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 晓洋
编辑|陆一鸣
题图 | 图虫创意
卷小料、卷小众水果、卷厚椰轻乳……这回,茶饮品牌终于卷到配料表。
近日,喜茶一口气公布了40多款茶饮产品的配方原料、营养成分和原料溯源信息;9月初,新兴奶茶品牌“霸王茶姬”上线了“热量计算器”;多个标榜“健康”的现制酸奶品牌,更是直接把主要成分表贴在饮料杯身。
为摘掉“不健康”的骂名,茶饮品牌们恨不得把配料表放大加粗,递到消费者眼前。对此,有网友评论“希望其他奶茶店也可以跟上”,也有网友感叹“真奶真茶不加糖出来的效果,就是非常难喝”。
为什么茶饮品牌开始卷配料表?有检测机构背书的配料表,消费者就可以放下喝奶茶的健康负担吗?选择更低热量的饮品,会是下一轮消费新趋势吗?
茶和奶都是健康的,
为什么奶茶就成了“垃圾”?
经常点奶茶的消费者都不难发现,在喜茶官方小程序页面上,最近出现了一个“配方原料揭秘”的按钮,点开后可查看40多款产品的配料信息。
部分原料详细地展示了产地、种类、生产周期、制作工艺和风味图等。(图/喜茶GO)
部分产品公布了主要营养成分,包括热量、蛋白质、反式脂肪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最下方附有“营养成分检测报告”,消费者能够了解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官方检测数据,甚至能追溯每个原料的检测报告。
除了产地信息外,每一个公开配方的产品都有多项“品质保障”。以烤黑糖波波牛乳为例,芝芝会强调“不添加奶盖粉、植脂末”,牛乳是“无奶精零添加”,就算黑糖也要写“不添加防腐剂”。
配方中公布的成分都附有详细的产地溯源信息。(图/喜茶GO)
每一杯茶饮的成分介绍,都在极力证明自家原料的超群出众。只不过,喜茶饮品的杯身目前还没有任何配料和营养信息。
实际上,喜茶不是第一家公开配方和营养成分的茶饮品牌。今年9月,“霸王茶姬”推出“热量计算器”,消费者可在手机上查询到37种饮品的产品热量、营养成分和第三方检测报告。
霸王茶姬官方小程序里的“热量计算器”。(图/霸王茶姬)
热量计算器还显示了咖啡因含量。据霸王茶姬的小程序显示,一杯伯牙绝弦(中杯)的咖啡因含量约为103.9毫克,与星巴克美式(小杯)的咖啡因含量不相伯仲。那些喝了奶茶后失眠的“大冤种”,那些连续三天想喝奶茶的人们,嘴里念叨的可能都是同一个物质——咖啡因。
与喜茶相比,霸王茶姬仅在部分产品中标出主要成分,并没有详细的原料溯源。有明确产地溯源的配料应该是7月底全面升级的基底乳——“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官方称该款基底乳“0奶精、0植脂末、0氢化植物油”。
凭借古早感出圈的“阿嬷手作”,直接把配料表设计成产品包装的一部分。从杯身贴纸可知,“打·米麻薯”的主要成分是现蒸荔浦芋头、巴马糯米、冷藏有机牛乳、焦糖芝士和纯茶。
阿嬷手作的标签右边是饮品的“出生证明”。(图/@南宁纹绣眉姐姐)
受“涉嫌使用植脂末”的争议影响,“茉酸奶”的产品都写着满满的求生欲。一杯“薄荷椰皇酸奶奶昔”的成分表长达13行,把酸奶里的9种益生菌逐一列出。
另一家现制酸奶品牌Blueglass Yogurt的配料表,更是茶饮界的一大奇景。新品“Buff畅系列”,一杯集合各类维生素、叶酸和膳食纤维等,三张配料表占据了半个杯身。感觉喝的不是酸奶,而是酸奶状的营养补充剂。
Blueglass Yogurt把微量元素都拉爆了。(图/小红书@T美T)
至于热量、主要营养成分和咖啡因含量等信息,阿嬷手作、茉酸奶和Blueglass Yogurt暂时都没有标示。有想尝鲜的孕妇网友是左手茶饮、右手血糖仪,自行筛选“妊糖可吃”的现制饮品。
随着消费者对茶饮产品健康的关切,品牌纷纷主动回应需求。今年以来,茶饮市场掀起了一场基底乳升级大战,多家茶饮品牌纷纷与植脂末划清界限。基底乳的迭代还没完,茶饮成分营养表就陆续上线。
