客单价比趁烧低多了,大众也还愿意消费。
但是要知道,在火锅赛道里,它的竞争对手海底捞也才99.1元,九毛九旗下的怂火锅为113元,在今年的上半年更是降到了104元。
可见,凑凑的价格在火锅赛道里并没有什么竞争力。
同理,走高端路线的趁烧,显然是与消费者当下理性的消费观念不符合的。
想当初呷哺呷哺就是靠“一人食小火锅”的高性价比火遍大江南北的,结果在2017年贺光启宣称要打造“火锅界中的星巴克”,推出高端化路线。
于是,消费者骂骂咧咧不买账了。
走高端可以,但是对得起价格的话,消费者也不会怨气那么大,关键是呷哺呷哺把价格抬上去后,菜品质量还变少了,甚至品质也降低了。
“已经不是10年前的呷哺呷哺了”这是绝大多数消费者对当下呷哺呷哺的印象。
其客单价从2017年的 48.4 元涨到了2020年的62.3元。
于是,涨价的呷哺呷哺,被消费者抛弃了。
从满是好评到清一色差评,谁能想到,这个曾经的“小火锅之王”竟沦落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不仅如此,凑凑也因为“涨价”频频上热搜,被消费者吐槽,#新菜单被指变相涨价#、#湊湊火锅人均高于海底捞#......
不得不说,呷哺集团确实是很想走高端,但是这个高端也只是体现在价格上,并没有体现在品质上。
口碑猛降,影响的就是业绩收入。
连亏了三年超8亿的呷哺集团,仍然未看到盈利的曙光。
8月3日晚间,呷哺集团发布了《盈利预警》,2024年上半年,其预计收入同比减少约15.9%至24亿元,净亏损约2.6亿元-2.8亿元。
而上一年同期呷哺集团录得净利润为212万元,去年全年其净亏损为1.99亿元,这也意味着,光是今年上半年呷哺集团的亏损就已经超越去年一整年的亏损了。
去年全年,呷哺集团关闭了114家餐厅,今年上半年呷哺集团关掉的门店也不少,截至2023年年底,呷哺集团拥有1098家餐厅,而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今年8月,呷哺集团拥有餐厅1087家,意味着这8个月时间呷哺集团减少了11家门店。
曾经的“小火锅之王”太难了。
不过,对于连续三年亏损,贺光启倒是也看得开,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呷哺实际上是一家挣钱的公司,他将集团亏损的原因解释为——预计餐厅闭店等计提减值损失和递延税资产的减少影响,而不是运营上的亏损。
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
>不过,他也承认了,目前市场以“降价”为主流,不降价,那就只能等死。
所以在今年5月15日,呷哺呷哺选择回归性价比,门店套餐价大部分下降到50元的价格带,整体价格降低幅度在10%上下。
呷哺呷哺降价后,也确实有效果,其营业额、利润、客流都同比增长了10%,江苏、浙江、广东地区的客流量增长20%以上。
可见,在当下,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追求有多大。
曾经的“小火锅之王”还能称霸吗?
2014年在港交所上市的“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创下了每股27.15港元的高点,总市值接近300亿港元。如今,市值却只有12.17亿港元,较最高点跌去280多亿港元。
在8月5日上午,呷哺呷还一度跌超9%。
虽然呷哺呷哺降价了,但是小火锅的市场同样竞争激烈,呷哺集团还不能掉以轻心。
2015年创立的“围辣小火锅”,这个从河南跑出来的黑马,目前已晋级为千店品牌,用了9年的时间,其门店数就超过了“呷哺呷哺”,还取得了由沙利文认证的“全国旋转小火锅门店数量第一”的佳绩。
就连海底捞也在今年年初宣布大力拓展单人食火锅品牌“下饭火锅菜”。
西少爷和南城香上新了35元左右的自助小火锅,有肉有菜,靠着物美价廉的优势收获了满满的好评。
小火锅能够迎来春天,自然是离不开它的高性价比。
1998年创立的呷哺呷哺,在以前就是靠性价比让消费者感恩戴德,而在2014年上市后就渐渐偏离初心。
或许呷哺集团应该不要再去纠结高端路线了,还是把心思放在消费者身上更好,多了解消费者需求,多适应市场,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亲民其实才是大众最希望看见的。
如何找到一条性价比且能维持盈利的路线,还有待呷哺继续思考了。
对于餐饮大佬们纷纷相继“弃子”止损这件事,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