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东部沿海小镇的商业街,短短300米不到的距离就坐落着4家奶茶店,一个西南偏远地区的迷你购物中心,一样挤进了瑞幸、库迪、星巴克等多个咖啡店。
今年春节,有网红回家惊叹,在老家的县城,各种大城市的知名连锁品牌已经随处可见,再到五一假期,各种“县城旅游火热”“县域经济崛起”的新闻也屡屡出现在首页。
喜茶、海底捞、和府捞面,都在最近一年开放了加盟,而他们扩张的重点,也通通放在了三四线城市。
“加盟下沉”,俨然成为当下连锁品牌的最大关键词,与之相对应的,是无数县城投资者的澎湃创业热情。
在这样的双向奔赴中,一个崭新的万亿市场似乎渐渐成形。
然而,在这股新创业潮的另一面,却是二八定律的第N次应验。
许多加盟商都发现,他们的前期投资过大,客流下降飞快,连收回成本都变得异常困难,更不要说产生稳定的收益,从而发家致富了。
为什么现在的连锁品牌都要开放加盟?参与加盟,在县城创业真的是一个好选项吗?
我们先聊一聊这股浪潮的背景。
首先是一二线大城市,经过20年的发展,早就被各种连锁品牌挤得水泄不通。
以奶茶店来说,2023年开店最多的城市是广州,已经超过13000家,紧随其后的是深圳9300家和佛山的8500家。
本来,连锁品牌在大城市扎堆不是什么稀罕事,因为这里竞争尽管激烈,但靠着高速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各品牌还是能够不断获得新的增量市场,从而摊平成本,获得收益。
但这几年来,咱们的人口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大城市的扩张速度在大大降低,可以挖掘的市场潜力,已经不够这么多企业分了。
在这个背景下,连锁品牌把目光放到三四线城市就成了一种必然,尤其是广大的县城地区,更是成为企业争相插旗的蓝海市场。
< class="pgc-img">>今年一季度,中国社消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4.7%,其中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则超过平均值,同比增长了5.3%,占总额比重也增长到了40.1%。
而按照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披露的数据,县域经济的GDP已经占到了全国GDP的38%。
黑蚁资本则认为,县城有4成家庭税前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13%的家庭在15万以上。
包括星巴克中国的董事长,都在一季度的财报会议上表示,星巴克的县城新店的盈利能力,反而是要比一线更好。
这么看起来,县城的消费水平似乎仍在“逆势升级”,值得进一步开放。
但问题是,既然县城潜力这么大,那这些连锁品牌又为什么不亲自上阵,而是纷纷开放了加盟呢?
< class="pgc-img">>众所周知,连锁品牌主要是直营和加盟两种模式。
直营模式垂直管理全国各个门店,从员工招聘、店铺选址、日常经营统一规划。
好处是各个店铺标准化程度高,品质可控,在经营好的情况下,经营回报率特别高。
但缺点是前期投入巨大,而且随着店铺数量越来越多,整个管理的难度会不断上升。
加盟模式则是直营的反面,品牌从做消费者的生意,变成了做投资人的生意,在放弃了直接经营收益的同时,也就把大部分的风险和投资成本都转移给了加盟商。
这两种模式,没有天然的优劣之分,但当前的市场环境,却促使着各个连锁品牌都从直营转向了加盟。
冷叔认为,这首先是企业心态发生了变化
可以这么说,现在绝大部分开放加盟的企业,都有一种严重的增长焦虑,而它的具体表现,就是对于连锁规模抱有强烈的执念。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零食、奶茶、甚至一部分餐饮企业,都在近期喊出了朝万店进军的口号。
要知道,在七八年前,“万店规模”对连锁品牌都还只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理想状态。
但随着正新鸡排率先打破这个天花板,餐饮零售行业意识到,万店规模并非遥不可及。
同时他们也发现,就算只是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都能带给投资人巨大的想象空间。
于是“万店规模”被列入既定战略,成为许多品牌必须要完成的目标。
而除了同行之间的刺激,追求万店也反映着现实环境的剧烈变化。
黑蚁资本的合伙人杨诚就说,如今在茶饮行业,“如果没有1000家高质量、强管控的门店”,已经没有资格跟头部供应商谈规模效应。
有规模才有议价权,有议价权才有竞争力,而相比烧自己钱的直营模式,开放加盟吸引社会资金入场,开店速度当然是要快得多。
一个极端案例就是库迪咖啡,完全是靠着小老板加盟,创立不到两年就开出超过7000家门店,论店铺数量,已经仅次于瑞幸。
另一方面,连锁品牌的造富逻辑也在发生改变。
之前,连锁品牌的阶段性目标和风险投资者的终极目标,就是上市。
可随着IPO收紧和股票市场对新股兴趣大大降低,这条上市套现的老路,已经越来越难走了。
但早前投资者又需要回本,在他们的压力下,品牌也必须找到日常经营以外的现金流。
靠着加盟模式,相关品牌就算短期之内无法上市,依托供应链和营业抽成,还是可以获得稳定的新收入。
< class="pgc-img">>以茶百道为例,2021至2023年,它通过加盟店获得的收入,占到总收入的99%,其中向加盟店销售货品和设备得到收入,更是每年都接近95%。
而且,连锁品牌把租金、员工等经营成本转嫁给加盟商,最终反应在财报和招股书上的,就是更低的成本,更多的现金流以及更大的经营规模。
所以我们看到,4月,和府捞面开放加盟,2月份,九毛九旗下的太二酸菜鱼、山的山外面酸汤火锅开放加盟。
去年9月便利蜂,7月奈雪的茶,6月海伦司,4月乐乐茶,再往前的22年,还有喜茶、虎头局、好特卖、嗨特购等一大票零售餐饮公司,都打开了加盟经营的大门。
甚至包括浓眉大眼的海底捞,也打破了30年坚持直营的规则,在今年4月宣布开放加盟。但新的问题也接踵而至,在所有品牌都想靠着加盟模式,冲击万店规模的时候,那投入其中的加盟商,又该如何突出重围呢?
