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赛道的元老级产品珍珠奶茶,最近翻红了。
< class="pgc-img">>本文由红餐网(ID:hongcan18)原创首发,作者:安托万,编辑:洪君。
1周至少喝4杯奶茶的阿越(化名),之前一直是霸王茶姬的忠实粉丝,每次必点大杯才能喝过瘾。今年,她有了“新欢”——煲珠公的红糖珍珠奶茶。
阿越是在小红书被各种珍珠奶茶的帖子种草的,而她的经历并非特例。从各大社交平台的讨论度来看,珍珠奶茶的热度在这个夏天迎来了新高峰。
以小红书为例,“珍珠奶茶哪家好喝”相关笔记达到15万+,大量热门笔记都是近半年发布的。抖音用户同样热情高涨,珍珠奶茶相关话题的曝光量已经超过40亿次。
< class="pgc-img">>头部加码、新品牌快速扩张,
珍珠奶茶翻红
从门店数量来看,煲珠公和陈文鼎是本轮珍珠奶茶热潮中风头正盛的两个品牌。
2020年6月,煲珠公首店在广西南宁开业。官网数据显示,目前煲珠公已开出300+家门店,以两广地区分布最多,上海、杭州、南京等重点市场也有布局。
2022年,陈文鼎在广州开出第一家门店。根据官方小程序展现的门店分布图来看,其门店数已突破130,重点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等地。
而在这两个品牌之外,还有一批品牌也在抓紧时间跑马圈地。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比如上海的“阿狗手打·手作”,打出“牛奶做的珍珠奶茶”、坚持“手打手作”的口号,目前开出10多家门店,大众点评显示还有多家门店正在筹备。企查查显示,上海阿狗手作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4月。
此外,江苏的“永民手作”,开出了40多家门店;还有老虎堂、祝芝兰、刘闻山、茶陀、caalii茶力等一批主打现熬老红糖珍珠奶茶的品牌趁势布局。
头部茶饮品牌也相继下场,或开出专门店,或推出了“珍珠系列”产品。比如喜茶近期在湖北十堰,开了一家以黑糖波波奶茶为主打产品的喜茶波波站小店。
从探店博主的分享来看,这家珍珠奶茶专门店只有8款产品,开业活动期间最低15元2杯。今年6月,茶百道同样推出10元2杯的黑糖珍珠奶茶;快乐番薯还孵化了“快乐番薯老红糖薯圆奶茶”专门店……
< class="pgc-img">>理性消费时代,
性价比是杀手锏
性价比高是这批珍珠奶茶走红的主要原因。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在讨论珍珠奶茶时,一个高频的词汇就是“性价比”。
其中,煲珠公的主打产品老红糖珍珠奶茶和老红糖珍珠奶绿,分儿童杯、中杯和大杯三种规格,定价9-13元不等,小料统一3元/份。价格较高的是使用广西水牛奶的大杯老红糖珍珠牛奶,也不过16元。
陈文鼎主推的黑糖珍珠奶茶只有中杯、大杯两种选择,售价分别为9元和11元,并推出了不少优惠活动。比如新店开业免费喝、15元两杯等,折算下来一杯才7.5元,直接向蜜雪冰城看齐。
市场上主打珍珠奶茶的品牌,也大多遵循相似的定价策略。比如永民手作,招牌黑糖珍珠奶茶和黑糖珍珠奶绿中杯、大杯售价分别为9元和11元,同样有15元双杯活动,直接复制陈文鼎的打法。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大众点评截图
事实上,降价早已成为奶茶行业的共识。今年上半年,奶茶重返“9.9元时代”就频繁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搜。在这一轮消费降级浪潮中,年轻人更讲究高性价比,希望能找到同等价位中更高品质的商品。
这一批新冒起的珍珠奶茶品牌,就很清楚这个道理。除了将价格打下来之外,它们还在用料、宣传上不断强调自己的高品质追求和健康概念,让消费者相信手中这杯奶茶是物超所值的。