近年来,国内茶饮品牌有多卷,大家都感受到了。主动公布配料和营养成分的品牌动作,一方面是品牌打差异化营销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也是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的好事,引导“奶茶党”作出更健康的饮料选择,尽量避免喝奶茶进急诊室的悲剧再次发生。
配料表说了很多,
但又没有全说完
作为10多年的忠诚“奶茶党”成员,我衷心希望这波茶饮揭秘来得更猛烈些,范围更广些。然而,在现行法律法规下,现制茶饮产品不标成分配料,其实不算违法。
根据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和《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等要求,预包装食品必须在包装上标示能量、4种核心营养素的含量,以及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
此外,配料表的排序也有讲究,哪种原料用得最多就应当写在最前面,越靠后越少。含有反式脂肪酸和所使用的添加剂也都要清晰标明。
一款包装奶茶的配料和营养成分。(图/晓洋)
按照通则要求,奶茶等现制现售饮品可以豁免强制标示,是否有标签和如何标注均可由经营者自行决定,并无法律强制规定。针对这一情况,有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呼吁修改食品安全法,使现制饮料带上“身份证”,强化对糖、咖啡因、茶多酚等用量管理。
现在,既然茶饮品牌认真公布热量和配料表,那么我也觉得有必要认真看看。
对于普通人来说,不含奶精的基底乳,第一反应可能是便利店冰箱里的瓶装奶和盒装奶。然而,在日渐发达的食品工业中,这乳和那乳之间,大概隔着一个马里亚纳海沟。
知乎网友@portlousi找来了“冰勃朗非氢化基底乳(含乳饮料)”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我们一起来围观:
知乎网友贴出来的冰勃朗配料表和成分表。(图/知乎@portlousi)
首先,含乳饮料是牛奶家族的远房亲戚,但常被误认为纯牛奶。根据国家标准GB/T 21732-2008《含乳饮料》,配制性含乳饮料蛋白质含量是不少于1.0克/100g,大约是纯牛奶里蛋白质含量的1/3。
接着看营养成分表。在冰勃朗的“营养成分表”里,每100克能量为1006千焦、蛋白质1.8克、脂肪23克,脂肪含量是蛋白质的12.8倍。市面上的巴氏杀菌乳和灭菌乳,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通常接近1:1。加了冰勃朗的奶茶口感更丰富醇厚?是的,因为脂肪更多。
冰勃朗的营养成分表。(图/网店)
最后看一看配料表。冰勃朗配料表的前5位分别是饮用水、非氢化食用油脂制品、生牛乳(≥3%)、白砂糖和食用盐,后面跟着一堆食品添加剂。这些食品添加剂包括乳化剂、增稠剂、食品用香精等。
看完霸王茶姬的基底乳,再看看喜茶的奶。以烤黑糖波波牛乳茶为例,里面不仅添加了不含奶精的真牛乳,而且有混合厚乳。“混合厚乳”的介绍页面标注了“不添加植脂末,0氢化植物油”,但从公开信息中较难确定是否含有别的添加剂。
混合厚乳的介绍页面。(图/喜茶GO)
在茶饮店里,类似的基底乳有很多别称:轻乳、厚乳、生酪乳、百搭乳基底或各类调制风味乳基底等,各自有对应的产品线。据中国饮品快报的观察,这一阵基底乳的迭代,很大程度是茶饮行业为了迎合消费者对口感和健康的双重追求。
喝过加入芝士奶油、炼乳和淡奶的奶茶,乳香烘托茶感,许多消费者的舌尖就回不去了。再去喝纯牛奶兑茶汤的原生态版奶茶,恐怕只会感到寡淡无趣。
我不愿意把一切添加剂都打上“科技与狠活”的标签。在国家标准的规范下使用适量的食品添加剂,这不仅能给饮品增香提味、丰富口感,而且能适当延长保质期,方便运输储存。
要是你一心追求奶茶的绝顶口感,就不要太奢求配料表的绝对干净。如果你实在对添加剂比较介意,点奶茶时看见“混合厚乳”,请直接绕开。
为什么我们戒不掉饮料?