当连锁品牌开放加盟,店铺数量无一例外都迎来一次飞涨。
比如喜茶开放加盟的一年时间里,门店数量就从800多家暴增到3200多家。
而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98个连锁新茶饮品牌中,已经有68个品牌进驻了县域,占比将近70%。去年,全国县域新开连锁茶饮门店,超过9000家,平均每个县域拥有17.27家连锁奶茶店。
大城市的百茶大战的剧本,似乎正在县级单位重演,可这种重演,却与品牌下沉的初衷背道而驰。
本来这些品牌,就是在一二线城市竞争过于激烈,所以需要开拓新鲜市场,结果下沉没几天,发现大家都不过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在卷。
这还形成另外一种后果,那就县城消费者的新鲜劲,在快速被消耗。
早几年,知名连锁品牌入驻县城,往往能在当地社交圈引起好一阵子的讨论热度,形成一波又一波打卡潮。
而这种人潮汹涌的景象,也常常被看作是县城消费潜力巨大的证据,用来给各品牌招募加盟提供证明。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的涌入,老县城居民对大型连锁品牌的兴趣就在不断衰减。
有某炸串品牌的县城加盟商就发现,刚开业的时候,还有许多居民打卡尝鲜,然后这部分客流会快速下降,投入几十万的加盟生意,很快就泯然众人,跟一般的普通炸串店也没有多少区别。
地段和价格,依然是这类店铺的核心竞争力,大型连锁店的品牌溢价,除了在开店初期能够吃一波新手红利,接下来马上遇到的就是经营瓶颈。
甚至许多加盟商会发现,在县城开店,不要说发财致富,连前期的投资想要收回,都是遥遥无期。
例如,和府捞面的统包合作费高达69.8万元,奈雪的茶早先单店投资预算是98万,今年虽然有所下调,但也要58万。
最引人注目的是海底捞,在它前阵子公布的加盟申请表中,可投入资金选项,直接从1000万起。
< class="pgc-img">>就这,旁边还得个括号备注:“不包括贷款”。
海底捞名声在外,但光看这么高的门槛,还是不免叫人犯嘀咕说成本太高。
至于其他次一点的品牌,动辄几十万的前期投入,更是叫人怀疑是不是在割韭菜。
而这还没算,各个品牌现在普遍过百万的验资门槛。
官方声称,这些都为了保证加盟商的质量,并且提示投资风险,就如同某火锅创始人在演讲中所说的,“没钱不要做餐饮”,“如果没有准备半年到一年的赔钱就别干”。
新开门店往往需要一段“养店期”,营业收入无法覆盖成本,这期间就要求烧钱强撑,没有一定实力的加盟商确实无法负担。
实际上,现在投身入局的县城加盟商,也主要是当地的高净值中产,要么是逃离北上广的高级白领,要么是在本地已经有多家店铺的老板。
他们相信这些大城市里火爆的连锁品牌,能让自己的财富更上一层楼,在这种希望下,对亏损的容忍度也更高。
但养店不等于养成,而且结合许多品牌加盟扩张的同时,急切地寻求上市的动作来看,与其说这些门槛是在筛选优质合作伙伴,来确保经营稳定不砸招牌,倒不如说是希望在成功上市前,招股书上的数据都不会改变。
这对加盟者来说,却是不幸的,因为这意味着品牌不是在造血,而是吸血,县城中产只不过是万店上市路上的垫脚石。
他们的盈亏无关紧要,因为从签下合约,购入总部原料和设备的那一刻起,品牌就已经站在了不败之地。
而如果我们更进一步想,也会发现,大城市之所以有别于县城,就是因为人口、基础设施、经济规模等方面的优越性。那如果大城市,在特定环境下都会面临增长天花板,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认为条件较差的县级区域,能够置身事外?