先说用料,陈文鼎一直强调自己不用植脂末、不加奶精,打出“真茶真奶”的标签。出自广西的煲珠公更发挥地域优势,将当地特色水牛乳加入原料配方中。除了茶底和奶源,珍珠小料的选材也很讲究。比如煲珠公强调自家珍珠“只有木薯粉”,不加其他复杂配料,紧扣当下健康茶饮趋势。
在制作手法上,大部分品牌都喜欢用“手作”概念来提高产品质感。比如永民手作直接把“手作”融入品牌名称中,把自己和“手作”标签深度绑定。
< class="pgc-img">>小店型+大单品模式巩固价格优势
不过,要做到品质与价格的平衡并不容易,这考验着品牌的成本控制、品牌塑造、经营效率等各方面能力。
首先,围绕珍珠奶茶打造爆品,打出品牌特色。同时围绕爆品打造延伸产品,精简SKU,以压低成本。
比如,在SKU数量上,煲珠公、陈文鼎都努力做减法。翻看煲珠公的餐单可以发现,超半数的产品离不开红糖、珍珠两大原料。老红糖珍珠奶茶这一爆款也是在此基础上打造出来的。
以陈文鼎为例,其单店SKU不超15款,主要围绕珍珠奶茶做搭配,再辅以奶绿、黑糖、抹茶等口味进行组合。
这样一来,供应链更加垂直,原材料的采购更加集中,黑糖等核心原材料的采购量大,还可以增加和供应商议价的底气。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陈文鼎小红书官方账号
虽然官方尚未公布过单品销量数据,但经过红餐网门店走访,以及第三方相关统计数据,煲珠公的红糖珍珠奶茶和陈文鼎的黑糖珍珠奶茶,已成为门店的销售支柱。
红餐网随机选取广州地区两家陈文鼎门店作为调研,店员告知10个订单里至少有8个包含至少1杯招牌黑糖珍珠奶茶。外卖平台的订单数也有类似的情况,以美团平台为例,煲珠公大部分门店的招牌红糖珍珠奶茶销量都是其他产品的4-5倍。
就好像喜茶的多肉葡萄和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一样,煲珠公、陈文鼎也成功拥有了自己的镇店之宝,建立了足够强的品牌标签。
其次,善用互联网流量,讲好品牌故事、立好人设。
煲珠公一开始便打出了“做女儿也放心喝的珍珠奶茶”口号,品牌故事讲述的是创始人杨思宇本人,为了让女儿能喝上放心的珍珠奶茶,先后调了60多个配方,才找到如今的搭配。为了让“所有女儿”都能喝上健康的珍珠奶茶,他决定开一家奶茶店,而煲珠公这个名字的寓意,就是“煲珍珠的爸爸”。
这个人设抓住了“健康”“家庭”等多个热点话题,爸爸为女儿熬奶茶的故事,则击中了奶茶消费的主力人群女性群体。曾有报道指出,煲珠公的消费群中,带娃一起来购买的宝妈不在少数,可见其宣传攻势已收到预期效果。
其他珍珠奶茶品牌则主要通过健康、手作等概念做营销。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红餐网摄
最后,做小店型进一步降低成本,完成“性价比”闭环。
选址方面,煲珠公、陈文鼎等品牌的选址一般分为两种,核心商圈的临街商铺和购物中心的地下层。
面积方面则以小店为主。据红餐网观察,包括煲珠公、陈文鼎在内,大多数珍珠奶茶品牌门店面积都在10-20平之间,一般不设堂食座位,主要做消费者自提和外卖两种渠道,通过“店小、员工少”的方式降低成本。
靠爆款打响名堂,继而通过精简SKU、小店型压低成本,巩固价格优势,珍珠奶茶品牌们形成一条完整的经营链路。
< class="pgc-img">>从翻红到长红,
“煲珠公们”还有一段路要走
尽管珍珠奶茶这一大单品的热度仍在上升,但煲珠公、陈文鼎等后起之秀想成长为下一个喜茶、霸王茶姬,比想象中更加困难。
首先,茶饮品牌都逃不过的同质化竞争和山寨问题。
在煲珠公的大本营广西,已经冒出了一批“高仿”品牌,比如连名字、门店装修甚至品牌口号都极为相似的煲金珠、珍珠公等。这些模仿者通过加盟商快速扩张,争抢市场份额。
当年的鹿角巷,正是这样被的模仿者卷出局。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小红书截图
除此之外,喜茶、快乐番薯等有实力的老玩家也开始加码翻红的珍珠奶茶,比如前面提到的,开出新业态“喜茶波波站”的喜茶,推出新品黑糖珍珠奶茶的茶百道,古茗也推出了炒黑糖珍珠牛乳。
这些品牌的规模优势、品牌声量以及供应链能力,很可能对煲珠公、陈文鼎们形成降维打击。
