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中秋国庆“双节”叠加,群众假期外出需求旺盛,全国餐饮消费也迎来高峰。
10月1日下午4点半,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西贝莜面村当代店就开始了晚餐服务。“假期这几天,客流量明显增多,包间一周前就被预订了。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我们采取了午餐延后歇业、晚餐提前营业的措施,尽量减少消费者等位时间。”工作人员赵越超告诉记者,国庆假期前两天,用餐高峰期翻台率有3次以上。
奔赴“味蕾游”的消费者也排起了长队。“上午10点,第一批游客就已经到店,还有直接拎着行李箱来的,午市有八成食客是外地游客。”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松记食店负责人潘魏文介绍,假期的消费热度比往年火爆很多,可以预见整个“十一”黄金周生意都会很旺。
美食已经成为影响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3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显示,随着旅游空间从风景到场景的转变,美食在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体系中的地位越发凸显。浙江的“百县千碗”、湖南的“味道湖南·去湘当有味的地方”、安徽的“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广州亚洲美食节、青岛啤酒节、济南鲁菜美食节等美食活动均说明,美食已被纳入地方旅游发展的战略视野,成为促进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今年以来,众多小城因独特的美食风味吸引了消费者探访。延吉、台州、汕头、柳州、宜宾等城市的中秋国庆住宿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均超过400%。在旅游需求的带动下,餐饮业持续释放潜力。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12点,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2022年“十一”假期首日增长110%。
为了抢抓“十一”黄金周消费旺季,吸引更多消费者光顾,不少餐厅上线了特惠套餐。赵越超告诉记者,正值西贝那达慕羊肉美食节,门店上新了烤羊棒等多种羊肉菜品。门店还特意推出以烤羔羊腿为主的特惠套餐,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欢迎。
眼下,正值果蔬、水产的上市旺季,不少餐饮商家还在线上运营下足功夫。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这段时间,上新“大闸蟹”“梭子蟹”等团购的餐饮门店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40%,相关订单增长260%;上线“桂花”类团购新品的餐饮门店数增长112%,桂花酒酿奶茶、桂花拿铁、桂花糕均是热销单品。
中国烹饪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全国各地促消费政策加快落地,各地消费季蓬勃开展以及“夜经济”渐入佳境,休闲咖啡茶饮消费大幅攀升,多样化特色化餐饮消费供给不断丰富,餐饮消费潜力得到明显释放。以杭州为例,借亚运会的契机,当地开展了“亚洲美食季”活动,组织多场亚洲美食主题活动,推荐500家亚洲美食季餐厅。外卖平台数据显示,近两周,夜间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近1倍。其中,上海、北京、成都、重庆、深圳的夜间餐饮消费较为火热,相关订单量位居全国前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全国餐饮收入32818亿元,同比上升19.4%。其中,8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212亿元,增长12.4%。在我国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的政策导向下,今年的餐饮消费尽显活力。
“味蕾游、夜经济等新潮玩法持续走红,极大地丰富了居民出行的体验。”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居民消费形态逐渐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服务零售成为假日经济的新引擎。在“双节”叠加、亚运热等需求下,今年“十一”假期有望成为5年来最火黄金周,餐饮等服务消费预订量实现大幅增长,各地服务零售将在假期得到进一步释放。 (经济日报记者 吉蕾蕾)
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欢度佳节,离不开舌尖上的美味。无论是到饭店堂食,还是点外卖送餐到家,或是买半成品自己烹饪,消费者对美食的选择都更加丰富多元,消费体验也更为舒心。
本报记者深入多地,通过采访餐厅店长、外卖骑手、在工作地过年的年轻人,讲述他们与美食的故事,展现各地各方加强春节期间餐饮服务保障的积极作为。