除了欲说还休的基底乳外,茶饮品牌营养成分的呈现方式也藏了心机。两家品牌都把产品热量与苹果、梨、牛油果等水果作对比。
例如,在不另外加糖的前提下,喜茶“月观”中杯的热量约等于103千焦,“小于1个苹果的热量”;霸王茶姬“山野栀子”的页面,则写着“整杯热量约等于1个番石榴”。
为了重塑茶饮产品的健康形象,两家品牌都选择将自家产品与健康水果并列比较。只是喝奶茶真能和吃水果相提并论吗?
在《饮食真相》中,英国权威科普作家蒂姆·斯佩克特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卡路里都是一样的。例如,卡路里值相近的巧克力威化和坚果相比,显然坚果更健康,因为没有精加工,保留原始结构,而且富含有益不饱和脂肪酸和大量纤维。同样的道理,一杯奶茶的热量相当于一个苹果,但不意味着营养价值相当于一个苹果。
《饮食真相:读懂食品标签背后的奥秘》,作者蒂姆·斯佩克特。
哪怕是加入100%芒果原浆,也不能和直接吃芒果相提并论。公众号“丁香园”通过真人实测发现,鲜榨果汁更容易使血糖上升,增加糖尿病风险,而且水果榨汁后营养成分损失大。
经过榨汁破壁,果汁里的游离糖早已跟膳食纤维说byebye,在人类肠道放纵不羁,使血糖坐上过山车。尽管水果原浆比添加大量糖的果酱要健康,但液态水果依然没有新鲜水果健康。
看了半天奶茶配料表和成分表,有人可能会调侃“喝奶茶开心就好,为什么还要计较些有的没的?”
我们的大脑中存在奖赏系统,当我们做某些事情时,大脑中会分泌出多巴胺,让人变得快乐。甜食和脂肪尤其可以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刺激多巴胺产生,甚至成瘾。这也是人们喝奶茶停不下来的原因。
然而,最近有研究显示,奶茶喝多了,可能会高兴不起来。清华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我国5281名大学生的奶茶饮用习惯,发现经常喝奶茶可能会导致成瘾,增加抑郁、焦虑的风险,其中女性、年龄较小与奶茶成瘾程度显著相关。
关于奶茶成瘾的研究。
在《我们为什么爱饮料》中,作者认为我们爱喝甜的高热量饮料,一方面是因为人类的本能,另一方面是拜饮料背后强有力的营销宣传所赐。
过去是碳酸饮料生产商寻找甜度的极乐点,通过直观的视觉广告刺激,营造象征意义的氛围。而现在是茶饮品牌追逐讨喜的糖脂混合口感,借着跨界联名的带动,把一杯杯的饮料包装成时尚潮流,一种都市生活的装饰品。
我们爱喝饮料不是饮料本身多有营养,而是营销的力量迷惑着人的舌尖和心间。要是喝惯了奶茶,再也容忍不了平淡的水,那么下次点奶茶前,多看两眼营养成分表吧。
校对:邹蔚昀
运营:小野
排版:沈早慧
[1] 乳基底新突破!“生”系原料又有新选择,中国饮品快报,20230914
[2] 讲真,水果打成汁,不比可乐健康多少,丁香医生
[3] 喝奶茶真的会变快乐?或许会让你更焦虑,上海杨浦,20231013
[4] 商家公开配方原料,年轻人就会多喝茶饮?,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20231102
[5] 奶茶如何喝得更放心 代表委员呼吁现制饮品也应带上“身份证”,四川在线,20230305
<>创: 播妹 听见广播
< class="pgc-img">>心情不好,来杯奶茶快乐一下
工作太累,需要奶茶扶我起来
出门聚会,干杯奶茶友谊常在
当代人每天不嘬点奶茶,总感觉这一天不太完整,有人说奶茶带来的快乐甚至超过了撸猫撸狗。奶茶到底是个什么神仙“毒物”,让人日思夜想,动不动就想来几口?