从这个角度来看,加盟下沉,开拓市场潜力,或许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伪命题。
你对品牌连锁放开加盟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里留言。
月4日,餐饮上市公司九毛九集团(09922.HK)发布公告称,自2月1日,将逐步开放旗下太二酸菜鱼(下称“太二”)和山的山外面酸汤火锅(下称“山外面火锅”)的加盟与合作业务。
这也意味着,九毛九将从直营模式转向“直营+加盟”的多元经营模式。
针对放开加盟的原因,九毛九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因为经过内部评估后认为这两个品牌已经具备了成熟的产品体系、运营模式和供应链支持,“我们会根据各品牌的战略规划、市场情况以及合作伙伴的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在开放加盟的区域上,太二将开放新疆、西藏、台湾等省份、国内机场高铁等交通枢纽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加盟业务。而山外面火锅要等到2025年2月才正式开放加盟,现在先开放指定商场合作业务,合作方将按照一定比例投资开店,一年后可选择加盟或退出。
九毛九对加盟商的资金实力和商业经验要求不低,其要求加盟商能够提供300万元以上合法现金或2000万元可变现资产证明,同时在商业经验上,要求其拥有15家店以上管理经验或生意规模不低于1亿元;或拥有5家店以上管理经验或年生意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的客户等。
九毛九招商部的工作人员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加盟太二,需要缴纳加盟费、保证金、新店服务支持费、运营管理费用等,单店投资约168万元-210万元。目前会优先考虑以公司名义加盟的、有较好资源的、经验丰富的团队,暂时不考虑个人加盟。
在凌雁咨询管理首席分析师林岳看来,太二开放加盟的策略,更多是为了覆盖自己不熟悉的区域,在门店体量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缺。
太二于2015年创立,并在2020年超越聚焦西北菜的“九毛九”,成为九毛九集团的第一品牌。2023年上半年,太二实现营收21.88亿元,同比增长47.24%,占总营收的比例为76.0%。同期太二的翻台率回暖明显,2019年-2022年,其翻台率依次为4.8次/天、3.8次/天、3.4次/天、3.5次/天,去年上半年则为4.3次/天。
尽管太二贡献了九毛九集团的大部分收入,不过在酸菜鱼赛道上,其与第一名还有不少差距,而后方还有不少竞争对手。窄门餐眼显示,截至2月5日,太二在全国拥有门店568家,而排在第一位的“鱼你在一起”门店数为2242家,排在第三、第四名的“落汤鱼酸菜鱼”“小鱼号酸菜鱼”分别有门店471家、447家。
山外面酸汤则是九毛九集团于2月1日刚刚推出的新品牌,主推贵州酸汤火锅,其也是九毛九继怂重庆火锅、“赏鲜悦木”牛肉火锅后推出的第三个火锅品牌,但整体价格要比另外两个品牌低一些,人均定价约80-90元,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怂重庆火锅人均消费水平为121元,“赏鲜悦木”则提供每位368元和568元的套餐。
除了海伦司外,目前已经上市的餐饮企业中几乎都是主打直营模式,在九毛九宣布放开加盟后,其在2月5日港股开盘后股价一度拉升了约4.62%,不过,随后股价回落,截至当日13:27,报4.630港元,涨幅约1.76%。
除了九毛九外,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宣布放开加盟。2023年11月,创立于2020年的兰州牛肉面品牌陈香贵宣布开放加盟,最低投资为100-120万元;同年12月,连锁面馆和府捞面称,未来将正式开放加盟,进入“直营+联营”的经营模式;2024年1月,创立14年的比萨连锁品牌乐凯撒宣布正式开放特许经营,推出单店特许和区域特许两种模式,特许经营前期最低投资费用约70万元。
林岳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酸菜鱼、烤鱼、火锅这种菜品模式比较容易标准化,供应链可以做到统一支持,所以也更加合适放开加盟。但是,放开加盟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主要来自选址以及终端的管理,毕竟运营执行上还是存在很多管控的环节。所以对于一直坚持直营的品牌来讲,加盟和管理体系的建立是重中之重。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 实习生 陈颖妍
过去的两三年里,有这么一个品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了消费者的视线中,主要开在社区门口、居民楼下、菜市场附近的锅圈食汇迅速成了消费者眼熟的品牌。
锅圈食汇趁着居家和预制菜的风口在国内极速扩张,目前全国已经拥有了将近万店的规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目前一二线城市的居民区内都能看到锅圈食汇的身影。
锅圈食汇最初出现在居民楼下时,凭借其火锅食材的丰富瞬间就俘获了无数人的心,毕竟下楼就能买到火锅食材,甚至很多食材比火锅店还要丰富,锅圈食汇的出现弥补了消费者居家不能外出吃火锅的遗憾。然而向来宣传“好吃、方便、不贵”的锅圈食汇在有望上市的如今,消费者却传来了不一样的声音,那就是“太贵了”!