——编者
春节是餐饮行业的传统消费旺季。今年春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餐饮企业主动作为,丰富提升菜品,创新线上线下经营模式,外卖企业积极应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共同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多元化、高品质的餐饮服务。
重庆餐厅店长陈聪——
“再忙,服务和防疫都要做好”
这两天,“老重庆”餐厅的生意正好。点亮红灯笼,挂起大海报,顾客来往不绝,刚走到餐厅门口,年味便扑面而来。“老重庆”是重庆陶然居集团旗下的餐厅,作为餐厅的店长,陈聪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大年初一下午3点,已过午饭时间,餐厅门口仍然人来人往。跨进门,四方桌旁,两位顾客正在翻看菜单,“有小孩的话,可以选糯米丸子和鸡蛋打边炉。”陈聪站在一旁,为顾客推荐饭菜。招呼完这一拨客人,陈聪又回到电脑前,开始梳理前一天的客户订餐信息,“今年推出了年饭送到家服务,可有得忙了。”陈聪笑着说道。
“不过,再忙,服务和防疫都要做好。”陈聪介绍,在卫生防疫方面,测体温、报备行程、消毒……每天进入大堂前,店员们都要挨个晨检。晨检内容不止这些,“手上是否有伤口?最近肠胃怎么样?这些检查,对我们做餐饮的尤其重要。”陈聪起身,和同事们一道,开始对餐厅进行卫生清洁。推开包房门,打开空气净化器,然后对每一个角落进行消毒,这样的流程,陈聪每天要带着店员们进行好几次。
忙完这些,趁着稍微有点空闲,陈聪进了厨房清点备货。预订的年饭菜单里,最不能少的就是鱼。“开门红大鱼头卖得俏。”一旁,集团行政总厨陈小彬告诉记者,季节变化,食材不同,公司会时常研发新菜品。年前,陈小彬带着各个门店的厨师长,把新菜学了个遍,“春节期间,让到店的顾客尝个鲜。”
刘先生小两口不是本地人,今年在重庆就地过年,原本担心餐厅订餐都是大份多人餐,来这里一问,还有两人份。刘先生选择了送饭到家服务,“现在订餐,回家等着饭上桌呢。”
不仅把年饭送到家,陶然居还可以把厨师“送”到家,实现上门做菜。“味道、菜品等都会和顾客提前沟通。”陈小彬告诉记者,这几天,厨师们已经赶了几场定制化团年饭。
“我们号召餐饮企业推出‘小家庭年夜饭’等年菜品种,为就地过年的家庭提供地道的家乡风味。”重庆餐饮商会会长、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告诉记者,“同时,餐饮从业人员每天接触的顾客多,更需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大伙儿一起过个健康年。”
北京外卖骑手李明明——
“需求量上来了,服务也必须跟上”
大年初一,北京的街头巷尾年味满满,到处都是喜庆的氛围。外卖骑手李明明一如既往地准时醒来,赶着参加公司的早会。到了集合点,站长介绍完注意事项后,大家开始对外卖箱进行消毒准备。
“昨天是除夕,本以为订单不会多,没想到跑了40多单,这个数字已经和正常的日接单量差不多了。”30岁的李明明是美团公司望京站点的外卖骑手,今年春节,他选择了坚守岗位继续工作。除夕当天上午11点多,李明明的手机不停地响起,这也意味着一天中最忙碌的送餐时间要开始了。他戴好口罩,迅速取好餐,骑上电动车小心而迅速地前行。路上人流车流不多,交通格外顺畅,15分钟后,李明明将饭菜送到了顾客手中,并收到顾客甜甜的一句:“辛苦了,过年好。”来不及多休息,他又急匆匆地骑上电动车准备去接下一单了。
今年春节,不少人选择就地过年,这也增加了餐饮行业尤其是外卖餐饮业的热度。美团外卖数据显示,1月15日以来,平台上关于“年夜饭”的搜索量相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00%。为了让大家无论在哪儿过年都能吃得好,餐饮商家也铆足了劲儿,火热筹备外卖年夜饭套餐。
“与往年不同,今年很多餐厅在春节期间继续营业,据我们的统计,全国餐厅的营业率近70%。”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介绍,今年春节,半成品年夜饭、年夜饭小份套餐成了大热门,有的餐饮企业推出“年夜饭单人套餐”,让人们过年就餐有更多选择。美团外卖数据显示,除夕当天,“一人食”订单量占比相较去年增长了66%,可见与传统线下年夜饭讲究人多热闹不同,线上年夜饭更侧重“小而美”。
“这几天我接的订单量明显增多,一天能跑60多单,这比去年夏天时高出20单。”李明明说,“需求量上来了,服务也必须跟上!”为了鼓励外卖骑手在春节期间坚守一线,美团投入超5亿元补贴在岗骑手。“各种补贴加起来将近4000元。”李明明介绍。
一直到晚上8点多,李明明才结束了当天的工作,而平常他都会干到晚上9点多才停止接单。“今天早点下班,和家人、朋友一起吃个饭!”李明明开心地说。
同李明明一样,不少人虽然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依旧通过外卖为自己准备了年夜饭。美团外卖发布的数据显示,除夕当天,全国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70%,其中品牌餐饮商家外卖销量同比增长82%,受到消费者欢迎。
陕西西安市民郝杰——
“年饭既要省事,也要丰盛,两样都不能少”
大年初一,家住陕西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路街道的郝杰在厨房欢快地哼着小曲。咋这么高兴?今天有客人要来!