< class="pgc-img">>曾经有段子说,牛奶是不长胖的,茶也是不长胖的,冰是没有热量的,所以奶茶+冰,绝不是发胖元凶。
???这是哪里来的歪理
近日,一项关于珍珠奶茶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多项知名品牌的珍珠奶茶均被检出含有咖啡因,剂量是一罐X牛的7倍!
< class="pgc-img">>喜茶、奈雪の茶、COCO都可、一点点、米芝莲等都在其中,最高咖啡因达到365mg/杯。
1奶茶居然含大量咖啡因?
众所周知咖啡因能非常有效的提神醒脑,而且还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乍一听奶茶含有咖啡因,路人纷纷迷惑:我就是想简简单单快乐一下,怎么还听着有点危险?
< class="pgc-img">>其实也不怪大家对咖啡因过分恐惧,因为不常被提及,它总是被人误以为是某有害物质,当新闻报道它出现在大家每天都喝的奶茶里,剂量还被夸大对比了之后,“咖啡因恐慌”才被放大。
2奶茶不含咖啡因才怪?
沸沸扬扬闹了两天,不少品牌站出来澄清咖啡因的来龙去脉。
准确的调查结果显示,这10款珍珠奶茶并没有食品安全问题,对奶茶用料“尽可能纯天然”的不用糖精、不用奶精,珍珠里不含塑料...……
< class="pgc-img">>引起恐慌的“咖啡因”不过是个噱头,事实上,奶茶不检测出咖啡因才怪,奶茶本身就是用茶作为茶底,而茶本身含有咖啡因,奶茶因为要将茶叶熬煮,自然咖啡因的量要比普通茶叶冲泡出的量都要多。
有咖啡因这件事,没问题,那市面上的奶茶咖啡因是否超标呢?
3咖啡因有没有超标更重要
人们一听说,1杯米芝莲经典丝袜奶茶的咖啡因含量,相当于7罐红牛或3.5杯中杯美式咖啡的咖啡因总量?这么超负荷!
< class="pgc-img">>果然,喝完奶茶兴奋到睡不着觉是有原因的,有点上头。
< class="pgc-img">>网友提议把咖啡、红牛换成奶茶,好喝还便宜,够机智的。
但抛开剂量谈疗效都是耍流氓。
事实上,茶里面的咖啡因量要比咖啡还要多,一个茶粉冲炮的奶茶,就说含有咖啡因不能喝,未免显得不太科学。
因为不管奶茶中加的是茶还是茶粉,热水都会快速地把咖啡因带到奶茶中,多数新鲜奶茶还是奶+茶水的组合,所以每杯奶茶并不会摄入很多咖啡因。而且就算各品牌配方不同,基本配料的含量也都大抵相同的。
再者说,尽管学术界都在孜孜不倦地教育中国用户:炸鸡和可乐不健康,也并没有与阻挡几大品牌巨头在中国的昂首阔步……
所以不是咖啡因本身有问题,只是剂量够不够大。
要解决“咖啡因恐慌”,奶茶店或许可以在菜单或者瓶身上对产品的咖啡因含量进行明确的标注,不过目前大部分的茶饮品牌都未能做到,相关政策也没有出现。
4奶茶里的糖比咖啡因更可怕
相比于咖啡因带来的副作用,“过量摄入糖份”其实对健康更不利,这也是奶茶为什么被视为减肥路上的阻碍,当周董遇上奶茶,都很难控制住自己......