其次,在现有模式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效率、加速开店。
形成规模效应,是一个品牌走向成熟的标志,也是一个品类从网红走向长红的必要条件。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加强供应链管理,搭建覆盖更多地区的供应网络,确保原材料的供应顺畅。二是继续提高单店运营效率,尤其是出杯速度。
但对于煲珠公、陈文鼎这一批新品牌来说,手作这个概念和效率的天然对立,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喜茶、奈雪等头部品牌通过开发自动制茶机器和提高门店的数字化程度,实现了门店效率的提升。比如喜茶波波站,就通过自主研发的自动煮珍珠机来提升人效。
由于成立时间较短,煲珠公、陈文鼎们的技术积累、供应链资源都仍未能和喜茶们相比。但消费者和市场的耐心都是有限的,只有顺利解决了上述问题,这批新品牌才有可能跻身一线。
日,蜜雪冰城通过官方社交平台宣布,受外部环境影响,大量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汇率也大幅波动,再加上物流、报关、能源、人工成本上涨,自7月9日起,蜜雪冰城在日本部分商品正式涨价,涨价幅度在20日元-180日元之间,折合人民币约0.92元-8.27元。与此同时,进入日本市场约一年时间,蜜雪冰城宣布正式放开加盟。
根据公告及新旧菜单,蜜雪冰城的“冰鲜柠檬水”“冰淇淋四季春”“冰淇淋红茶”等7款饮品售价保持不变,包括“甘橙·四季春茶”“草莓甘露”“原叶红茶”“珍珠奶茶”“魔天脆脆”共计18款饮品或冰淇淋产品价格上涨,涨价饮品数量占比约69.23%,其中涨价最多的是“草莓甘露”和“杨枝甘露”,由原来的400日元上涨至580日元,还有1款饮品“芝士奶茶”价格下调,降价了50日元。
新菜单
蜜雪冰城在日本市场的定价要比国内市场及东南亚市场要贵一些。在日本,蜜雪冰城的整体定价在130日元-58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97元-26.63元。如其招牌冰鲜柠檬水,日本定价为12.85元人民币(以下均为“人民币”),国内市场定价在4-5元,泰国市场定价为4元;其杨枝甘露中杯日本原价为18.37元,涨价后为26.63元,国内市场定价在10元-11元,泰国市场定价为9元;其冰淇淋日本定价为11.94元,国内市场为2元,泰国市场为3元。
此前,蜜雪冰城相关负责人曾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在产品上,蜜雪冰城海外门店延续高质平价路线。店内售出的大多数产品与国内保持一致。国外的原材料也为国内出口,口味也与国内一致。针对部分市场售价高于国内市场,蜜雪冰城方面曾解释,与当地其他茶饮品牌相比,蜜雪冰城仍然具有性价比。
尽管多个新茶饮品牌已经争相出海,不过目前中国内地新茶饮品牌在日本布局的并不多。此前,2020年7月,奈雪曾在日本大阪开设了一家门店,不过这家门店开业仅仅一年多就已经关闭;喜茶也曾在2020年年初发布日本门店员工招聘信息,不过最终喜茶并未在日本开店;第二个看上日本市场的是蜜雪冰城,尽管其海外首店于2018年9月就在越南落地,不过其日本首店直到2023年6月才开业,截至今年7月,蜜雪冰城在日本有5家门店,分布在东京、大阪和神户,这个门店数相比其原本预定的要在去年年底开店约20家少一些。在蜜雪冰城之后,内地还有一个饮品品牌进入日本市场——库迪咖啡于2023年8月在东京开下首店。
图片来源:ins@mixuejapan
多个来自中国台湾的奶茶较先进入日本布局,包括coco、贡茶、茗茶、春水堂、Bull Pulu等品牌,其中贡茶的门店数较多,其于2015年就在日本开店,根据贡茶日本官网的数据,截至7月13日,贡茶在日本拥有门店162家,不过,贡茶饮品单杯价格主要集中在20元-30元,这比蜜雪冰城要贵不少。