23岁的郝杰是一名河北姑娘,今年春节选择留在西安过年。她一开始还有点小小的失落,不过很快就被朋友们的热情冲散了,“不用担心,我们陪你一起过!”3名西安本地的朋友就这么说定了。
春节期间,中国人讲究热闹。朋友们来一起过,郝杰更要想着法子多准备些好菜。“我们年轻人有时候图方便,平常没少在超市买半成品菜,肉菜都是切好的,买来一下锅,很快就能吃上一顿可口饭菜。年饭既要省事,也要丰盛,两样都不能少!”郝杰说,打开手机应用或走进超市,半成品年菜花样很多,川菜、湘菜、粤菜、点心应有尽有,“免洗免切”“三分钟出餐”“快手菜大礼包”“家宴礼盒”等都打出了“方便牌”,抓住了年轻人的消费特点。
说完,郝杰向记者展示她的主菜——羊蝎子火锅。“我在家时和父母经常一起吃这个,这次想跟朋友们分享。瞧,这是我网购的羊蝎子火锅套餐,干净卫生还方便。真空包装的羊蝎子和调料包一起倒进锅里,加上水,十几分钟后就开锅了。”
正说着,她又撕开包装袋,把各色蔬菜盛到盘里,“这些菜是今天早上在超市买的半成品,不用自己动手切,用来涮火锅再合适不过啦。”
刚到傍晚,郝杰的朋友们就都来了,羊蝎子火锅已经“咕嘟”作响,香气飘满了整个房间。“别急着为我鼓掌!”郝杰还有关子要卖,揭开锅盖,陕西特色的粉蒸肉、八宝甜饭也上了蒸笼。“为了招待你们,我特意买了你们爱吃的蒸碗礼盒!”
一片欢声笑语中,郝杰用手机和父母视频聊天,朋友们凑上来将她围住,“叔叔阿姨,有我们在,一定陪小杰过个好年!”
年的中秋国庆“双节”叠加,群众假期外出需求旺盛,全国餐饮消费也迎来高峰。
10月1日下午4点半,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西贝莜面村当代店就开始了晚餐服务。“假期这几天,客流量明显增多,包间一周前就被预订了。为了更好地提供服务,我们采取了午餐延后歇业、晚餐提前营业的措施,尽量减少消费者等位时间。”工作人员赵越超告诉记者,国庆假期前两天,用餐高峰期翻台率有3次以上。
奔赴“味蕾游”的消费者也排起了长队。“上午10点,第一批游客就已经到店,还有直接拎着行李箱来的,午市有八成食客是外地游客。”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松记食店负责人潘魏文介绍,假期的消费热度比往年火爆很多,可以预见整个“十一”黄金周生意都会很旺。
美食已经成为影响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3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显示,随着旅游空间从风景到场景的转变,美食在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发展体系中的地位越发凸显。浙江的“百县千碗”、湖南的“味道湖南·去湘当有味的地方”、安徽的“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广州亚洲美食节、青岛啤酒节、济南鲁菜美食节等美食活动均说明,美食已被纳入地方旅游发展的战略视野,成为促进旅游消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今年以来,众多小城因独特的美食风味吸引了消费者探访。延吉、台州、汕头、柳州、宜宾等城市的中秋国庆住宿预订量较2019年增长均超过400%。在旅游需求的带动下,餐饮业持续释放潜力。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截至9月29日12点,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2022年“十一”假期首日增长110%。
为了抢抓“十一”黄金周消费旺季,吸引更多消费者光顾,不少餐厅上线了特惠套餐。赵越超告诉记者,正值西贝那达慕羊肉美食节,门店上新了烤羊棒等多种羊肉菜品。门店还特意推出以烤羔羊腿为主的特惠套餐,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欢迎。
眼下,正值果蔬、水产的上市旺季,不少餐饮商家还在线上运营下足功夫。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这段时间,上新“大闸蟹”“梭子蟹”等团购的餐饮门店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40%,相关订单增长260%;上线“桂花”类团购新品的餐饮门店数增长112%,桂花酒酿奶茶、桂花拿铁、桂花糕均是热销单品。
中国烹饪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随着全国各地促消费政策加快落地,各地消费季蓬勃开展以及“夜经济”渐入佳境,休闲咖啡茶饮消费大幅攀升,多样化特色化餐饮消费供给不断丰富,餐饮消费潜力得到明显释放。以杭州为例,借亚运会的契机,当地开展了“亚洲美食季”活动,组织多场亚洲美食主题活动,推荐500家亚洲美食季餐厅。外卖平台数据显示,近两周,夜间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近1倍。其中,上海、北京、成都、重庆、深圳的夜间餐饮消费较为火热,相关订单量位居全国前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全国餐饮收入32818亿元,同比上升19.4%。其中,8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212亿元,增长12.4%。在我国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的政策导向下,今年的餐饮消费尽显活力。
“味蕾游、夜经济等新潮玩法持续走红,极大地丰富了居民出行的体验。”美团研究院副院长厉基巍表示,今年以来,国内居民消费形态逐渐由商品消费为主向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转变,服务零售成为假日经济的新引擎。在“双节”叠加、亚运热等需求下,今年“十一”假期有望成为5年来最火黄金周,餐饮等服务消费预订量实现大幅增长,各地服务零售将在假期得到进一步释放。 (经济日报记者 吉蕾蕾)
栏目主编: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卢晓川
来源:作者: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