< class="pgc-img">>甜食让孩子减少哭泣;成人也需要甜食带来快乐,所以我们无法停止享受糖份带来的速效快乐。面对我们味觉的「极乐点」,厂家默默地在加工食品中,添加各种糖来点燃我们大脑的奖励中心:再来点,再来点!
播妹来计算一下
一杯奶茶=13块4.5g糖
而成年人每日所需糖份仅需25g
这杯多达50g糖的“快乐水”
相当于500大卡的热量!
这就意味着1杯奶茶+一顿不那么丰盛的正餐,每日实际的脂肪摄入量就已经超标,哭晕在厕所....
< class="pgc-img">>前不久,新加坡甚至将“控糖令”写进了自己的法令,限制高糖饮料的推销饮用,尽管如此,人们对奶茶的热情显然压过了对健康的担忧。
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的人均摄糖量正在持续上涨
2018年我们把数个品牌的融资喝出了一篇繁荣
2019年我们又把几个品牌喝成了数十亿的估值
…………
< class="pgc-img">>更扎心的是,我们的基础代谢率压根跟不上摄取的速度,这些超额脂肪会以默默侵害着我们的健康,我们可以自测一下。
< class="pgc-img">>看完测试结果,以后喝奶茶前都要三思了吧,播妹提醒大家:天气转凉,奶茶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在听见广播APP,还要好多健康的美食节目等着你,不仅不长肉,还好吃!想吃的都在这里??
< class="pgc-img">>九江交通广播,总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美食分享,看着都要流口水了~
< class="pgc-img">>徽商广播,看美女主持人带你吃不停!
< class="pgc-img">>881美食音乐广播,探寻合肥最正宗的美食,总有你想吃的,快跟上!
好看的节目太多,别嘬奶茶啦,快来看我们怎么吃~播妹祝大家光吃不胖!
>周,为了庆祝编辑部在大年初七就有班可上,大家纷纷表示需要一杯奶茶来面对这个好消息。
当DT君还在为挑选多肉水果茶还是牛乳茶而感到烦恼时,赫然发现办公室有几位资深奶茶爱好者纷纷点了冰博克厚牛乳波波,并且大力推荐冰博克有多好喝云云。
去各大社交平台上随手一搜,也能看到无数冰博克的拥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更有网友调侃道:“喝了冰博克,就真的由奢入俭难了。”
< class="pgc-img">>一直在流行前线蹦跶的DT君不由产生了一丝危机感:“冰博克是啥?现在的奶茶我都看不懂了嘛。”
同时我们也很好奇,网红茶饮品牌这几年到底给奶茶搞出了多少创新原料和新口味?它们中有哪些获得了年轻人长久的喜爱,又有哪些默默沉寂了?这背后透露出哪些茶饮消费趋势?DT君采集了市面上几家网红奶茶品牌的菜单和微博内容,并结合豆瓣奶茶小组中奶茶十级学者们的讨论,打算对这些问题逐一展开研究。
这些年,茶饮届的网红元素都有哪些变化?