在此次日本市场调价之前,今年3月,蜜雪冰城在国内市场的小部分区域也出现价格上调。此次调价的范围主要涉及上海部分区域,在价格已经调整的上海门店,其饮品的价格全线上涨了1元,周边文创类和零食茶包类的产品的价格则保持原样。对此,蜜雪冰城官方客服曾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调价主要是因为运营成本变化、综合市场环境作出调整等。
蜜雪冰城于1997年在河南郑州创立,主要产品为现制茶饮、果饮和冰淇淋,价格主要集中在2-9元。2024年1月2日,蜜雪冰城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2023前三季度,蜜雪冰城实现营收153.93亿元,净利润为24.01亿元。今年7月初,蜜雪冰城的招股书失效,目前尚未递交新的招股书。在海外市场方面,蜜雪冰城在越南、印尼、新加坡、泰国、韩国等11个国家均有所布局,截至2023年8月,其在海外门店数超3000家。
在涨价之后,蜜雪冰城有意加快日本市场的布局。7月12日,蜜雪冰城正式宣布,其在日本市场放开加盟申请。而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社2023年10月的报道,蜜雪冰城计划在2028年将日本的门店扩张至约1000家。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
便宜路线的蜜雪冰城,最近遇到了麻烦。
时近酷暑,就在便利店冰杯的旋风愈刮愈烈之际,蜜雪冰城在7月初横空出世了“1元冰杯”。比起便利店动辄4到6元的冰杯,蜜雪冰城又一次在价格上实现了“降维打击”。
< class="pgc-img">>图源:蜜雪冰城官方微博
不过,打工人们还没来得及欢呼,便发现冰杯一杯难求,不少门店没卖或售罄,有消费者不禁感慨:“引流品只是完成了它的使命”。
究竟是供不应求还是有难言之隐,曾经朴实的蜜雪冰城这次为何“虚晃一枪”?
便宜的蜜雪冰城,惹怒多少人?
冰杯事件一出,蜜雪冰城就占领了多个热搜,其中阅读量超过2.1亿的热搜话题为#蜜雪冰城1元冰杯惹怒两拨打工人#。
惹怒的第一拨打工人自然是无辜的消费者,明明已经官宣1元冰杯上线,但到店里发现,要么没有该产品,或售罄无法购买,要么虽然可以买,但要遭受店员的“不情不愿”。
惹怒的第二拨打工人则是店员,做茶饮本是机械式重复的体力活,卖价格便宜、利润微薄的冰杯更是“吃力不讨好”的活,每多售卖一个冰杯,就有一杯茶饮的制作要转嫁到其他店员的头上,人力是有限的,活只会变得更繁重。
甚至不乏门店果断下架了冰杯,以“制冰机故障”之名终止消费者与店员之间的拉扯。
在冰杯事件后,蜜雪冰城在微博发布了致歉信,其表示,雪王冰杯临时下架或暂停售卖是源于“冰块临时供应不足”以及“更好地兼顾其他产品”,并对个别门店出现的服务不佳等问题表示歉意。
< class="pgc-img">>图源:蜜雪冰城官方微博
道歉归道歉,即便蜜雪冰城在道歉信中表示雪王冰杯会“在内地所有门店上线”,但有意思报告在北京走访发现,开在路边的门店往往可以下单,但客流量较大的商场店可能依然买不到冰杯。比如蜜雪冰城北京小屯路北店冰杯随时可以下单,但2公里外的位于物美大卖场一层的远洋沁山水店菜单上则无冰杯的选项。
消费者蔓婷认为,冰杯无非就是一个引流的工具,其作用不是为了让人买,而是让人来。冰杯之前,蜜雪冰城最擅长使用的引流品是招牌2元新鲜冰淇淋,也常常无法购买。
她回忆道,一次是线上点冰淇淋无法下单,但到柜台才可以点,另一次是到了柜台,店员表示没有冰淇淋可卖,但相同原料的圣代却可以下单。二者的区别是,冰淇淋装在甜筒里,卖2元/支,而圣代装在塑料杯里,卖6-7元/杯。
曾经在蜜雪冰城工作过的航子告诉有意思报告,圣代可点但冰淇淋不能点,是蜜雪冰城“台面下的共识”。这当然有客观因素,比如把原材料倒进冰淇淋机里,需要静置15分钟融合,再待冷却后才能使用,这至少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而2元冰淇淋销量大,冰淇淋机忙不过来是常有的事。