< class="pgc-img">>01.
真的贵吗?
在看产品单价贵不贵前,还是得先明确下来锅圈食汇这个品牌的定位,锅圈食汇的目标消费人群并不是高消费人群,最初的宣传口号便是“让消费者人均花不到50元便可吃上一顿地道的火锅”。这个口号大获成功,因此在大多数消费者心中锅圈食汇其实就是个售卖火锅食材的平价超市。
< class="pgc-img">>2022年,中国火锅消费者人均消费金额在50~100元之间的占比达到45.8%,所占比例最高。从窄门餐眼数据可以看出,锅圈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的人均消费金额超过70元,而在郑州、石家庄、武汉等地的人均消费仍在50元左右。
< class="pgc-img">>经过数据对比的话,在锅圈食汇购买食材回家吃确实并不便宜,毕竟单是购买食材的成本就已经要和去火锅店差不多了。但要知道的是,在家自己煮火锅还有另一些隐形成本,吃火锅时消耗的电费、洗碗刷锅的水费等等,若是这样对比下来,在锅圈食汇买食材回家吃甚至还不如去火锅店。
< class="pgc-img">>另外锅圈食汇的食材若是与线上零售平台相比在价格上同样不占优势。以120g的虾滑为例,锅圈食汇的门店中大多需要20元上下,而美团买菜、盒马生鲜大多在15元左右,甚至若在淘宝上购买的话单价可能连10元都不到。这就让不少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开始犹豫,同样是冷冻预制产品,何不在线上平台购买呢?
经过对比后不难发现,其实锅圈食汇的食材再价格上不论是火锅店还是线上平台都不占优势,因此很多消费者抱怨的“一点都不亲民,反而还很贵”也是确有其事了。
< class="pgc-img">>02.
虽贵但破万店
尽管如今有不少消费者都在吐槽锅圈食汇价格并不便宜,但不得不承认的是,锅圈食汇依然规模即将突破万店,甚至在今年有望上市,这得益于锅圈食汇在近几年的迅速发展过程中趁了东风。
< class="pgc-img">>锅圈食汇在最初主攻下沉市场,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目前锅圈食汇在二三四线这样的下沉市场,门店占比已经达到了65.46%。随着国家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下沉市场展现出了令人无法忽视的巨大潜力,而锅圈食汇就立足于下沉市场打出品牌知名度,迅速成为了不少二三线城市消费者的火锅首选。
< class="pgc-img">>其次锅圈食汇在开放加盟方面也有独特优势,无加盟费这一点就吸引了无数创业者的目光,凭借无加盟费和自身的品牌知名度锅圈食汇迅速将门店开遍了全国各地。再加上2020-2022年特殊年份中,消费者对居家食材的需求飙升,锅圈食汇的迅速扩张也是应运而生,最终实现了短短6年就拥有万店规模的壮举。
< class="pgc-img">>03.
能成“火锅界的蜜雪冰城”吗?
发展到如今,同样出身于河南的锅圈食汇免不了会被消费者与另一家河南知名万店品牌进行对比,但凭借物美价廉成功出圈的蜜雪冰城实现万店规模也进行了11年,而锅圈食汇仅需6年便走完了这条路,因此锅圈食汇也被称为“火锅界的蜜雪冰城”。
< class="pgc-img">>但锅圈食汇真的能成为类似于蜜雪冰城这般影响力的品牌吗?目前来看的话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首先就是价格其实并没有多么便宜到让人可以毫不犹豫的购买,其次就是锅圈食汇在后疫情时代也不占优势,消费者走出家门后对在家吃火锅的热情势必会下降,那么未来锅圈食汇的发展速度还会像之前一样一往无前吗?
< class="pgc-img">>对于锅圈食汇来说,凭借价格低廉闯出天下的路子或许已经不适应当下的市场了,毕竟火锅与饮品不同,能不能成为第二个“蜜雪冰城”并不重要。但有目共睹的是火锅市场内卷严重,若在价格上没有优势,锅圈食汇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才能更有效的挽回消费者,毕竟现在走出家门才是更多人喜欢的。
参考资料:
1、《一天开店近8家,为什么还是难成“火锅界的蜜雪冰城》,有意思报告
2、《消费者喊贵,冤枉锅圈了?》,新零售商业评论
3、《净赚2亿的河南人,单挑海底捞》,槽值
· 文内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