想要知道网红奶茶店们最近都在流行哪些口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菜单。
考虑到产品花样翻新的频率、推广力度、人气值、美誉度等多个因素,我们在现制茶饮品牌中选择了喜茶、乐乐茶、奈雪の茶(下简称“奈雪”)三家品牌,并在它们的点单小程序里收集统计出了最热门的产品原料和配方。
目前在网红奶茶菜单里出现最多的还是一些经典的招牌元素,比如喜茶的波波(也就是珍珠)、乐乐茶的酪酪(本体是芝士奶盖)、奈雪的芝士。
珍珠和芝士奶盖作为当年奶茶升级的第一波创新配料,如今已经成为所有网红奶茶店的标配。而为了搞出差异化竞争,各家品牌也都用新壶装旧酒的方式,给这些元老级配料起出各种让人联想翩翩的名字。不过,不管是波波还是珍珠,酪酪还是芝士,牛乳还是鲜奶,喝起来当然都是一种东西。
除了沉淀下来的经典配料,水果的存在感也很强。其中,草莓、葡萄和芒果这些酸酸甜甜、口感丰富的水果都是最受青睐的。此外,蛋糕、芋泥、黑糖等辅料也频繁出现,逐渐成为奶茶届的新红人。
< class="pgc-img">>如今的奶茶口味创新,俨然是一场军备竞赛。不仅是珍珠逐渐进化成各种各样的形态,上述新晋网红小料们也层出不穷、争奇斗艳。
看到这些网红奶茶品牌的菜单,再啜一口手里沉甸甸的奶茶,许多年轻人都感叹甚至喝出了一种八宝粥的感觉。就连李雪琴都调侃到:“现在的奶茶感觉跟大米水饭似的”。
< class="pgc-img">>但是在如此激烈的奶茶原料大赛中,上述选手们究竟是什么时候脱颖而出的呢。
DT君采集了三家奶茶品牌的官博,将它们在微博中提及的热门奶茶元素按照时间进行梳理,确实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变化。
奶酪、波波、芝士分别从2018年下半年、2019年上半年开始走红,自那以后就一直作为三家奶茶品牌的中流砥柱,常年占据各种人气必喝榜单。
受到时令季节的影响,水果的存在感则呈现出周期性特征。去年二三季度(主要夏秋时节)的C位还是桃子,像桃桃乌龙、芝芝桃桃这样的口味在当时独领风骚。而到了冬季,那些年的桃桃就被遗忘在大明湖畔,主咖被时令的车厘子和草莓取代。
今年车厘子尤其火爆,声量甚至超越了历年的常青树草莓。DT君猜测,这或许和今年车厘子价格跳水有关。
芋泥、黑糖等原料的提及热度随时间波动,但大多情况下会在第一季度达到波峰。其中,芋泥在今年年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和牛乳的提及比例同时超过了10%。
< class="pgc-img">>而文章开头提到的冰博克牛奶,在2020年第三季度之前还属于无名小辈,在去年第四季度之后开始强势蹿红。冰博克是号称采用冷冻提纯黑科技提炼的一种牛乳,因为在解冻过程中分离掉部分水分,使得牛奶蛋白质含量和乳脂含量提升,因此口感上相对普通牛奶更加浓香醇厚。
当然,冰博克的热量也相对更高。
唯一一个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的就是燕麦。燕麦在2019年下半年风头一时无两,但在2020年声量就开始持续下滑。
DT君仔细一看,当时燕麦的热度高涨主要源于燕麦奶的出圈。由于不含乳糖和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含量也相对较少,燕麦奶打着更加健康低卡的旗号,一度成为了咖啡茶饮届的当红明星。
时过境迁,各种高热量的原料非但一点都没有flop,强调健康养生的燕麦奶却开始被以口感著称的冰博克牛乳抢了风头。
这是不是意味着消费者们开始洞悉奶茶的本质,心安理得地接受能量炸弹的快乐了呢?
麻薯配无糖,快乐究竟能不能翻倍?