但在航子看来,对利润的考量或许才是重点,一只冰淇淋只赚几毛钱,但装在杯子里当作圣代卖就有更大的利润可图,这背后的账老板一定心中有数。因此,店员们惯常的操作是,趁着冰淇淋机能工作的时候先用圣代杯把冰淇淋盛出来冷藏,备足了圣代的数量,这就导致消费者点圣代总有,但点2元冰淇淋则一支难求。
引流品难求,消费者只得转而购买价格更高的产品。航子表示,即便消费者仅购买定价4元的柠檬水,也依然有得赚。一颗柠檬可以切6片,每杯柠檬水放3片,把水、柠檬以及杯子吸管等耗材的成本全都加上,至多也就2元,毛利可达到50%。
独立分析师刘戈认为,冰杯与新鲜冰淇淋引发的问题,指向同一个困境,薄利多销是否正在从优势变成困扰?
成于低价,困于低价
蜜雪冰城的困境,或许在它成功之初便埋下了种子。
蜜雪冰城早年出圈凭借的就是“低价”。从历史脉络上看,蜜雪冰城在社交领域广泛具有知名度始于2021年6月,那时其B站官方号发布了第一支蜜雪冰城主题曲的MV。随后,人们在魔性洗脑的歌声中惊奇地发现,蜜雪冰城竟然可以把奶茶的价格打到如此之低,6元一杯蜜桃四季春、7元一杯满杯百香果、8元一杯珍珠奶茶,还都是大杯,其菜单上超过10元的产品仅有一款。
< class="pgc-img">>2021年蜜雪冰城在北京门店的价格。屈博洋 摄
更重要的是,蜜雪冰城开始“进军”一线大都市,让大城市的年轻人同等地感受到了同等的快乐。而在当年,风靡社交网络的喜茶和奈雪的茶,有不少产品都在30元之上,例如招牌的芝芝莓莓、芝芝芒芒、芝芝桃桃以及多肉葡萄等。
因此蜜雪冰城在2021年凭借着超过1万家的门店体量成为一众贵价奶茶中的“低价独秀”。
低价带来的是难以轻易撼动的好感度和路人缘。
当年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蜜雪冰城被中国质量新闻网曝出个别门店存在篡改开封食材日期标签、违规使用隔夜冰淇淋奶浆、茶汤等问题,占领多个热搜。
然而,在热搜的评论区,比起谴责蜜雪冰城,更多的网友选择原谅:“毕竟那么便宜,还要什么自行车”。
事件曝光后,有媒体在微博发起了“你相对喜欢哪一品牌的奶茶”的投票,在25万的样本调查下,蜜雪冰城战胜了喜茶 、奈雪的茶、一点点等品牌,获得了最多人数的支持。
< class="pgc-img">>微博截图
在资深餐饮投资人、现制茶饮加盟专家穆亦晨看来,蜜雪冰城成功的路径非常清晰:价格优势带来庞大的销量和消费者基数,带动了品牌势能,从而让更多的加盟商入局。在加盟的驱动之下,蜜雪冰城最终靠赚供应链原料及物料的差价来盈利。
根据蜜雪冰城提交的招股书,2023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仅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向加盟商卖食材、包材)”,就卖了145亿元,占总营收94%。
刘戈认为,这意味着,蜜雪冰城真正需要的便是“多销”,而“薄利”的压力转嫁给了加盟商来承担。更重要的是,“多销”不仅带来利润,更带来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加盟商加入。
“总部要的是量,而加盟商则要考虑更多,比如要平衡各种运营成本,它首要考量的不是量而是利润,这其中就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刘戈说。
餐饮专家、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对有意思报告表示,餐饮行业“三高一低”的情况并未改变,房租高、人力成本高、食材价格高,同时利润率低。尤其是线下运营成本的趋势处于不断上升之中,这些都在冲击品牌的利润。
以雪王冰杯为例,根据其招股书数据,蜜雪冰城杯子的成本0.3元,吸管成本0.11元,包装袋成本0.09元,一杯冰杯不含冰的情况下成本就高达0.5元。更重要的是,门店向总部进货时,一个杯子的进货价就高达0.7元,这还不包含房租、人工、水电分摊下来的成本。
成本本就不低,如果卖的产品还都是几乎无利可图的引流品,那就不能怪加盟商用实际行动抗议了。
价格集体跳水,蜜雪冰城何去何从?