那倒未必。
我们在豆瓣奶茶小组的所有帖子中,从水果、配料、甜度、茶底四个方面找到了近几年奶茶的变迁,也看到了年轻人对奶茶真实又矛盾的心理。
在水果这块,消费者偏好的产品和网红品牌主推的差异不大。草莓的提及热度除了在2020年略逊于葡萄外,其余时间都稳坐冠军宝座。此外,桃子、芒果、柠檬也是年轻人们酷爱讨论的茶饮原料。
传统配料方面,奶盖、珍珠都连续三年跻身热度TOP5,经典不愧是经典。但令DT君意外的是,麻薯作为“新宠”今年首次上榜就勇夺花魁。
在疯狂cue到麻薯的朋友里,既有被ta软糯可口的口感所征服的支持者,也有对麻薯饮用方式存疑、吐槽这份饱腹感的朋友。
< class="pgc-img">(图源:豆瓣)
>茶底方面,清新甘甜的乌龙开始取代口味更加醇厚的红茶成为大多数奶茶的首选茶底。
但与以上越来越追求口感好喝、口味层次丰富的趋势不同的是,组员们唯独在奶茶甜度上没法放过自己那脆弱的自制力。数据显示,大家对高甜度的接受度在逐渐下降。
2019年还有11%的组员们在半糖和三分糖之间纠结,而到了2021年,选择无糖的组员们就达到了11%。
< class="pgc-img">>无糖零卡的趋势不仅仅出现在零食饮料,也早已蔓延到了现制茶饮之中。
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几家网红奶茶品牌,都上线了零卡糖供消费者选择。糖度的划分也从当年的全糖、几分糖演变为现在的少糖/甜、少少糖/甜。似乎多加一个“少”字,喝奶茶的罪恶感就能少一分。
< class="pgc-img">>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喜茶推出了瓶装饮料喜小瓶无糖气泡水,主打0脂0卡0糖,还富含膳食纤维。喜茶的这一操作可谓是新时代对冲式发展战略,健康、快乐消费者两头抓。
总结下来,酷爱奶茶的年轻人们一方面沉迷于麻薯、芝士、奶油等能量炸弹带来的口感愉悦,一方面又希望通过无糖来减轻喝奶茶本身的罪恶感,从而产生“我喝的很健康不会长胖”的自我满足。
茶饮原料的变化,透露了年轻人怎样的消费趋势?
奶茶的原料演变正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管不住嘴但又想寻求点心理安慰的纠结与矛盾。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人性天生嗜甜,人类对糖的热爱是刻在DNA里的。《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一书中就提到“所有人,特别是孩子都嗜糖如命。而对于甜度,只要在极乐点之下,所有人都希望越甜越好”。
只是,在现代的追求苗条的审美和健康诉求下,我们无法心安理得地接受碳水糖分炸弹们带来的快乐。“无糖”成为了最好的保护伞,也是无敌的安慰剂。
《2019新式茶饮消费白皮书》显示,消费者在最注重茶饮口感的同时,对“健康”、“养生”有了更明确的需求,在过去的10个月内,有半数的消费者在购买茶饮时选择少糖或者不加糖。
但与此同时,消费者更爱在下午和夜间点奶茶,再加上一份烘焙类食品,比如欧包、甜品,效果更佳。此外,配餐选择烧烤、火锅和小龙虾的用户也分别达到了44%、34%和25%。
< class="pgc-img">>奶茶回回点少糖,一周下单四五回。不少年轻人在喝奶茶这件事上,都是自欺欺人的专家。作为奶茶重度患者的马迪表示:“我每天下班比较晚,工作累了就特别想喝奶茶,有时候饿了会再点一份烧烤搭配着吃,感觉加班都更有干劲了。我每次都会选择少少糖或者不另外加糖,虽然我知道这是自己骗自己,但是负罪感会小一点。”
但是,奶茶里的“少糖”,糖分就真的变少了吗?
B站UP主老爸评测就曾对市面上数十家热门奶茶品牌的经典茶饮进行测评,对标准糖和最少糖的各类奶茶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只有3款饮品的最少糖相对于标准糖有着明显的糖分下降,有将近一半糖分几乎没有差别,甚至还有各别选手最少糖的糖分比标准糖还高。
毕竟加不加糖、加多少糖,有时候全看店员良心。(手动狗头)
< class="pgc-img">>所以DT君真诚的奉劝大家点奶茶随缘,在一堆芋泥、芝士、麻薯面前,零糖、零卡糖的作用真的微乎其微。
倒不如大胆点上标准糖,别让自己的快乐打了折扣。
毕竟,奶茶能有什么坏心眼呢?不过是想让你上瘾罢了。
作 者 | 罗仙贝
编 辑 | 何书瑶
设 计 | 郑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