如果说蜜雪冰城正在陷入低价策略的困境中,那么同行们的“补刀”则加快了这一过程。
自从2022年初喜茶引领起降价风潮开始,现制茶饮的价格就不断下探,比如喜茶的纯绿妍茶已经低至8元,芝芝绿妍茶12元,奶茶系列比如小奶茉也仅售13元。
其他品牌们也不甘落后,纷纷打响了“个位数战役”。书亦烧仙草最近向下调整菜单价格,比如原价12元的中杯茉莉奶绿、幽兰乌龙降到了8元,如果在直播平台下单,价格还能更低;奈雪的茶、茶百道、沪上阿姨以及古茗等品牌,纷纷推出了“9.9元喝奶茶”的活动,或通过电商平台买券,或通过加入社群领券,9块9喝奶茶已经成为平常事。
在刘戈看来,蜜雪冰城的压力并不小,只是尚未在大众认知中完全显露出来。刘戈提到,营销学中有一个经典理论,“消费者第一真理时间”(First Moment of Truth),指的是商品呈现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支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蜜雪冰城在面世之初便在便宜上占领了消费者心智,而如今它还在享用这个“First Moment”带来的红利。
在一众原本中高价格带的奶茶们纷纷进入“9.9元时代”之时,反观蜜雪冰城,“低价王者”在一年内已经悄然涨价了2次,一次发生在2023年9月,蜜雪冰城产品中的咖啡及蜜桃四季春全线涨价1元;另一次发生在2024年3月,其上海普陀区、静安区、虹口区等七个区域试行涨价1元,几乎覆盖所有产品,例如招牌冰鲜柠檬水,从4元涨到5元,新鲜冰淇淋,从3元涨到4元,蜜桃四季春从7元涨到8元。
穆亦晨还分享了另一个观察,蜜雪冰城最近推出的新品糯米香系列茶饮引发了热议,被网友们诟病有“臭袜子味”。这背后的原因不难解释,糯米香茶之所以有糯米的清香,是源于其在制作时添加了名为“糯米香”的草本植物的叶子。
“糯米香的成本并不低,想要用低价实现,要么选用的并非高品质的原料,要么则用香精调配。”穆亦晨说。
低价给蜜雪冰城带来的争议越来越多,不过在穆亦晨看来,现阶段还不至于成为“问题”,毕竟,蜜雪冰城的门店规模还在不断增加,加盟商不至于做赔钱的买卖。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截至目前,蜜雪冰城全国共有超过3.1万家门店,其中2024年至今新开店数在4000家左右。
开蜜雪冰城依然赚钱,只不过难度正在变大。穆亦晨认为,现在加盟蜜雪冰城与早年不同的是,选择位置成为最重要的因素,比如密度大的城市如郑州,以及成本高的高线城市,或许不易,但下沉市场依旧有机会。
更重要的是,运营成本高的城市反而客单价低,根据窄门餐眼的数据,蜜雪冰城在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的客单价仅有7元,而下沉市场例如三、四、五线城市的客单价则为8元。
蜜雪冰城是否会持续困于低价,尚需要更久的观察。在穆亦晨看来,长期利润率低或许是隐患,但如果靠着低利润引得其余品牌卷入价格战,赔本赚吆喝,对于一些没有办法做到极致供应链的品牌而言,或许就是一道“送命题”。
作者:屈博洋
编辑: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